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第六章_意外事故的预防和急救111
意外事故,已成为幼儿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幼儿活泼好动,什么都想去摸一摸、动一动、看一看,常接触危险的环境,做危险的动作,所以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为了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幼儿园除对幼儿进行适当的安全教育外,还必须建立必要的安全制度和采取安全措施,以保障幼儿的健康。保教人员应增强工作的责任心,掌握处理意外事故的基本常识,以便幼儿一旦发生意外,进行紧急救护处理.幼儿意外事故幼儿意外事故幼儿意外事故案例一:新学期开学第一天上午10点,多数幼儿已经到园,教师布置让幼儿到室外阳台上自由玩耍。这时,一位家长来送孩子,两位教师与家长在活动室交谈,忽然几名幼儿拽着一男孩的胳膊、腿往教室抬,该男孩额头上鲜血直流。经询问才知几名男孩在阳台上追逐跑,该男孩摔倒后碰在了台阶上,额头上碰破一较深的小口子。教师问清情况后,急忙将该男孩送医院进行缝针处理。放学后对该男孩进行了家访,讲明了事情发生的经过,并诚恳地给家长道了歉。案例二:某幼儿园小班幼儿在午睡时,教师发现一幼儿有异常低哼声,过去后发现该幼儿将一小段油画棒塞入鼻孔中,且越抠越深,后在医务室医生的帮助下方取出油画棒,脱离了危险。案例三:某幼儿园小班幼儿午后在蹦蹦床上玩耍,两名幼儿跳起后不小心头部相撞,碰了两个大疱。后教师遭到了家长的指责。案例四:某幼儿园大班患有精神孤独症的幼儿沈×,将在门口等家长接的同班幼儿李×推倒,致使其头部摔伤。发生在幼儿园的意外事故第一节安全教育和意外事故预防一、幼儿常见意外事故发生的原因二、安全教育三、安全措施四、常用的护理技术五、幼儿常见意外事故的简单处理一、幼儿常见意外事故发生的原因幼儿意外事故发生的原因很多,包括自身和环境等多方面(见图1)。图1幼儿常见意外事故发生的原因二、安全教育安全教育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见图2)。图2安全教育三、安全措施对幼儿进行安全措施教育的三方面内容(见图3)。图3安全措施四、常用的护理技术㈠测体温㈡物理降温法㈢喂药㈣滴眼药㈤滴鼻药㈥滴耳药㈦止鼻血㈧简易通便法㈠测体温幼儿的体温比成人略高,正常体温(腋表)约为36~37.4℃。一昼夜之间,有生理性波动。给幼儿测体温常用腋表,这样既安全又卫生。测体温前,先看看体温表的度数是否超过35℃。测体温时应先擦去幼儿腋窝的汗,把体温表的水银端放在腋窝中间,注意别把表头伸到了外面。让幼儿屈臂,教师扶着他的胳膊以夹紧体温表,测5分钟取出。㈠测体温㈢喂药新生儿、婴儿或还不懂事的幼儿生病后需要喂药。如果是药片,可将药片研成细小粉末,溶在糖水、果汁等液体中,或用奶瓶像喂奶那样喂进去。如果幼儿哭闹拒绝吃药,就需要固定幼儿头部,使头歪向一侧,左手捏住幼儿下巴,右手将勺尖紧贴孩子的嘴角将药灌入,等孩子将药咽下去以后,放开下巴,再让孩子喝几口糖水,以免药物刺激胃黏膜,引起呕吐。对二三岁以上的幼儿就不宜采用此法,应鼓励他们自己吃药,不要吓唬他,也不要把药掺在饭菜里,这样会影响药效。㈢喂药五、幼儿常见意外事故的简单处理(一)小外伤小外伤的四种情况及处理方法(见图3)。图三小外伤(一)小外伤跌伤:(1)伤口小仅擦破点皮:用双氧水清洗后上点碘伏(黄药水)。(2)伤处肿痛肤色青紫:局部冷敷,一天后再热敷。(3)伤口大或深出血多:先止血,将伤部抬高,立即送医院。割伤:用消毒纱布按压伤口止血,碘酒消毒后敷上消毒纱布用绷带包扎;深伤口送医院处理;若碎玻璃扎伤应用镊子清除碎片后包扎。挤伤:(1)若无破损用水冲洗,冷敷;(2)若指甲掀开或脱落立即去医院。刺伤:清洗伤口,绷紧皮肤,用消毒的针挑出刺,挤出淤血,酒精消毒。(二)烧(烫)伤烧(烫)伤是由火焰、开水、热粥、热汤、化学物质、电击等作用于身体表面所致的损伤。表1烧(烫)伤的损伤程度三度表现一度烧(烫)伤表皮受损,局部皮肤红痛,一般情况下,数日后可自愈,不留瘢痕二度烧(烫)伤表皮全层和真皮一部分受损,皮肤出现水疱,局部水肿,疼痛较剧。一般两周内能自愈,不留瘢痕三度烧(烫)伤全层皮肤或皮下组织、肌肉甚至骨骼都被烧伤。局部皮肤呈黄灰色、干燥,甚至形成焦痂。2~3周后,焦痂下有液体渗出,易感染,愈合极慢。愈合后留下严重瘢痕1.烧(烫)伤的损伤程度可分为三度(1)。(二)烧(烫)伤2.烧伤的处理;立即扑灭幼儿身上的火焰,脱去或剪去已着火的衣服,用干净被单包裹烧伤部位,不要弄破水疱,不要弄脏烧伤部位,立即转送医院治疗。3.烫伤的处理。打开自来水开关,让流动的水不断冲洗伤处,进行冷却处理,防止烫伤范围的继续扩大。若是隔着衣服,先要用冷水使烫伤处冷却20~30分钟,然后剪开衣服,再脱下来,在烫伤处涂抹“红花油”、“獾油”等油剂,并保持创伤面的清洁。对烫伤,面积较大的幼儿,应立即将湿衣服脱掉。用干净被单将伤者包裹起来,送医院治疗。(三)异物入体异物入体的六种情况及处理方法(见图7)。图7异物入体1、鼻腔异物:确定诊断后应看清异物位置、大小后方可取出。一般除不规则扁平片状异物,如纸片、棉片可以镊出外,对圆形光滑异物切忌用镊随意夹取,以免将异物推向深处,或掉入鼻咽部,误吸入气管内。2、外耳道的异物:如蚂蚁、蚊子等小动物及豆粒、沙土、水等。处理方法:a.一般小虫均有趋光性,可以用手电筒光照射耳内,把虫子引诱出来;向耳内滴几滴刺激性小的油类(如芝麻油、橄榄油)或白酒,使小虫淹毙或逃出。(三)异物入体3、咽部异物:被异物卡住后,张大嘴,将舌头压下,用镊子轻轻夹出,若无效,送医院处理。4、气管异物:有些食物表面光滑、细小、质轻,如花生米、瓜子仁、西瓜子、果冻、米花、葡萄等易造成气管异物。(四)骨折1定义:骨的完整性遭到破坏称为骨折。2分类:按外伤造成的后果分:a.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无损伤,无裂开、骨折断端不外露、又称单纯性骨折。b.开放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有创口,甚至骨折断端刺伤局部肌肉和皮肤,使骨折端和外界相通,容易感染,又称复杂性骨折。按骨折程度分:a.不完全骨折(青枝骨折)--仍有部分骨质相连。b.完全骨折--骨质完全离断。3症状:a.疼痛;b.骨折肢体功能障碍;c.局部肿胀、或成角、变短、扭曲等畸形;d.骨折处有时可触到骨磨擦。4处理:a.认真细致检查局部伤情和全身情况,及时采取止痛、止血、因定措施。b.固定骨折部位:目的是使骨折不再活动而加重刺伤周围组织和加重移位变形、减少疼痛。c.有创口出血时,包扎止血后再固定,不能将刺出创口外的骨端强行送回。d.包扎固定后送往医院。1.怎样预防幼儿意外事故的发生?2.幼儿跌伤怎样处理?3.怎样判断幼儿受伤后是否骨折?骨折后应怎样处理?4.幼儿烫伤后应如何处理?5.幼儿异物入体怎样处理?
本文标题:第六章_意外事故的预防和急救11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540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