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节效用论概述一、效用的概念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效用概念有两个特点:是中性的具有主观性,效用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西方经济学效用理论的思想渊源也许可以追溯到以边沁和密尔为代表的英国功利主义哲学,但其直接奠基却是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初的“边际革命”。在此期间,德国的戈森、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以及法国的瓦尔拉斯等人差不多同时但又都各自独立地发现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后由奥地利的庞巴维克和维塞尔加以发展。它是西方经济学的价值理论之一。其特点是以主观心理解释价值形成过程,认为商品的价值是人对物品效用的感觉和评价;效用随着人们消费的某种商品的不断增加而递减;边际效用就是某物品一系列递减的效用中最后一个单位所具有的效用,即最小效用,它是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尺度。二、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1、基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西方经济学普遍使用的概念。基本观点是: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可以加总求和的。表示效用大小的计量单位被称为效用单位(Utilityunit)。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正如长度单位可以用米来表示一样。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其计数单位就是效用单位。基数效用论的假设条件效用量可以具体衡量;边际效用(MU)递减规律;货币边际效用不变。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2、序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希克斯提出,是消费者行为理论中两个重要的理论之一,序数效用论是为了弥补基数效用论的缺点而提出来的另一种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理论。1934年,希克斯和艾伦在《价值理论的再思考》这篇著名论文中提出: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无法计量的,因为不可能找到效用的计量单位;他们运用埃奇沃思发明的“无差异曲线”对效用进行了重新诠释,认为消费者在市场上所做的并不是权衡商品效用的大小而只是在不同的商品之间进行排序。这就是所谓的序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力图避免效用可以直接被计量这种尴尬的假设,并为经济学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即无差异曲线分析。序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序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是: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例如,消费者消费了巧克力与唱片,他从中得到的效用是无法衡量,也无法加总求和的,更不能用基数来表示,但他可以比较从消费这两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效用。如果他认为消费l块巧克力所带来的效用大于消费唱片所带来的效用,那么就叫一块巧克力的效用是第一,唱片的效用是第二。序数效用论的假定条件序数效用论用消费者偏好的高低来表示满足程度的高低。该理论建立在以下假定上:完备性,即指对每一种商品都能说出偏好顺序。可传递性,即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偏好是有序的,连贯一致的。若A大于B,B大于C,则A大于C。非饱和性,即消费者认为商品数量总是多一些好。序数效用论采用无差异曲线的分析法序数效用论与基数效用论的区别效用理论类型主要观点假设条件分析工具经济学家基数效用论效用可计量苛刻边际效用马歇尔序数效用论效用可比较宽松无差异曲线希克斯序数效用论与基数效用论的联系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是消费者行为理论中两个重要的理论。序数效用论的缘起,在于分析效用会相互影响的不同商品之间的关系(由杰文斯等人的边际革命所推广的基数效用论一开始假设商品之间的效用没有相互影响,因而无法研究有关联的商品之间的关系,于是希克斯从埃奇沃思那里借用了无差异曲线,用以说明两种商品之间的关系)。从这里可以知道,无差异曲线最早是从效用曲线得来的,而效用曲线本来是基数效用论中的概念。三、基数效用论和边际效用分析法概述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TU=f(Q)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加。MU=lim△Q0△TUQ△Q=dTU(Q)dQ相关概念“边际量”边际量=因变量的变化量自变量的变化量0TUTUQQMU效用曲线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2、关于货币的边际效用基数效用论者认为,货币也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效用。对于某个消费者而言,随着货币收入量的不断增加,货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人们往往认为富人货币的边际效用少于穷人。穷人拥有的货币量少于富人,所以,穷人拥有的货币的边际效用大于富人。但是,基数效用论者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又通常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3、消费者均衡由于边际效用递减,因而物品的边际效用的大小以及总效用的增减,同物品数量有着密切的关系。物品拥有量或消费量越多,边际效用越小,当边际效用等于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值。之后,该物品的消费量如果继续增加,则会产生负效用,总效用也会绝对地减少。这说明,在既定的收入和价格水平下,消费者对某种物品的消费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有一个限度的问题。那么,消费者如何将自己有限的货币收入花费在各种不同商品的购买上以求得最大的满足呢?这就是一个消费者均衡的问题。为了说明消费者均衡,首先必须作下述假定:(1)消费者的偏好是既定的,对各种商品的效用和边际效用是已知的,不会发生变动。(2)消费者的收入是既定的且全部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3)消费者购买的商品价格是已知的。(4)每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对消费者都相同。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可以用公式表示为:P1X1+P2X2+···PnXn=IMU1MU2MUnP1P2==···==Pnλ即:消费者用单位货币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都相等。在购买两种商品的情况下的消费者效用的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分析:MU1MU2P1P2〈①MU1MU2P1P2〉②P1X1+P2X2=IMU1MU2P1P2==λ4、需求曲线的推导单个消费者的均衡条件:MUP=λ01723456PQ12345Qd=f(P)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5、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0Q0P0QPABP=f(Q)1、无约束条件下最优业务量的确定所谓“无约束”是指要素投入量、产品产量、价格和广告费的支出等都是不受限制的。在这种情况下,最优化的规则是:只要边际收入大于边际成本,这种经济活动就是可取的;在无约束条件下,边际利润值为0(即:边际收入=边际成本)时,资源的投入量最优(利润最大)。边际利润O,即边际收入边际成本时,就应当扩大业务量;边际利润O,即边际收入边际成本时,就应当减少业务量;边际利润=O,即边际收入=边际成本时,业务量为最优,此时利润最大。管理中常见的几种边际分析法事例这是因为当边际利润率为正值时,增加业务量能增加企业的总利润。当边际利润为负值时,减少业务量能增加企业的总利润。当边际利润为零时,无论增加或减少业务量都会使企业总利润减少,故此时企业总利润达到最大。例如,某农民在小麦田地里施肥,假定肥料每公斤价格为3元,小麦每公斤价格为1.5元。所用的肥料数量、预期每亩产量数据如下表。请问农民每亩施多少肥料,才能获利最大?每亩施肥量(公斤)预期每亩产量(公斤)每亩边际产量(公斤)边际收入(元)边际成本(元)边际利润(元)0400----106002003003027020700100150301203079090135301054087080120309050890203030060900101530-15709000030-30根据最优化规则,当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时,施肥量最优,利润最大。这里的边际收入等于边际产量乘以小麦价格,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施肥量乘以肥料价格。据此,可计算出各种施肥数量条件下,边际收入、边际成本和边际利润的数据见上表。从上表可以看出,当每亩施肥量为50公斤时,边际收入=边际成本,边际利润为零,此时施肥量最优,利润最大。总利润=总收入-总成本=1.5×890-3×50=1185(元)2、有约束条件下最优业务量的确定所谓“有约束”是指被分配的业务量是有限的、既定的。这类情况的最优规则是:对于有约束情形可以获得如下最优化法则:在有约束条件下,各方向上每增加单位资源所带来的边际效益都相等,且同时满足约束条件,资源分配的总效益最优。这一法则也称为等边际法则。当所考虑的资源是资金时,有约束的最优化法则即为:在满足约束条件的同时,各方向上每增加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益都相等;如果资金是用来购买资源,而各方向的资源价格分别都是常数,有约束的最优化法则即为:在满足约束条件的同时,各方向上的边际效益与价格的比值都等于一个常数。这是因为如果在各种使用方向上,业务量的边际效益(边际成本)互不相等,人们就有可能在不增加总业务量的前提下,通过减少边际效益低(边际成本高)的使用方向上的业务量、增加边际效益高(边际成本低)的使用方向上的业务量的办法,来增加总效益(减少总成本)。可见,只有当业务量的分配能使各种使用方向上的边际效益(边际成本)均等时,业务量的分配才是最优的。例如,某企业的广告费预算为110万元,打算分别用于电视、电台和报纸广告。经调查,这三种媒介的广告效果预计如下表:做广告次数能使销售量增加(万元)电视电台报纸第1次400150200第2次300130150第3次220100120第4次18090100第5次1406080假设每做一次广告,电视、电台和报纸的费用分别为30万元、10万元和20万元。问:应如何在不同媒介中分配广告预算,才能使总广告效果最优。解:因广告费资源有限,故当各种媒介上的每元广告费的边际效果相等时,广告费的分配为最优。三种媒介第1次广告,每元广告费的边际效果可计算如下:电视:400/30=13.33电台:150/10=15报纸:200/20=10可见,尽管做一次电视广告的效果比电台、报纸大(400150,400200),但因电视的广告费贵,它每元广告费的边际效果在第1次广告中并不是最大的。广告费的分配应根据每万元广告费边际效果大小的顺序来进行(如下表)选择的广告每元的边际效果边际效果排序累计广告费(万元)电台(第1次)150/10=15110电视(第1次)400/30=13.33240电台(第2次)130/10=13350电视(第2次)300/30=10480电台(第3次)100/10=10490报纸(第1次)200/20=104110可见,选择电台做3次广告,电视做2次广告,报纸做1次广告,就可以使有限的广告费(110万元)取得最大的广告效果。此时,各种媒介的每万元边际效果均对应于10万元。即:110万元的广告费总收益1280万元。边际分析法的意义边际分析法的关键在于计算边际值。严格来讲,只要估计出企业的需求函数、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边际值是完全能够计算出来的。但是,对管理者来说,学习边际分析法的主要目的不是计算边际值,而是掌握边际分析法的基本思路,这也正是学习边际分析法的重要意义。1、边际分析法体现了动态化的决策思想2、边际分析法不仅侧重于问题的解决,更侧重于问题的预防3、边际分析法反映的是不断向管理的极限迈进的管理思想第二节无差异曲线一、关于偏好的假定序数效用论提出了关于消费者偏好的三个基本假定:第一个假定是偏好的完全性偏好的完全性指消费者总是可以比较和排列所给出的不同商品组合。AB或BA或A=B第二个假定是偏好的可传递性如果ABBC那么一定AC第三个偏好的非饱和性如果两个商品组合的区别仅在于其中一种商品数量的不同,那么,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含有这种商品数量较多的那个商品组合。二、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1、什么是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或者说,它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2、无差异曲线的主要特征第一,无差
本文标题:第3章:效用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519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