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29腹股沟疝护理查房PPT
腹股沟疝护理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带教老师:吴娟学生:程莹莹一般资料患者刘成波,男,27岁,因“发现右侧腹股沟可复性包块5+个月”入院。6月17日以“右侧腹股沟疝”收入院,病员步入病房,神志清楚,步态正常,腹部外形正常,腹式呼吸存在,腹部触诊柔软,站立时右腹股沟有核桃大小的包块,咳嗽时突出明显,平卧或用手可以回纳,质地软,无压痛,全腹无明显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T:36.3℃,BP:119/78mmHg,P:60次/分,R:20次/分评估1、健康史病员有抽烟、长期便秘、慢性咳嗽的病史,无排尿困难、腹水手术、切口感染史。2、心理状况病员曾因疝块突出影响生活和工作而感到焦虑不安,对预防腹内压升高的有关知识不了解。3、身体状况•病因•(一)腹壁强度降低由先天性和后天性原因所致。先天性原因,如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穿过腹股沟管、股动静脉穿过股管、脐血管穿过脐环以及腹白线发育不全。后天性原因,包块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外伤、感染和老年或肥胖所致肌萎缩等。•(二)腹内压力增高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腹水、妊娠、举重、婴儿啼哭等是引起腹内压力增高的常见原因。•病理•典型的腹外疝由疝环、疝囊、疝内容物和疝外被盖组成。疝环是腹壁薄弱区或缺损所在;疝囊是壁层腹膜经疝环向外突出的囊袋;疝内容物是进入疝囊的腹内脏器或组织,以小肠最为多见,大网膜次之;疝外被盖是指疝囊以外的各层组织。临床表现•主要临床表现是腹股沟区出现一肿块,局部有轻度坠胀感。•易复性斜疝肿块常在站立、行走、咳嗽或用力时出现,若平卧休息或用手将肿块向腹腔推送,肿块可向腹腔回纳而消失。•难复性斜疝主要特点是疝块不能完全回纳,同时伴有胀痛,还可出现“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嵌顿性疝表现为疝块突然增大,伴有明显疼痛,平卧或用手推送不能使之回纳,若嵌顿物为肠袢时可伴有腹绞痛、恶心呕吐等机械性肠梗阻的表现。•绞窄性疝症状多严重,可因疝内容物发生感染具有嵌顿性疝和全身中毒以及感染性休克的表现。相关检查腹股沟浅表彩超提示:腹股沟区声像改变,符合腹股沟疝。血常规、肝肾功、凝血、输血全套未见异常。治疗•处理原则应尽早实施手术(一)非手术治疗:一岁以下婴幼儿可暂不手术。(二)手术治疗患者定于6月19日在持硬麻下行右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术中见:疝囊3*3cm大小,位于腹部下动脉外侧。无张力修补术是将合成纤维网片制成的圆锥形花瓣状置于疝内环处以填充缺损,再将一合成纤维网片缝合于腹股沟管后壁替代传统的张力缝合。护理问题•(一)知识缺乏缺乏预防腹内压力升高的知识。(二)焦虑对治疗缺乏信心•(三)潜在并发症术后阴囊水肿、切口感染•(一)病员能描述预防腹内压力升高的有关知识。•(二)对治疗有信心,积极配合。•(三)并发症能得到预防、及时发现和处理。预期目标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消除致腹内压升高的因素嘱病员戒烟,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多饮水多吃蔬菜保持大便通畅。2、休息减少活动,多卧床休息。3、观察腹部情况若出现明显腹痛伴疝块突然增大、触痛明显、不能回纳腹腔,需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4、灌肠与排尿术前保持大便通畅,如病员便秘予灌肠,入手术室前排尿,以防术中误伤膀胱,必要时予导尿。5、对于嵌顿性及绞窄性疝的病人除一般护理外,应予禁食、输液、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并备血、抗感染。6、鼓励病员积极参与治疗,告知该疾病的相关知识,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二)术后护理1、体位病员因为是持硬麻手术后取去枕平卧位,6小时后可改变体位。次日可下床适当活2、饮食一般病员于术后6小时无恶心呕吐可进流质,次日可进软食或普食。行肠切除吻合术者术后应禁食,待肠道功能恢复后方可进流质饮食,以后逐渐过度到正常饮食。3、防止腹内压升高术后注意保暖防止因受凉引起咳嗽;指导病人在咳嗽时用手掌按压、保护切口。保持排便通畅,嘱病人避免用力排便。4、预防阴囊水肿为避免阴囊内积血、积液和促进淋巴回流,术后可用毛巾等将阴囊托起,并密切观察阴囊肿胀情况。5、预防切口感染术后应用抗生素,保持敷料清洁干燥,避免大、小便污染;若发现敷料污染或脱落予及时更换,注意观察病员生命体征,特别是体温,以及切口有无红、肿、热、痛,一旦有切口感染,应尽早处理。6、尿潴留的处理手术后因麻醉或手术刺激引起尿潴留者,可应用热敷、听水流声音的物理方法排尿,必要时予安置尿管导尿。护理评价•(一)病员了解预防腹内压力升高的有关知识。•(二)对治疗有信心,乐观,积极配合治疗。•(三)未发生阴囊水肿、切口感染。出院指导•(一)注意避免腹内压升高的因素,尽量戒烟,注意预防感冒。•(二)出院后逐渐增加活动量,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或提举重物。•(三)若疝复发,应及时诊治。谢谢!
本文标题:29腹股沟疝护理查房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631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