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力的合成力的合成教材分析板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生情况分析2教材地位和作用《力的合成》是鲁科版中物理教材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得内容。《力的合成》是在学生了解了力的基本知识和常见的几种了的基础上,研究共点力的合成问题,是对前面学习的问题的深化。本节课在整个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十分重要。力的合成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是矢量运算的普遍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贯穿在物理知识内容的全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和预备性,为以后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力的分解,力的平衡,动量和能量等问题奠定基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①区分矢量和标量.②能从力的等效性理解力的合成;③通过实验理解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④知道合力和原来的两个共点力夹角关系,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计算共点力的合力。①能用力的合成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②通过实验探究方案设计与实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①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探索、实验能力,应用数学工具处理物体问题的能力;②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③.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几何图形中的对称美。教学重难点作图法和计算法求合力重点实验探究力的合成所遵循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难点22学生情况分析这一节的内容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矢量是进入高中之后才引进的重要概念之一,是初中知识的扩展和深化.在初中,学生只学习了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形成了“代数和”运算的思维定势,很难从原有的“图式”中突破出来.因此,平行四边形定则是本节的重点,如何突破思维定势、降低思维难度是本节的难点.就学生情况而言,他们学习过矢量和标量的概念,但对这两个概念的具体区别了解得还不全面.教学方法2学法上采用实验归纳法教法上采用启发式教学2教学方法1教学过程(一)引出新课(二)推进新课1.引出共点力、合力、力的合成的概念;2.建立力的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3.合力和两个共点力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引出新课介绍力平衡的例子:梵净山的蘑菇石和山西的悬空寺.(二)推进新课1.引出共点力、合力、力的合成的概念回忆、复习初中学习过的力合成的知识引入情景:请两位同学提水,后请一个力气大点的同学提水。蘑菇石悬空寺提出相关问题,引出“等效替代”思想。教师总结引出共点力,力的合成,合力的概念。再结合生活例子,说明合力是几个共点力的等效替代2.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建立:复习初中学过的同一条直线上的力的合成知识。①结合现实生活的例子提出问题:两个不在同条直线上的共点力,要怎么求合力呢?②合作探究:学生用实验研究力的合成的规律。一条直线上的力的合成F2F1F=F1+F2F2F1F=F1-F2二力同向二力反向首先:让学生面对实验仪器分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①结点问题②如何减小误差③如何比较合力和两个共点力的大小。然后: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合力和两个共点力的大小和方向作出力的图示。得出结论一:可得互成角度的共点力力的合成,不能简单地利用代数方法相加减。教师提出问题:合力和两个共点力满足什么关系呢?学生猜想O,A,C,B像是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OC可能是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学生动手作图,以OB,OA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看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与OC是否重合。学生发现对角线与OC很接近。教师说明并总结,得出结论二:共点力的合成定则----平行四边形定则3.合力和两个共点力的关系----平行四边形定则学生分组先自行设计两个共点力F1和F2的大小,并用作图法求夹角为0°,90°,120°,150°,180°时的合力F的大小。教师用平行行四边形模型或计算机课件来证明。(三)作业布置①教师自编若干概念题,辨析题②P841.2.3.4第一节力的合成(一)共点力的合成1.共点力:2.合力:3.力的合成:(二)共点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探究合力2.力的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3合力和两个共点力的关系
本文标题:力的合成说课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639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