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思政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四认识论和思想路线【教学基本要求】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了解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提高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1、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2、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3、真理的检验标准;4、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二、难点:1、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2、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教学内容】一、认识的本质及规律二、真理与价值三、认识和实践的统一与党的思想路线我们每天都在思考,都在进行着具体的认识活动,但我们对有关认识的来源和要素,认识的过程、认识的规律等问题的了解并不一定很清楚。请同学们思考,人的认识是怎样来的?人的认识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一、认识的本质及规律主体:认识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个体主体、群体主体、类主体。客体:认识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中介:认识中介是指主体和客体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利用的一切条件,包括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纵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主体、客体、中介实践关系,即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认识关系,即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价值关系,即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有需要和能满足需要的关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上述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实践关系是主体与客体关系中首要的和最基本的关系。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包括的主要环节第一,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第二,实践主体按照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实际地作用于实践客体,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第三,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总之,实践活动过程在主体的自觉意识支配下,既能动地变革着客观世界,也能动地改造着自身的实践能力。在中国哲学中,认识和实践的关系表述为知与行的关系。其主要观点有:行先知后说、知先行后说和知行合一说。这些学说本质上都属于朴素认识论的范畴,带有历史的局限性。一、认识的本质及规律2、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认识对实践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教学案例敲酒桶的启示在奥地利南端,有一个名叫格拉兹的旅游小镇,小镇上有个男孩,名叫奥廷布里加。他的父亲是镇上的一个店主,酒店的位置好,生意特别兴隆。小奥廷布里加为了店里能接待更多的客人,经常帮忙干一些事情。1722年的一天,奥廷布里加又同小佣人一起去库房抬酒桶。佣人和往常一样,拿一根小木棒在桶上敲打一阵,并且一边敲打一边侧耳细听。奥廷布里加问他,为什么每次搬酒桶时都要敲打酒桶?小佣人告诉他,这样敲敲听听,能知道哪只酒桶里有酒,有多少酒。敲起来声音低沉的,说明桶里有酒,越低沉酒越满;声音比较响亮的,说明桶里没有酒。奥廷布里加试了一试,果真如此。他把这件事牢牢地记在了心里。几年后,奥廷布里加大学毕业了,他成为当地的一名医生,那时,医生只能凭经验替病人诊断。有一天,一个中年男子背着病重的女儿,来到奥廷布里加的病房,请求他抢救病重的女儿。奥廷布里加怀疑小女孩患的是肺结核,但不知怎样才能证实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忽然,他想起了小佣人敲打酒桶的情景,心想:“病人的胸部和健康人的胸部敲起来会不会一样呢?”于是,他边用手指在小女孩的胸部轻轻敲打,边侧耳细听。接着,他又对其家人的胸部进行敲打,经过对比发现:健康人和病人的胸部敲起来声音截然不同。通过敲打胸部,他判断小女孩确实患了肺结核,于是对症下药,医好了小女孩。后来,他对每一个来求诊的人都进行一番胸部和腹部的叩打,这对他诊断病情带来了很多帮助。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奥廷布里加撰写了《最新诊断法》一书,从此,叩诊法便问世了。可是,这本书出版以后,一些保守医院对其进行抵制,称这种方法没有科学依据,说用这种方法叩打女士的胸部不道德等等,因此,这种有益的医学诊断方法在当时便被埋没了。1808年,法国的一位颇具威名的医生用叩诊法去诊断一些病人,非常成功,于是他极力倡导推广叩诊法,《最新诊断法》才得到医学界的广泛认同。谈谈你的认识。案例点评:认识归根结底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发展。一、认识的本质及规律(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没有被反映者,就不能有反映。唯物主义坚持反映论: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认为认识在本质上是人脑对客观世界反映的结果。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唯心主义坚持先验论: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认为认识是先于感觉经验、先于实践的东西,是先天就有的。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知先行后——朱熹旧唯物主义把认识看成是消极、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是直观的反映论。两个缺陷:1、离开实践认识问题,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2、离开辩证法认识问题,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两大分类主体客体辩证唯物主义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两大分类主体实践客体辩证唯物主义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2、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回答主体实践客体结论辩证唯物主义以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为特征的反映论,不仅驳倒了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主义怀疑论,而且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缺陷,创立了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变革。3、能动的反映是摹写性和创造性的统一反映的摹写性,是指人的认识作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必然是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反映的创造性,是指人的认识不是直观地对客观对象简单、直接的摹写,而是一种能动的创造性活动。认识的摹写性和创造性是辩证统一的。一、认识的本质及规律(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1、从实践到认识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整体形象的反映。表象是对感知过的事物的回忆和再现。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和各个方面的认识。有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直接性:感性认识与客观对象之间不存在中介,是人们感觉器官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具体性:感性认识是以感觉、知觉、表象这样具体形象的形式,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感性认识感性认识的特点:理性认识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头脑的思维活动得到的关于事物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规律性的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水果理性认识判断是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思维形式。理性认识苹果是水果西红柿不是水果推理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已有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帝国主义是反动派帝国主义是纸老虎理性认识一是间接性,即它不是人们在接触事物中直接产生,而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经过头脑思维才产生的对事物本质的反映。二是抽象性,即它不是具体形象地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是以概念、判断、推理这样抽象的逻辑思维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理性认识理性认识的特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F=GM1M2/R2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于源来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一是感性认识中有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在理性认识的参与下进行的,是用概念、判断等理性认识的形式来表达的。所以感性中包含着理性。二是理性认识中包含着感性认识。理性认识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并且理性认识要以语言(一定的声音等)和文字(一定的图形)这种感性形式来表达。因而理性认识中渗透着感性认识。掌握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第谷开普勒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一、认识的本质及规律(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2、从认识到实践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亚里斯多德: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伽利略: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同。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必须坚持一般理论同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理论付诸实践,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作为中介。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理论要为群众所掌握。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一、认识的本质及规律(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3、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其三,主体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实践范围、知识水平、认识能力、实践能力、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生理心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其一,主体认识受到客观事物本身的发展过程及其表现程度的限制;其二,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受到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认识的反复性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的反复性是由于人们的认识常常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和限制。认识过程的反复性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光的本性之争惠更斯牛顿:光是“粒子”。惠更斯:光是波。爱因斯坦:光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认识过程的无限性是指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发展过程的认识是没有终点的、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的。这是因为,客观世界本身及其发展就是无限的:从时间上说,一个过程向另一个过程的推移和转化是无限的,旧过程完结了,新过程又开始了,新过程又具有新的特点和内容,新东西层出不穷。从空间上说,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物质的结构与层次也是无限的。认识过程的无限性认识过程的无限性物质分子!原子!基本粒子!基本粒子也不基本!认识运动总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人类认识运动总过程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认识运动总过程体现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运动总过程原理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认识运动总过程二、真理与价值(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二)真理的检验标准(三)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二、真理与价值(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1、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主体客体真理谬误正确反映歪曲反映真理的含义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客观的。地心说日心说真理的客观性实践证明:哥白尼的“日心说”是真理。二、真理与价值(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具有确定性、无条件性。真理的绝对性伽利略的胜利真理的绝对性a2+b2=c2ACBcab从内容上看,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包含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毕达哥拉斯真理的绝对性就人类认识的能力来说,人是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每一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的近似性、有条件性。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a2+b2=c2AbCBaca2+b2≠c2BacCAb从认识的广度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只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部分、某一方面、某一片断的正确认识,而不是对全部事物的正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546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