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源氏物语与红楼梦 作者比较
增删十次披阅五载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清代小说家。名沾(原字为雨下加沾,音zhān),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满洲正白旗或内务府“包衣”。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被钥空房,常以阮籍自比。贡生。爱好研究广泛: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他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后因家庭的衰败而饱尝了人生的辛酸。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十年创作了《红楼梦》并专心致志地做着修订工作,死后遗留《红楼梦》前八十回稿子。曹雪芹家族及生平家族明朝天启元年(1618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统兵伐明,攻占沈阳、辽阳,曹家先祖被满军所虏,归依八旗正白旗“包衣”(奴隶),曹雪芹的太高祖曹世选、高祖曹振彦沦为多尔衮的家奴。曹振彦颇受多尔衮赏识,封为佐领,曾参与平定姜瓖起义。入关后,改任文官,历任山西吉州知州、大同府知府、两浙都转运盐使等三品官职。顺治八年(1651年),顺治帝将多尔衮的正白旗收为己管,曹家成为御前内务府包衣,负责打理宫廷杂务。这时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也由王府护卫升任为内廷二等侍卫。根据胡适与周汝昌的考察,曹雪芹的家族和清朝皇室渊源很深。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之妻孙氏是康熙帝的奶妈,因此受到康熙的特殊照顾与宠信。康熙二年(1663年),曹玺任命为江宁织造,负责主管采办皇室江南地区的丝绸,并监视南方各级官吏。康熙对曹玺极为重视,曾赏蟒袍,并亲手写“敬慎”的匾额赐给他,曹玺死后追赠工部尚书,并在约半年后南巡时,亲自慰问曹氏家属。曹玺过世后,祖父曹寅也历任苏州织造、后又继任江宁织造和两淮巡盐御史。曹寅是当代著名的藏书家、刻书家,精通诗词、戏曲和书法。此时,曹氏家族极为显赫,康熙六次南巡,有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曹寅二女均被选为王妃。但就因这个关系,曹寅晚年负债累累,亏空公家白银数余万两,但几次弹劾都不被康熙批准。曹寅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病故,康熙命其儿子曹颙(yong)(接替江宁织造职务,曹颙只任三年即去世,康熙特准曹寅之妻过继一个儿子曹頫(fu)(曹寅的胞弟曹荃(音同“宣”)之子)继承江宁织造职务,康熙仍然对待曹家亏空,抱宽容态度。江宁织造府与曹雪芹明、清都在南京设局织造宫廷所需丝织品。明由提督织造太监主管。清初仍旧。顺治时曾由户部差人管理,旋仍归宦官之十三衙门,每年派人。康熙二年(1663),改由内务府派员久任。衔名初称“驻剳江南织造郎中”,后改为“江宁织造郎中”(或员外郎)。曹玺为首任郎中。其子寅,孙颙、頫亦任此职,至雍正五年(1727)曹頫罢官止,前后六十余年,不由曹氏任职的时间,不过六年。曹氏三世在官时,常以密折报告各处情况,实为康熙帝的耳目。因江宁织造多由皇帝亲信的八旗人内务府大臣担任,称为“江宁织造部院”,其地位仅次于两江总督,更受皇帝的信任,能直接向清政府提供江南地区的各种情报,所以权势显赫。在清朝,南京地区的丝织业有着长期而优秀的传统,当时仅南京市区就拥有织机3万多台,男女工人5万左右,依靠丝织业为生的居民达20多万人,年产值达白银1200万两。当时,江宁织造府的丝绸产品只供皇帝和亲王大臣使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驾崩后,雍正帝即位,受政治斗争牵连,曹家逐渐失宠没落,几次由金陵贡入的织物不合格,受到雍正训斥。后来监察御史汇报朝廷,曹頫任由管家监工,自己不理政事,并且亏空银两。最终因其解送织物上京师,勒索财物,被山东巡抚弹劾,雍正批示“本来就不是个东西!”雍正六年(1728年)元宵节前遭到抄家,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催交亏欠,所有家产奴仆都赏给新任江宁织造隋赫德,新织造将京师顺天府房产17间和三对家仆赠与曹寅之妻以供生活,即今崇文门外蒜市口曹雪芹故居。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京师居住。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雍正十三年(1735年)乾隆帝即位后宽免其欠银,但曹家已然没落。生平在被抄家以后,曹雪芹随家一起迁居北京,曹雪芹曾在“虎门数晨夕”,“虎门”即北京西单牌楼北石虎胡同的右翼宗学,结识了张宜泉、敦敏、敦诚兄弟等人。关于《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以及曹雪芹的中、晚年生活,由于文献资料极少,很多问题无法确知,只能存疑。从曹雪芹晚年的好友张宜泉、敦敏、敦诚等人的零星记载,仅知道曹雪芹多才多艺、工诗善画、嗜酒狷狂,对黑暗社会抱傲岸的态度。张宜泉的《伤芹溪居士》云:“其人素性放达,好饮,又善诗画”。曹雪芹的诗,有创新独特之处,风格接近唐代诗人李贺。他的友人敦诚曾赞道:“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又说“知君诗胆识如铁,堪与刀颖交寒光。”曹雪芹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敦敏《题芹圃画石》说:“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橡笔。写出胸中块磊时。”曹雪芹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潦倒,常“举家食粥酒常赊”(敦诚《赠曹芹圃》),靠着卖画和亲友的接济过日子。据一些红学家考证,曹雪芹就是在这样极端困苦的条件下进行了“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红楼梦》创作。这部巨著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但全书尚未完稿,曹雪芹因贫病无医而“泪尽而逝”。(亦有红学家考证认为《红楼梦》的创作时间应该是曹雪芹在右翼宗学里的那段时间,无论是生活条件和思想交流的条件都无出其右,并且根据脂砚斋等批语显示《红楼梦》应该是全部完成,但只是后半部大约三十回“被借阅者迷失”。)留下新婚不久的遗孀,终年还不到五十岁。续写红楼——高鹗生平简介高鹗先世清初即寓居北京。少年时喜冶游。中年一度在外课馆。熟谙经史,工于八股文,诗词、小说、戏曲、绘画及金石之学亦颇通晓。诗宗盛唐,词风近于花间派,论文则“辞必端其本,修之乃立诚”,强调以意为主。他热衷仕进,累试不第,乾隆五十三年(1788),始为顺天乡试举人。六十年进士。历官内阁中书,内阁侍读。嘉庆六年(1801)为顺天乡试同考官。十四年,由侍读选江南道监察御史。十八年,升刑科给事中。在任以“操守谨、政事勤、才具长”见称。晚年家贫官冷,两袖清风。所以虽著作如林,却多未及问世而赍志以终。《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高鹗所续清代乾隆五十六年萃文书屋活字印本《红楼梦》(程甲本)序据张问陶《船山诗草·赠高兰墅鹗同年》诗自注说:“传奇《红楼梦》80回以后,俱兰墅所补。”并有“侠气君能空紫塞,艳情人自说《红楼》”之句。一般认为长篇小说《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是高鹗所续。一说是书商程伟元与高鹗共同续成,也有据乾隆间萃文书屋本《红楼梦》程伟元“序”及“引言”谈及陆续购得后40回续书残抄本事,认为另有续写之人,程、高只做了修补整理工作。续写红楼高鹗是如何续成《红楼梦》的?这是世人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红楼梦》问世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当时文字狱还在盛行,要订正、续写暗喻清王朝败亡的《红楼梦》,谈何容易?从乾隆皇帝到高鹗的家人、亲友,还有胆小怕事者、别有用心者、欲借此书构陷高鹗者,都是一道道难逾的高墙、阴沟。高鹗冲破了所有险阴,凭著非凡的才智与执著,以及对曹雪芹《石头记》的透彻理解,进行了创造性续写。并且借助他人之力——同窗挚友、曹雪芹的友人、皇室中人,尤其是巨贪和珅的力保,最终使《红楼梦》问世!在续写《红楼梦》期间,相伴著一段浪漫凄美的爱情绝唱。当初若没有那位被迫出家、温柔刚烈、脂砚斋的外甥女畹君,便没有今天《红楼梦》的流传。紫式部(日语原文紫式部假名むらさきしきぶ罗马字MurasakiShikibu,973?~1014?)又称紫珠(紫珠草,花语是“聪明”),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源氏物语》的作者是日本平安时代(公元794-1192)的著名女作家紫式部(973-1015),紫式部本姓藤原,字不详。按照日本古代妇女没有名字的惯例,紫式部只是后人给她写的作品上加题上的名字。因其长兄任式部丞,而当时宫中女官往往以其父兄的官衔为名,以显其身份,所以称为藤氏部;后来因她所写《源氏物语》中女主人公紫姬为世人传诵,遂改称紫式部。作者生卒年月不详,普遍认为是生于978年,死于1015年。紫式部出身于充满书香气的中等贵族家庭,是一位极富才情的女子,其祖父等辈及兄长都是当时有名的歌人,父亲更是长于汉诗和歌,对中国古典文学颇有研习。作者因此自幼得以随父学习汉诗,并熟读中国古代典籍,她不仅对白居易的诗有很深的造诣,而且还十分了解佛经和音乐,这就是为什么我国读者读《源氏物语》时,很容易感到是在读一部中国古典名著的原因之一。紫式部家道中落,曾给一个官吏做过小妾,丈夫去世后,依赖父兄生活,寡居十年。后进宫做了彰子皇后的侍读女官,这篇小说就是她写给皇后供天皇消遣的读物。生平紫式部父亲藤原为时是有名的中国文学学者,和歌和汉诗均长。任地方官,地位不高。紫式部自幼从父亲学习中国诗文和和歌,熟读中国典籍,并擅乐器和绘画。信仰佛教。母亲叫藤原为信,不过,在紫式部年幼时已去世。年幼的时候,就已经能看懂古汉语等作品,有才女之称。长德四年(998年)左右,22岁的她与父母具在并有家世子女比自己年长20多岁的藤原宣孝结婚,在长保元年(999年)时得一女儿藤原贤子。婚后3年藤原宣孝去世。《源氏物语》是世界上第一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有种说法是中国的红楼梦就是受源氏物语影响和参考才被创作出来的。紫式部也被评为全球五大伟人之一。在寡居生活中,因创作《源氏物语》而文名远扬,受到藤原道长(966-1027,平安中期公卿)等高官显贵的器重。宽弘二年(1005年)12月29日入后宫,担任后宫皇后藤原彰子(藤原道长的女儿)的女官,为她讲佛授《日本书纪》和《白氏文集》等汉籍古书。官名为藤式部,后改称紫式部。大约在1013年离开后宫。在皇宫时期有《紫式部日记》和《紫式部集》等著作。前者又名《紫日记》,属日记文学,主要记述侍奉彰子时的宫廷生活、所见所闻,如宫仪庆典、宫中女官的容貌、才华和性格等。后者又称《紫式部家集》,收和歌作品123首,按年代顺序排列,描述了作者从少女时代到晚年的生活和感受。和《源氏物语》一样,两书充满对人和社会相当敏锐的观察,是研究作者生平和《源氏物语》的重要参考资料。而《源氏物语》直到逝世前才成书。该书被誉为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峰,是歌物语和传奇物语两种传统的集大成者。在寡居生活中,因创作《源氏物语》而文名远扬,受到藤原道长(966-1027,平安中期公卿)等高官显贵的器重。宽弘二年(1005年)12月29日入后宫,担任后宫皇后藤原彰子(藤原道长的女儿)的女官,为她讲佛授《日本书纪》和《白氏文集》等汉籍古书。官名为藤式部,后改称紫式部。大约在1013年离开后宫。在皇宫时期有《紫式部日记》和《紫式部集》等著作。前者又名《紫日记》,属日记文学,主要记述侍奉彰子时的宫廷生活、所见所闻,如宫仪庆典、宫中女官的容貌、才华和性格等。后者又称《紫式部家集》,收和歌作品123首,按年代顺序排列,描述了作者从少女时代到晚年的生活和感受。和《源氏物语》一样,两书充满对人和社会相当敏锐的观察,是研究作者生平和《源氏物语》的重要参考资料。而《源氏物语》直到逝世前才成书。该书被誉为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峰,是歌物语和传奇物语两种传统的集大成者。
本文标题:源氏物语与红楼梦 作者比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572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