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机械/模具设计 > “十二五”机械工业节能规划
-1-“十二五”机械工业节能规划(精读)为落实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国际承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进一步推动机械工业节能工作,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确保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特制定“十二五”机械工业节能规划。一、形势与任务机械工业范围广、门类多、产品杂,技术性强,服务面宽。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机械工业涉及:①非金属制品业、金属制品业,②通用设备制造业,③专用设备制造业,④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⑤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⑥仪器仪表,⑦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7个行业126个小行业。按行业管理划分,机械工业包括:1.重型矿山机械行业,2.机械基础件行业,3.农业机械行业,4.内燃机行业,5.机床工具行业,6.石油化工通用机械行业,7.文化办公设备行业,8.汽车行业,9.仪器仪表行业,10.电工电器行业,11.工程机械行业,12.食品包装机械行业,13.其他民用机械行业等13个行业。绿色制造是21世纪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有效地利用资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对机械工-2-业的必然要求。从战略高度统筹规划、合理部署,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组织模式,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支撑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机械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自2001年以来,机械工业连续八年保持快速增长,主要产品位居世界前列。(1)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机械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占工业的近1/5,机械工业产品是我国对外出口的重要支柱。(2)机械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行业机械工业为国民经济个部门提供了大量装备。(3)机械工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物质基础机械工业提供的产品可分为两部门:一类是耐用消费品,另一类是投资类产品。(4)机械工业产业关联度高、带动作用大汽车、能源装备、机床、工程机械和农机等行业的迅速发展,不仅支撑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也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2、国民经济发展对机械工业的需求为了应对人类面临的气候变化挑战,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共识。-3-(1)突破能源环境约束,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自2001年以来,机械工业以平均26%的速度增长,机械工业的综合能耗以年均12.89%的速度增长。在新的历史时期,巨大的物质需求与能源供给和环境保护的矛盾将日益凸显,机械工业必须走出一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之路。(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支撑能源利用率的高低,不仅影响自身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也将影响到其他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产品全寿命周期的能源利用效率是机械工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机械工业节能对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举足轻重。(3)调整产业结构,迫在眉睫产业结构深层次矛盾:高端产能欠缺,低端产能过剩;基础制造水平落后,产品升级换代缓慢;大部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大,污染严重。二、机械工业节能工作现状完成了国家“十一五“确定的节能目标,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提供了支撑。1、机械工业能源消费特点机械工业能源消费由生产过程能源消费和产品使用过-4-程能源消费两部门组成,且产品使用过程能源消费量远大于产品生产过程能源消费量。(1)生产过程能源消耗①总量不大、单耗不高,但差距较大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热加工工艺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要比工业发达国家高得多。例如:铸造行业、锻造行业、热处理行业、重型行业炼钢。②各行业综合能耗水平差异较大部分行业热加工工艺所占比重大,行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高;大中型企业能耗低于规模以上企业。③热加工工艺是机械工业的主要耗能环节热加工工艺是机械工业能源消耗、排放污染物的重点环节,是机械工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2)产品使用过程能源消耗能耗较多的21大类机电产品,其用能量约占全国用能的70%。燃煤工业锅炉耗煤约占全国1/4,工业窑炉耗煤约占全国1/4;电机系统用电约占全国60%,风机10.4%,泵类20.9%,空气压缩机9.4%;内燃机耗油占全国原油58%左右。2、机械工业能耗水平分析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1)机械工业生产过程能耗现状铸造行业:吨铸件耗能比发达国家高出1倍多,企业规-5-模小、布局分散,没有形成规模效益;工艺技术装备落后,生产效率低,产品合格率低,资源和能源消耗大、利用率低,废弃物再生循环再利用差。锻造行业:材料利用率和能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企业布局分散,没有形成经济规模;工艺技术落后,缺乏有效检测手段,产品合格率低,设备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锻件加工余量大,工人劳动条件差;严重缺乏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生产效率低,浪费能源、废弃物排放较大。热处理行业:热处理是事关机械零部件使用寿命的极为重要的关键工艺,机械零件70~80%,机床零件60~70%,工具的100%都要进行热处理。重型机械行业:我国重型机械行业年炼钢170多万吨,年耗能20多万吨标煤。炼钢单位能耗约800~1000千瓦时/吨钢,直接电能消耗650~750千瓦时/吨钢,国外先进水平电炉炼钢;电极消耗一般在4.5~7.5公斤/吨钢,与国外先进水平的电炉炼钢电极耗能(2~2.5公斤/吨钢)水平相比,高出1倍到2倍。(2)生产过程材料消耗机械工业节能的重要途径:提高材料利用率,减低材料加工损耗。(3)典型产品能耗水平我国主要耗能设备能源效率低。燃煤工业锅炉运行效率-6-仅65%左右,中小电动机87%,风机、水泵75%,机动车燃油、载货汽车,柴油机,通用小型汽油机,总体排放水平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2个档次。3、机械工业节能现状分析(1)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机械工业万元产值能耗有所下降(2)材料利用率有所提高(3)节能产品和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效果显著开发了许多高效节能重大技术装备和量大面广的通用节能机电产品。火电设备制造水平实现了蒸汽参数的升级,由亚临界参数向超临界的升级,又实现由超临界向超超临界参数的提升。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研制取得重大突破。冶金矿山、石油化工生产装备的大型化及诸多先进技术应用取得进展,高炉炉顶能量回收装置、水泥余热利用技术等广泛推广应用。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绿色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重大项目,围绕机电产品,开展了绿色设计技术、绿色生产工艺技术、绿色产品、绿色回收处理与再制造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工艺和节能装备。(4)节能组织建设初见成效2007年,成立机械工业节能与资源利用中心,专门从事机械工业节能减排和资源利用的战略、方法研究;信息、技-7-术交流;能耗评价、审计等工作。2007年,成立了“全国绿色制造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绿色制造的相关标准的研究和制定。(5)行业节能基础性工作取得可喜进展电线电缆等行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审计工作;实施了《汽车制造业(涂装)清洁生产》,《电镀行业清洁生产》等标准;铸造行业和热处理行业的清洁生产标准在起草中;热处理行业正在推行清洁生产示范工程。4、存在的问题(1)节能环保意识淡薄不少企业对节能、节材重视不够,存在着设计指标过高,加工余量大等现象。(2)产业结构不合理一是,中低档产品总量供给过剩,技术含量高的高附加值产品供给不足。二是,产品集中度不高。高耗能加工行业存在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厂点分散,难以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和工艺,技术改造乏力等问题。(3)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技术研发能力低,产品更新和设备改造速度慢;科技研发经费资金投入不足;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推广应用的机制不健全,缺乏专业技术管理机构。(4)工艺装备水平落后-8-大量中小企业技改投入严重不足,仍沿用20世纪90年代,甚至60~70年代落后的工艺和装备,导致能耗较高,总体用能效率低。(5)相关标准体系不健全行业节能标准体系不健全,缺少技术依据和可操作性的标准。诸如:尚未实施行业经济规模准入标准、产品能耗评价标准、高能耗产品的淘汰标识等标准。(6)能源管理和服务体系不健全企业层面,缺乏专职能源管理员,节能工作管理水平低。管理来看,行业节能管理缺位,职能未落实;监督机构、队伍、人员不健全,缺乏行业性专业检测机构。服务来看,社会化的、专业化的能源服务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三、机械工业节能潜力分析“十二五”机械工业的节能工作将聚焦在当前综合能耗高,材料利用率低的典型行业和产品。1、节能潜力分析的原则(1)支撑性原则机械工业的节能潜力分析,在考虑生产过程节能的同时,也考虑典型产品使用过程中能耗较高的产品,如内燃机、电机等,以支撑工业节能目标的实现。(2)可行性原则分析要科学合理,节能目标要经过努力可及。-9-2、节能潜力分析与预测(1)生产过程节能潜力分析机械工业规模以年均12%的增速、综合能耗以年均6.5%的增速计算,“十二五”期间机械工业0.075吨标煤/万元产值能耗,0.31吨标煤/万元增加值;机械工业生产过程预计节能12261万吨煤,较“十一五”节能量提高14.4%。机械工业生产过程的节能重点为:铸造、锻造、热处理等热加工工艺和轴承等重点耗材行业。(2)产品节能潜力分析选择耗能较大的内燃机、风机、水泵等典型产品分析内燃机:降低油耗10%,排放达到与国际水平同步。累计年节约商品柴油将达700万吨。风机、水泵等:高效率、高起动转矩永磁同步电机效率为93.2%,综合节电率达30%;全国每年可节电200亿度。四、指导思想和节能目标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节能优先的方针,从基础工艺、典型产品、能力建设三方面进行统筹和部署,以实施“六大节能工程”和节能技术推广应用为抓手,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竞争力为根本,加强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形成机械工业节能的新机制,为建设节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贡献。-10-2、节能目标本着“有限目标,有所作为”的方针,到2015年末机械工业节能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具体目标:(1)生产过程——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达到0.31吨标煤;——钢材利用率达到80%以上。(2)产品节能(含节材)——燃煤工业锅炉运行效率85%以上;——工业窑炉运行效率现有基础上提高5%;——中小电动机设计指标达95%,风机的设计能效指标达92~95%,泵的设计能效指标达87~92%,气体压缩机的设计能效指标达85~90%;——内燃机油耗现有基础上降低10%;——轴承的钢材利用率提高10%。(3)节能体系——重点用能企业建立能源管理机构;——重点用能单位每年向有关部门提交能源审计报告;——培养一批能源管理员和能源审计师。五、重点任务1、从节材、节电、节油、节煤等方面推进节能工作一手抓推进生产过程的节材、节电、节油、节煤等,主要包括选用新材料、推进绿色设计、优化传统工艺、推广应-11-用绿色制造工艺、改造和使用节能型装备和设备,以实现生产过程能耗最小化;一手抓产品的节能,不断提高产品的绿色化程度、降低产品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强度,为社会提供高效节能产品,促进全社会的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2、实施“六大节能工程”(1)节能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示范工程——铸造行业,重点开展高精密近净型、谐波振动消除应力技术应用示范工程;轴承行业为精化轴承毛胚推进套锻整径、冷辗扩等先进工艺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热处理行业推进热处理过程计算机精密控制、信息化管理应用示范工程;锻压行业推进采用精冲压机和冷锻设备、近净型锻造工艺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内燃机行业推进高压共轨、涡轮增压、电子控制及后处理技术应用示范工程。——铸造行业,大力开展水玻璃、树脂砂、粘土砂再生循环利用技术及设备,水冷长炉龄外热冲天炉、铸件余热回收技术及利用,铝镁合金挤压铸造技术及装备的研究研发与示范,以提高工艺出品率(反应铸造技术水平)金属利用率。——锻压行业,一是,加快非调质钢等新材料和生产全过程控制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二是,加速锻后余热热处理工艺,近净型锻造工艺,锻造成形计算机模拟技术数字化模具高速加工技术的推广应用。三是,实施新装备应用示范
本文标题:“十二五”机械工业节能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532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