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高等钢筋混凝土结构-塑性铰与内力重分布
塑性铰与内力重分布结构的弹性分析:假定应力应变关系是线性的,结构的位移与荷载关系是线性的。荷载卸去后,结构会恢复到原来形状无任何残余变形。结构的塑性分析:基于考虑材料塑性性质的结构分析。其任务是研究结构处于塑性状态下的性能,确定结构破坏时所能承受的荷载---极限荷载。极限荷载:结构的变形随荷载的增加而增大。当荷载达到某一临界值时,不再增加荷载变形也会继续增大,这时结构丧失了进一步的承载能力,这种状态称为结构的极限状态,此时的荷载是结构所能承受的荷载极限,称为极限荷载,记作Pu。弹性设计时的强度条件:塑性设计时的强度条件:ks][maxkPPPuW][计算假定:材料为理想弹塑性材料。ssMMhbMMhb弹性阶段smaxE---应力应变关系yk---应变与曲率关系Eyk---应力与曲率关系EIkydAMA---弯矩与曲率关系sssmaxssbhM62---弹性极限弯矩(屈服弯矩)线性关系ssbhM62MMhb弹塑性阶段中性轴附近处于弹性状态.处于弹性的部分称为弹性核.])(3[22kkMMss---弯矩与曲率关系ss非线性关系ss0y0yssMMkk23或3.塑性流动阶段sssubhM42---塑性极限弯矩(简称为极限弯矩)ssbhM625.1suMM塑性铰uk若截面弯矩达到极限弯矩,这时的曲率记作。ssMMkk235.1suMM023suusMMkkuk意味着该截面两侧可以发生相对转角,形如一个铰链。称为塑性铰。破坏机构结构由于出现塑性铰而形成的机构称为破坏机构。破坏机构可以是整体性的,也可能是局部的。超静定梁有多余约束,出现一个塑性铰后仍是几何不变体系。PAl/2l/2BCPABC16/3Pl32/5PluAMPlM16/3A截面先出现塑性铰,这时lMPu3/16ABPC4/lP4/32/5PlPlMC再增加荷载令uCMM4/32/5PlPlMu将P代入,得4/316325PllMlMuulMPu3/2lMPPPuu/6梁的抗弯承载力为uM(1)弹性理论不能反映材料的实际工作状况;(2)按内力包络图进行配筋,钢筋配置过多;(3)弹性理论计算的支座弯矩较大,使得支座配筋过多,施工不便;问题的提出钢筋混凝土塑性铰概念PMyMufyfu-fyP塑性铰与理想铰的区别能承受一定的弯矩,近似等于极限弯矩;仅能单向转动;有一定长度区域;转动能力有一定限度。pLPMyMuLyfyfu-fyP塑性铰的转动能力yLyudx0)(ffpyuuL)(ff塑性转角及塑性铰的转动能力(plasticrotationcapacity)塑性铰转角:pypp)(lff塑性铰的转动能力:pyumaxp)(lff影响塑性铰转动能力的因素:(1)钢筋种类。受拉纵筋采用软钢(HPB235,HRB335,HRB400,RRB400级钢筋)时,较大。(2)受拉纵筋配筋率。较低时,较大。值直接与塑性铰转动能力有关。(3)混凝土的极限压缩变形。极限压缩变形大,较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低,箍筋用量多或受压区纵筋较多时,都能增加混凝土的极限压缩变形。pmaxpmaxpmax塑性铰的特点(1)塑性铰实际上具有一定长度,分析时可认为是一个截面;(2)塑性铰能承受定值弯矩,即截面的屈服弯矩;(3)对于单筋受弯构件,塑性铰只能单向转动;(4)塑性铰的转动能力有限。超静定结构的塑性内力重分布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过程(以矩形等截面两跨连续梁为例)两跨连续梁内力变化过程两跨连续梁内力变化图第一过程:裂缝出现~塑性铰形成以前,原因为裂缝的形成和开展。第二过程:塑性铰形成以后,原因为塑性铰的转动。条件:(1)(2)适筋梁(3)达之前不发生剪切破坏ByBCyAByMMMuM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幅度指截面弹性弯矩与该截面塑性铰所能负担弯矩的差值,通常以相对值表达:1yeyyeeeMMMMMMM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设计考虑(1)“充分的内力重分布”(2)“不充分的内力重分布”(3)一个截面的屈服并不意味着结构破坏(4)塑性铰截面不必考虑满足变形连续条件,必须满足平衡条件(5)一般调整幅度不应超过25%超静定结构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标志不是一个截面达到屈服,而是出现足够多的塑性铰,使结构形成破坏机构;几点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超静定结构出现第一个塑性铰后,结构中的内力分布不再服从弹性分析结果,与弹性内力结果存在差别的现象称为“塑性内力重分布”;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更符合实际内力分布规律;按塑性计算极限承载力按弹性计算的极限承载力,因此按弹性分析方法是偏于安全的;弹性理论即符合平衡条件,又符合变形协调条件;而塑性理论虽符合符合平衡条件,但不再符合变形协调条件;利用连续梁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规律,可以人为将中间支座设计弯矩调低塑性铰转动能力与配筋率有关配筋率越小,塑性铰转动能力越大。工程中对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进行设计的连续梁(或超静定结构),一般是通过控制相对受压区高度来保证预期塑性铰位置具有足够的转动能力。保证充分内力重分布的条件相对受压区高度≤0.35调幅系数不超过20%宜用HRB235和HRB335级钢筋,C20~C45级混凝土受剪箍筋比计算值增大20%可见,在保持连续梁极限承载力不变的前提下,利用塑性内力重分布规律,人为调整设计弯矩,减少支座配筋的密集程度,有利于施工。但人为调整设计弯矩不是任意的调整幅度越大,支座塑性铰出现就越早,达到极限承载力时所需要的塑性铰转动也越大如果转动需求超过塑性铰的转动能力,塑性内力重分布就无法实现双向板传力路径lylx四边简支矩形板①②②②②双向板破坏形式四边固定板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虽然利用了连续梁塑性铰出现后的承载力储备,比按弹性理论计算更为合理且节省材料,但会导致使用阶段构件的变形较大,应力水平较高,裂缝宽度较大。因此在下列情况不能适用,应按弹性理论进行设计。(1)直接承受动力荷载作用的构件;(2)裂缝控制等级为一级和二级的构件;(3)重要结构构件,如主梁调幅法弯矩调幅法简称调幅法,它是在弹性弯矩的基础上,根据需要,适当调整某些截面弯矩值。通常对那些弯矩绝对值较大的截面进行弯矩调整,然后按调整后的内力进行截面设计和配筋构造,是一种适用的设计方法。截面弯矩调整的幅度用调幅系数β表示2.0eaeMMMeaMM)1(应使调幅后的跨中截面弯矩接近原包络图弯矩值取按弹性理论计算的弯矩包络图的跨中弯矩值和按下式计算的较大值。011.022lrMMMM
本文标题:高等钢筋混凝土结构-塑性铰与内力重分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490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