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毛泽东词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词二首沁园春·长沙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极其他种类的文学。意象,就是诗人运思而成的寓意深刻的形象。简言之,即融有诗人情感的物象,即诗之意象。把握意象可以从释句入手富有表现力、含有丰富意韵的关键词和关键句,抽象的诗句,含蓄的句子。语句的言外之意,感受之,领略之,品味之。联想和想象,补充字面所没有或作者有意省略的细节意境。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生活景象相融合,形成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境界或氛围,就是意境。意境是意象的升华,其内涵则远远超过了个别意象的总和,其境界是整体的,给人以巨大美感。把握意境,可以从把握意象入手;还可以从诗人的表达技巧入手。写作背景:1925年春,他回湖南老家指导农民运动。同年秋,自韶山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游橘子洲、岳麓山,追怀1911年至1923年间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因有此作。本篇首次公开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词的一般知识起源于南唐之际,大盛于宋,以后作者仍代不乏人。它原本是配合燕乐曲调的歌辞,在发展过程中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式样。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小令,58字以内;中调,58—90字;长调,91个字以上。词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分别。单调,不分段,往往就是一首小令,篇幅较短;双调就是把一首词分为两段,叫片或阕,上片下片,前阕后阕,字数相等或基本相等;三叠、四叠,即三段四段,较少见。《沁园春》属长调。思考题:抓住哪些典型景物(意象),描绘这幅画面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绘的?哪些词语具有表现力?为什么?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寓情于景作者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写景: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近观江中,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仰视长空,雄鹰展翅高飞;俯视水底,雨儿轻快的畅游。这几组景物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空间转换顺序具有表现力的词语:①“染”字,活画出山上层层的枫林仿佛人工染成的一样,景色十分壮美,很容易让人想到《山行》中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②“争”字活现出江面上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③“击”字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展翅、迅猛有力的矫健雄姿。④“翔”字用得也相当精妙。“漫江碧透”一句突出可湘江的清澈,“鱼翔浅底”可理解为:天空中的景象影射在清澈的湘江水中,水天一色,相映成趣。鱼儿游在水中,也是游在空中,故一个“翔”字,便写活了这一景象,开拓出一种新的审美想象空间,鱼儿既是在水中游,又是在空中翔,“翔”字不仅仅的用词的生动,更是一种意境的拓展。词语极富表现力看到这幅湘江深秋的一派绚丽的壮美的画面,作者想到了什么?中国古人一提到秋,总是伤感、寂寞无可奈何居多,“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是张继笔下的秋天;“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王维心目中的秋天;“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王勃笔下的秋天;“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晏殊笔下的秋天……毛泽东同样写的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为什么?古代文人一般都有悲秋情结,所写秋景也大都有肃杀、感伤的情调,作为一种传统,也可算是一种文化积淀,历代文人陈陈相因,大多走不出悲秋的老路。本词一反传统做法,描绘的是色彩绚烂的秋景,表现出昂扬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对此,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来理解:毛泽东同志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与士大夫的思想境界是不同的,作为以天下为己任、要彻底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则肯定有别于封建文人。因而,同是面对“秋”,由于胸襟的不同,抱负不同,所选取的景物、着眼点也不同,所渲染的情绪、抒发的感情也就自然有别。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黑格尔说:“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古人写秋的诗词: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下片中的哪两个字标志着词人由上片的眼前景的描写转入对往事的回忆?“曾”“忆”一般来说,分上下两片的词,其下片首句又称过片,在词中起承接过渡作用。词的上下片在写法上也有分工,常常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因此,填词时非常注重过片既不能明粘,又不能全脱。联系历史说说对“峥嵘岁月”的理解。“峥嵘岁月”是对往日不平凡的斗争生活的形象概括。南朝宋鲍照《舞鹤赋》:“岁峥嵘而愁暮。”宋陆游《十二月二十九日夜半雨雪作披衣起听》诗:“岁月惊峥嵘。”皆为感叹流年之辞。毛泽东同志转用以指不平常的斗争岁月。峥嵘,本形容山势高峻,引申则有特殊意义。词人如何刻画“同学少年”这一意象的?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思想感情?写同学们的精神面貌写同学们的活动和志趣“中流击水”这一情景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感情?采取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帆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气概豪情。“中流击水”即“中流击楫”的转化,《晋书·祖逖传》:祖逖“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后来“中流击楫”就成了立誓复兴祖国的代词。《沁园春·长沙》中的“同学少年”可算是“风流人物”吗?为什么?从此可见,上、下片是什么关系?《沁园春·长沙》中的包括词人在内的“同学少年”,他们意气风发,风华正茂,关心国家命运,富有斗争精神,正是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词的下片通过写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同学少年,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同学少年,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同学少年,艺术地回答了上片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这样,上下两片浑然一体,天衣无缝。总结: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正是他本人性情、才华的充分显示。“少年心事当拿云。”(李贺《致酒行》)《沁园春·长沙》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沁园春·雪》重申了毛泽东早年立下的“集豪杰与圣贤于一身”的大志。我们今天读这首词,依然被词中美丽的意象,开阔的意境所打动。《沁园春·长沙》真可谓气势恢弘之作!课堂练习: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甲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弛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乙词]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余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浪淘沙·北戴河》)①甲乙两词出于同一诗人笔下,虽然题材不同,但写法相近。从内容上看,两词上片都是———,下片都是——————,而重在————。两词都采用了————————————————————————(表现手法)。②两词都有点睛之笔,甲词表示主旨的句子是“————————————————”;乙词表示主旨的句子是“———————”。评古论今论今写景描写、议论与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换了人间2.高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第①—④题。虞美人听雨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香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①请在下面表中填入表达作者在人生的三个阶段不同心情的词语。歌楼听雨客舟听雨僧庐听雨欢乐失意无奈③试从一个角度切入,鉴赏性这首词。④中国古代写雨的诗句还有很多,请写出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野渡无人舟自横。水光潋滟晴方好,————————————。————————,微风燕子斜。参考角度:形象,线索,对比,含蓄,以实寓虚,情景交融,语言风格等。春潮带雨晚来急山色空蒙雨亦奇细雨鱼儿出再见
本文标题:毛泽东词 沁园春长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612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