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联合国大会第四委员会(特别政治和非殖民化委员会)
背景文件联合国第四委员会—特别政治和非殖民化委员会议题:腐败现象的根源,后果,与治理委员会介绍特别政治和非殖民化委员会(第四委员会),处理其他委员会特别是裁军与国际安全(第一委员会)或全体会议不处理的各种政治问题,包括非殖民化问题1。大会每年召开常会,9月第三个星期二开始,常会一般在12月下旬休会大会召开之际,多数议题会被交付六个主要委员会讨论,以形成决议或决定。这些决议案一旦在委员会中获得通过,即会交付大会审议,以决定是否正式采用为联大决议。2012年9月21日大会第六十七届会议第2次全体会议分配给特别政治和非殖民化委员会的议题主要涉及如下方面:原子辐射的影响、和平利用外层空间方面的国际合作、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的执行情况等。所以可以看出相较其他联大的委员会,第四委员会所面对的议题更加多元和富有挑战。如果大家对委员会的一些议题比较感兴趣,可以通过联合国正式文件系统(ODS)的高级搜索,借助文号前半部分A/C.4/-找到该委员会的工作文件2。1://议题:腐败现象的根源,后果,与治理第一部分:为什么我们要讨论腐败现象的治理?关于腐败现象的探讨鲜少在模拟联合国会场的讨论中出现。它甚至有时会被当成禁忌语来看待。这种现象的缘由不难想象:腐败现象是一个国家政府最软的软肋;所谓家丑不可外扬,大家自然认为对于腐败现象的讨论很有可能变成道义上的论战,也会变成对于各国内政的干预。然而这种对于腐败问题的避讳的根源在于对腐败现象的错误理解。腐败现象与经济落后和医疗资源贫乏一样,不是独个人或机构能够一手造成一手解决的,而是一个体制问题,从某种角度讲它甚至是时代的产物。作为特殊政治委员会,对于腐败问题的探讨和环境问题的探讨一样是可以进行的,并且是有必要进行的。但是同时也需要注意到,腐败问题在人们观念中的位置会给会议讨论带来一定的难度,稍不小心很容易使得讨论变成无意义的责怪与贬低。本篇背景文件的目的便在于将代表对于腐败现象的认识提高到足够理论化并能理解和探讨腐败现象背后的机制问题的高度。因此,这篇背景文件主题部分更多会像一个教科书一样提供关于腐败问题探讨的理论框架,而不是一个典型的会议准备文件。但是不用担心,背景文件后的附录会提出一些具体的会议准备建议和可以参考的文献和资料。腐败现象的探讨是有其重要性的。虽然后文会更详尽地讨论腐败现象的后果,但是一些重要的信息有必要在导论部分阐述给各位读者。腐败现象的影响包括但绝不仅限于社会对政府公信力的下降。更多的影响体现在对经济市场的巨大冲击:腐败现象会严重阻碍政府公共投资的效率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会阻碍外商投资并影响金融业投资稳定性,直接影响政府部门工作效率,并且可能打乱社会财富分布。在细致探讨这几个方面的影响之前,各位代表想必已经能总结出一个关键的信息:腐败现象对社会的影响并不像通常人们想象的集中于政治领域,而更多的是在对经济的影响。这并不难理解:如果一个腐败的政府能让人民过上好日子,那它腐败又有何妨呢?而问题的关键在于一个腐败的政府很难让经济市场正常运转。代表们应该认真仔细地思考这两句话的含义:我们要讨论的不是腐败现象有多“坏”,而是它有多“不利”或“低效”。腐败现象的探讨非常有必要在一个国际的平台上,如联合国,进行。在现实世界里,联合国由于第一段提到的种种原因并不能提供关于腐败现象的探讨,但这并不意味腐败现象不应该被放在联合国讨论。联合国,尤其是在高中生模拟联合国的过程中,通过的许多关于经济问题的决议通常包括对于欠发达国家的经济资助和技术共享。然而很多时候这种资助和共享是只治标不治本:许多非洲和中东国家的经济增长并没有显著的增长,许多国家甚至在部分年份显示负增长,如图一中的中非共和国图片来源:WorldBankDatabank.这就是典型的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的问题。如果一个人总是乱买奢侈品,单纯地向其借钱是绝不能根本上解决经济增长问题的。一些国家的政府也是如此,如果诸多体制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国际社会进行多少资金资助和技术共享,这个国家的经济也学不会如何使用这些资金和技术,而腐败现象就是这种体制问题的重点之一。因此如何解决腐败现象,探讨腐败现象的根源,是事关联合国决议能否正确落实,事关国际社会对于经济欠发达国家进行援助的方法应该如何改善的问题。授人以渔的一个典型案例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从五十年代开始施行的结构性调整贷款(StructuralAdjustmentLoans).这种贷款的特点在于其强大的约束力:一个国家向IMF借得的贷款通常会以分期借贷的方式资助给该国,而IMF则要求该国需要达到一系列结构性调整要求才会继续资助该国,或者降低贷款的利率。当然,对于结构性调整贷款的具体内容学界也是褒贬不一,但是反对的声音通常集中于结构性调整所要求的指标——私有化,市场自由化,和财政紧缩——而不是国际经济资助需要有附带条件这个想法。换言之,通过经济资助的渠道向经济欠发达国家施加制度改革的压力是一条相对成熟的改革方案。然而具体用何种条件和指标正确引导欠发达国家可以逐渐脱离外界资助进入稳定的经济发展过程需要对于制度改革的充分认识。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应该提出什么条件使资助给欠发达国家的经济援助能够得到充分的运用?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又应该如何与经济发达国家谈判以保证体制改革的同时能够保障国内社会的稳定运行?这是一个宏大的课题。如何通过这样的国际间合作和督促消除腐败现象对于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也是这个议题的重点之一。而背景文件接下来的部分将介绍讨论腐败现象的议题时必需的一些理论基础。其中包括腐败现象的成因,腐败现象的影响,以及腐败现象的部分治理方法。第二部分:腐败现象的成因正如背景文件第一部分所提,腐败现象虽然在媒体曝光中是一个又一个个人和机构的渎职行为,但是社会现象必定会有其宏观层面的原因,腐败现象并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机构能够一手造成的。正确认识腐败现象一定要能够通过现象看本质,客观理性认识腐败现象的成因。诚然,各位代表参加模联会是为了解决腐败现象,而不是为了进行学术研讨,或许很多人会疑虑为何要分一整块背景文件来解释问题的成因。但是对于任何社会政策的探讨都必须有理论依据作为基础。所谓治本,就是要揪清问题根源去处理。如果不摸清腐败现象的客观根源而只是一味地打倒一个又一个贪官污吏杀一儆百,对于腐败问题的理解永远只能停留在“腐败不好”这种简单粗暴快的层面。此第二部分背景文件即是为了让代表在讨论中能够明白自己的着眼点应该摆在哪里。打击贪污腐败现象即需要背棺材的魄力和勇气,也更需要对理论和机制的理解。对于腐败现象成因的讨论将分为两部分:历史文化因素,以及机制角度。第一部分较为直观易懂,第二部分则较为抽象较为理论化。对于第二部分所提部分内容的完全理解需要有一定程度的数学和经济基础,但是会议讨论程度的认识并不需要这些背景知识。在不妨碍对整体内容的理解的情况下对部分内容的不理解为正常现象,无需紧张。2.1历史与文化因素首先我们从历史的角度看政府在社会中职能的转变:从部落社会,到封建君主社会,到现代倡导的民主社会——政府的职能由集中散落的个体力量变成分散并管理集中的权利和权力。3自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观念的天平逐渐向后者倾斜,社会科学中的最主要观点都根基与个体的力量,无论是自由市场中无形的手,还是民主选举中公民的权益。这种天平的倾斜就是学界通常对于现代化(Modernization)的认识。本篇背景文件并无意论证这种现代化的对于错,好与坏,但是现代化的浪潮是不可否认的。这种现代化的趋势对于腐败问题的形成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著名美国政治学家萨缪尔·亨廷顿在他的著作“PoliticalOrderinChangingSocieties”中提出腐败现象的盛行与快速的社会与经济现代化有着很大程度联系。他认为现代化通过改变社会价值观,建立贫富关系,改变政府职能,加上政府本身的机构欠缺的现状,形成了腐败现象产生的基础。4上述几个因素应当放在一起理解。现代化的过程不是瞬间产生的,也不是全球同步的。在一个社会某些方面,例如经济或文化,已经进入现代化浪潮的同时,有一些其它方面可能依然由于更大的阻力没有进行现代化;当一个社会已经基本完成现代化的时候,另外一个社会可能还没有进行现代化。换言之,现代化的特点可分为其领域特殊性和地域特殊性。领域上,社会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等方面较容易在短期进行现代化改变。这是因为这些领域中现代化的受众更大程度上是个人,因此阻力较小,操作也较简单。然而对于政治体制的现代化却有很大的阻力。其一,不同于个人层面的现代化,政治体制等宏观性质的改变由于其巨大影响力通常需要以更谨慎和缓慢的形式改变。其二,政治体制改革由于实际运行的复杂程度和困难程度阻力非凡。地域上,各个国家开始现代化脚步的时间不同,开始现代化之前的社会状况也不同,自然会造成一些国家进入现代化而另外一些没有进入现代化的结果。这种领域性和地域性现代化程度的差异极易产生腐败现象和“腐败现象”。(当然,下文将阐述带引号和不带引号的腐败现象的不同。)首先是带引号的“腐败现象”。这种腐败现象之所以打上引号是因为它的产生并非是由于腐败现象本身的增加,而是像荷兰社会学家威尔瑟姆所说的来源于社会价值观与现实的反差。3HoselitzBert,“LevelsofEconomicPerformanceandBureaucraticStructures,”inJosephLaPalombara,ed.,BureaucracyandPoliticalDevelopment.Princeton,N.J.:PrincetonUnversityPress,1963.188-196.4Huntington,Samuel.ModernizationandCorruption.InPoliticalOrderinChangingSocieties.NewHaven,Conn.:YaleUniversityPress,1968.59-71.5在一个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走在最前面的往往是社会价值观。尤其是在网络发展愈发快速的现代,社交网络可以让个人主义,和崇尚自由的价值观快速地得到全世界所有人的关注甚至追随。人们对于政府的要求提高的速度也就会自然地超过政府调整职能机制的速度。这种“速度差”虽然不会直接造成更多的腐败现象,但是会让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增加,在舆论和直感上也就相当于一种腐败现象的增加了。然而现代化也确确实实会造成腐败现象的增加。在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政府需要管理的领域以爆炸性的速度增长。除了发起现代市场经济的少数欧美国家,很多国家都需要在短时间内设立专门负责税收,外汇外贸,金融投资等各种与现代经济运行息息相关但是在该国历史中从未出现过的政府职能部门。一个成熟的政府职能部门绝不是可以在短时间内像一条铁路和一个工厂一样建立起来的。人力的培养和规则的修改需要长时间的磨合来形成。短时间形成的政府职能部门自然会存在许多漏洞与欠缺,加上多数新增职能部门与经济领域相关,政府的官僚也就自然有许多机会与动因进行权钱交易。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到,腐败现象并不仅仅是官僚的道德败坏所造成,而更多的是以快速发展时代难以避免的制度漏洞为前提所产生的。到这里,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探讨腐败现象的缘起并且与现代的腐败现象产生了交汇。我们看到现代化与政府职能转变会通过社会预期提高和政府职能漏洞增加两方面增加社会的腐败现象。如亨廷顿所提,治理腐败现象要在提高政府行动里的同时适度降低社会对政府的预期。后者非常直接,但是前者确是治理腐败现象的关键。至于如何提高政府行动里,在哪些方面提高政府行动里等问题,就要求代表不仅对于腐败现象产生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更要对腐败现象产生的机制原理有所认识。2.2腐败现象产生的机制如第二部分的导入所介绍,对于腐败现象产生机制的探讨相比历史沿革的探讨可能更为枯燥,更为抽象,但是我
本文标题:联合国大会第四委员会(特别政治和非殖民化委员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549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