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薪酬管理 > 9 第九章_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万红霞)
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第九章主要内容第一节知识的学习第二节技能的学习第一节知识的学习定义:知识是指贮存在语言文字符号中的信息及其意义。一、知识学习的一般概述教材: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表征。表征(represcntation)是知识在人脑中的表达形式或组织结构。(一)什么是知识上述定义是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进行定义,无疑是对的,但比较抽象。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分根据知识的不同表征形式分知识感性知识理性知识知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心智技能认知策略(二)知识的类型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1)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knowledge)是能够用语言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之类的问题。(2)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knowledge)也叫操作性知识,是指难以用语言陈述清楚,只能借助于某种活动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回答“怎么做”之类的问题。加涅将其分为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两类:心智技能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加工外在的信息认知策略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进行调控的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加工活动。二、知识学习的类型•知识学习是指在知识传递过程中,学生通过一系列心智活动在头脑中建立相应的认知结构的过程。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分)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分)加涅:(一)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符号学习就是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所代表的意义。1.符号学习符号学习词汇学习——汉字、英语单词学习非语言符号学习——实物、图像、图表、图形学习事实性知识学习——如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学习,地形地貌和地理位置学习。(一)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概念是人脑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概念学习就是掌握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鸟”的本质特征:“有羽毛”,“卵生”。•——掌握了“鸟是有羽毛的卵生动物”,就学会了“鸟”的概念。2.概念学习(一)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命题是由若干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概念组成的句子。——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红楼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部伟大而不朽的文学巨著•命题学习就是掌握句子的复合意义,即掌握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3.命题学习(二)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在概括程度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这时,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称为下位关系或类属关系。•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就是把新知识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之中,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包括:1.下位学习(1)派生类属学习新学习的知识是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的一个特例,即新知识是由旧知识派生出来的,这样的学习称为派生类属学习。——掌握了“函数”概念之后,再学习“幂函数”的概念(2)相关类属学习新学习的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都同属于一种概括程度更高的知识之中,新知识的学习,使旧知识得到扩充、深化、限定或精确化,新知识也获得理解,这样的学习称为相关类属学习。——已知“幂函数”是函数的一种,现在再来学习“指数函数”(二)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上位学习也称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2.上位学习V正方体=S·HV长方体=S·HV拦河坝=S·HV柱体=S·H(二)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当新学习的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既不是从属关系,也不是总括关系时,它们可能产生联合意义,这种学习称为并列结合学习。•——化学中的化合与分解,物理学中的聚变与裂变,生物学中的遗传与变异等,学习这类内容均属于并列结合学习。3.并列结合学习•知识的获得是知识学习的第一个阶段,是知识保持和知识应用的基础。•【填空题】知识学习的过程一般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__________三个阶段。三、知识的获得•1、知识直观的定义: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层特征的加工,形成对事物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2、知识直观的类型: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一)、知识直观•【单选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模拟实物的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称为()。•A.实物直观B.模像直观C.言语直观D.想象直观•【填空题】为了促进中学生有效感知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需要运用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直观教学形式。其中,最重要的直观教学形式是____________。教学直观实物直观:生动、形象,给学生以真实感和亲切感模象直观:图片、图表、幻灯、教学录像、PPT言语直观:生动具体的描述,鲜明形象的比喻,合乎情理的夸张(一)、知识直观(二)提高知识直观效果的策略•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不要维直观而直观•2.加强言语直观与实物直观、模象直观的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感知对象的特点•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的过程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1)强度律•(2)差异律•(3)活动律•(4)组合律(1)强度律•巨大的声音;强烈的光线;浓郁的气味•感知对象必须达到一定的刺激强度,才能被人清晰地感知到,这条规律叫做强度律。为此:•①教师讲课的音量要适当,音量太低,学生会听不清;音量太高,会引起学生的疲劳,降低教学效果。•②板书的字迹、直观教具和图表不要太小;线条不能太轻、太细,应保持一定的刺激强度。•强度有相对强度和绝对强度之分(2)差异律•——万绿丛中一点红•——鹤立鸡群•感知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异越大,越容易被人们清晰地感知,这条规律叫做差异律。为此:•①教学中,应力求使对象与背景在颜色色调、声音强度、形状大小、线条粗细、教学内容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②重要的地方要突出强调。如教师的声音应大一些。•③学生容易发生错误的地方要用彩色粉笔标出来。•④教师的讲解应抓住事物的异同点进行比较。(3)活动律•——北极熊•越是活动的事物,越容易被人们清晰地感知到,这条规律叫做活动律。为此:•教师应多采用活动教具,如PPT、电影、电视、录像、幻灯等现代化的视听工具,设法使教具变静为动,以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4)组合律•越是在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的事物,越容易构成一个整体而被人们清晰地感知,这条规律叫做组合律。为此:•①教学内容要具有内在逻辑联系•②分析、讲解要具有层次性和连贯性•③板书设计要合理(一)知识的理解与概括知识概括是知识理解的主要环节二、知识的理解感性概括理性概括只能获得日常概念才能获得科学概念(二)促进知识理解的教学策略•1.通过直观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2.正确运用变式•3.运用正例和反例•4.科学进行比较•5.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1.运用正例与反例•学生为什么会出现如下错误?•“鸡、鸭、鹅不是鸟,蝙蝠是鸟”•“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只注重讲解概念的正例,而没有适时呈现概念的反例。•正例提供了正确信息•反例增加了比较信息•ax2+bx+c=02.提供丰富的变式•变式就是在保证事物的本质特征不变的情况下不断变换其非本质特征。•具体讲,变式就是变更事物的非本质特征的表现形式,变更观察事物的角度或方法,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突出那些隐蔽的本质特征。•变式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特征•【单选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使其中的本质属性保持恒定,而使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称为()。•A.正例和反例B.变式C.比较D.自觉概括3.进行科学地比较•学生找出事物的相同点比较容易,找出事物的差异点比较困难•戌(xu)横•戍(shu)点•戊(wu)中空•刀、刁、刃•徽、微、徵•己开•已半•巳全封•戌、戍、戊•己、已、巳三、知识保持促进知识保持的复习方法:1、及时复习——(俄)乌申斯基:“记忆如建筑,不要等到快要坍塌了才去修复,那就等于重建。”遗忘曲线认为:学习20分钟后会遗忘42%,一天后遗忘66%。不及时复习就会等同于重新学习。复习方法2、分散复习将相同的材料进行分散复习,防止疲劳发生。①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②“先密后疏”3、间隔复习处于最初复习阶段时,间隔时间应该短些;以后各次复习的时间间隔可以逐步延长。复习方法4、反复阅读与尝试背诵相结合——又叫“尝试背诵法”5、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多样化就是做到眼到、手到、嘴到、心到等,动员多种感官参加复习。6、适当过度学习•对学习材料达不到背诵程度的学习,叫低度学习;•对学习材料刚刚能达到背诵程度的学习,叫中度学习;•在达到背诵程度之后的继续学习,叫过度学习。•低度学习和中度学习最易发生遗忘,而过度学习有利于保持。•过度学习的量达到150%时,识记效果最好。四、知识的应用知识的应用是指把已获得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以解决各种问题。其实质就是知识的具体化过程,是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一)知识应用的形式1.解决口头或书面作业题2.各种实验、实习作业,即实际应用(二)知识应用的过程1.审题2.联想3.类化4.解答第二节技能的学习技能的学习一、技能的一般概述(一)技能及其特点1.技能的概念所谓技能是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趋于完善化、自动化的活动方式。2.技能的特点(1).技能与知识经验密切相关(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3).完善化和自动化是技能形成的标志(4).技能是通过有意练习而形成的(5).技巧是技能的高级发展阶段(二)技能的种类动作技能&心智技能动作技能•1.动作技能(操作技能)•个体借助于骨骼、肌肉的运动来实现的完善化、自动化的肢体活动方式。日常生活:写字、打字、骑车;音乐方面:吹、拉、弹、唱;体育方面:田径、球类、体操、游泳;生产劳动方面:车、铣、刨、磨•精细的肌肉控制是动作技能的重要特征。2.智力技能(心智技能)个体通过学习和练习而形成的借助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合乎法则的认知活动方式。语文学习中的阅读与构思技能;数学学习中的运算与解题技能;自然学科、社会学科学习中的观察、想象、思维与记忆技能等等。智力技能与动作技能的不同特点•1.活动对象动作技能的活动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外部肌肉,具有客观性;智力技能活动对象是内在的观念。•2.活动的进行动作技能是通过肌体运动实现的,具有外显性;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语言在人脑中默默完成的,具有内隐性。•3.活动的结构动作技能具有开展性,智力技能具有简缩性。二、中小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及培训(一)动作技能的形成阶段1.动作定向(认知阶段)2.动作模仿(联系形成阶段)3.动作整合(联系固定阶段)4.动作熟练(自动化阶段)(二)中小学生动作技能的培训•1.准确的讲解与示范•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练习的一般趋势--组织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三、中小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与培训(一)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1.活动的定向阶段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3.有声的外部语言活动阶段4.无声的外部语言活动阶段5.内部语言活动阶段中小学生智力技能的培训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创设良好的情境,帮助学生形成定向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4.提供练习的机会,促进智力技能的形成
本文标题:9 第九章_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万红霞)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502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