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述职报告 > 5_动机论_henu 2013春 2011级
1第2/3/6/7/8章动机论——人格的心理动力学解释2本章主要内容和重点:动机概述:动机和心理动力、动机和人格动机的本能理论:McDougal,Freud动机的驱力理论:Hull,Dollard&Miller,Murray,Maslow动机的认知理论:Festinger、成就动机、动机的归因理论、自我调节作用、情绪3本章难点:动机与心理动力领域的关系动机与人格的关系动机论与特质论的关系4一、动机从属于心理动力领域心理动力领域主要探讨影响行为、思想和情感的内部动力因素它们共同活动,相互影响,并与环境发生交互作用这一领域的创始人是Freud5动机是唤醒和指导行为朝向特定事物或目标的一种内部状态常以需要为基础,需要是个体的紧张状态6动机从属于心理动力领域,原因是:1.研究动机的学者强调内部心理需要,这些需要促使个体以某种可预见的方式进行思考、知觉和行动2.动机可以是潜意识的,可以用投射技术加以测量7二、动机是人格的基本范畴1.人格是一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个体行为的动力与目标是人格的基本功能不管是就动机本身而言还是关于动机对人格的其他方面的影响而言,都是如此82.像特质论者一样,当代动机心理学家也强调:在动机的类型和强度上存在个体差异※这些差异是可以测量的:这可以通过线条整体高度的不同来表现91011※例如,约翰的成就倾向需要强,比尔的成就倾向需要较弱假定两人有同样的经历,因此成就动机强弱变化的模式相同再假定他们所有其他需要模式完全一致那么,随时间变化,约翰和比尔会表现出非常不同的行为模式12因为:即使当约翰的其他需要也强的时候,他的成就需要那么强,因而仍然高过其他需要。这样,他大多数时间都倾向于做与成就相关的事对比尔来说,成就动机很少高到能成为最强动机。因而,比尔不会常常做出与成就相关的行为13※这些差异导致了不同的生活事件,或者与重要的生活事件相关联,如,事业成功或婚姻美满这样,就把情境作用和人格倾向的作用组合在一起(交互作用观)14个体在不同动机的相对数量上的差异具有跨时间的稳定性※对于某种需要,一些人任何时候都很自然地比别人要求得多:一些人老是觉得饿,一些人总是想成功,另一些人总想着亲近别人可以认为,动机是心理动力领域和特质领域的结合点(Winter,John,Stewart,Klohnen,&Duncan,1998)153.动机人格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心理学领域出现了动机人格化的趋势,研究者越来越将动机视为一种人格特质※动机不是一种静态的和单向性的人格因素,而是动态的、多维度的层次结构模型16每一种人类动机存在于每个人身上,在某一时间出现的行为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不同动机的强烈程度:当一个需要增强并超过其他的需要时,就通过行动表现出来当这一需要满足了,其他需要增强时,平衡被打破,人们会转向另一活动结果,形成一条不断变化的行为流17成就需要、归属—亲密需要、权利需要是基本维度,形成了三个广义的需要领域,可以把每一个领域视为一个高级需要,其中的局部需要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自由变化(Winter,1996)这样,人格是一个多重需要体系。没有任何单独的动机是人格的唯一决定因素,无论它多么有趣18例如,Slavin(1991)将一般动机分为:※情境动机(situationalmotivation)指由诱因和驱力激发起来的动机,是个体在一定情境下产生的,是暂时的、情境性的,一旦达到某种具体目标后就不再持续作用如,觅食动机19※人格动机(personalitymotivation)是长期起作用的、概括性的动机,不限于某一特定目标,通常不随情境的改变而改变,与个体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密切相关如,求知、审美、成就、权利、亲和动机20三、动机理论西方心理学对动机的研究时间较长,并形成了一个比较成熟的研究领域动机研究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重要时期,即本能理论时期、驱力理论时期、认知理论时期2121Ⅰ.本能论※1.McDougal(1923)※2.Freud(1932)Ⅱ.驱力论※1.Hull(1943)※2.Dollard&Miller※3.Murray(1938)※4.Maslow(1968)Ⅲ.认知论※Festinger、成就动机、动机的归因理论、自我调节作用、情绪(无助感)22Ⅰ.本能论※动机问题的专门研究始于本能论※通过对有机体或人先天所具有的行为方式的总结来说明人类行为产生的动因※代表人物是McDougal(1923)和Freud(1932)23(一)McDougal(1871~1938)的本能观“心理学对社会科学有一个基本重要的部门是研究人类行动的源泉——《社会心理学导论》,1908241.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认为本能是社会行为及一般行为的基础※本能是“先天的或遗传的倾向,是一切思想和行动──不论是个人还是集体的──基本源泉和动力。每一种浮想联翩,不管它似乎平淡无味,但由于某种本能的意力或冲动力的支持,也可以达成结果,而且每种身体活动也都借这种力量,从创始时起持续不止。”25※人类行为源于12种本能以及它们的组合觅食、母爱、逃避、好奇、合群、争斗、性驱力、创造、服从、获取、支配、排斥262.本能使机体驱向目标,每一种本能活动都有一定目的,都包含一个情绪内核,有一定的情绪相随※例如,逃避与畏惧、争斗与愤怒、母爱与温情相伴随273.不足※来自于对动物的研究※过于简化:把人类复杂的行为归结为十几种本能形式※循环论证28(二)精神分析的本能观1.Freud的本能观:动机潜意识※Freud认为人的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于本能,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29※任何本能都有其根源、目的、对象和动力能量:根源是人体的需要和冲动最终目的是消除该本能的根源对象指本能行为为达到目的所利用的对象或采取的手段动量指本能所具有的力或强度30※基本本能: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潜意识具有动力性,是装着愤怒和性欲的一口炽热且沸腾的大锅,按照自己原始的和非理性的原则来运行,对个体的意识行为、思维和情感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31※如果说潜意识论是Freud精神分析学说的核心,那么本能论就是潜意识论的核心※采用自由联想,释梦等方法来揭示动机过程322.精神分析的自我修正——当代精神分析的潜意识观※不再过多地去谈论本我、超我和被压抑的性冲动※更关注童年期的关系和成人与他人之间的冲突例如,难以建立亲密关系或容易与不适合自己的人建立亲密关系,等33※Westen(1998)是当代精神分析最活跃的拥护者之一,他对当代精神分析的定义:①潜意识虽然不像Freud所认为的那样具有无所不在的影响,但其在生活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34②行为经常是情感、动机和思维等心理过程之间交互作用的结果,是冲突的折衷反应③童年期在人格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影响了成年期人际关系风格的形成④自我和人际关系的心理表征引导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互动35⑤人格的发展不仅包括管理性和攻击情绪,也包含从不成熟的个体蜕变为成熟的个体,从社会依赖型人际关系风格的个体发展为社会独立型人际关系风格的个体363.其他心理学派对精神分析的修正——当代的潜意识观※大多数当代心理学家仍然承认潜意识:37“潜意识的影响无处不在。显然,人们有时是有意识地计划和行动。但是,更多时候是潜意识的,行为受到潜意识过程的影响……行动之后,假如有人问为什么,我们将会寻找行为的原因”(Jacoby,1992)38※但是,他们所认为的潜意识与经典精神分析理论中的潜意识不同并不都认为潜意识是动机性的、自主性的、能够广泛地影响行为的,还存在“认知潜意识”39“认知潜意识”※在个体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某些信息能进入记忆,如“阈下知觉”※大多数关于阈下知觉的研究表明:潜意识信息并不能影响人们的动机潜意识思维的操作方式与意识思维的操作方式是一样的潜意识是平静的、温和的,且更理性40Ⅱ.驱力论※强调驱力在行为激起中的作用,认为需要引起有机体的内部紧张和个体力图降低内部紧张状态的行为※Hull(1943)的驱力论成为动机问题研究历史上的第一个顶峰,Murray(1938)和Maslow(1968)的需要论对这一时期的动机研究形成了补充41※和驱力论几乎同时存在的还有诱因论主要从外部刺激的特点,特别是奖赏作用、外在目标的设置等方面来探讨行为的动因主要包括Pavlov行为主义者的有关研究,特别是Skinner的强化理论42Skinner在其操作条件理论基础上,对强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正强化、负强化、一级强化物、二级强化物、强化程序,奠定了诱因论的理论基础,也成为诱因论的核心43(三)ClarkHull的驱力论(“推理论”、“草耙理论”)1884-19521929年,应聘担任耶鲁大学的研究教授1936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同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44Hull是第一代新行为主义的重要人物行为主义在其发展的三个阶段中,几乎每一位代表人物都以学习问题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旧行为主义:Waston※新行为主义:Hull,Tolman,Skinner※新的新行为主义:Rotter,Bandura,Mischel45构建假设——演绎行为主义体系,把学习定律加以数量化,坚持和发展严格客观的行为主义途径20s30-60s,其学习理论是最占优势、影响最大的学说之一※据统计,Hull的著作是在40-50s被各种心理学杂志中的文章引用的最多的(Hilgard,1987)46Hull对动机问题的解释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对“内驱力”的解释,其他一切与动机有牵连的概念都是从“内驱力”这一概念引发出来的471.Hull把驱力还原作为行为系统的基石,认为没有驱力这个概念,就无法说明学习的过程:48※①有机体受驱力的激活:行为的动力是有机体内部状况(如饥、渴等)所产生的驱力或需要驱力并不指向特定行为,而只是激活行为,行为是受环境刺激指引的生理需要引起紧张或造成驱力状态,有机体必须从事某种活动以满足需要,才能降低驱力(即,驱力还原)49※②驱力的种类内在的原始驱力:与有机体体内的生理条件有关,如饥饿或干渴学习到的衍生驱力:在与原始驱力的满足相联系的基础上所获得的驱力,如钱的获得、焦虑或惧怕50※③反应是通过驱力刺激(如奖励、逃离痛苦、回避痛苦)降低驱力产生的强化结果来与刺激相联系的一个能够降低驱力的刺激就是强化物实际发生的驱力降低就是强化习惯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一种联结,人格是由通过驱力降低而习得的习惯或S-R联结组成的51享乐主义动机观认为人类的行为动机是求得最大限度的快乐和最低限度的痛苦人是理性的人,可以根据可能得到的快乐或痛苦的结果来决策自己的行动“推理论、草耙理论”和“拉理论、胡萝卜理论”都是享乐论522.Hull与Freud的异同※①相同点:都使用了驱力概念都强调驱力降低的重要性都把驱力概念与生理机能联系在一起53※②不同点Freud的概念是一个与许多临床观察都有关的隐喻Hull的概念是基于客观测量和实验研究的:老鼠的反应(迷宫里正确行走的次数)通过饥饿驱力刺激的降低而得以强化543.Hull与Freud的联姻——Dollard&Miller(1950)的“冲突研究”※通过使用驱力、驱力冲突、焦虑、强化这些概念,把许多精神分析概念转化成了Hull的学习原理55Dollard(1900-1980)1931年获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博士随后,在德国柏林的H.萨克斯指导下进修精神分析一年1932年,参加了由耶鲁大学人类学家E.萨皮尔领导的文化和人格研究从1933年开始,直到1969年退休,在耶鲁大学度过其职业生涯Hull的同事和追随者56NealMiller(1909-2002)Hull的学生,与Hull进行合作研究1935年获耶鲁大学哲学博士不久,作为一个社会科学研究会的一名成员访问欧洲,在维也纳心理学研究所中接受了Hartma
本文标题:5_动机论_henu 2013春 2011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596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