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国道324复线(西湖-马巷段)一期工程A合同段瑶头互通立交工程砼现浇箱梁贝雷支架方案
国道324复线(西湖-马巷段)一期工程A合同段瑶头互通立交工程贝雷支架施工方案1现浇混凝土箱梁贝雷支架施工方案第一章工程概况1.1编制范围:国道324复线(西湖-马巷段)瑶头互通立交工程GK2+295~GK3+120,主线长0.825Km。立交工程包括瑶头中桥、瑶头主线桥和E、F匝道桥。1.2编制依据1.2.1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二O一O年七月提供的国道324复线(西湖-马巷段)瑶头互通立交工程施工设计图;1.2.2厦门市地质工程勘察院《同集延伸段一期(同安-马巷)公路详勘工程地质勘察》(2003.10);1.2.3厦门市地质工程勘察院《滨海西大道与G324立交工程E、F匝道桥详勘工程地质勘察》(2010.1);1.2.4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技术规程、操作规程及标准;1.2.5钢结构设计手册1.2.6厦门市有关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办法、规定。1.3技术标准1.3.1道路等级:城市Ⅰ级主干道;1.3.2设计行车速度:主线G324:60Km/h被交道滨海西大道:50Km/h匝道A、D、E、F:35Km/h匝道B、C、:30Km/h1.3.3道路红线宽度:40m;1.3.4路面设计标准轴载:BZZ-100KN;1.3.5桥涵设计荷载:公路—Ⅰ级;1.3.6设计洪水频率:1/100;1.3.7地震动峰加速度值:0.15g。国道324复线(西湖-马巷段)一期工程A合同段瑶头互通立交工程贝雷支架施工方案21.4沿线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1.4.1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地貌单元为海湾滩涂,现地面标高一般为0.2~4.8m,场地内有一排洪渠,渠底宽约12.0m渠深4~4.5m,渠顶宽约20.0m;排洪渠两侧现状均为养殖鱼塘。排洪渠水位受涨落潮影响,涨潮时海水倒灌入渠内。道路路线主要跨越残坡积台地、冲淤积阶地,大部分被人工开垦为耕地或大面积养殖塘。其中于GK2+700~GK2+950段拟建道路跨越浦声支流,河深约5~8m,水深3~5m,其中浦声支流水位受涨落潮影响。1.4.2地层及侵入岩从地质测绘和钻探资料分析,拟建场地出露及揭露的地层较简单,主要为第四系(Q)松散沉积物和燕山早期第三次侵入的中粗粒花岗岩(r53(1)b)。现简述如下:第四系(Q):拟建道路沿线大面积分布,主要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海积层(Q4m)、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受地形及沉积环境的控制,其岩性、分布及厚度变化较大。中粗粒花岗岩(r53(1)b):为燕山晚期第三次侵入,主要埋藏于第四系地层之下。1.4.3岩土体特征根据钻深揭露,岩土体分布较为简单,现根据埋藏顺序分述如下:1、填筑土(Qs):厚度0.5-3.5m。灰褐、浅灰、灰黄色,干~稍湿,松散状为主,由粘性土及砂组成,局部含有较多的碎石及有机质。该层密实度及均匀性较差。2、粗砂(Q4al-pl):呈灰黄或浅灰色,饱和,稍密状为主,厚度0.9~8.1m,颗粒呈次棱角状,级配一般,局部因含泥量增大相变为含泥粗砂,该层修正后标贯击数8.0~24.1击。容许承载力[σO]=180KPa。冲、钻孔桩极限摩阻力[τi]=60KPa国道324复线(西湖-马巷段)一期工程A合同段瑶头互通立交工程贝雷支架施工方案33、含粗砂砾软石(Q4al-pl):呈灰、灰黄色,饱和,以中密状为主,卵径一般为2~10cm,局部大于10cm,含量不均,约为40%~55%,呈次园或浑原状,成份以中~微风化火山岩为主,少数为石英岩或细晶脉岩、砂砾充填,局部细颗粒含量增多,而夹有中粗砂薄层,级配良好。该层密实程度较高,力学强度较高,工程性能较好,容许承载力[σO]=260KPa,冲、钻孔桩极限摩阻力[τi]=80KPa。4、残积亚粘土(Qel):呈紫红、灰黄或灰白色,可塑~硬塑状,该层系花岗岩风化产物,成份主要由长石矿物风化的粘、粉粒、石英砂砾和少量云母碎屑组成,土中粒径大于2mm含量约3.76~38.1%(根据颗分结果),局部砂粒含量减少而相变为残积粘土。该层属中等压缩性土,修正后标贯击数10.4~24.9击,平均值为17.5击。该层天然状态下力学强度较高,工程性能较好,但该层又属特殊性土具有泡水易软化、崩解,使强度降低的不良特性。容许承载力[σO]=210KPa,冲、钻孔桩极限摩阻力[τi]=50KPa。5、全风化花岗岩:呈灰黄、褐黄、灰白色,长石矿物风化较完全,岩芯呈土状,修正后标贯击数大于度高,但该层处于土岩过渡带,性能上接近于残积土,也具有泡水易软化、崩解的不良特性。容许承载力[σO]=320KPa,冲、钻孔桩极限摩阻力[τi]=65KPa。6、砂砾状强风化花岗岩:呈灰黄、灰白等色,一般上部岩芯呈砂砾状,手捻易散,浸水易崩解、软化,标贯校正击数大于50击,容许承载力[σO]=500KPa,冲、钻孔桩极限摩阻力[τi]=80KPa。7、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呈土黄色,原岩矿物基本风化变异,岩芯呈土块状,为镶嵌碎裂状构造,手折可断,泡水易软化崩解,岩石点荷载试验抗压强度4.5~14.0MPa,容许承载力[σO]=700KPa,冲、钻孔桩极限摩阻力[τi]=95KPa。国道324复线(西湖-马巷段)一期工程A合同段瑶头互通立交工程贝雷支架施工方案48、弱风化花岗岩(11):呈灰白、浅黄色为主,块状构造,裂隙较发育,岩芯多呈块状~短柱状。容许承载力[σO]=1500KPa,冲、钻孔桩极限摩阻力[τi]=300KPa。1.4.4水文气象厦门地处欧亚大陆的东南缘,位于福建省东南部,背山面海,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侯。温和多雨,暖热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多年平均气温21℃左右。全年最热在7月份,月平均气温28.2℃,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8.5℃(1979年8月15日);全年最冷2月份,月平均气温12.5℃,历年极端最低气温1.6℃(1991年12月29日)。年平均降雨量1143.5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年平均日照数2233.5小时以上。第二章工程设计及建设2.1工程建设本次瑶头互通立交工程施工图设计范围起点GK2+295,终点为GK3+120,全长815米。本段原按一期28m路基宽度设计,现为与滨海西大道衔接及从整体互通立交考虑,该段先行按二期40m路基宽度一次性设计并施工。涉及到的建设内容有路基、路面、桥梁、涵洞、管线、路灯、交通工程、绿化等。1、瑶头中桥:瑶头中桥中心桩号K2+471,原设计为3*20m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由于瑶头中桥处于立交渐变段,需对瑶头中桥进行重新设计。上部结构调整为3*20m的斜腹式钢筋砼连续现浇箱梁结构,左幅采用单箱五室截面等宽布置;右幅箱梁为单箱五至七室截面的变宽布置;下部结构采用圆柱式桥墩及钢筋混凝土肋板式桥台,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当桥梁上部结构施工后,桥下原有的机耕道因不能满足净空要求,需按设计要求进行改道处理。2、瑶头主线桥:瑶头主线桥中心桩号K2+843.300,跨滨海国道324复线(西湖-马巷段)一期工程A合同段瑶头互通立交工程贝雷支架施工方案5西大道及浦声支流。原设计上部构造采用4*30m+3*30+4*30m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下部结构为肋式台、柱式墩、钻孔灌注桩基础。现由于该段浦声支流两侧护岸改造及滨海西大道下穿。瑶头主线跨度需要调整,桥比原设计加长、加宽,作为互通式立交工程重新布设。现设计调整为左幅:(30+32.5+23.0)+(30+34.5+30)+2*(3*30)m;右幅:(24.5+2*30.5)+(30+34.5+30)+2*(3*30)m。3、互通立交工程根据互通立交布设,在瑶头主线桥6#墩处接出E、F匝道桥,分流集美往泉州方向,泉州往同安方向交通量。E、F匝道桥上部结构均为(6*26m)现浇预应力砼斜腹板型连续箱梁,下部为薄壁花瓶式桥墩,肋板式桥台,钻孔灌注桩基础。2.2桥梁工程设计2.2.1桥梁设置情况本段道路共有主线桥367.0米/1座,中桥66米/1座,匝道桥318米/2座。1.设计标准(1)设计荷载:公路—Ⅰ级。(2)设计洪水频率:1/100。(3)地震烈度:7度。2、设计概述(1)瑶头主线桥瑶头主线桥跨越浦声支流瑶溪河道,全桥平面位于直线段内,在第四孔设置变坡点,设置双向纵坡。桥梁第二、三孔跨越滨海西大道,桥下最小净空按5米控制。交叉处主线桩号GK2+721.707,滨海西大道桩号K2+420.509,滨海西大道设计标高为3.147米,上部主梁粱底最低处净空为5.1米。国道324复线(西湖-马巷段)一期工程A合同段瑶头互通立交工程贝雷支架施工方案6第七~十孔跨越瑶江溪河道,现状瑶江溪河面宽度90~100m,规划整治后河面宽度约230m。桥位处百年一遇设计水位4.9米,设计流量1770m³/s。桥梁上部主梁粱底最低处高于百年一遇设计水位1.4米。瑶头主线桥桥梁中心桩号GK2+843.30,桥梁起点GK2+659.80,桥梁终点GK3+026.80,桥梁总长367.0米。全桥共设置四联,左幅桥梁跨径布置为[3*(4*30.0)+(3*30.0)]米;右幅桥梁跨径布置为(24.5+2*30.5)+(30+34.5+30)+2*(3*30)。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现浇箱型梁结构。下部结构为圆形柱式墩,肋板式桥台,全桥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全桥桥梁宽度:①第一联全宽由40.46m~34.50m变化,0号桥台左幅外侧汇入B匝道;②第二联全宽由34.50m~25.00m变化;③第三联全宽由51.82m~38.00m变化,在6号交接墩左、右幅分别汇入F、E匝道;④第四联等宽,全宽为38.00m。第十二孔桥下预留防洪通道。(2)瑶头中桥上部结构采用斜腹式钢筋砼连续现浇箱梁结构,桥梁全长66米,布置一联,联长布置:3*20m。桥梁起点桩号GK2+438.00,终点桩号GK2+504.00,桥梁中心桩号GK2+471.00,全桥平面位于直线上,纵断位于i=0.82%的上坡段。左幅箱梁等宽布置,单箱五室截面,梁高1.6米,箱梁顶板顶宽23.0米,底板宽17.45米;右幅箱梁为单箱五至七室截面,梁高1.6米,箱梁顶板顶宽23.0~31.96米,底板底宽17.45~26.45米。下部桥墩均采用四柱圆柱式桥墩,墩身直径为Φ1.2米,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基直径为Φ1.4米,桩顶之间通过桩基系国道324复线(西湖-马巷段)一期工程A合同段瑶头互通立交工程贝雷支架施工方案7梁联接,系梁高1.2米:宽1.0米。桥台采用钢筋混凝土肋板式桥台,基础为Φ1.2米钻孔灌注桩,台后设置8米台后搭板。(3)匝道桥①.EKO+294.588E匝道桥:瑶头立交E匝道桥位于浦声支流瑶溪河道的西岸,全桥平面位于R=275m圆曲线段内,在第三孔设置变坡点,设置双向纵坡。瑶头互通立交E匝道桥桥梁中心桩号EKO+294.588,桥梁起点EKO+215.088,桥梁终点EKO+374.088,桥梁总长159.0米。全桥共设置两联,桥梁跨径布置为[2*(3*26.0)]米。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现浇箱型梁结构。下部结构为板式花瓶墩,肋板式桥台,全桥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②.FKO+141.583F匝道桥:瑶头立交F匝道桥位于浦声支流瑶溪河道的西岸,全桥平面位于R=100m圆曲线及缓和曲线段内,在第四孔设置变坡点,设置双向纵坡。瑶头立交F匝道桥桥梁中心桩号FKO+141.583,桥梁起点FKO+062.083,桥梁终点FKO+221.083,桥梁总长159.0米。全桥共设置两联,桥梁跨径布置为[2*(3*26.0)]米。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现浇箱型梁结构。下部结构为板式花瓶墩,肋板式桥台,全桥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第三章贝雷支架施工方案3.1施工部署由于桥梁立交工程工作量大,线位较长,有大中桥两座及E、F匝道桥。因此在施工布局时必须采取多工作面平行作业,进行施工交叉和流水作业,缩短整体施工工期。合理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对各工序、工种的材料、劳力需用量进行详细、准确的计划国道324复线(西湖-马巷段)一期工程A合同段瑶头互通立交工程贝雷支架施工方案8和准备,做好各工序的交接,确保
本文标题:国道324复线(西湖-马巷段)一期工程A合同段瑶头互通立交工程砼现浇箱梁贝雷支架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454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