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房地产 > 第4章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一)
第四章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一)城市是人类集中的生活居住地域,是一种现代的人聚环境形式。居住区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被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所围合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生活聚居地,它为居民提供生活居住空间和各类服务设施,以满足居民日常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在一个城市中,生活居住用地的比例一般占到城市建设总用地的40%~50%。居住区用地是城市中在空间上相对独立的各种类型和各种规模的生活居住用地的统称,它包括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住宅街坊和住宅群落等。居住区同时还是一个社会学意义上的社区。它包含了居民相互间的邻里关系、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等维系个人发展和社会稳定与繁荣的内容。因此,居住区的构成既应该考虑其物质组成的部分,也应充分关注其非物质的内容。北京翠城居住区ABCE深圳华侨城小区鸟瞰图居住区规划属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层面。为此,城市居住区规划,要在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控制的指导下,合理选择居住用地,结合城市的资源与环境条件,处理好居住用地与城市其他用地的功能关系,进行合理的组织与布局,并配置完善的市政与公共设施。加强绿化规划,注重居住区环境保护,使之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与环境质量。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本章主要内容居住用地居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居住区的组成与分级规模居住区的规划组织结构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原则与设计要点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市场调查第一节居住用地一、概述城市是人类的定居地之一。城市中承担居住功能和居住活动的场所,称之为居住用地。城市居住生活有着丰富的内涵,不仅有各具特色的家居生活,还有着多样的户外的社会、文化、消费和游憩等活动。居住区规划总用地包括居住区用地和其他用地两类。居住区用地包括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等四项用地的总和。其他用地是指规划范围内除居住区用地以外的各种用地,包括非直接为本区居民配建的道路用地、其他单位用地、保留的自然村或不可建设用地等。二、居住用地的组成与分类1.用地内容组成居住用地占有城市用地的较大比重,它在城市中往往集聚而呈地区性分布。居住用地是由几项相关的单一功能用地组合而成的用途地域,一般包括住宅用地和与居住生活相关联的各项公共设施、市政设施等用地。住宅用地——不同类型住宅所占用地,包括住宅基底和宅基周围所必要的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居住生活所需要的学校、医疗、商业服务、文娱管理等设施的用地。道路用地——居住地区内各种道路、广场、停车场库的用地。绿地——居住地区集中设置的公园、游园等公共性用地。鞍山湖南三小区规划图2.居住用地分类城市居住用地按照所具有的住宅质量、用地标准、各项关联设施的设置水平和完善程度,以及所处的环境条件等,可以分成若干用地类型。我国《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规范,将居住用地分成四类:类别说明一类居住用地(最好)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二类居住用地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三类居住用地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与工业等用地有混合交叉的用地。四类居住用地(最差)以简陋住宅为主的用地。三、居住用地的指标居住用地的指标主要由三方面来表达,即一是居住用地占整个城市用地的比重;二是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三是人均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l.影响因素(1)城市规模(2)城市性质(3)自然条件(4)城市用地标准2.用地指标(1)居住用地的比重按照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规定,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20%~32%,可根据城市具体情况取值。如大城市可能偏于低值,小城市可能近于高值。(2)居住用地人均指标按照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定,居住用地指标为人均18.0~28.0m2/人,并规定大中城市不得少于16.0m2/人。(书P67表4-3)(3)居住用地平衡指标用地构成居住区(%)小区(%)组团(%)1.住宅用地50~6055~6570~802.公建用地15~2512~226~123.道路用地10~189~177~154.公共绿地7.5~185~153~6居住用地(合计)100100100居住区内各项用地所占比例的平衡控制指标,在国标《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中规定如下(表4-2):四、居住用地的选择(中观区位选择)居住用地的选择关系到城市的功能布局,居民的生活质量与环境质量、建设经济与开发效益等多个方面。(1)有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选择自然环境优良的地区,有着适于建筑的地形与工程地质条件,避免易受洪水、地震灾害,和滑坡、沼泽、风口等不良条件的地区。(2)加强与就业区、中心区的相对联系居住用地的选择应与城市总体布局结构及其就业区与商业中心等功能地域,协调相对关系,以减少居住——工作、居住——消费的出行距离与时间。(3)注重环境保护居住用地选择要十分注重用地自身及用地周边的环境污染影响。(5)依托现有城区在城市外围选择居住用地,要考虑与现有城区的功能结构关系,利用旧城区公共设施、就业设施,有利于密切新区与旧区的关系,节省居住区建设的初期投资。(4)用地规模与形态具有适用性居住用地选择应有适宜的规模与用地形状,合理地组织居住生活和经济有效地配置公共服务设施等。(6)符合房地产市场需求居住区用地选择要结合房产市场的需求趋向,考虑建设的可行性与效益。(7)居住用地选择要注意留有余地在居住用地与产业用地相配合一体安排时,要考虑相互发展的趋向与需要,如产业有一定发展潜力与可能时,居住用地应有相应的发展安排与空间准备。五、居住用地的规划布置(具体设计要求)1.居住用地规划的原则1)居住用地规划要作为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组成部分,协调与整合城市总体的功能、空间与环境关系。2)居住用地的规划组织要尊重地方文化脉络及居住生活方式,体现生活的秩序与效能,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3)居住用地规划,要重视居住地域同城市绿地开放空间系统的关系,使居民更多地接近自然环境,提高居住地域的生态效应。4)居住用地规划要遵循相关的用地与环境等的规范与标准。5)城市居住地区作为定居基地,具有地域社会即社区的性质,居住用地规划要为营造安定、健康、和谐的社区环境,提供空间与设施支持。6)居住用地的组织与规模,要有利于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2.居住用地的分布城市居住用地的分布形态,涉及城市的现状构成基础、城市自然地理条件,城市的功能结构,以及城市的道路与绿地网络等诸多因素,有的情况下,还得考虑城市再发展的空间延扩趋向。1)集中布置:当城市规模不大,有足够的用地且在用地范围内无自然或人为的障碍,而可以成片紧凑地组织用地时,常采用这种布置方式。2)分散布置:当城市用地受到地形等自然条件的限制,或因城市的产业分布和道路交通设施的走向与网络的影响时,居住用地可采取分散布置。3)轴向布置:当城市用地以中心地区为核心,居住用地或将产业用地与相配伍的居住用地沿着多条由中心向外围放射的交通干线布置时,居住用地依托交通干线布置。第二节居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居住区规划的任务简单地讲,就是为居民经济理地创造一个满足日常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舒适、卫生、安全、宁静和优美的环境。居住区内,除了布置住宅外,还须布置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绿地、活动场地、道路、泊车场所、市政工程设施等,居住区内也可考虑设置少数无污染、无骚扰的工作场所。居住区规划必须根据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的要求,对居住区内各项建设作好综合全面的安排。一、居住区规划的内容1.选择、确定用地位置、范围(包括改建范围);2.确定规模,即确定人口规模(户型及户数)和用地的大小;3.拟定居住建筑类型、数量、层数、布置方式;4.拟定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允许设置的生产性建筑)的内容、规模、数量、标准、分布和布置方式;5.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对外出入口位置,泊车量和停泊方式;6.拟定绿地、活动、休憩等室外场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7.拟定有关市政工程设施的规划方案;8.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深圳华侨城小区规划图深圳华侨城小区鸟瞰图二、居住区规划的成果1.现状分析图(1)用地现状及区位关系图;(2)用地地形分析图;(3)规划设计分析图。2.规划设计编制方案图(1)居住区规划总平面图:包括各项用地界线确定及布置、住宅建筑群体空间布置、公建设施布点及社区中心布置、道路结构走向、停车设施以及绿化布置等。(2)建筑选型设计方案图:包括住宅各类型平、立面图;主要公建平、立面图等。3.工程规划设计图(1)竖向规划设计图;(2)管线综合工程规划设计图。4.形态意向规划设计图或模型(1)全区鸟瞰或透视图;(2)主要街景立面图;(3)社区中心、重要地段以及主要空间结点平、立、透视图。5.规划设计说明及技术经济指标(1)规划设计说明;(2)技术经济指标。图纸比例一般为1/500~1/2000加案例图片建筑选型设计方案图一、居住区的组成(一)居住区的组成要素物质要素——由自然和人工两大要素组成。自然要素指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植物等;人工要素指各类建筑物以及工程设施等。精神要素——指社会制度、组织、道德、风尚、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艺术修养等。第三节居住区的组成与分级规模(二)居住区的组成内容1.建筑工程——主要为居住建筑(包括住宅和单身宿舍),其次是公共建筑、生产性建筑、市政公用设施用房(如泵站、加压站、锅炉房等)以及小品建筑等;2.室外工程——包括地上、地下两部分。其内容有:道路工程、绿化工程、工程管线(给水、排水、供电、煤气、供暖等管线和设施)以及挡土墙、护坡等。(三)居住区的用地组成1.住宅用地指居住建筑基底占有的用地及其前后左右附近必要留出的一些空地,其中包括通向居住建筑入口的小路、宅旁绿地和杂务院等;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指居住区各类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建筑物基底占有的用地及其周围的专用地,包括专用地中的通路、场地和绿地等;3.道路用地指居住区范围内的不属于上两项内道路的路面以及小广场、泊车场、回车场等;4.公共绿地居住区公园、小游园、运动场、林荫道、小块绿地、成年人休息和儿童活动场地等。北京翠城居住区ABCE38413956(四)居住区的环境组成1.内部居住环境是指住宅的内部环境和住宅楼的公共部分内部环境。2.外部生活环境住宅又是组成外部生活环境的主要组成内容,它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绿化、环境小品等组成居住区外部空间环境,居住区的外部环境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空间环境——指各类空间(私密、半私密及公共空间)环境的大小和质量;(2)大气环境——指空气中有害气体和有害物质的浓度和骚扰性等;(3)声环境——指噪声的强度;(4)视觉环境——指住宅相互间的视线干扰程度以及居住区内对架空线、晒衣架、室内空调机位置、阳台等的处理、居住区的建筑空间质量和整体色彩等;(5)生态环境——指绿地的数量与质量、“绿色”建材的应用、太阳能的应用等;(6)小气候环境——指居住区环境的气温、日照、防晒、防风和通风等状况;(7)邻里和社会环境——指居住区环境内的社会风尚、治安、邻里关系、居民的文化水平和修养等。北京世纪华侨城主题社区上海罗店镇详细规划图(五)居住区类型按建设条件的不同分:•新建居住区•旧居住区按所处位置的不同分:按住宅层数的不同分:•市内居住区•独立居住区•低层居住区•多层居住区•高层居住区二、居住区的规模居住区的规模包括人口及用地两个方面,一般以人口规模作为主要的标志。1.公共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2.城市道路交通方面的影响;3.居民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影响;4.住宅的层数对居住区的人口和用地规模都有很大的影响。5.自然地形条件和城市的规模等因素对居住区的规模也有一定的影响(一)居住区规模影响因素居住区(相当于街道办事处管理规模)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具有相应居住人口规模,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
本文标题:第4章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509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