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二章: 发展心理学的理论与流派(2)
1第3节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一、维果斯基简介苏联心理学家,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1896年11月出生于白俄罗斯的戈梅利,1934年6月因患肺癌病逝于莫斯科,年仅38岁。维果斯基先后就读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和沙尼雅夫大学历史哲学系,曾在莫斯科大学心理研究所、克鲁普斯卡娅共产主义教育学院和第二莫斯科大学从事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工作。2维果斯基毕生从事心理发展问题,重点是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生和发展。他强调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人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并借助语言实现的,维果斯基与A.H.列昂节夫和A.P.鲁利亚等人由此形成了一个极有影响的文化历史学派,在30年代显得特别活跃。3维果斯基是一位极有才华的学者,他既提出了有独到见解的理论,又创造性地进行了许多实验研究。在思维和语言等高级心理过程的研究中,他提出的观点和应用的方法都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在苏联心理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4主要著作:《儿童期高级形式注意机制的发展》(1929)《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1931)《精神分裂症的概念障碍》(1932)《心理学讲义》(1932)《思维和语言》(1934)等。5二、维果斯基的三个基本观点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文化的重要性维果斯基认为,文化使我们成为人;没有文化,我们会像动物一样,只能进行初级的心理活动,不能进行更高级的心理活动。也就是说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受文化历史制约,人的心理现象离不开社会的影响。这就是文化-历史发展理论。6区分出两种心理机能:一是靠生物进化而来的低级心理机能一是受历史文化影响而来的高级心理机能因此,人类心理发展不只受生物因素影响,更重要还受社会文化规律的制约。7看下图,想一想,说一说。82、发展的实质实质:心理发展是个体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93、最近发展区(儿童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最近发展区(ZPD,zoneofproximaldevelopent)——儿童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往往有一个距离或者差异,这就称为最近发展区。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目前已经达到的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儿童潜能开发的关键在教育与引导。最近发展区: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10三、评价:维果斯基的主要贡献:(1)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认识到文化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2)将发展描述成一种社会过程。(3)提出最近发展区不足:文化与语言的概念作为发展的决定因素过于模糊,对教育不具有及时性的实践价值。11想一想,说一说。案例:06.12.12私塾小孩—侯鸿儒.rmvb这个例子说明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什么因素最重要?当前中小学教育有哪些问题值得反思?12一、皮亚杰简介第4节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瑞士儿童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他生于瑞士纳沙特尔,十几岁就开始发表论文。1915年和1918年相继获纳沙特尔大学学士和博士学位。曾在苏黎士、巴黎从事过精神病诊治及儿童测验工作。131921年被推荐为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实验室主任,后又升任助理院长并先后执教于纳沙特尔、日内瓦、洛桑和巴黎大学,曾先后当选为瑞士心理学会等多个学术团体的主席,还长期担任设在日内瓦的国际教育局长(1929-1967)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之职。1955年在日内瓦创立“国际发生认识论中心”并任主任,直至去世。14主要著作:《儿童的语言和思想》《儿童的判断和推理》《儿童的道德判断》《儿童智慧的起源》《儿童现实概念的构成》《智慧心理学》《从儿童到青年逻辑思维的发展》《儿童逻辑思维的早期形成》《发生认识论导论》《发生认识论原理》……15二、主要观点在皮亚杰的所有构想中,可能最基本的观点是:人类的发展是一个适应过程。适应的最高形式是认知。——范.哥拉斯菲尔德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16皮亚杰理论建立的依据:1.为了使儿童适应他们的环境,儿童需要具备的特征与能力是什么?2.对儿童的发展进行分类并且理出顺序的最有用的方式是什么?171.内外因相互作用发展观p50认为心理发展是心理或行为图式(内因)在环境(外因)影响下不断通过同化、顺应而达到平衡,产生新图式的过程。心理图式由低级向高级不断产生和更替,个体心理也就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发展的实质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达到适应。18基本概念:图式(Schemes):主体已有的心理机能结构(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行为模式)。同化(assimilation):当外部刺激作用于主体时,外部刺激或材料被处理、改变,结合到主体结构中去的过程。或个体把刺激纳入原有的图式之内(会使用原来学会的反应)。20顺应(accommodation):内部图式通过改变以适应外部现实的过程。(行为的调整)。平衡化(equilibration):主体和客体间、机体和外界间、同化和顺应机能间不断由不平衡趋于平衡的过程,从而保证了儿童与环境间有效的相互作用。即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图式的协调与建构。21经验、知识(图式)新经验知识(新图式)主体的认知结构新的认知的心理机制(新图式)主体的认知结构认知的心理机制(图式)客体1客体2同化同化顺应顺应22例子:要求:连续画出相连的4条直线通过9个点,且每个点只通过一次。23答案242、发展阶段论皮亚杰的认为,认知发展通过四个不同的阶段来进行,每一个阶段儿童都具有对这个世界非常不同的感受,并且对这个世界采取不同的适应方式。皮亚杰还认为,每一个阶段都是发生在更早一些阶段的学习的结果,并且每一个阶段都是对下一个阶段的准备。2527四、皮亚杰的贡献对心理学的贡献①用极为简洁的语言描绘人类思维(智力)发展的轨迹,极大地提高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②促进了儿童心理学乃至整个心理学的繁荣与发展。对哲学的贡献:创建了发生认识论,填补了传统认识论的一个重要缺陷。28对教育实践的贡献:①智力发展阶段论的思维与理论,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儿童思维发展的认识,成为人们组织教学,编写教材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a.教育必须考虑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b.教育不但要使儿童掌握知识,更要发展儿童的智力。②关于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观点既强调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又强调社会的相互作用29一、关于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1.先天与后天的关系a.遗传和生理成熟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b.环境和教育将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决定着心理发展的方向和内容。2.内因与外因的关系个体在活动中产生的心理矛盾运动是其心理发展的根本动力第5节: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303.教育与发展的关系4.年龄特征与个别特征的关系二、强调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心理发展1.将心理视为一个开放的组织系统研究2.将不同研究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三、强调在教育实践中研究中国化的发展心理学1.在教育实践中研究发展心理学2.主张研究中国人从出生到成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31
本文标题:第二章: 发展心理学的理论与流派(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534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