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类型及其代表城市城市空间结构模式(一)城市功能区的含义:城市的各项经济活动都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不同地块的交通通达度和地价等也各不相同,因此,各项活动之间必然要发生竞争,并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形成了城市功能区。如图:(2)成因: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各个地块的交通通达性和地价也各不相同,各项活动之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3)划分:无明确界线,区内以某种功能为主,可能兼有其他功能。(二)城市的主要功能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各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一个功能区往往以某种功能为主,也可以兼有其他功能。大城市功能复杂,还会形成行政区、文化区等功能区。城市经济活动需占用土地城市土地相对有限城市经济活动发生空间竞争同类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行政区文化区各地块交通通达度,地价等不同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及影响因素:1、概念: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又称城市地域结构,指城市中不同功能区分布和组合的模式。2、形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历史、经济、社会、行政等四方面。3、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因:(1)历史因素:①历史背景:很大程度上决定功能分区的现状。例如:北京的商业区,上海的中心商务区;②历史变化:城市土地利用随历史而变化城市中心附近住宅区的班落、城内污染工厂外迁。(2)经济因素: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或地价越高,由市中心向外,地租随距离的增加而递减。例如:城市中心形成商业区,商业区外圈形成住宅区,城市外缘形成工业区。②交通通达度: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反之则低。例如:市中心附近若通达度低,则往往形成住宅区(3)社会因素:①收入: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②社会群体: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居住区和活动区。例如:住宅区出现分化,高、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③知名度:对住宅区的选择有很大影响,还影响到商业区和工业区的发展变化。例如:高收人阶层集聚形成高级住宅区④种族:对住宅区分异的影响很大。例如:西方城市中的种族聚居区,如唐人街等(4)行政因素: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制定政策和城市规划,干顶城市社会经济的自由发展,通过合理引导明确划定不同功能区。同心圆模式1扇形模式2多核心模式3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三种类型1)同心圆模式•同心圆学说指城市土地利用的功能分区,环绕市中心呈同心圆带向外扩展的结构模式。为城市地域结构的基本理论之一。•美国艺加哥大学社会学教授伯吉斯于1925年最早提出同心圆城市地域结构模型。1871年芝加哥遭到一场大火几乎有13个建筑区成为平地其核心区全部被烧毁。伯吉斯以1920年代的美国芝加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心商业区(CBD)位在都市中央邻近密歇根湖畔,白天为繁盛的商业区,夜晚人潮散去,中心商业区几乎没有居民。商业区外是住宅区,首先是包括少数民族聚集区,是贫民聚集的旧区,之后是高级住宅区,沿着北边的湖畔成圈环状分布,远离工业区。芝加哥的市郊已经有市郊化出现,城市外围环绕着广大的通勤带,每天大量人口进入中心商业区。通过芝加哥的研究,而推论出城市土地利用分布的形成。•这一理论认为:城市以不同功能的用地围绕单一的核心.有规则地向外扩展形成同心圆结构。实质上将城市的地域结构划分为中央商务区(CBD)、居住区和通勤区三个同心圆地带。1)同心圆模式•伯吉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而描绘出同心圆模式,他假设土地利用乃由生态过程引致,包括竞争、优势、侵入和演替。通过出价地租机制(Bid-rentmechanism),地价由市中心向外下降,由于市中心的可达度高,能产生最高的回报,因此土地的竞争最剧烈,是最高地价所在。由于越远离市中心,运输成本越高,地租则较廉宜,出价地租曲线描述两者之间的取舍,此曲线显示了随距递减效应(Distance-decayeffect),从商业中心区开始,呈随距递减的现象。•伯吉斯假设有规律一致的地势,没有任何地区因为地势上的差异而较有吸引力。在均质的地面上,所有方向的运输同样容易,因此形成圈环状的城市扩展。市中心的竞争最剧烈,是最高地价所在,地价由市中心向外下降,由于不同土地用途有不同的付租能力,因而形成圈环结构。•其结构模式是:①中心商业区。是商业、文化和其他主要社会活动的集中点,城市交通运输网的中心;②过渡带。最初是富人居住区,以后因商业、工业等经济活动的不断进入,环境质量下降,逐步成为贫民集中、犯罪率高的地方;③工人居住区。其居民大多来自过渡带的第二代移民,他们的社会和经济地位有了提高;④高级住宅区。以独户住宅、高级公寓和上等旅馆为主,居住中产阶级、白领工人、职员和小商人等;⑤通勤居民区。是沿高速交通线路发展起来的,大多数人使用通勤月票,每天往返市区;上层和中上层社会的郊外住宅也位于该区,并有一些小型卫星城。•这个简单模型说明了城市土地市场的价值区分带:越近闹市区,土地利用集约程度越高;越向外,土地利用越差,租金越低。1)同心圆模式1)同心圆模式•该学说的可取之处为:在方法上采用动态变化人手分析城市;在宏观效果上,同心圆模式基本符合一元结构城市的特点。•局限:1.它假设一个均质平原,一个平均、不变的地势,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2.实际上,土地可能局限某些行业的增长。3.没有研究垂直的土地利用,只研究地面。4.各圈环界线清楚分开,现实中可能没有明确的界限。5.城市再生与士绅化令理论中的“低阶层住宅区”能找到更昂贵的物业。6.它没有指出政治的影响和全球化的力量。•伯吉斯从人文生态学角度得出的同心圆模式,忽略了人类除了生物属性之外尚有文化属性,所以把人类的竞争行为比作生物群落的竞争,后来的学者虽沿用同心圆模式,但却赋予土地经济学的新解释。1)同心圆模式代表——北京北京市1997-2010城市规划“一核、两带、多中心”空间战略,空间发展的布局是“一主一副多中心”。1)同心圆模式代表——北京城区城市功能产业规划布局城市中心区服务核心区信息产业、文化产业、总部经济、金融保险业、商贸、餐饮、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休闲等基础服务业通州副中心城市拓展区都市农业;绿色食品加工;科技、教育、文化培训;印刷、出版、包装;大型会展;制造业;住宅房地产;物流10个新城生态涵养区林果业、养殖、旅游、教育文化产业、休闲度假产业、现代商业、无污染的都市型工业1)同心圆模式代表——北京改变这种模式的方法:1.使用地扩展方向向城市空间发展轴线延伸,或者形成放射状的“触角”.2.让离母城相对较远的一些开发区发育成卫星城或成为与母城平行的新城,使城市空间结构由单中心型向双中心或多中心型演化。2)扇形模式2)扇形模式•扇形地带理论由美国土地经济学家赫德(R.M.Hurd)于1924年研究了美国200个城市内部资料后提出的。1936年,霍伊特(H.Hoyt)在研究美国64个中小城市房租资料和若干大城市资料后又加以发展。他们根据城市发展由市中心沿主要交通干线或其他较通畅的道路向外扩展的事实,认为同心圆理论将城市由市中心向外均匀发展的观念不能成立。•高租金地域是沿放射形道路呈楔形向外延伸,低收入住宅区的扇形位于高租金扇形之旁,城市是由富裕阶层决定住宅区布局形态。该理论模式具有动态性,使城市社会结构变化易于调整,能够将新增的居民活动附加于城市周边,而不象同心圆模式,需要有地域上的重新发展。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实践证明,因企业设置趋向于富裕市场、富裕居民区分布扇形增长最快。•据此他得出了与巴布科克类似的结论.即城市的发展总是从市中心向外沿主要交通干线或沿阻碍量小的路线向外延仰。也就是说,城市地域的某一扇形方向的性质一旦决定,随城市成长和扇形向外扩大以后也不会发生很大变化。霍依特认为:城市地域的这种扩展,与其说是同心圆形,还不如说是扇形。于是他于1939年提出了城市地域结构的扇形理论•霍依特通过研究得出加下结论:城市社会经济结构主要依圆形形式而变化.因地租的差异形成分布格局。具体表现为:I.最高价的居住区从城市中心向外扇形排列II.中产阶级在高租金区的两边III.低租金部门位于高租金区相悖的地方;IV.形成商租金区的原因是富裕阶层沿主要道路向外扩展.或为躲避洪灾向高地迁移.或倾向于靠近领导阶层的住所。2)扇形模式•该理论模式具有动态性,使城市社会结构变化易于调整,能够将新增的居民活动附加于城市周边,而不象同心圆模式,需要有地域上的重新发展。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实践证明,因企业设置趋向于富裕市场、富裕居民区分布扇形增长最快。扇形理论是从众多城市比较研究中抽象出来的,并引入了运输系统论证。故研究方法上较同心圆理论进了一步。•这一理论的主要缺陷,一是过分强调财富在城市空间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二是未对扇形下明确的定义;三是单凭房租这一指标来概括城市地域的发展运动,忽视了其他社会经济因素对形成城市内部地域结构所起的重要作用。•扇形模式与同心圆模式的最大差异在于扇形模式是针对居住用地,而同心圆模式描述的是城市全境,两者具有相互补充的关系。2)扇形模式2)扇形模式——兰州1兰州市区概况1.1自然资源条件兰州位于我国西北部黄河上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带,是陇西盆地的一个次级地貌单元,市区海拨1520米,与皋兰山最高峰相对高差约600米。黄河水系自西向东纵贯城区,南北两山隔河相对,形成了兰州市两山夹--)ll沿河带状组团式的地形特征。1.2交通区位条件兰州地处甘肃中部,具有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网络模式“三纵三横”主体骨架中陇海兰新经济带及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承东启西的重要地位,是陇海、兰新、兰青等铁路交点。1.3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兰州是甘肃省省会,是我国建国以来首批重点建设的重工业城市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兰州市已经发展成我国西北地区仅次于西安的第二大区域中心城市。城关区是是兰州市的中心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中布置了大量的行政办公、商贸金融、教育文化、科技信息、生活居住用地。2)扇形模式——兰州2.兰州市域功能区结构和外部形态分析城市的发展过程受到城市内部活动需求及既定城市结构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及行政区划等其它因素的影响。“两山夹--)l』”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兰州沿河发展的狭长的带状城市布局。全市130hm2建设用地中,实际居住162万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仅为80hm2。兰州市现辖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红古五区以及80年代后期划归兰州市管辖的永登、榆中和皋兰三个郊县。2.1市域城市功能分区由内向外呈现为如下层次:a城市中心区。b混合功能区,即带状过渡地带。c近邻内、外层组团工业带。d农业郊区带及卫星城镇。2.2综上所述,城市地域结构显示为:商业中心斗带状过渡地带,即居住、生活、行政、轻工批发等功能混合带一近邻内、外层组团工业带一大农业郊区带及卫星城镇。第二、三圈层往往根据地形依次向外伸展,大致以带状不连续形态沿河谷分布。所以,兰州市域地域空间结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同心圆结构特征,但由于河谷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的强烈限制,层次结构具有不连续性,这使得兰州市地域结构明显呈现带状组团式。2)扇形模式——兰州3兰州市城市空间结构存在的问题3.1受河谷地形影响,产生诸多不利因素兰州的城市空间结构无论是在最初形成期,还是在之后的发展期,无不严重地受到了河谷盆地自然条件的影响,这样产生了一些与生俱来的问题。a.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受限兰州现在的带状组团式空间结构,基本是在解放后第~次兰州市总体规划中形成。之后在河谷盆地中有限的空间中扩展,城市建设的后备用地数量极小,城市空问的“外溢式”扩张已经受到两山的刚性限制。b.城市建设用地急剧增加,城、郊用地结构不相适应由于受高山环绕及盆地状地形的影响,盆地内城镇建设集中,人口稠密,建设与农业生产发展用地矛盾日益突出。兰州市城市和郊区(为城市服务的生产性用地)用地比仅为1:O.44,远远低于国内一般城市】:3—1:7的城郊用地比值。“大城市、小郊区”问题突出。c.受地形影响,东西方向交通压力较大因为距离是构成交通阻力的主要因素,所以带状城市交通问题比
本文标题:城市结构类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570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