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六讲 实践中的社会主义与理想中的共产主义
第六讲实践中的社会主义与理想中的共产主义主讲人崔桂田一、实践中的社会主义马恩社会主义的科学设想列宁的社会主义探索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特色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深化社会主义发展的多样性与长期艰巨性(一)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历史飞跃第一次飞跃: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第二次飞跃:社会主义由理论到一国实践的飞跃。第三次飞跃: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的发展。第四次飞跃:社会主义由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的发展。(二)马恩社会主义的科学设想1、生产力的高度发展。2、生产资料社会所有。3、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4、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没有商品和货币。5、国家开始消亡。6、社会成员将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三)列宁的社会主义实践一国胜利说:经济落后国家首先取得革命胜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新经济政策:对社会主义的根本看法改变了政治遗嘱:社会主义建设的若干设想1、列宁的“一国胜利说”1915年列宁写了《论欧洲联邦口号》提出“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1916年《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又做了阐述。分析了社会主义可以在经济落后国家首先胜利的条件:A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的加剧;B社会矛盾尖锐;C资产阶级的性质不能进行资革命;D无产阶级迅速发展壮大且有无政党领导。(1)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是以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为依据的。(2)列宁着重分析了社会主义可以在经济落后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的条件。(3)经济技术相对落后的俄国可以在先进国家的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前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4)俄国无产阶级不仅能够取得革命胜利,而且可以在一国范围内开展社会主义建设。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实行战时共产主义的背景:第一,1918年4月俄与德国签定布列斯特和约。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了。列宁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中提出管理俄国,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二,1918春,1920底,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国内战争迫使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战时共产主义的主要内容粮食贸易垄断制,禁止私人买卖粮食,宣布实行余粮收集制。货币存入银行,城市实行消费品定额分配,取消商品和货币流通。一切企业收归国有。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等等。3、新经济政策用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在一定范围内恢复贸易自由;退还部分小企业;实行租借制,租让制;国营企业实行记件工资和奖金制;充分利用外国资本主义和技术来加快经济恢复和发展。4、建设社会主义的设想(1)要客观地估计向社会主义过度的复杂性和发展的阶段性问题。1921年10月讲话《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局的任务》提出俄共曾经犯过的错误。(2)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和经济“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从前我们是把重心放在而且也应该放在政治斗争,革命,夺取政权等方面,而现在重心改变了,转到和平组织‘文化’工作上面去了。”第一,方法要转变。第二,分配上反对平均主义,实行按劳分配,实施奖金制度。第三,要善待科学家。(3)关于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利用商品经济引导小生产走向大工业,走向社会主义经济。“商业正是我们无产阶级国家政权、我们居于领导地位的共产党必须全力抓住的环节。”。(4)通过合作制引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合作制是吸引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好途径。合作制在不同社会制度下其性质和发展方向是不同的。(5)正确看待和利用资本主义十月革命前,列宁在《大难临头出路何在?》中指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正是社会主义最完善的物质准备,是社会主义的入口。十月革命后,列宁认为国家资本主义比小生产进步“不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所共有的东西,就不能从俄国现实的经济情况前进一步。”《论粮食税》“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铁路管理制度+美国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总和=社会主义。”(6)有步骤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反对官僚主义十月革命前,“不实行充分的民主,社会主义就不能胜利”。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必须有一个过程。逝世前提出两个任务:一是改革国家机关,发动群众参加管理,反对官僚主义。二是进行文化建设,提高工农的文化水平。(7)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第一,坚持党的领导,正确处理党群关系。“最大最严重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就是先锋队往前跑得太远,没有‘保持排面整齐’,没有同全体劳动大军,即同极大多数工农群众保持牢固的联系。第二,强调党内民主,集体领导,年会制。第三,从严治党,党政分开。“必须十分明确地划分党和苏维埃政权的职责;提高苏维埃工作人员和苏维埃机关的责任心和独立负责精神,党的任务则是对所有国家机关的工作进行总的领导,不是象目前那样进行过分频繁的,不正常的,往往是琐碎的干预。”(四)斯大林模式1、发展战略特征:(1)以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为首要任务(2)以重工业为固定的发展重点(3)以粗放发展为主实现经济增长2、经济特征(1)所有制的高度国有化(2)经济运行中排斥市场机制(3)经济管理高度集中化(五)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越南定向社会主义老挝过渡时期社会主义朝鲜式社会主义古巴特色社会主义(六)对社会基本特征的认识深化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共同富裕。实行按劳分配的制度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七)社会主义发展的多样性与长期艰巨性1、社会主义发展的长期性和艰巨性(1)社会主义建设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基础上进行的。(2)社会主义社会深受封建主义的不良影响。(3)社会主义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4)社会主义建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5)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人类历史上一场崭新的革命,任务艰巨,使命远大。2、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1)社会主义革命方式和手段的多样性。(2)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多样性。(3)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差异性。二、理想中的共产主义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条件和途径人类解放与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理想中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一)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1、人的全面发展(1)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人的需要具有丰富性和多面性,人除物质需要外,更多的是在社会关系方面和精神生活方面。(2)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能力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包括体力、智力,从事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道德修养能力和审美能力等。(3)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人的个性是个人的自我意识及由此形成的个人特有的素质、品格、气质、性格、爱好、兴趣、特长、情感等的总和。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就是指人的个性在各方面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4)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离不开他的社会环境和社会交往,要不断打破地域和民族的界限,进行经济、政治、法律、道德、文化、情感等方面的广泛交往,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的全球化。2、人的自由发展人的自由发展指人自觉自愿地发展自己的才能,施展自己的力量。(1)从为生计而劳动中解放出来。(2)从阶级剥削、阶级压迫中解放出来。(3)从各种错误观念、偏见、成见中解放出来。3、人的充分发展人的充分发展是从程度上来讲人的发展的,人的才能和能力的发展总有个程度的问题,人总是向着更高的程度来发展自己。(二)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条件和途径1、生产力高度发展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2、消灭私有制和旧式分工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3、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4、重视精神产品的生产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5、扬弃自由时间和劳动时间的对立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条件。(三)人类解放与共产主义社会1、人类解放的含义(1)从自然界动物式的生存条件中最终解放出来,成为自然界真正自觉的主人。(2)从社会关系中的剥削、压迫、统治中解放出来,成为自己社会的主人。(3)在行动上从各种盲目的必然性中解放出来,成为自己支配自己本身的主人。2、广义的共产主义(1)共产主义是一种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的思想体系和学说。(2)共产主义是同资本主义制度对立的,人们最理想、最进步的社会制度。(3)共产主义是一种实现人类解放、通向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历史过程和实践运动。3、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4、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1)实现共产主义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2)实现共产主义将是一个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3)实现共产主义将是一个不断探索的创造性过程。(四)实现理想中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1、政党的含义和功能: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的利益和意志,有独立的纲领、路线、策略,为参与或掌握政权而斗争的政治组织。政党是进行阶级斗争的有力工具。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和特点:(1)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2)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3)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4)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3、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建设(1)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2)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保证党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保证党与人民群众共命运;保证党的工作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保证党始终引领社会发展进步;保证党始终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本文标题:第六讲 实践中的社会主义与理想中的共产主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507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