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神华集团海勃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露天煤矿三采区作业规程单位:神华海勃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露天煤矿三采区矿长:崔强编制:李权宏日期:2010年2月目录第一章位置与交通………………………………………………….1第一节本矿生产简介………………………………………….3第二节地文、水文和气象………………………………….…3第三节火区情况………………………………………….……4第四节火区燃烧状况………………………………………….4第五节灭火方法……………………………………………….6第二章开采工艺及开采程序……………………………………….7第一节开采工艺…………………………………………....…7第二节剥挖程序…………………………………………….…8第三章施工组织与进度安排…………………………………….....9第一节施工工期…………………………………………....…9第二节劳动组织…………………………………………....…9第三节施工顺序…………………………………………...…10第四节施工进度安排……………………………………...…11第四章穿爆工程………………………………………………...…11第五章采装工作及运输………………………………………...…14第六章排土工作………………………………………………...…15第七章供电………………………………………………...…17第八章施工安全………………………………………………...…17第一节总则………………………………………………...…17第二节专业安全规程…………………………………….......19第三节灭火与煤矿生产安全…………………………….......35第一章矿田概况及煤田地质第一节矿田概况一、位置与交通(一)位置乌海市新达煤化有限责任公司三号露天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南45km,行政区划属乌海市海南区公乌素管辖,属国有企业。地理坐标:东经:106°54′3.4″---106°54′26.29″北纬:39°17′48.30″---39°18′20.88″(二)交通矿区北距海勃湾---拉僧庙铁路公乌素镇火车站4公里、109国道3公里。均有简易公路相通,交通运输较为便利。矿区交通位置详见图1-1-1二、煤矿生产情况本矿属海矿公司公乌素三井北采区边角煤,该矿建设于1988年,后划给公乌素多经公司,2002年技术改造,设计生产规模年产6万吨,采用斜井,开拓方式为走向短壁后退式开采,开采9、12、16煤层,动用资源储量202.4万吨,采出原煤87万吨,回采率43%。井下出水部位为煤层,每小时涌水量一般约4.17m3。煤矿生产用电直接由公乌素露天矿接入,生产用水利用井下蓄水池沉淀澄清水。生活用水由公乌素镇拉入。本矿未发生过任何安全事-1-故。本矿东侧是公乌素三号井北采区、南侧是三号井南采区均以断层为界与核实区隔开;西侧是露天矿采坑已停采。各煤矿矿界范围划分清楚,所以和周边邻矿不会在开采中相互影响,也不存在边界纠纷。本矿原为井工开采,为了回收矿田内的边角煤,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故将开采方式改为露天开采。第二节地文、水文和气象一、地形地貌矿区整体地势为南高北低。最高点位于西南边界的088号探槽附近,海拔标高1226.57m,最低点位于北西部,海拔标高1211.65m,最大海拔标高差14.92m。该区大面积被第四系风积沙土覆盖,沟谷不太发育。具高原半荒漠、荒漠地貌特征,植被稀少。二、气象本区属半沙漠干旱高原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秋干燥,日温差大。最高气温36.2℃,最低气温-30.4℃,年平均降水量247.7mm,且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内,年蒸发量3132.1mm--3919.3mm,平均3486.1mm。常年以西北风为主,平均风速3.2m/s,最大风速24m/s,最大冻土深度1.24m。-2-三、地震及地质灾害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为0.20,对照烈度8度,属于强震区预测范围。1976年9月23日在北纬39°59′30″东经106°27′00″的巴音木仁发生过一次6.2级地震,震源深35Km,乌海市一带有强烈震感。第三节露天矿构造本矿田位于公乌素背斜与A1背斜之间的S1向斜核部偏西翼,主要构造为一向斜构造,属S1向斜的西翼,地层走向大致为N20°W,倾向EN,倾角8°~15°。本区构造运动较为强烈,影响矿区的主要构造为公乌素背斜、A1背斜、及S1向斜、F10逆断层、F8正断层、F23正断层,现分述如下:(一)公乌素背斜位于核实区西侧外围,轴向为NNE,自南向北倾没,全长3Km,西翼倾角10°~15°,东翼倾角15°~18°。(二)A1背斜位于核实区东侧外围,轴向近SN向,自北向南倾没,并受F10断层破坏,未延伸至矿区深部,矿区内长1Km,西翼倾角36°~41°,东翼倾角20°(三)S1向斜-3-位于公乌素背斜与A1背斜之间,轴向为NNW,全长2Km,仅影响到煤层浅部,为核实区内主要构造。(四)F10逆断层位于A1背斜核部,走向近南北,倾向东,系高角度逆断层,倾角75°;落差中段40m,两端变小,向北消失于A1背斜轴,向南于330孔以南500m消失。地表出露较好,全长3Km。由于其位于本核实区界外,故其对核实区内煤层破坏程度轻微。(五)F8正断层该断层位于核实区西界,走向NE,倾向SE,倾角60°,落差15~20m。全长1.1Km,由于其大部分位于本核实区界外,故其对核实区内煤层破坏程度不大。(六)F23正断层该断层位于核实区北界,走向NEE,倾向NNW,倾角70°,落差15~20m,长约800m,由于其落差小,延伸距离短,故其对核实区内煤层破坏轻微。综上所述,矿田内及周边褶曲、断层较为发育,区内未见岩浆岩侵入,确定区内构造程度为中等。三、含煤地层及含煤性(一)含煤地层本区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级(C2t)及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现分述如下:-4-1、太原组(C2t)为本矿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含8层煤,依据其岩性组合及沉积旋回特征,将太原组划分为两个岩段,叙述如下:(1)第一岩段(C2t1)本岩段从太原组底界至14号煤层顶板泥灰岩底界,厚度一般26m,岩性以深灰色、灰白色砂质泥岩为主,夹细砂岩及粘土质泥岩。含14、15、16、17、18、19号煤层,称为丙煤组。其中18、19号煤层极不稳定且不可采,14、15、17号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尤以14号煤层不稳定,局部与15号煤层合并。16号煤层厚度大,较稳定,全区可采,结构复杂。15号煤层零星分布,为不可采煤层,16、17煤层全区可采。(2)第二岩段(C2t2)本岩段从14号煤层顶板泥灰岩底界至太原组顶界,厚度一般58米,岩性主要以灰色细砂岩、砂质泥岩、泥岩为主,夹薄层泥灰岩,含12、13号煤层。12号煤层厚度不大但发育普遍且可采,13号极不稳定且不可采。2、山西组(P1s)为矿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含1、2、3、5、6、7、9号煤层,主要可采煤层为9号煤层,7号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及煤层发育情况将山西组划分为四个岩段。(1)第一岩段(P1s1)-5-本岩段从山西组底界至7号煤层顶板砂岩为界,厚度约32m左右,岩性以深灰色砂质泥岩及灰白色砂岩为主,夹粘土质泥岩。含7、9号煤层,其中7号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9号煤层全区可采。本矿田内7号煤层零星分布,为不可采煤层,9号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2)第二岩段(P1s2)本岩段从7号煤层顶板砂岩底界至5号煤层上部粗粒砂岩底界,一般厚度48m,岩性为灰白色砂岩夹深灰色砂质泥岩及粘土质泥岩,局部为黄绿色。含5、6号煤层。其中5号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但在核实区内已变薄尖灭。6号煤层呈煤线极不稳定,不可采。(3)第三岩段(P1s3)本岩段从5号煤层上部粗粒砂岩底界至2号煤层顶板砂岩底界,一般厚度11m,岩性为灰、黄绿色砂质泥岩夹灰色粘土质泥岩,局部为细砂岩。含2、3号煤层,区内均为不可采。(4)第四岩段(P1s4)本岩段从2号煤层顶板砂岩底界至山西组顶界,一般厚度49m,岩性为灰色砂岩为主,局部变为泥岩。本岩段偶夹煤线一层,为1号煤层层位,无经济价值,不可采。(二)含煤性本矿含煤地层为石炭系太原组及二叠系山西组,含煤1~7层,-6-含可采煤层6层,可采煤层总厚10.75~20.13m,平均12.60m,可采煤层含煤系数4.88%。四、煤层本露天区内可采煤层为:9、12、16、17号煤层共四层,其中主要可采煤层三层,即12、16、17号煤层;次要可采煤层一层,即9号煤层。现就各煤层赋存情况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9号煤层位于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第一岩段(P1s1)中下部,煤层全区发育,煤层厚度2.09~6.70m,平均1.22m。煤层结构较复杂,夹矸0~7层,厚度变化较大,核实区内煤层厚度2.20~5.60m,平均3.57m,厚度变异系数33.6%,含0~7层夹矸,局部可采,为不稳定煤层;可采煤层厚度1.73~5.31m,平均2.73m。距下部12煤层31.2~32.96m,平均间距32.15m。2、12煤层位于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第二岩段(C2t2),全区发育,结构简单,偶含夹矸1层,煤层厚度1m左右,全区分布,厚度较稳定。核实区内煤层厚度0.87-1.31m,平均1.01m,厚度变异系数14.9%,煤层结构简单,大部可采,为较稳定型煤层,距下部16煤层34.94-37.85m,平均间距36.38m。3、16煤层位于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第一岩段(C2t1),发育情况一般较好,-7-煤层厚度平均8.50m,煤层结构复杂,含5-13层夹矸,核实区内煤层厚度7.61-12.72m,平均8.91m,厚度变异系数17.7%,属较稳定型煤层。煤层结构复杂,含矸1-9层,全区可采,可采煤层厚度5.69-9.12m,平均7.64m;距下部17号煤层2.56-5.48m,平均间距3.85m。16号煤层为本次露天开采的主采煤层。4、17号煤层位于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第一岩段(C2t1)下部,属最下部的可采煤层,煤层厚度一般1.15m,厚度变化不大,结构较简单,有夹矸1层。核实区内煤层厚度0.79-2.43m,平均1.21m,厚度变异系数36.4%,为较稳定型煤层,煤层结构简单,含一层夹矸,全区可采,煤层可采厚度0.79-2.38m,平均1.19m。第四节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特征矿区地处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带,年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无地表迳流及水体。本区南边界发育F8、F23号正断层,其它断层均在核实区外,对本区影响不大。区内没有专门针对断层的水文工作。据原报告资料反映,钻孔见到的断层带导水性并不强,其富水性及裂隙发育程度应属较好。但间歇性沟谷在洪水期间对断层的补给量较大,补给时间又很集中,因此会对露天矿造成一定的影响。-8-第五节煤质特征煤的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1、物理性质区内煤呈黑色、条痕褐黑色,弱玻璃―玻璃光泽,局部见弱沥青光泽,硬度中等。线理状,条带状结构,块状、层状构造,参差状及阶梯状断口。裂隙发育,裂隙中充填少量泥质物。2、煤岩特征区内煤岩类型为半亮-半暗型,煤岩组份以镜质组凝胶化基质为主,含量在33.9-84.8%,以丝炭、半凝胶化基质、角质等为辅。煤中杂质主要为同生期的泥质物、黄铁矿等,含量较少。3、煤层容重区内各可煤层容重见表,可采煤层容重值一览表。可采煤层容重一览表煤层编号9121617容重值1.501.351.451.40二、煤的化学性质和工艺性能1、化学性质根据公乌素矿区钻孔煤芯煤样化验资料分析整理,区内各主要可采煤层的化学性质为:-9-9号煤层为中灰分,低硫分煤;12号煤层为中灰分,中硫分煤;16号煤层为中灰分,高硫分煤;17号煤层为中灰分,中高硫分煤;各可采煤层经洗选后,煤中有害成分都有大幅度降低。2、工艺性能(1)发热量据原报告资料,核实区内各主要可采煤层发热量如下:9号煤层原煤低位发热量为23.82-26.26MJ/kg,属中等发热量煤;12号煤层原煤低位发热量为23.15-26.58MJ/kg,属中高发
本文标题:露天矿作业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51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