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中风,超保护不利于康复
中风超保护不利于康复和平区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什么是康复医学?康复医学是一门应用科学,针对伤病需要通过运动疗法、物理疗法、言语训练、生活技能训练及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等多种手段,从而使病残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康复目的:使残疾者能够和健全人平等的重新参与和享受社会生活。脑血管意外是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是中老年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在中风的诸多后遗症中,步行能力是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和获得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因素,是中风患者心理健康好坏、生存质量优劣的关键之一。脑卒中发生后一周内有73-86%患者出现一侧肢体瘫痪,73-77%患者出现行走困难,47%患者不能独自坐。在偏瘫患者的治疗中,恢复步行能力是主要的中医康复目标之一。多年来,许多学者为改善中风患者的步态、提高其步行能力做了很多努力,对促进中风患者的功能中医康复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中风中风脑血管意外疾病幸存者,仍有75%-80%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缺损,最常见肢体瘫痪、步行能力差,多见痉挛性偏瘫步态。典型临床表现为患者在行走时,下肢伸肌紧张,在整个行走周期髋膝痉挛伸直,由于膝关节屈曲不充分,患侧产生提髋、下肢外旋、外展“划圈”,同时伴有足内翻、跖屈,使患者患侧下肢不能正常负重,行走时患肢沿弧线摆动经外侧回旋向前,呈回旋步,且缺乏足跟着地与蹬离动作,多数用前足甚至足外缘着地,严重者上肢于行走时不能摆动,且肩内收、肘腕指屈曲。这种状况持续下去,使下肢伸肌痉挛进一步加重,患者走路费时、费力且不易保持平衡,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运动能力。所以,尽快提高行走功能成为多数患者首要的最迫切的愿望,这在中医康复过程中是一个较为复杂、棘手的难题。中风康复强调独立行动在中国的传统家庭里,如果有一个瘫痪的婆婆,儿媳妇每天喂水、喂饭、端屎、端尿,那她就是好媳妇。但如果从一位康复医生的角度来看,特别是美国的康复医生看这件事,可能就会提出三个问题:第一,这个婆婆是不是经过正规的康复治疗。第二,她是否独立恢复了残疾功能,如果没有完全恢复,那么剩余的一部分能不能用器具来替代。比如说病人走路比较困难,是否给她买了助行架或轮椅,让她能自己走一段路。第三,家庭是不是对病人有超保护现象,就是说病人可以做的事情却不让她做。如果有超保护现象,是安全错误的。独立做事,是使人长寿,使人觉得自己生命有价值的最好办法。我们千万记住,对于一位要康复的病人来说,什么都没有他自己能独立做事、独立行动更为宝贵。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一种药物对偏瘫具有决定性的康复作用,所以康复训练应是改善脑卒中病人功能障碍唯一有效的方法。现代康复理论认为,急性期中风病人的临床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应同步进行,不能将两者截然分开。如果早期康复不及时,肯定会留下很严重的后遗症,包括肢体残疾、语言残疾、智力残疾等。康复强调独立行动最大限度唤醒坏死神经早期康复介入可以使中风后遗症的发生率大大降低。从整体来看,卒中单元可以给病人带来降低死亡率的那个多种益处,按照卒中单元的要求进行治可以把死亡率降低15%,还可以减低大约1/3的致残率,为患者节省很多医疗费用。康复训练的目的市最大限度地帮助病人恢复失去的肢体功能。经过康复,大部分病人肢体、语言等方面的功能都会有很好的改善。康复训练在中风的恢复过程中很关键。特别是脑出血病人,支配语言、运动的神经细胞处于痉挛状态,易造成偏瘫、失语。康复治疗的目的就是“唤醒”坏死的神经,快速建立神经联系,尽一切可能挽救患者的肢体及语言功能。现在正规的大医院对康复越来越重视,但由于综合医院临床医护人员工作负担普遍很重,加上时间紧张等因素,对偏瘫病人的康复训练和护理指导很难面面俱到。众多病例证明,康复与不康复不一样,早期康复与晚期康复不一样,经过正规训练的康复效果更是不一样。最大限度唤醒坏死神经康复治疗最佳起始时间为脑栓塞发病后3天,脑出血发病后5-7天,与药物同步治疗。在发病3-7天开始康复治疗的达到基本生活治理需45-53天,而超过一个月进行康复治疗的达到同样效果则要3-6个月。因此,中风后及时康复是必要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高度可塑性。功能重组包括系统内重组和系统间重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恢复从时间上分:一、超早期,损伤后48小时内。二、早期(3天至3个月),此期影响恢复的内部因素为神经解剖和神经生理。如病灶周围水肿的消退,闭塞血管的再通,病灶周围侧支循环的形成,形态与功能脱节的改善,潜伏通路与突触的启用。外部因素有神经营养药物和促进脑功能恢复的药物,及是否开始康复治疗。三、中后期(3个月至两年)。内部因素主要为轴索长芽、病灶周围脑组织和对侧大脑功能代偿。继续潜伏通路及突触启用。外部因素为继续使用营养神经和促进脑功能恢复的药物,全面综合康复格外重要。四、后遗症期(两年以后)。功能恢复主要依靠健侧脑的代偿及潜伏通路和突触启用。外部因素为预防复发,功能训练也从患侧转向健侧躯体代偿和辅助器具的应用。辗转反侧比不动好如果骨头不在正常活动状态下承受压力,那么30小时后就会开始出现骨质疏松。一位偏瘫病人如果不注意,很可能会出现股骨骨折。对骨质疏松的治疗,要尽早帮助患者活动肢体,同时给予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中风病人的关节一旦不能动,会出现异位骨化,骨头旁边的软组织会出现钙沉着,主要症状是疼痛。对其治疗,一是要用解热镇痛药,二是要加强肢体的运动,三是要防止摔倒。对摔倒的预防,首先是使用助行架,助行架在美国是非常普通的康复用具,它和拐杖最大的不同就是助行架本身是稳的,是四条腿着地,人可以把自己的体重托付给它。辗转反侧比不动好对骶部褥疮的预防就是要勤给病人翻身。在过去,美国也用橡皮圈、轮胎内带那样的东西,把病人臀部拖起来,现在常用的方法是给病人垫非常软的褥子。用脚托把脚整个托起可以预防脚跟褥疮。出院后的卧床病人应预防卧床造成的衰弱。科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正常的人卧床7天,带来的衰弱需要用另7天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因此应在病床旁边放一把椅子,看到病人病人病情稍微缓解一点,就要求病人每天坐椅子至少3次,以避免长期卧床带来的衰弱。注意对患肢的保护和正确摆放,不要伸直或蜷曲太长时间。一种姿势保持时间长了,对关节活动将产生不良影响。也不要长时间压迫患侧,这样可能影响患侧血管的通畅。还要做一些患肢的被动活动。活动患肢时要注意动作一定要轻柔,如果用很大的力气牵拉,会造成关节脱位或肢体损伤。辗转反侧比不动好偏瘫患者步行功能障碍的治疗步行功能的恢复是偏瘫后中医康复的一个主要目标。临床上常用的改善偏瘫步态的方法有:1、功能训练:偏瘫患者步态的训练内容可以概括为:防治痉挛,促进坐-站转移及站位平衡反应,步态协调性训练,自发的步态训练,节律性步行模式反复训练,肌力的训练、耐力训练等。采用促进技术如以运动再学习(MotorRelearningProgramme,MRP)技术为基础的步行训练、减重支持训练系统(PartialBodyWeightSupportSystem,PBWS)等。2、针刺治疗:主要包括体针和头针。3、传统的物理治疗:如功能性电刺激、音乐运动反馈疗法等。4、借助支具:如步行训练器、矫形器。5、药物治疗:如石炭酸、肉毒毒素等。6、手术治疗。目前在国内应用较多的还是前二种治疗手段。结论1、头针结合中医康复训练与单纯的中医康复训练均可作为偏瘫步态有效的治疗方法,相比之下,二者结合对提高患者步行速度、改善患者平衡能力与下肢运动功能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更有效。2、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与患者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之间密切相关,说明平衡功能的改善有助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提高,步行能力的改善有助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3、步行速度与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活动能力均显著相关,可将步速做为评价步行能力的综合指标。4、步幅差与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高度相关,说明步态对称性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的改善,在治疗中应着重强调患侧下肢的控制能力训练。5、对于年龄偏大,或病程较长的患者,因预后较差,应着重改善其生活自理能力为主,而不应勉强对其已形成习惯的异常步态的纠正。
本文标题:中风,超保护不利于康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636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