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陶渊明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借山水田园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闲适恬淡自由生活的向往。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什么是山水田园诗?陶渊明的诗描写了自然恬静的田园风光和自然纯朴的田园生活,反映了诗人热爱自然风光,寄情山水田园的恬淡、闲适、宁静、悠然自得的心境。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幅幅恬静幽美的村居图,从而开创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他的诗情感真实,诗味醇厚,风格平淡清新自然(梁实秋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无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凿之痕的一种艺术韵味。”)。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归园田居五首》、《桃花源记》、《饮酒二十首》、《挽歌诗三首》等等。。什么是田园诗?陶渊明大约生于东晋哀帝兴宁三年(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因宅边种植五棵柳树所以号五柳先生(未得到证实)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陶渊明少怀济世之志,自幼博览群书,有大济苍生的政治抱负,但他生活的年代正是东晋与刘宋政权交替之际,政治昏暗、政局动荡、社会关争复杂、民族矛盾激化,他的理想舆现实发生了极大的冲突,他逐渐厌恶官场黑暗,向往平淡自然的生活。从29岁入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将军、彭泽县令等职,五次出仁四次隐居,直到41岁归隐。13年的仕途生活,使他看透了官场的腐朽和仕途的险恶,感到实现自己的理想没有指望,为其与黑暗的势力同流合污,不如摆脱官场的羁绊,退归田园,保全自己的品格和气节。他辞官回乡二十二年一直过着贫困的田园生活,而固穷守节的志趣,老而益坚。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神志还清醒的时候,给自己写了《拟挽歌辞三首》,在第三首诗中末两句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表明他对死亡看得那样平淡自然。归园田居诵读感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适:适应,迎合。韵:气质,本性。羁鸟:笼中鸟。守拙:(愚拙)。固守节操不随波逐流荫:遮盖。暧暧:昏暗、模糊。•依依,轻柔缓慢的上升。•墟:村落既可理解为自然界,又可理解为田园生活。思考:“归园田居”的意思明确的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它的诗眼是什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还潜藏着哪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归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1.从何而归?诗句: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官场)尘网:比喻庸俗污浊的官场。误: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三十年:用夸大了的数字,说明时间之长,痛苦之深。2.为何而归?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无”一“爱”说明诗人本性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羁鸟”、“池鱼”比喻诗人身在官场没有自由的痛苦,而一“恋”“思”而心系田园的心情。热爱田园生活,厌恶官场。3.归向何处?诗句: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思考:为什么要守拙?言外之意是什么?保持自己高尚的节操和自由的品性田园农村4.归去如何?田园农家生活:方宅草屋榆柳桃李狗吠鸡鸣村庄炊烟静动衬清幽优美安定和谐和平宁静白描手法表明诗人向往田园美景、村居之乐,批判官场庸俗、污浊、虚伪、黑暗、尔虞我诈。归去感觉如何:诗句: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闲适、恬淡、悠闲、清幽、愉悦、欣喜思考:从中可以见出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厌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归恋厌弃田园: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官场:闲适、幽美黑暗小结:尘网樊笼主旨:厌恶官场向往田园手法:白描以动衬静借景抒情探究讨论:你怎样看待陶渊明辞官归隐这件事?1、社会背景:社会动荡,时局不稳;政治黑暗,门阀森严;结党营私,勾心斗角。2、五次出仕,四次归隐。3、晚年生活并不好。真:追求自由崇尚本我坚守气节恬淡豁达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欣赏:《归园田居》其二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欣赏: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本文标题:归园田居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452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