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3
(三)小肠液的分泌1.小肠液的性质:小肠液是十二指肠腺和小肠腺分泌的混合液体;弱碱性液体,pH≈7.6;分泌量大:1~3L/日。2.小肠液的成分和作用:中和胃酸,保护十二指肠粘膜免遭胃酸侵蚀;肠致活酶能激活液中的胰蛋白酶;多种消化酶进一步消化水解食糜。(一)小肠运动的形式:1.紧张性收缩:是分节运动和蠕动的基础。2.分节运动:小肠特有的运动,以环形肌舒缩为主:利消化:促进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利吸收:增加食糜与肠壁的接触。助血循:挤压肠壁助于血液和淋巴的回流。推食糜:推进肠腔内容物下行。四、小肠的运动3.蠕动:自上而下顺序收缩和舒张的运动。速度慢:0.5-2cm/s,距离短(数cm)作用:使经过分节运动的食糜向前推进。第五节大肠的功能(自学)第六节吸收一、吸收过程概述(一)吸收的部位小肠:能力最强、种类最多,是主要吸收的部位.口:部分药物(如亚硝酸甘油、吗啡);胃:酒精和少量水分;大肠:水分和无机盐,也吸收葡萄糖和一些药物;80%水分90%盐类小肠为什么是吸收的主要部位?①吸收面积大:长5~6米,皱褶+绒毛+微绒毛→200m2;②毛细血管和淋巴管丰富绒毛伸缩促进血液流动;③食物已被充分消化④时间保证:停留时间长,约3~8h;(二)吸收的途径与机制1.吸收的途径(1)跨细胞途径(2)细胞旁途径2.吸收机制(1)被动:单纯、易化、渗透----水(2)主动:原发性、继发性(3)入胞和出胞:二、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一)Na+、水、葡萄糖和氨基酸的吸收吸收机制:管腔侧:以Na+-载体-葡萄糖(氨基酸)复合物,将葡萄糖和Na+同向转运入细胞内;基底膜:Na+由钠泵泵出细胞,葡萄糖(氨基酸)则易化扩散进入血液。葡萄糖(氨基酸)是逆浓度差、耗能(能量来自钠泵)的继发性主动转运。Na+属于原发性主动转运,水在渗透压的作用下被动吸收。○氨基酸转运系统Na+蛋白酶氨基肽酶(二)脂肪的吸收转运方式:长链脂肪酸一酯淋巴途径中、短链脂肪酸、甘油--血液途径。载脂混合微胶粒(三)维生素的吸收☻水溶性维生素主要以易化扩散方式在小肠上段被吸收。☻维生素B12必须与内因子结合成复合物,才能在回肠吸收。☻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机制与脂肪相似。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章节分布:第一节能量代谢1、机体的能量来源与利用2、能量代谢的测定3、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4、基础代谢第二节体温调节1、体温2、机体的产热与散热3、体温调节教学要求:了解能量代谢的过程和人体体温的调节。第一节能量代谢同化作用(合成代谢)--耗能新陈代谢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异化作用(分解代谢)--放能生物体内物质代谢中伴随着的能量的释放、转移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一、机体的能量来源与利用(一)能量来源:☻食物中蕴藏的化学能(C-H键)。☻ATP既是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又是直接供能物质;1molATP水解为ADP可释放51.6kJ的能量。☻磷酸肌酸(CP)是ATP的储存库。☻三磷酸腺苷的生成和利用合成与分解是体内能量转化和利用的关键环节。临床:心肌炎、肝炎、脑血管疾患(辅助性药物——直接供能;改善组织代谢)。(二)三大营养物质的能量转化4)氧债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的氧耗量猛增,但由于循环呼吸等功能活动只能逐渐加强,不能很快满足机体对氧的需要。骨骼肌处于相对缺氧状态,称为氧债。1.糖:1)机体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供能占70%以上;3)糖的有氧氧化(脑):血糖的依赖性大—低血糖休克;无氧酵解(红细胞):1molGS释放2molATP2)储能形式肝糖元:维持血糖肌糖元:骨骼肌运动需要2.脂肪:①体内各种能源物质贮存的主要形式(脂肪占体重20%,而糖仅150g);短期饥饿时供能。②氧化时释放的能量多(1g脂肪氧化放能为糖2倍)。甘油在肝磷酸化、脱氢糖氧化途径供能;脂肪酶GS脂肪酸活化、-氧化乙酰CoA糖途径体重指数=Kg/(身高m)2.20-24.9正常25-29.9为超重30及以上为肥胖30及以上为肥胖3.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特点:①主要功能为重新合成蛋白质,供能为次要功能;②特殊情况(长期不能进食或体力极度消耗)下供能;(二)能量的利用二、能量代谢的测定(一)能量代谢测定的原理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机体释放的能量=热能+外功安静时,外功=0能量代谢率=机体单位时间内散发的总热量(二)与能量代谢测定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1.食物的热价☻1克食物氧化时所释放出来的能量称为该种食物的热价。☻单位:1cal=4.187J糖4.1kcal/g17.2kJ/g蛋白质4.3kcal/g18.0kJ/g脂肪9.0kacl/g39.8kJ/g某种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消耗一升氧所产生的能量称为该物质的氧热价糖5.0kcal/L21.1KJ/L蛋白质4.5kcal/L18.9KJ/L脂肪4.7kcal/L19.6KJ/L2.食物的氧热价3.呼吸商(RQ)☻一定时间内机体呼出CO2的量与吸入的O2消耗量的比值,称为呼吸商。以RQ表示RQ=CO2产生量(ml)氧耗量(ml)RQ=1.0→氧化糖;RQ=0.71→氧化脂肪RQ=0.82→一般饮食;RQ=0.80→蛋白质☻各种食物体内氧化时的耗O2量、CO2产生量不同,故其呼吸商不同。据RQ可估计机体氧化各种食物的比例:糖和脂肪按不同比例混合氧化所产生CO2量和消耗O2量比值。4、非蛋白呼吸商(NPRQ)三种营养物质氧化时的几种数据营养物质糖蛋白质脂肪物理热价(kJ/g)17.223.439.8生物热价(kJ/g)17.218.039.8耗氧量(L/g)0.830.952.03CO2产量(L/g)0.830.761.43氧热价(kJ/L)21.118.919.6呼吸商(RQ)1.000.800.71(三)能量代谢的测定方法1、直接测热法☻直接测出人体在一定时间内发散的总热量,再换算成单位时间的能量代谢率。☻设备复杂,操作繁琐,应用受限。主要用于科学研究2、间接测热法是利用“定比定律”(即反应物的量与生成物的量呈一定的比例关系),测算出一定时间内氧化的糖、脂肪和蛋白质各有多少,再计算出它们所释放出的热量。测量装置较简单。求机体一定时间内的产热量(1)计算氧化蛋白质食物的产热量:计算一定时间内蛋白质分解量=尿氮量×6.025(2)求非蛋白呼吸商(3)查表,根据非蛋白呼吸商计算糖和脂肪代谢的产热量(4)计算24小时产热量简化法:(1)测一定时间内的耗氧量(2)计算产热量:20.2×耗氧量某人24小时的耗氧量为400L,CO2产量为340L。24小时尿氮排出量为12g,请计算其24小时能量代谢值。(1)蛋白质代谢氧化量=12×6.25g=75g产热量=18×75g=1350KJ耗氧量=0.95×75g=71.25LCO2产量=0.76×75g=57L(2)非蛋白代谢耗氧量=400-71.25=328.75CO2产量=340-57=283LNPRQ=283/328.75=0.86(3)查表7-2非蛋白物质产热量为328.75×20.40=6706.5KJ(4)总产热量为6706.5+1350=8056.5KJ简便估算法将呼吸商定为0.82,氧热价为20.20kJ/L。①测出单位时间的耗O2量,②即算出总24小时产热量。24小时产热量=20.20kJ耗氧量=20.20kJ400L/24h=8080kJ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1、肌肉活动:最为显著劳动或运动时耗氧量和能量代谢可达安静时的10-20倍,因此能量代谢可作为劳动或运动时肌肉活动强度的指标。2、精神活动:精神紧张,产热量增加3、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1)概念:进食后使机体产生“额外”热量消耗的现象。蛋白质:30%;糖6%,;脂肪:4%;混合食物:10%。(2)机制:不明。可能与肝脏处理蛋白分解产物时的额外能量消耗有关。4、环境温度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呈“U”型20oC20~30OC30OC升高最为稳定升高寒战肌肉松驰化学反应、发汗、肌肉紧张度增加呼吸、循环功能增强等四、基础代谢1.基础代谢:指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1)所谓基础状态:清晨、清醒、安静、无精神紧张、食后12-14h、室温(20-25℃)状态.(2)基础代谢率(BMR):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3)基础代谢并非最低的能量代谢.(4)与体表面积成正比。肺活量、心输出量、主动脉和气管的横截面、肾小球滤过率等也都与体表面积呈一定的比例关系。体表面积测算图(二)BMR的测定和正常值1.BMR的测定:(通常采用简易法)①把基础状态下的呼吸商定为0.82、氧热价为20.20KJ。②测出1h内(测6min的耗氧量×10)的耗氧量。③测出体表面积。④BMR=20.195×耗氧量/体表面积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15292.BMR正常值:=±10%~±15%>±20%→可能是病态基础代谢率表示(%):(实际测-正常值)/正常值×100%3、意义:诊断甲状腺疾病甲亢:高出标准的20~80%(+20~+80%)甲减:低于标准的20~40%(-20~-40%)第二节体温及其调节一.体温
本文标题: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619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