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五章再生障碍性贫血•【概况】•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综合征;免疫抑制治疗可能有效。•☆【分型】•㈠根据患者的病情、血象、骨髓象及预后,可将AA分为:SAA、NSAA和VSAA;•㈡国内分型:SAA-Ⅰ(AAA)、CAA及SAA-Ⅱ;•㈢从病因分型:⑴先天遗传性;⑵后天获得性(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病因•可能为:⑴病毒感染;⑵化学药物因素;⑶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线);•二、机制•㈠造血干祖细胞缺陷(种子学说);•㈡造血微环境异常(土壤学说);•㈢免疫异常(虫子学说);•☆【临床表现】•㈠SAA: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⒈贫血;•⒉感染;•⒊出血;•㈡NSAA:起病慢、进展缓、病情轻;•⒈贫血;•⒉感染;•⒊出血;•☆【实验室检查】•一、血象•㈠SAA呈重度全血细胞减少:•⑴重度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多在0.005以下绝对值<15×109/L;•⑵白细胞计数多<2×109/L,中性粒细胞<0.5×109/L,淋巴细胞比例增高;•⑶血小板计数<20×109/L;•㈡NSAA:也呈全血细胞减少,但达不到SAA的程度;•二、骨髓象•㈠SAA:•⑴多部位骨髓增生重度减低,粒-红-巨核细胞三系明显减少但形态大致正常;•⑵淋巴细胞及非造血细胞比例增高;•⑶骨髓颗粒基本消失;•㈡NSAA:•⑴呈多部位骨髓增生减低,可见较多脂肪滴;•⑵粒-红系及巨核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及网状细胞、浆细胞比例增高;•⑶多数骨髓小粒空虚;•⑷骨髓活检显示造血组织均匀减少;•三、反映发病机制方面的检查•⑴CD4+细胞:CD8+细胞比值减低;•⑵Th1:Th2细胞比值增高;•⑶CD8+Th细胞、γδTCR+T细胞和CD25+T细胞比例增高;•⑷血清IL-2、INF-γ、TNF水平增高;•⑸骨髓细胞染色体核型正长;中粒ALP染色强阳性;溶血检查均阴性;•【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㈠AA诊断标准•⑴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百分数<0.01,淋巴细胞比例增高;⑵一般无肝脾大;⑶骨髓多部位增生减低(<正常50%)或中度减低(<正常25%),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比例增高,骨髓小粒空虚(骨髓活检可见造血组织均匀减少);⑷除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其他疾病(如恶组、PNH、MDS等);•㈡AA分型诊断标准•⑴SAA-Ⅰ(即AAA):发病急、贫血进行性加重,常伴严重感染或/和出血;血象具备下述3项中的2项:•①网织红细胞绝对值<15×109/L,中性粒细胞<0.5×109/L和血小板计数<20×109/L;•②骨髓增生广泛重度减低;•③如SAA-Ⅰ的中性粒细胞<0.2×109/L,则为VSAA。•⑵NSAA(即CAA)•指达不到SAA-Ⅰ型诊断标准的AA;•如果NSAA病情恶化,临床血象及骨髓象达到SAA-Ⅰ诊断标准时,称SAA-Ⅱ型。•二、鉴别诊断•㈠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㈡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㈢Fanconi贫血(FA);•㈣自身抗体介导的全血细胞减少;•㈤急性造血功能停滞;•㈥急性白血病;•㈦恶性组织细胞病;•△【治疗】•一、支持疗法•㈠保护措施:预防感染;避免出血;杜绝接触各类危险因素;心理护理;•㈡对症治疗•⒈纠正贫血;•⒉控制出血;•⒊控制感染;•⒋护肝治疗;•二、针对发病机制的治疗•㈠免疫抑制治疗•⒈抗淋巴/胸腺细胞球蛋白(ALG/ATG)•适用于SAA;•⒉环孢素:适用于全部AA患者;•⒊其他:CD3单克隆抗体、环磷酰胺、甲泼尼龙等;•㈡促造血治疗•⒈雄激素•主要用于CAA;常用者有:司坦唑醇(康力龙);十一酸睾酮;达那唑;丙酸睾丸酮等;•⒉造血生长因子:使用于全部AA,尤其是SAA;如GM-CSF;G-CSF;Epo;•㈢造血干细胞移植;•【预防】•加强劳动保护;防止各类感染;尽量少用或不用损伤骨髓的药物;•【预后】•⒈如治疗得当,多数NSAA患者可或缓解甚或治愈;•⒉以往SAA病死率极高;目前随着治疗方法的改进,死亡率有所下降。
本文标题:22再生障碍性贫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546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