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厦门眼科中心刘建和医生角膜塑形镜主要内容角膜塑形镜的发展历史;角膜塑形镜的作用原理;配戴的适应症及禁忌症;角膜塑形镜片的临床验配;角膜塑形镜的常见问题及其处理;角膜塑形镜的进展及展望;角膜塑形术(Orthokeratology)Orthokeraology平坦角膜理论来源于希腊语定义角膜塑形术(Orthokeratology,OK),亦称角膜矫形术,是通过使用特殊设计的RGP镜片,使中央部角膜弯曲度变平坦,从而降低近视度数,以提高裸眼视力的一种可逆性非手术的方法。主要特点非手术、非创伤性的暂时性减少近视数度是可逆的安全无并发症具有控制近视进展的可能角膜塑形术VS手术手术角膜塑形术年龄18岁以上,度数稳定2年以上无年龄限制矫治方式创伤无创伤治疗原理通过激光切削角膜部分组织,改变角膜曲率物理的方法合理的改变角膜的曲率近视控制不适合度数增长中的青少年能有效遏制近视度数的加深特点一次性治疗,不可逆须持续戴镜,停戴后角膜恢复原状6.00D近视发展对照近视发展(D)框架眼镜3.14D角膜塑形镜0.68D年龄(Y)13141516OK镜控制近视理论控制近视增长原因有:①使眼轴增长变慢②使角膜变平OK镜控制近视理论近几年来,有多项临床研究进一步指出,在戴用眼镜或一般隐形眼镜时,在中央眼底视网膜影像会呈现清晰,而在周边眼底视网膜影像形成过度矫正,类似于远视状态。也因此周边视力可能对眼底视网膜影像不聚焦或模糊的反应,造成了眼轴增长及近视加深可能的原因。OK镜控制近视理论OK镜或CRT对近视加深有减缓的作用。其主要是OK镜在矫正中央视网膜视力时,同时也可能在眼底周边视网膜影像产生正视或轻度近视状态。因而减轻眼球增长及近视增加。主要内容角膜塑形镜的发展历史;角膜塑形镜的作用原理;配戴的适应症及禁忌症;角膜塑形镜片的验配;角膜塑形镜的常见问题及其处理;角膜塑形镜的进展及展望;角膜塑形术的发展历史——设计和材料1、角膜塑形镜起源于40年代的美国,最初只有雏形到了60年代,一位美国的验光师,将近视患者的硬性隐形眼镜的基弧设计成比患者角膜弧度稍平一点的弧度,让近视患者配戴,成功地重塑了近视患者的角膜弧度。第一代的角膜塑形镜片就此问世。唯一能选用的材料是PMMA。虽然效果及稳定性并不理想,但还是降低了近视患者的近视度数约-100~-200度。角膜塑形术的发展历史——设计和材料2、到了90年代,由于角膜接触镜的材料的突破性发展和一种称之为反向几何弧(3弧)的镜片设计方案被提出,这就是第二代角膜塑形镜片。反向几何弧设计的镜片降低近视的速度及效果都比第一代要好,但稳定性还是不很理想。只可降低近视患者的近视度数约-300度左右。角膜塑形术的发展历史——设计和材料3、1997年初,美国的眼科医师Dr.ThomasReim,成功改良了反向几何弧(4、5弧)的设计,推出第三代角膜塑形镜片,并且获得设计专利。80%的近视患者可在配戴镜片三个月内降低近视度数约-500度左右,而短期内(一星期左右)即可降低近视度数-200~-300度,且稳定性佳。是当前所有角膜塑形镜片种类中,效果最显著,稳定性与安全性最好的设计。它的问世,使角膜塑形术进入了全新的领域。角膜塑形镜设计的发展球性三弧几何反转四、五弧几何反转球形设计与几何反转设计对比三弧、四弧几何反转设计对比图主要内容角膜塑形镜的发展历史;角膜塑形镜的作用原理;配戴的适应症及禁忌症;角膜塑形镜片的验配;角膜塑形镜的常见问题及其处理;角膜塑形镜的进展及展望;角膜塑形镜为什么能矫正近视?角膜塑形镜矫正原理利用基弧比角膜中央曲率平4~5D的镜片,产生一股压力,根据容量恒定原理,以及反转弧弯曲度在光学区外周形成的空间,产生负压拉力作用,使角膜中央变扁平。角膜塑形镜矫正原理作用机制:①硬镜的机械压迫作用:使角膜变平坦。②按摩作用机制:眼睑的活动引起镜片的活动类同按摩,导致角膜变平坦。③液压机制:镜片与角膜之间泪液,形成均匀的液压,改变角膜形状。角膜塑形术矫正原理角膜地形图上看原理角膜地形图上看原理角膜地形图上看原理角膜地形图上看原理角膜地形图上看原理各弧区含义基弧(BC):压平角膜前表面;反转弧(RC):使中央泪液聚集,促使中央部镜片对角膜表面的压平作用;定位弧(AC):贴近角膜,起镜片的固定作用;周边弧(PC):引导泪液进入镜片与角膜之间;主要内容角膜塑形镜的发展历史;角膜塑形镜的作用原理;配戴的适应症及禁忌症;角膜塑形镜片的验配;角膜塑形镜的常见问题及其处理;角膜塑形镜的进展及展望;配戴的适应症需要有动机;7岁以上年龄,少年儿童进行性近视;Rx范围从-0.50到-4.00D有可能治疗高度数但是预测性差<1.50D顺规角膜散光,或散光度<1/3球镜度,≤0.75逆规散光;42D≤角膜曲率≤46D;无角结膜炎、其他眼病和配戴RGP的禁忌症;能承担矫治期间的所有费用;理想的患者低到中度的屈光不正<-4.00D高“e”值(y=0.21x)陡峭的角膜顺规散光患者的动机不理想的患者屈光不正>-4.00D低的偏心度(e)值K读数<41.00D和>46.00D内散光(逆规性)对试戴镜片反应差大瞳孔配戴的禁忌症不适合配戴RGP镜片;圆锥形角膜;不现实的病人期望,不切实际地认为该方法能将近视治愈者;散光度数大于近视度数的1/2,为逆规散光;轴性近视,角膜曲率太平、太高者;对试戴片反应差;生活不能自理或不具备正常人行为能力;依从性不良者;举例患者1:-4.50/-1.00×18042.00/43.25@95患者2:-2.00/-1.00×17040.50/42.00@80患者3:-3.0039.00/40.00@90患者4:-2.0041.00/41.00@90主要内容角膜塑形镜的发展历史;角膜塑形镜的作用原理;配戴的适应症及禁忌症;角膜塑形镜片的验配;角膜塑形镜的常见问题及其处理;角膜塑形镜的进展及展望;验配前检查他觉、自觉验光,必要时散瞳裂隙灯显微镜评估角膜曲率检查(自动、手动角膜曲率仪)眼压的测定(非接触眼压计)眼底检查泪液膜分析角膜地形图很重要其它:A超+角膜测厚、角膜内皮计数、对比敏感度等验配程序1.不同厂商、不同加工实验室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因而会给出不同的选片原则。2.戴镜30分钟以上,待泪液稳定,点入荧光素,裂隙灯下评价配适状态。3.荧光素染色显像观察。注意暗区和亮区的形态和范围,有无气泡和染色。验配程序4.试戴镜片各数据可接受的情况下,再戴镜4小时或戴镜过夜,以观察效果及眼部反应。5.确定处方并定制镜片。姓名/眼别/屈光度/HK/VK/e值/角膜直径6.通知取镜并指导护理镜片(同普通RGP镜片)。只是换成晚上配戴,早晨取出。7.定期复查。一般戴镜后1天、1周、2周、1月、3个月复查,项目有视力、角膜曲率、角膜地形图、眼压、镜片。理想的配适中央接触3-4.5毫米宽、深的泪液蓄积在旁中央区好的中心定位利于成功完全的瞳孔覆盖瞬目后较少的镜片运动较好的泪液交换镜片下没有气泡或只有小的气泡主要内容角膜塑形镜的发展历史;角膜塑形镜的作用原理;配戴的适应症及禁忌症;角膜塑形镜片的验配;角膜塑形镜的常见问题及其处理;角膜塑形镜的进展及展望;影响角膜塑形术效果的因素分析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角膜弹性、角膜形态学特征、角膜厚度、前房深度、眼内压、眼睑的压力等等。角膜塑形术的常见问题及其处理视力不良和不适的原因配适状态不良(过松、过紧、中心定位不良)镜片异常(表面划伤、附着物、沉淀物、变形)镜片清洁护理不当(不更护理液、不除蛋白)戴镜时间过长或过短、使用不规则镜片错用(左右眼戴错)角膜上皮损伤、浸润、甚至感染结膜炎角膜塑形术的常见问题及其处理镜片位置偏移:(上方、下方、侧方)轻微的偏位,不影响视力时一般不用处理。偏位较明显时,需要改变AC或将镜片加大。中央岛形成:角膜地形图时见中央区呈现“岛屿”形状,通常严重影响视力。可以修改AC\BC。近视降度效果欠佳:复视、夜晚虚影、眩光、角膜散光增加:角膜塑形术的常见问题及其处理角膜压痕:由于镜片偏离角膜中央或AC/RC配适太陡,过紧配适引起角膜压痕。通常要停戴后调整镜片的RC/AC等。角膜上皮损伤:有机械性和化学性因素,要区别对待。镜片过紧则将RC/AC放平。更换护理液或镜片除蛋白。出现后要停戴镜片用角膜修复剂药物。角膜塑形术的常见问题及其处理角膜感染:CL引发的角膜感染是最严重的合并症。重者可致角膜溃疡,致使失明。国内外专家对角膜感染原因进行剖析,认为国内部分专业人员未接受规范的技术培训,缺乏RGP的基础知识和验配技术,选用的镜片材料与设计不当,对患者的监督指导不够为主要原因。主要内容角膜塑形镜的发展历史;角膜塑形镜的作用原理;配戴的适应症及禁忌症;角膜塑形镜片的验配;角膜塑形镜的常见问题及其处理;角膜塑形镜的进展及展望;角膜塑形术的进展及展望角膜塑形镜作为非手术提高裸眼视力的矫正方法,有其可预测性和优越性。特别是现代材料学及镜片设计的不断更新。角膜塑形术的进展及展望OK镜在远视矫正方面的作用:—最大范围到+4.75Ds—它使角膜的曲度变凸角膜塑形术的进展及展望OK镜在散光矫正方面的作用:—最大范围到-5.00Dc—仅采用CAD/CAM设计—使散光的角膜重塑成球形角膜塑形术的进展及展望角膜塑形镜矫治近视是在健康角膜上进行,是一种医疗行为。因此,作为矫治近视的一种可选择方法之一,成功与否取决于以下因素的综合:训练有素的医师;优秀合格的镜片制作和加工;良好的镜片材料;依从性良好的配戴者;谢谢!
本文标题:OK镜知识讲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588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