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空调净化系统再验证方案 2013-01-08
四车间洁净厂房空气净化系统再验证方案目录1概述1.1空气体化系统的组成1.2空气体化系统的流程2验证目的3验证范围4验证小组成员职责5验证准备5.1验证所需文件及人员培训资料检查与确认5.2验证用关键仪器仪表的校准情况6空气净化系统运行再验证6.1验证前准备6.1.1四车间生产区洁净级别及面积6.1.2洁净区室内设计参数及空调净化系统性能检查与确认6.2高效过滤器检漏试验6.3风管的检漏试验6.4空调系统风速、换气次数的验证试验6.5洁净间自净时间验证6.6臭氧对洁净室(区)的灭菌效果验证6.6.1臭氧浓度测试6.6.1.1臭氧浓度-时间分布测试6.6.1.2臭氧浓度――空间分布测试6.6.2金黄色葡萄球菌挑战性试验7.洁净区空气环境监测7.1局部百级区(A级)空气流型验证7.1.1局部百级区高效过滤器风速(FFU层流)测试7.1.2.局部百级区层流气流流型测试7.2房间静压差测定7.3洁净房间温度与湿度测定7.4.1洁净度设计要求7.4.1.1洁净区各级别空气悬浮粒子的标准7.4.1.2洁净区微生物学动态标准7.4.2悬浮粒子的测定7.4.3沉降菌测定7.5洁净区空气环境监测结论7.5.1空气环境监测参数与指标测定结果汇总7.5.2偏差分析8验证结果评价及结论9拟定日常监测及再验证周期10附件及附表1概述1.1空调净化系统的组成本方案验证的空调净化系统(HVAC)为南京韩威制冷空调设备厂生产的组合式空气净化系统,共2组。其中1号空调机组负责对塑料瓶生产区净化,2号机组负责对洁净区药品生产区提供空气净化。洁净室和通风管由吉林龙城净化公司制作安装,调试。系统臭氧消毒设备由安丘瑞邦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提供。本空调净化系统机组服务区域位于开发区四车间大输液生产线。根据GMP大输液生产工艺及质量风险程度大小要求,洁净区分别设有A/C级、C级、D级。1.2空调净化系统的流程本空调净化系统(HVAC)采用空调机组将新风经初效过滤、温/湿度调节、中效过滤器过滤除尘后,由送风管道送至中效送风机组,经高效过滤器除菌过滤,再进入洁净室。空调机组安装在空调机房内,由空调控制柜集中控制。空调风管选用优质镀锌钢板制作,并采用不低于难燃B1级PEF板保温。洁净室内气流组织均为顶送侧下墙回风;同时万级房间换气次数大等于20次/h;百级层流垂直断面风速不小于0.30m/s。产尘量大的房间有单独的排风系统经中效处理后排出室外。管道上安装了防火安全阀,温度异常升高时能自动关闭风道,能防止浓烟吹向洁净区。同时活性炭称量间采取直送直排,该房间对其他房间负压,安有压差表。活性炭称量间的排风经管道吸入除尘机组,经袋式过滤器过滤后排放。车间不同级别房间室内空气保持不小于5Pa压差,对普通区压差大于10Pa。空调净化系统所用冷媒为7℃/12℃低温水,由厂区提供;根据产品工艺特点及本地气候,该空调系统无需热源体统。空调净化系统采用臭氧气体灭菌方式。附表1《空调净化系统流程图》。2验证目的我公司四车间空调净化系统经过自上次验证已满一年。为确认目前运行设备的各项性能可以满足生产大输液工艺的要求并未发生漂移,且本空气净化系统支持的生产洁净区不同等级的空气洁净度各项检测指标符合GMP要求。特制订本验证方案,对四车间空调净化系统进行再验证。本次验证悬浮粒子动态检测数据与试生产同步进行。3验证范围适用于公司四车间HVAC系统的验证。4验证小组成员职责验证小组成员部门职责总经理(组长)1.负责验证方案的批准。2.负责本验证方案的顺利实施。3.负责验证报告的审批。4.负责验证证书的发放。质量管理部1.负责验证方案审核。2.负责确保验证过程中的检测工作的实施3.负责收集各项验证、试验记录,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后,起草验证报告,报验证小组。4.负责验证文件的存档。生产技术部1.负责公用系统和设备验证方案审核和实施。2.负责设备检修方案的审核与批准。3.负责本验证的协调工作,以保证本验证方案规定项目的顺利实施。设备科1.负责验证过程中设备调试;2.负责验证项目相关原始资料(如说明书、维修手册、操作手册)的存放的确认与管理。3.负责组织空调系统操作、清洁、维护保养的标作规程实施效果检查。4.负责空调系统操作及日常维护等工作,提供运行记录。四车间配合厂房设施及设备验空气净化系统的验证工作5验证前准备5.1验证所需文件及人员培训确认目的:检查与确认验证该系统所需的主要技术资料及相应的SOP是否已经具备,相关人员是否已经接受了设备操作SOP及验证方案的培训,确认验证所需文件的可靠性及可执行性。文件分类:技术资料:系统所有设备使用说明书,系统所有设备合格证,高效过滤器材质证明,制造商提供的空调器、FFU等设备的操作手册、技术数据。洁净区平面布置图及空气流向图,包括各房间的洁净度、气流流向、压差、温度及湿度要求、人流和物流流向设计;空气净化区域划分的描述及设计说明等。相关SOP:《空调净化系统标准操作规程》、《空气净化系统清洁、维护、保养规程》、《洁净区悬浮粒子监测标准操作规程》、《洁净区沉降菌监测标准操作规程》等。培训材料:人员培训统计、培训计划及培训效果检查方法:列出上述文件,并进行逐个确认,记录文件的名称、编号或版本号,并规定存放处。可接受标准:与此系统验证有关的文件齐全,具备可执行性。检查及评价结果:见附表1《相关文件检查确认记录》。5.2验证用关键仪器仪表的校准情况空调设备主要包括空调器,安装在这些设备上的仪表主要有压力表、风压表等。空气净化系统的测试仪器有风速仪风量计、微压计、粒子计数器等。所有这些仪表、仪器均要列表,写明用途、精度、检定周期,并附上自检合格证书或外检合格证书。目的:确保验证工作正常进行,使验证测量数据的准确可靠。确认方法:列出主要校验的仪器,为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可靠,必须对仪器、仪表进行校准。安装在设施、设备上的仪器、仪表委托龙井市计量局校验。可接受标准:仪器仪表的数量、量程、精度、灵敏度等与验证要求相适应,且经校准,并附有合格证明。检查及评价结果:见附表2《关键仪器、仪表校准情况表》。6空气净化系统运行再验证6.1验证前准备6.1.1四车间生产区洁净级别及面积序号生产剂型洁净级别生产区域面积(平方米)1大输液A2C3D6.1.2洁净区室内设计参数及空调净化系统性能检查与确认确认列出每个房间的技术参数,包括:房间编号、面积、高度、容积、洁净度、换气次数、压力、温度、相对湿度是否符合要求。可接受标准:每个房间的洁净度、换气次数、压力、温度、相对湿度符合GMP(2010年版)和相关设计规范的要求。检查及评价结果:附表《洁净区室内设计参数及空调净化系统性能检查与确认表》6.2高效过滤器检漏试验检测目的:通过检测高效过滤器的泄漏率,发现高效过滤器及其安装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以便采取补救措施。检测方法:采用尘埃数子计数器扫描巡检法检测仪器:尘埃粒子计数器(型号)检测程序:粒子计数器采样头扫描过滤器的出风侧,采样头离过滤器距离约2cm,沿过滤器的内边框来回扫描巡检,扫描速度低于5cm/s。高效过滤器表面扫描移动路线呈S形,如图所示(四周的线路表示高效过滤器的边缘,中间线路表示每排玻璃纤维纸)。检测结果:观察尘埃粒子计数器读数有无明显变化,如果扫描读数近似平稳,变化趋势不明显,即表示无泄漏。用尘埃粒子计数器对该高效过滤器进行扫描巡检,观察尘埃粒子计数器的读数,检测周期为1min时,≥0.5um粒子数大于20个/m3,表明有泄漏。当至某点读数突然变大时,即表示该点为泄漏点。如有泄漏,采用环氧树脂胶堵漏点或紧固调整螺栓、更换密封垫等漏点修补方法后,再进行巡检扫描。可接受标准:无泄漏;如有泄漏,单个泄露处的面积不能大于总面积的1%,全部泄露处的面积不能大于总面积的5%。高效过滤器每年须做一次检漏试验,发现问题及时修补或更换;高效过滤器在调换或修理后,必须做检漏试验。不符合规定必须按要求更换。检查及评价结果:见附表《高效过滤器完整性(泄露点)检测记录》6.3风管的检漏试验检测目的:检测送、回风管是否泄漏,以便采取补救措施。检测方法:光照法检测仪器:光照仪检测方法:采用漏光试验,对一定长度的风管,在漆黑的周围环境下,用一个电压不高于36V、功率100W以上、带保护罩的灯泡,在风管内从风管的一端缓缓移向另一端,若在风管外能观察到光线射出,说明有比较严重的漏风,应对风管进行修补后再查。可接受标准:风管每10m接缝,漏光点不应超过1处,且100m接缝平均不应大于8处,接缝和接管连接处应有密封措施检查及评价结果:见附表《风管泄露点检测记录》6.4空调系统风速、换气次数的验证试验本验证方案测定房间送风口的风量,在检测前,必须首先检查风机运行是否正常,系统中各部件安装是否正确,有无障碍(如过滤器有无被堵、挡),所有阀门应固定在一定的开启位置上,并且必须实际测量被测风口、风管尺寸。检测目的:通过测定确认风量及换气次数是否符合要求。测试原理:对于垂直单向流(层流)(A级)采用截面平均风速和截面积乘积的方法确定送风量;对于乱流洁净室(B、C级),采用风口法测定送风量,即采用风量罩(断面积与风口内截面相同、长度等于2倍风口边长的直管段)直接测得送(回)风口风量。测点布置:垂直单向流(层流)洁净室的测定取离高效过滤器0.3m垂直气流处的截面作为采样截面。截面上测点间距不应大于0.6m,测点数应不少于5个,均匀布置;对于对于乱流洁净室(B、C、D级)在辅助风管出口平面上,按最少测点数不少于6点均匀布置测点。484×484×220mm320×320×260mm630×630×220mm测试仪器:热球式风速仪、风量罩。测试方法:按《风速风量测定仪使用、日常维护标准操作规程》操作。计算公式:室内总风量:L=该室各风口平均风速(m/s)×室内风口截面积F(m2)×3600(m3/h);换气次数的计算:HALLLNn21(次/h)式中L1,L2,…,Ln:房间各送风口的风量,m3/h;A:房间面积,m2;H:房间高度,m。可接受标准:①总风量接受标准:洁净室系统实测风量总实测新风量各风口的风量B、C、D级在设计风量的100%~120%之间在设计新风量的90%~110%之间在各自设计风量的85%~115之间A级在设计新风量的90%~110%之间②换气次数接受标准:A、B、C级≥25次/h;D级≥15次/h。检查及评价结果:见附表4《洁净区高效过滤器风速、风量、换气次数检测记录6.5洁净间自净时间验证目的:确认系统在受到来自内部的污染后恢复标准要求的洁净度的能力。从而判断洁净室的动态性能。测试仪器:发烟器、悬浮粒子计数器测试方法1:洁净室自净时间的测定应在洁净室停止运行两天时间。然后开机运行20min、30min、45min及1小时,将悬浮粒子计数器的采样管放在主要工作区,测试室内粒子浓度。确定测试结果是否符合要求。测试方法2:以人工发烟为基准,将发烟器放在离地面1.8m以上的室中心点,发烟1~2分钟即停止。1分钟后,在工作区平面的中心点测定含尘浓度(N0),作为基准。立即开机运行并计时,定时(如每0.5分钟)读数,直至浓度达到最低限度(N)或符合相应洁净度级别的要求为止,以这一段时间为实测自净时间;由测得的开机前的原始浓度或发烟停止后1分钟的污染浓度(N0)、室内达到稳定时的浓度(N)和实际换气次数(n)计算自净时间;可接受标准:实测自净时间应不大于计算自净时间得1.2倍;不超过设计自净时间2分钟(参考值为15~20分钟)。选换气次数、风速、风量相对较差的房间和关键控制的进行自净验证。检查及评价结果:见附表《洁净室自净时间测试记录》。6.6臭氧对洁净室(区)的灭菌效果验证臭氧系统通过对在一定的时间洁净室(区)内臭氧浓度的测试,验证在规定的时间内洁净区各洁净间臭氧浓度是否达到标准规定;通过微生物挑战性试验,确定在一定时间内臭氧对洁净室(区)的灭菌效果。最终确认臭氧系统能够连续、稳定地达到并保持洁净区的臭氧浓度,证实并描述了经臭氧发生器消毒后的洁净区微生物含量符合设计标准及生产工艺的要求。6.6.1臭氧浓度测试目的:确认
本文标题:空调净化系统再验证方案 2013-01-08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574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