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3章 产业结构优化
第三章产业结构优化2主要内容3.1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与主要内容3.2产业结构合理化3.3产业结构高级化3.4产业结构生态化3.5区域产业结构优化33.1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和主要内容3.1.1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3.1.2产业结构优化的内容3.1.1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4产业结构优化是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供给结构、技术结构、需求结构相适应的状态。1•产业结构优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生态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和产业系统的动态稳定性2•产业结构优化的原则是产业间关联深化、协调发展和产业素质提升的原则3•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时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和生态化的过程53.1.1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产业结构优化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过程!6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相互关系: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前提条件;产业结构合理化也总是一定高度基础上的合理化。产业结构合理化主要从静态状况或在一定阶段上要求优化产业结构,产业结构高级化主要从动态趋势要求优化产业结构。产业结构高级化是产业结构从一种合理化状态上升到更高层次合理化状态的发展过程。3.1.1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73.1.2产业结构优化的内容产业结构优化需求结构优化供给结构优化国际贸易结构优化国际投资结构优化3.2产业结构合理化3.2.1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含义3.2.2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判断标准3.2.3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的动力与机制83.2.1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含义9产业结构合理化主要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要求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上,根据消费需求和资源条件,对初始不理想的产业结构进行有关变量的调整,使资源在产业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103.2.1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含义产业素质之间是否协调各产业的相对地位是否协调产业间的联系方式是否协调产业间供给和需求是否相适应协调113.2.2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准(一)国际基准—标准结构(二)需求结构基准(三)产业平衡基准(四)结构效益基准123.2.2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准表3-1库兹涅茨的产业发展“标准结构”(%)1964(1996)年币值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基准水平(美元)10010020030040050080010001000产业部门构成(部门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1.第一产业52.545.232.726.622.820.215.613.812.72.制造业12.514.921.525.127.629.433.134.737.93.基础设施5.36.17.27.98.58.99.810.210.94.服务业30.033.838.540.341.141.541.641.338.6劳动力部门构成5.初级产业71.265.855.748.943.839.530.325.215.96.制造业7.89.116.420.623.525.830.332.536.87.服务业21.025.127.930.432.734.739.642.347.3133.2.3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的动力与机制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合理”收益市场机制经济系统的自我调节,经济主体在市场信号的引导下,通过生产要素重组和在产业间流动,使产业结构尽快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动。计划机制对经济系统的调控过程,调控的主体是政府,政府通过向经济系统输入某种信号,直接进行资源的产业间配置,使产业结构得以变动。143.3产业结构高级化3.3.1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内涵3.3.2衡量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方法3.3.3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根本动因—创新3.3.4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机制3.3.5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表现形式3.3.1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内涵15产业结构高级化是一个连续不断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主要指产业结构从低水平状态向高水平状态的发展,也可称产业结构的升级。163.3.1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内涵产业素质提升结构发展方向优化产业组织复杂化国际市场开放度提高173.3.2衡量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方法(1)标准结构法(2)相似性系数法(3)高技术产业比重法(4)软化度判别法(5)高加工度化比重法183.3.2衡量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方法这是以某一参照物的产业结构为标准,通过相似性系数法的计算,将本国的产业结构与参照国的产业结构进行比较,以确定本国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的一种方法。设A是被比较的产业结构,B是参照系,XAi、XBi分别是产业I在A和B中的比重,则产业结构A和参照系B之间的结构相似系数SAB为:211i2i2i1i)/()(nBAniBAiABXXXXS19表3-1中、日产业结构相似性比较参照系日本的比较年份1920年1938年1940年1950年1960年1970年1990年GDP结构0.88280.98290.96850.94290.90921994年相似系数0.87420.97180.94860.94190.93801990年劳动力结构0.99450.97570.95950.97130.85520.68471994年相似系数0.99690.99190.98290.99120.90410.7547可见,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产业结构在产出方面与日本40年代初的水平相似;在劳动力分布方面,与日本20年代初的水平相似。3.3.3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根本动因----创新20技术创新是指研究开发成果首次实现商业化应的过程,包括推出新的产品、新的工艺、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来源,以及建立企业新组织的过程。创新活动的系统性创新过程的不确定性全新标志的市场性创新收益的非独占性技术创新的特点21研究开发技术创新创新扩散创新失败衰减涨落放大新产业形成,改变已有产业结构临界点新稳态形成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机理22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具体途径(1)技术创新促进了劳动分工精细化,实现劳动力就业结构升级。随着技术创新的推进,体力劳动力的比例降低,脑力劳动力的比例上升,从而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结构。体力劳动力与脑力劳动力的比例,在机械化初期为9∶1,机械化阶段为6∶4,自动化阶段为1∶9。技术创新既可以创造出一些新的职业,也可能使某些职业消失。例如由于打字机的出现,曾使打字员这一职业十分风光;而程控交换机的问世则加速了话务员职业的消失。23(2)技术创新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不同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出现差异。由于不同行业的经济技术基础和“技术机会”不同,技术创新的产生及其对行业的影响存在着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可以通过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反映出来。作为技术创新的结果,哪个行业的劳动生产率高,哪个行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会低于整个社会的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就会获得更多的利润,从而导致生产要素在不同行业间流动,最终促使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具体途径24(3)技术创新提升需求结构进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与需求结构之间存在极强的互动关系。技术创新改变了的生活条件,需求对新产品做出反应,会造成新的需求压力:技术创新能满足消费需求,使居民用于文化娱乐、教育培训等享受和发展需要上的支出比例上升,带动服务业发展;能够满足生产需求升级,拉动固定资产投资,从而改变生产技术基础和生产结构;可以改变出口需求结构,如由“进口替代”转向“出口替代”再到“出口导向”。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具体途径25(4)技术创新催生一批新产业,同时也削减一些旧产业。第一次技术革命产生了现代纺织、炼焦和钢铁业,使人类社会进入机械时代。第三次技术革命则催生出一大批以微电子等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产业,这些产业逐渐在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从而引起新一轮主导产业的变更。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的开发与利用,又会使某些传统产业的重要性渐渐减弱甚至退出历史舞台。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具体途径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是通过产业间优势地位的更迭来实现的,是各个产业变动的综合结果。263.3.4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机制273.3.5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表现形式高增长部门通常是指产业系统中的主导产业,也就是说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表现形式就是主导产业的有序更替。罗斯托将成长的各个阶段划分为:传统社会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起飞阶段高额群众消费时代向成熟推进阶段28表3-4与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相应的主导产业经济成长阶段相应主导产业传统社会阶段以农业为主体为起飞准备条件的阶段仍以农业为主体起飞阶段纺织工业成熟阶段钢铁、电力、煤炭、通用机械、化肥工业高额群众消费阶段汽车制造业追求生活质量阶段以公共服务业和私人服务业为代表的生活质量部分3.3.5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表现形式293.3.5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表现形式随着经济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和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深化,由单个产业充当主导产业角色来带动整个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演进的现象几乎不再存在,而越来越多的是由一组产业形成一个“主导产业群”来带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向高级演进。经济发展阶段主导产业主导产业群起飞阶段棉纺工业棉纺织业、早期机器制造业、炼铁业、铁路业成熟阶段钢铁工业钢铁工业、采煤工业、造船工业、机器制造业、铁路运输业、轮船运输业高额群众消费阶段汽车工业汽车工业、化学工业、电力工业、电器工业、机械制造业追求生活质量阶段信息产业信息产业、计算机工业、新材料工业、新能源工业、宇航工业303.4产业结构生态化3.4.1产业结构生态化的含义及特征3.4.2产业结构生态化的评价方法3.4.3产业结构生态化的实现途径3.4.1产业结构生态化的含义及特征31产业结构生态化是指参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机构成和循环原理,在不同产业之间构建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相互依存的产业生态体系,以达到资源充分利用,污染排放减少,逐步将整个产业结构对环境的负外部效应降到最低限度,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323.4.1产业结构生态化的含义及特征产业结构生态化特征环境适应性产业多样化产业间有机联系333.4.2产业结构生态化的评价方法产业共生模式就是判断产业之间这种有机联系的有效方法。总体而言,产业共生模式分为共栖互利型产业共生、寄生型产业共生、偏利型产业共生和混合型产业共生。bbaaZdZZdZ//ab共生度:34共生度共生模式ηab=ηba=1对称互利共生模式ηab1ηba非对称互利共生模式,a获利比b获利多ηba1ηab非对称互利共生模式,b获利比a获利多ηab=0,ηba0偏利共生,b获利,a不获利ηab0,ηba=0偏利共生,a获利,b不获利3.4.2产业结构生态化的评价方法353.4.3产业结构生态化的实现途径•在产业系统内部实现物质的充分利用和能源的循环往复流动“废料”生态化•生态创新促进技术变革,促进新兴产业成长•生态创新改良传统产业创新“生态化”3.5区域产业结构优化3.5.1区域产业结构的含义及特征3.5.2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因素3.5.3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原则3.5.4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经济指标363.5.1区域产业结构的含义及特征37含义:区域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按照一定划分标准划分的经济区域内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1)区域产业结构中往往并不具备一国国民经济的所有部门。(2)区域产业结构中一般都具有若干在全国具有专业化分工优势的产业部门。(3)各地区比较优势不同,专业化部门各异,产业结构往往存在明显差异。(4)区域产业结构之间互补性、依存性较强。特点383.5.2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区域要素禀赋需求结构导向地区间的经济联系生产的地区集中度393.5.3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原则(一)发挥区域优势的原则(二)协调有序原则(三)市场需求原则(四)自主发展原则(五)动态平衡原则403.5.4区域产业结构分析的经济指标•区位熵•人均产量(产值)系数•区域产业输出指标区域产业结构专业化•相似系数区域产业结构趋同性•主导产业部门选择指标主导专门化部门选择•产业关联关系和协调能力主导专门化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技术导向、结构导向和资源导向的选择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导向选择41
本文标题:第3章 产业结构优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571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