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陕西省沉积钒矿地质勘查暂行规定
1应用范围1.1本《规定》适用于陕西省沉积钒矿地质勘查和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及分类。1.2本《规定》作为陕西省沉积钒矿地质勘查工作设计编制及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勘查工作验收、地质勘查报告评审的依据。1.3沉积钒矿矿山扩大勘查或提高地质勘查资源储量类型的可以参照使用。2编制依据2.1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以下简称《分类国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年6月8日发布。2.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以下简称《总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2年8月28日发布。2.3陕西省沉积钒矿勘查、开采经营的基本情况及省外典型矿床勘查、矿山开发经营经验。2.4实施本《规定》需执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见附录2-1。3各勘查阶段目的任务3.1预查阶段收集预查区以往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物化探、地质矿产研究资料,进行综合研究,矿产预测,野外踏勘,通过极个别工程采集有关样品,初步了解预查区地质特征及矿产资源远景,与相同含矿层位,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当估算参数可以取得时进行预测的钒矿资源量估算,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3.2普查阶段在勘查区内开展比较系统的地质、物化探工作及少量取样工程,达到普查地段要求,对普查区矿山开采技术条件作初步了解,大致了解勘查区矿产地质特征,估算推断的钒矿资源。进行概略研究,作出是否值得进一步工作的初步评价,有详查价值的提出详查地段范围和进一步工作意见。3.3详查阶段在勘查区内进行全面的地质详细普查工作,通过地勘测绘、地质填图、物化探工作、探矿工程、水工环地质调查、采样化验、矿石选冶试验等项工作,基本查明矿体空间分布、规模、矿石特征及矿山开采技术条件,最高控制程度要达到详查地段要求。估算控制的、推断的钒矿资源,进行可行性评价,划分经济意义种类,作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提出进一步勘探的依据。3.4勘探阶段在勘查区内通过详细而全面的勘探工作,详细查明矿体的空间分布、产状、规模、矿石可利用性、矿山开采技术条件。最高控制程度要达到勘探地段要求。圈定首采区,估算各不同地质可靠程度的钒矿资源。进行可行性评价,提供全面的经济指标,划分经济意义种类及资源储量类型。最终为矿山建设设计提供依据。4地质勘查工作及研究程度4.1预查阶段4.1.1地质调查区域地质图选用1∶200000地质矿产图,通过补充反映区域基础地质特征及区域成矿带(区)范围和预查区范围。预查区地质图选用1∶50000区域地质调查成果或1∶50000地质草图,反映同比例尺要求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基础地质、矿(化)体、物化探成果、找矿标志。研究区域地质、勘查区地质、成矿区(带)特征,初步总结成矿规律、控矿作用,根据地质条件、找矿标志,预测成矿区(带)。4.1.2收集研究预查区以往地质矿产、物化探成果、社会、经济资料,根据矿产预测成果,进行野外踏勘或少量地质、化探工作。收集研究共(伴)生矿产资料及矿山开采技术条件资料。圈出进一步普查区,编制1∶50000或1∶10000钒矿资源估算图,估算预测的资源量。4.2普查阶段4.2.1地质调查区域地质图选用1∶200000地质矿产图,反映区域基础地质特征、物化探成果及成矿区带宏观特征和勘查区位置范围。勘查区地质研究一般用1∶10000地形地质图或地形地质草图,反映勘查区地质基本情况,矿体分布及特征,重点反映成矿控制条件、矿化富集规律的地质要素和标志,表示勘查区范围、各种勘查工作。矿床(体)地质图选用1∶10000或1∶2000地形地质草图,反映矿体规模、产状、分布范围及勘查工作。矿体、探矿工程、取样点、主要地理、地质要素测绘成果精度要符合《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中表57的要求。4.2.2地表要有2-3条剖面工程控制,剖面间距不大于1000米,至少有一个深部验证工程。各工程中系统采样,首先进行光谱全分析,凡是达到边界品位要求的作为基本分析项目,用组合样分析伴生组分。按一般工业指标圈定矿体。对共(伴)生矿产进行初步评价,提出综合利用的可能性。4.2.3收集地质、物探、化探资料,了解区域地质特征及成矿远景,大致查明勘查区内地层、岩性、厚度、产状和分布特征;大致查明褶皱、断裂、破碎带的分布、规模和产状;大致查明侵入岩、喷发岩的种类、数量、形态、分布、岩性。大致查明钒矿产出特征、分布范围、矿体数量、赋存部位、规模、产状、矿石质量;大致了解氧化带发育程度。4.2.4矿山开采技术条件研究收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资料,进行类比研究。大致了解地表水、地下水基本情况、地质灾害和工程地质问题。4.2.5进行放射性调查,选若干条测线大体垂直矿体走向了解全勘查区各岩性正常场,确定异常下限。同时作为对影响安全生产和环境污染评价的依据。4.2.6矿石质量研究对矿石选冶性能进行类比研究(要求见附录6―2)。4.2.7按一般工业指标(见附录4―1)估算推断的矿产资源,编制1∶10000或1∶2000矿产资源估算图。4.2.8进行概略研究(要求见7.3.3.1)。4.3详查阶段4.3.1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工程测量、制图按6.1要求进行。4.3.2区域地质图选用1∶50000地质图,勘查区若无1∶50000区调图,亦可用1∶200000地质矿产图代替。反映区域基础地质特征、成矿带(区)范围、物化探异常、成矿控制性标志。表示本次及以往地勘工作勘查区位置、范围及主要勘查工作。基本查明与成矿有关的区域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的特征,结合化探资料,阐明钒矿成矿远景及区内其它矿产。4.3.3勘查区地质研究测制1∶10000地形地质图,按6.2要求反映勘查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体、各成矿要素及勘查工作。进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测制1∶10000水文地质图(含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要素),反映勘查区水、工、环工作及成果,各要素要定量表示(要求见6.3)。基本查明勘查区地层时代、层序、岩性、厚度、产状及分布,研究含矿地层沉积环境、岩相、岩石组合、变质程度及钒矿分布、变化规律,确定赋矿层位及矿体在地层中的空间分布;基本查明控制矿层的褶皱和断层(破碎带)的性质、规律、产状相互关系及对矿体的影响程度;基本查明侵入岩和喷发岩的种类、形态、规模、产状、侵入时代、岩性、岩相、期次、与围岩接触关系,以及对矿体的影响程度;基本查明变质作用及近矿围岩蚀变性质、种类、规模、强度及对矿体的影响;基本查明氧化带深度、氧化矿石类型。4.3.4矿床(体)测制1∶2000-1∶1000地形地质图及相关剖面图,按6.2要求反映地质要素、矿体产状、形态、规模及空间分布。全面反映勘查工作及工作成果。基本查明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厚度及变化规律,基本确定矿体的连续性、矿层内夹石及分布情况、后期构造破坏情况和矿床工业类型。4.3.5控制程度地表采样工程间距、深部坑、钻工程间距,按附录4―2要求布置,最高控制程度达到详查地段要求。4.3.6矿石质量研究基本查明矿石种类、自然类型、矿石矿物、物质组成及结构、构造和钒的赋存状态。对矿石选冶性能进行实验室流程试验或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按附录6―2要求进行。4.3.7研究共(伴)生矿产基本查明共(伴)生矿产种类、矿体规模、分布特征、共(伴)生矿产品位、赋存状态、可利用性,估算资源数量。放射性矿产评价,在普查阶段工作基础上,若发现异常加密点线,按照《地面伽玛能谱总量测量规范》(EJ/T831―94)进行放射性测量。槽、硐工程按《铀矿探矿工程地质物探原始编录规范》(EJ/T865)进行编录,根据异常特征结合地质条件取样,分析放射性元素含量。若发现有独立或共生铀矿体,则按《铀矿地质勘查规范》进行勘查工作。符合伴生矿产的进行综合评价。普查阶段未发现异常的,可不再进行地面放射性工作。评价石煤矿,了解规模、空间分布、发热量、相关物质成分,估算石煤资源数量。4.3.8矿山开采技术条件研究收集资料研究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勘查区所处水文地质单元,研究地下水与地表水关系,补径排条件,调查含水层岩性、厚度、产状、埋藏条件、富水性、导水性,各含水层间水力联系,隔水层分布情况及作用;地表圈定汇水边界、计算汇水面积,进行地表水沟、河流流量测量及地下水水量、水位等动态观测,调查矿坑充水因素,视水文地质复杂程度,布置水文地质钻孔,估算矿坑涌水量,指出工业及生活用水方向。进行矿体及其顶底板、围岩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测试,了解第四系岩性、厚度、分布范围,断裂构造痕迹,氧化带分布,划分工程地质类型。预测矿山开采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防治措施。调查勘查区地质灾害的分布、强度和发展趋势,地表(下)水对矿山开采的影响,收集研究以往新构造运动(地震)资料。4.3.9论证矿床工业指标,估算矿产资源。编制1∶2000―1∶1000钒矿资源估算图,估算控制的、推断的钒矿及共(伴)生矿产资源。对于不可采部分单独圈定,估算数量,提出作为设计损失量的理由。4.3.10进行预可行性研究或概略研究(要求见7.3)。4.3.11中小型矿床勘查成果提供开发利用的,预可采储量大体上达到投资回收期的需要,详查资料要满足矿山设计的需要。4.4勘探阶段4.4.1在详查工作基础上补充、修改、完善区域、勘查区、矿床(体)地质及各类图件,使矿床地质、矿体地质达到详细查明程度。做好相应的水文地质图、资源估算图的补充修改。完善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工程测量成果。4.4.2进一步核实矿床勘查类型。在详查阶段控制程度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利地段加密探矿工程,最高控制程度达到勘探地段要求,提高矿体连续性的可靠程度。4.4.3继续进行矿石质量研究对易选矿石(标准见附录4―3)进行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难选矿石进行半工业试验(要求见附录6―2)。详细划分矿床工业类型及矿石自然类型。4.4.4研究共(伴)生矿产对具有工业价值的共(伴)生矿产进行深入研究。在详查阶段工作基础上,随着主矿种矿体加密探矿工程,提高控制程度,进一步了解共(伴)生矿体规模、形态、产状、空间分布。通过矿石选冶性能试验程度的提高,取得详细的选冶流程资料。详查阶段已发现其它矿种独立矿体的,按其矿种地质勘查规范进行勘探阶段工作。4.4.5矿山开采技术条件研究在详查阶段工作基础上,补充完善各方面研究成果。详细研究坑、硐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问题,加强涌水量观测,预算矿坑涌水量。进一步研究矿体、围岩的力学性质和工程地质特点,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勘查区要施工专门水文孔,进行抽水试验。地表(下)水动态观测满足一个水文年。具有放射性异常的坑、硐,除按规定编录外,还要进行氡气测量。预测矿山开发可能引发的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防治意见及措施。对选场、尾矿库址及矿坑水、废水处理提出建设性意见。生活饮用水质量要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4.4.6选择矿体厚度大、形态规整、品位高、埋藏浅、矿山开采技术条件简单区段,作为首采区,其范围内资源可以满足矿山收回投资年限所需数量。提高首采区勘查程度,加密工程,进一步控制矿体的空间分布及延伸的稳定性,详细查明矿山开采技术条件。为矿山设计提供有效资料。4.4.7以勘探阶段所取得的新资料,进行矿床工业指标论证。估算钒矿探明的[001]、控制的[002]及推断的[003]资源和共(伴)生矿产资源。4.4.8进行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或概略研究(要求见7.3)。5勘查控制程度5.1勘查类型用定量方法,按矿体规模大小、矿体形态复杂程度、地质构造对矿体影响程度、矿体厚度稳定程度、矿石品位均匀程度等五个主要地质要素的不同,分别取其系数值,以累加系数值之和大小,把勘查类型分为Ⅰ、Ⅱ、Ⅲ类,各要素系数及分类方法见附录4―4。勘查类型是对不同变化矿体而言,同一勘查区内有若干矿体,且区别较大的,应分别确定勘查类型;同一矿体变化规律明显的,不同区段也可定为不同勘查类型或过渡类型。5.2采样工程间距探矿工程间距确定的原则是按不同勘查类型结合勘查区实际情况而定。不同勘查类型有不同工程间距要求(见附录4―2)。工程间距系指具有效采样成果的工程间距
本文标题:陕西省沉积钒矿地质勘查暂行规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50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