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f第五章 中国城市化的制度创新
第四章中国城市化的制度障碍与制度创新•一、城市化与制度创新•二、传统体制下的制度安排与城市化•三、新工业化时期的制度创新及其对城市化的影响•四、构筑有利于城市化的制度框架一、城市化与制度创新•城市化与制度安排•(一)直接作用于城市化的具体制度•(二)通过工业化作用于城市化的具体制度城市化的制度框架工业化的具体制度安排民间资本的积累机制财政税收制度投融资体制市镇设置的法律制度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企业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就业制度户籍制度城市化的具体制度安排二、传统体制下的制度安排与城市化•(一)计划经济体制把城市化限制在非常狭窄的渠道之中•(二)城镇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城镇的人口承载能力低下•(三)以重工业为核心的投资体制,决定了一系列不利于城市化的相关制度安排重工业超前发展的工业化道路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城市化的具体制度工业化的具体制度狭窄的城镇建设投资渠道排斥民众进入投资领域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面向城镇的就业制度面向城镇的社会福利制度低工资制度投资于重工业限制轻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城镇基础设施落后农村人口难以进入城镇对社会服务需求少吸收劳动力能力低城镇的人口承载能力低封闭式的城市化道路狭窄,水平低下三、新工业化时期的制度创新及其对城市化的影响•(一)就业制度改革与创新的轨迹•(二)户籍制度改革与创新的轨迹•(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创新的轨迹•(四)土地制度改革与创新的轨迹(一)就业制度改革与创新的轨迹•1、创新轨迹•197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9:农副产品购销体制改革;•1981年10月:《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决定》;•1984年10月:《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1984年10月:《国营建筑企业招用农民合同制工人和使用农村建筑队暂行办法》(铁路、港口、仓储等);•1994年7月,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就业制度的障碍•就业制度障碍主要表现为中观和微观的制度障碍:•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明文规定,2000年有8个行业103个职业限制使用外地务工人员。(二)户籍制度改革与创新的轨迹•1、制度创新的轨迹•195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198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口问题的通知》的颁发。•1985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1997年6月:《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1998年国务院批转了《公安部关于解决当前户口管理工作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2、制度障碍•第一,大中城市户籍没有全面放开;•第二,必须拥有固定住所(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创新的轨迹•社会保障是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的救助和补贴,主要包括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险。•社会救助是当公民遇到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失业待业、鳏寡孤独等特殊困难,导致生活水平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生活水准时,政府和社会向其提供的满足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资助。•社会保险是通过立法形式强制推行的社会保障,由劳动者、企业和政府各方筹资,当劳动者遇到伤亡、疾病、失业、退休等情况时,防止收入中断和丧失,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的制度。•中国城镇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已经基本建立。•从城市化的角度看,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问题是保障面覆盖范围太小。主要表现为保障对象基本上是城镇居民和城镇职工,已经进入城镇工作的农民工能够享受的社会保障或者含混不清,或者干脆将农民工排除在外。(四)土地制度改革与创新的轨迹•1.城镇土地制度改革及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2.农村土地改革对城市化的影响1.城镇土地制度改革及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1984年12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1988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二条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1990年5月:《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图3.3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轨迹(1986-1998)05000100001500020000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万平方米)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亿元)竣工面积(万平方米)销售面积(万平方米)经营收入(亿元)中国1988-1998年城镇房地产开发的投资来源合计各种资金所占比重(%)(亿元)自筹资金银行贷款定金及预收款其他#利用外资#预算内资金1988329.516.922.652.38.20.01989381.320.020.651.18.30.01990408.322.221.448.69.00.01991569.520.420.444.414.90.019921148.922.424.338.315.00.019932645.733.218.834.014.10.019943542.634.321.027.117.60.019953983.927.422.226.024.512.61.019964906.121.119.120.739.110.50.719975129.719.921.223.335.69.20.519985563.922.319.225.433.06.80.42.农村土地改革对城市化的影响•农村集体土地承包责任制对城市化的推阻作用;•农民对土地的依恋和对城市的追求并存。3、制度障碍:•城镇土地使用费一次性付清的规定;•农村土地使用权市场没有得到建立四、构筑有利于城市化的制度框架(一)就业制度的进一步创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关于“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就业的权利、取得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的规定为基本依据,清理对农村劳动力限制进入城市的地方性政策法规,使农村劳动力与城镇劳动力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农村居民进入城镇留在农村进步的中青年保守中老年就业不就业高素质转向其他城镇滞留本市做无业游民明智者不明智者收容遣返低素质农村居民进入城镇留在农村进步的中青年保守中老年就业不就业高素质转向其他城镇滞留本市做无业游民明智者不明智者收容遣返低素质(二)户籍制度的进一步创新•第一,放宽大中城市对农民户口迁入的管制,允许具备一定条件的农民自由选择进入哪一级城市就业和生活(当然更允许城市居民在城市之间的流动)。•第二,农村居民户口迁入城镇条件的重新设定。建议将必须购买商品房的条件改为“在城镇统一规划建设的居住区中租借或购买房屋并居住”;案例:德国的“租床人”•第三,与户籍制度直接相关的制度改革要配套。(三)土地制度的进一步改革与创新1.城镇土地制度的进一步改革与创新•国家按照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实行城镇国有土地出租使用制度(年租制),将一次性收回的土地出让金依据土地出让年限分40–70年收回。2.农村土地制度的进一步创新•(1)继续稳定以家庭土地联产承包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2)明确土地使用权内涵,发放土地使用证,进一步界定产权关系。•(3)培育农村土地使用权市场,建立农民承包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机制。(四)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创新•1.建立面向所有非农产业就业人员的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2.吸收进入城镇就业5年以上的农民合同工参加养老保险•3.为已经进城落户并将承包土地一次性出让的农民提供最低生活保障•4.为新市民提供的社会保障收费采取过度性办法•5.对于近域城市化的“城中村”人口需要一次性解决。农民交纳参加保险的过渡性办法城镇职工合同工合计(%)单位交纳%个人交纳%单位交纳%个人交纳%失业保险21123医疗保险62358养老保险208本章结束,谢谢!
本文标题:f第五章 中国城市化的制度创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527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