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十二章 信息系统开发生命周期
企业信息管理第十二章信息系统开发生命周期张纯12.1信息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法•12.1.1基于瀑布模型的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法–系统开发生命周期(SDLC)是由任务分解结构和任务优先级结构组成的。任务分解结构是指信息系统开发全过程的阶段和活动的划分,任务优先级结构是指各个阶段之间的关系。–基于瀑布模型的信息系统开发生命周期一般将系统开发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维护。12.1信息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法•12.1.2系统开发各个阶段的任务–1.系统规划•对企业内外信息资源进行统一规划–2.系统分析(需求分析)•对问题域和系统关系进行分析和理解–3.系统设计•目的是设计一个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技术解决方案–4.系统实施•目的是构造信息系统的技术部件并使其投入运行–5.系统维护•使系统能够正常工作12.1信息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法•12.1.3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法的优缺点–1.优点•(1)阶段的顺序性和依赖性(2)逐步求精的结构化方法(3)推迟实现的观点(4)质量保证措施•(5)强调文档的完备性和标准化–2.缺点•(1)是一种预先定义需求的方法(2)文档的编写工作量极大(3)在实践中要想获得完善的需求说明是非常困难的(4)不能很好的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12.2原型法•12.2.1基于迭代模型的原型法的基本概念–原型即样品、模型的意思。原型分为三类:–(1)抛弃式(2)演化式(3)增量式–对于信息系统开发而言,原型法是指用户的需求被快速提取、表示,并快速地构造一个具有进化能力的工作模型,然后经过用户使用或演示后,进一步提出修改意见,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完善该模型的方法。–原型法强调动态地定义信息系统需求并成为一种有效的系统需求定义策略。12.2原型法•12.2.2基于原型法的系统开发生命周期•P194图12-2•12.2.3原型法的优缺点–优点:提高开发效率,使需求的定义工作更简单,提高质量,减少开发费用–缺点:分析和设计的深度不够,第一个原型不是最优方案,系统不具备灵活性,工作原型不见得容易修改12.2原型法•12.2.4原型法的基本假设(前提)–1.系统需求在系统开发以前不能准确地加以陈述和说明,用户需求变化较快,无须早期冻结用户需求–2.有快速的系统建造工具–3.需要实际的、可供用户参与的系统模型–4.用户能够积极地参与系统的开发–5.需要有一个原型工作环境–6.具有一批具有丰富开发经验的开发人员12.3系统分析•12.3.1系统分析的任务及其重要性–系统分析也称为需求分析,是系统开发生命周期的一个主要阶段。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和系统建模。–系统分析本质上是一个交流的过程。系统分析师是连接系统用户与系统设计员之间的关键。–信息系统开发成功的关键在于对问题的理解和描述是否准确。而解决“做什么”的问题正是系统分析的基本任务。12.3系统分析•12.3.2需求的概念–1.需求的定义:需求是人们的期望,它是隐性的并且是变化的。–2.需求分析的重要性:绝大多数的错误起源于早期的需求定义阶段。–3.需求的类型•三个层次: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功能和非功能•要求:完整性、正确性、可行性、必要性、划分优先级、无二义性、可验证性12.3系统分析•12.3.3需求开发–需求开发就是把人们的期望转化成现实产品的过程,不适当的需求开发会造成风险。–1.需求获取•也称为需求启发。需求获取的一项重要技术是需求信息采集。•需求信息采集的来源包括:(1)现有文档(2)系统用户和管理人员(3)外源信息•需求信息的采集方法:会谈法、调查表法、观察法、取样法、原型法12.3系统分析•12.3.3需求开发–2.需求分析•就是依据某种建模方式对原始需求进行整理并文档化。•主要任务有:•(1)绘制关联图。(2)创建开发原型。(3)分析可行性。(4)确定需求优先级。(5)建立需求模型。(6)编写数据字典(7)应用质量功能分配。12.3系统分析•12.3.3需求开发–3.编写规格说明•需求分析的结果是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文档是一种数据媒体和媒体上所记录的信息。•高质量的文档应该满足如下的要求:•(1)针对性(2)精确性•(3)清晰性(4)完整性•(5)灵活性(6)可追溯性12.3系统分析•12.3.4数据流程图–数据流程图(DFD)是一种图形化的过程建模工具。它通过四个基本要素——外部实体、数据流、过程和数据存储描述了系统中数据的流动和数据的变化,它强调的是数据流和处理过程。–数据存储包括一下几个方面的信息:角色、客体、地理信息和事件。12.3系统分析•12.3.5数据字典–数据流图中的数据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必须保持一致,因此,开发人员必须对数据流程图所使用的所有数据建立一个共同的词汇表,来表述这些数据的名称和组成等,这就是数据字典。–数据字典是对数据的定义,是对数据逻辑结构的一种描述。–数据字典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逻辑和外部实体。12.3系统分析•12.3.6用例图–1.用例的定义•用例是对活动者使用系统的一项功能时所进行的交互过程的一个文字描述序列–2.用例的作用•是信息系统中捕获功能需求的一种基本技术–3.用例中的有关概念–4.用例图•是反映活动者、系统边界所封闭的用例,及活动者与用例之间,用例与用例之间关系的一种图。12.4系统设计•12.4.1系统设计的任务和内容–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依据系统分析报告,全面地确定系统应具有的功能和性能要求。–系统设计是一个描述、组织和构造系统部件的过程。这个过程分为两个层次: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12.4系统设计•12.4.2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p204•12.4.3信息系统体系结构设计–信息系统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信息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是硬件、软件、算法和语言的综合性概念,具体地说,就是指软件、硬件功能分配以及界面的确定。–C/S结构和B/S结构是当前分布式信息系统资源的主要结构模式。12.4系统设计•12.4.3信息系统体系结构设计•1.C/S体系结构–C/S结构是指某项任务在两台或多台机器之间分配,其中客户机用来提供用户接口和运行前端处理的应用程序;服务器提供可供客户机使用的各种资源和服务。–C/S结构的信息系统将数据处理任务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进行划分。–C/S系统的特点p205-20612.4系统设计•12.4.3信息系统体系结构设计•2.B/S体系结构–B/S采用三层结构即:浏览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这实际上是将应用逻辑从客户机和数据库服务器中分离出来。–B/S结构采用瘦客户机模式–B/S结构的优点p207-20812.4系统设计•12.4.4系统设计方法–系统设计比较成熟的方法有结构化设计方法和面向对象设计方法。–1.结构化设计•结构化设计就是通过模块分解技术将软件系统分解为一系列的模块,模块要求具有独立性。衡量模块独立性的标准有两个:耦合和内聚–2.面向对象设计•面向对象设计是在面向对象分析的基础上,增加实现的细节来完成软件系统结构设计的过程。12.4系统设计•12.4.5系统设计结果–系统设计阶段的结果是系统设计报告–内容包括:–(1)系统总体设计方案–(2)详细设计方案12.5系统实施•12.5.1软件与硬件的选型–选型和设备风险是IT项目的一种主要的风险。–软件与硬件系统的选型需要有科学的依据和标准。–1.软件选型–2.硬件选型12.5系统实施•12.5.2系统切换–系统切换即系统如何完成交付使用的问题。–(1)直接方式–(2)平行方式–(3)逐步方式12.5系统实施•12.5.3系统测试–一个好的测试实例在于发现至今未发现的错误。一个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1.测试的任务和原则–2.测试的主要方法:动态和静态–3.测试的顺序12.6系统管理与维护•12.6.1系统维护–系统维护是计算机信息系统投入运行后,为保证系统能够正常工作,进一步满足用户新的需求所采取的对原系统的修改、完善等措施。–实践表明,系统维护的难度要比系统开发的难度大得多。–系统维护包括校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和预防性维护四种类型。12.6系统管理与维护•12.6.2信息系统评价–系统评价的主要依据是系统日常运行记录和现场实际监测数据,评价的结果可以作为系统改进的依据。–1.综合评价的体系框架–2.信息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12.6系统管理与维护•12.6.3系统管理–1.系统的安全性管理•安全性是指MIS不受来自系统外部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的影响,防止非法使用者对系统资源特别是信息的非法使用的能力。–2.系统的可靠性管理•可靠性是指MIS在运行过程中抵御各种外界干扰,正常工作的能力。
本文标题:第十二章 信息系统开发生命周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619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