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南京大学-光磁共振实验报告
1光磁共振(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00)摘要:光磁共振是利用光抽运的方法,进一步提高磁共振灵敏度的技术。本实验依据光磁共振技术,运用“光抽运—磁共振—光探测”的方法,测量地磁场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以及铷原子的相关参量。关键词:光磁共振;光抽运;磁共振;塞曼效应;塞曼子能级;地磁场;朗德因子一、实验目的1.掌握“光抽运—磁共振—光探测”的思想方法和实验技巧,研究原子超精细结构塞曼子能级间的射频磁共振。2.测定銣原子87Rb和85Rb的参数:基态朗德因子Fg和原子核的自旋量子数I。3.测定地磁场B地的垂直分量B地垂直、水平分量B地水平及其倾角。二、实验原理光磁共振技术是根据动量守恒原理,用光学抽运来研究原子超精细结构塞曼子能级间微波或射频磁共振现象的双共振技术。特点是兼有波谱学方法的高分辨率和光谱学方法的高探测灵敏度。1.铷原子的超精细结构及其塞曼分裂铷是一价碱金属原子,有一个价电子,处于第五壳层,主量子数n=5,电子轨道量子数L=0,1,2,3…,n-1,电子自旋S=1/2。铷原子中价电子的轨道角动量LP和自旋角动量SP发生轨道—自旋耦合(LS耦合),得到电子总角动量JP,其数值(1),,1,,JPJJJLSLSLS。当不考虑铷原子核的自旋时,铷原子总磁矩2JJJeegPm,其中,eem分别为电子的电荷、质量。朗德因子(1)(1)(1)12(1)JJJLLSSgJJ从而形成原子的超精细结构能级,这时,铷原子的基态能级21SJnS对应于n=5,L=0,S=1/2,J=1/2,即为2125S,相应的朗德因子2Jg;铷原子的第一激发态能级21SJnP对应于n=5,L=1,S=1/2,J=1/2、3/2,是双重态,即为2125P和2325P,相应的朗德因子24,33Jg。22132255PS的能级跃迁产生光谱线1D线(1794.76nm);22332255PS的跃迁产生光谱线2D线(2780.0nm)。本实验观测与1D线有关的能级的超精细结构及其在弱磁场中的塞曼分裂。通常原子核也具有角动量,记原子核的总角动量为P,它是核中质子和中子的轨道角动量和自旋角动量的矢量和,核的总角动量的数值(1)IPII,通常也称为核自旋,其中I称为核的自旋量子数,I为整数或半整数,已知稳定的原子核的I值在0~7.5之间。核的总角动量IP的最大可测的分量值为I。当0I时,原子核的总磁矩为2(1)2IIIINPegPgIIm朗德因子Ig的具体数值还没法由其它量子数算出来,只能由实验测定。2mNPe称为核磁子,质子质量是电子质量的1836倍,因此核磁子N比波尔磁子-4(0.578810/)2BeeeVTm小三个数量级。原子核总角动量IP和电子总角动量JP耦合(称为IJ耦合)成原子总角动量FP,其数值(1)FPFF,F为原子总角动量:F=I+J,I+J-1,,IJ。F不同取值的个数为21(IJI当)或2+1()JJI当。从而原子的超精细结构能级细分为由总量子数F标定的超精细结构能级。天然铷中主要含有两种同位素:8785RbRb和,其含量分别约为28%和78%。提纯后的8785RbRb和非常昂贵,本实验使用天然铷,既可以同时观测两种铷原子的光磁共振现象,又大大降低实验器材费用。原子的基态2125S和第一激发态2125P都分成两个超精细结构能级,对87Rb而言,I=1.5,分别由量子数F=I+J=2和F=I-J=1来表征;而对85Rb,I=5/2,则由F=3和F=2来表征。原子总角动量FP与原子总磁矩F之间的关系为:2FFFeegPm(1)(1)(1)2(1)FJFFJJIIggFF导出上面两个式子时本应包含两项,分别与IJ和有关,由于跟I有关的项比跟J有关的另一项要小得多,因此被略去了。在弱的外磁场中,由于磁场较弱未能破坏耦合,必须考虑原子核的总角动量和原子核的总磁矩的影响,用IJ耦合后的FP和F作为原子的总角动量和总磁矩。本实验中作为非磁性物质的铷原子处于弱磁场B(通常表征磁场的物理量,在非磁性物质中和磁性物质的外部用磁感应强度B,再磁性物质内部用磁场强度H)中,铷原子获得附加的能量FmFFFBEBmgB,其中B为波尔磁子,磁量子数,1,,FmFFF,共2F+1个数值,因此对应于总量子数F的超精细结构能级分裂成2F+1个塞曼子能级。相邻子能级之间的数量差均为1FFmmFBEEEgB。当外磁场B=0时,塞曼子能级简并为超精细结构能级。铷原子的能级如下图所示,3图1铷原子能级铷原子87Rb和85Rb的基态2125S和第一激发态2125P的朗德因子Fg和相邻塞曼子能级间能量间隔FBEgB的理论值列在下表中。87RbFJIJgFg理论值E2125P21232231/616BB1-1/62125S2123221/212BB1-1/285RbFJIJgFg理论值E理论值2125P31252231/919BB2-1/92125S3125221/313BB2-1/3表1和相邻塞曼子能级间的能量间隔的理论值在热动平衡条件下,原子在各能级的分布数遵循波尔兹曼分布0exp(/)NNEkT,由于基态各塞曼子能级的能量差很小,故可认为原子均衡地分布在基态各塞曼子能级上。如果在引起超精细结构能级分裂的弱磁场的垂直方向上加一个射频磁场,当射频光子能量等于基态2125S相邻塞曼子能级的能量间隔E时,FBhgB,会诱导产生这些字能级间的磁共振跃迁,当一个原子发射一份射频光子能量,向下跃迁到相邻塞曼子能级上,但是宏观上没有电磁能量的净吸收或净发射,因而无法从实验上检测出这种磁共振跃迁。若要从实验上检测出磁共振跃迁必须在基态塞曼子能级之间造成显著的粒子数差。光抽运现象就起到这样的作用。2.圆偏光对铷原子的光抽运效应4以铷光谱灯发射的1D光入射到铷蒸气原子样品上时,会产生原子在基态2125S的塞曼子能级与第一激发态2125P的塞曼子能级之间的跃迁,这种光跃迁起作用的是光的电场部分,必须满足能量守恒和角动量守恒,其选择定则为1,0,1,0,1FLFm。如果用的是1D光,它是电场矢量绕磁场方向左旋的圆偏光,在磁场方向,角动量为,它与原子相互作用时,原子不仅吸收光子的能量,也吸收光子的角动量。原子的角动量增加了,因而只能发生1Fm的跃迁。由于87Rb的基态2125S和第一激发态2125P的Fm最大值都是+2,基态2125S中2Fm的塞曼子能级上的原子跃迁到激发态2125P的允许子能级上,而处于基态的2Fm子能级上的原子不能跃迁,否则违反了选择定则。原子从2125P态会发射光子自发退激返回基态2125S,这是无辐射跃迁,按选择定则0,1Fm,以同样的概率返回基态各子能量,从而使得基态的2Fm子能级上的原子数增加。经过若干次激发和退激后,基态的2Fm子能级上的原子数大大增加,好像基态的2Fm的较低子能级上的大量原子被“抽运”到基态基态的2Fm的子能级上,造成粒子数反转,这就是光抽运效应(亦称“光泵”)。光抽运造成原子的非平衡分布,随着基态的2Fm子能级上原子数的减少,87Rb原子对光的吸收减弱,直至饱和不再吸收。Fm的每一个数只代表原子总磁矩F在磁场中的一种取向,光抽运的结果使得所有原子磁矩从各个量子化方向的均匀取向变成只有2Fm方向的取向,样品获得净磁化,称为“偏极化”。外加恒磁场下光抽运的目的就是要造成基态子能级的偏极化,使得基态子能级间的磁共振跃迁得以实现。1D光(电场矢量绕磁场方向右旋的圆偏光,在磁场方向,角动量为)也有光抽运作用,不过它的作用跟1D光正好相反,将大量原子“抽运”到基态的2Fm的子能级上。当用光(电场矢量与磁场方向平行的线偏振光,在磁场方向,角动量为零),87Rb原子对光有强的吸收,由于0Fm,没有光抽运效应。对于85Rb原子,基态2125S和激发态2125P的Fm最大值都是+3,用1D或1D做光抽运时,原子则被抽运到基态的3Fm的子能级上。3.弛豫过程原子系统由非热平衡的偏极化状态趋向于热平衡分布状态的过程称为弛豫过程。它主要是由于铷原子与容器壁碰撞,以及原子之间的碰撞,使系统返回到热平衡的波尔兹曼分布,及基本上是均衡分布。系统的偏极化程度取决于光抽运和弛豫过程相互竞争的结果。为使偏极化程度高,可采用加大光强以提高光抽运效率,选择合适的温度以合理控制原子密度,充压强约1333Pa(10mmHg柱)的磁性很弱的缓冲气体,由于缓冲气体分子与铷原子的碰撞对铷原子能态的影响很小,而缓冲气体的密度比铷蒸气原子的密度高6个数量级,这将大大减小铷原子与器壁的碰撞机会,加快偏极化的进程,并能较长时间保持铷原子高度的偏极化。4.基态塞曼子能级之间的射频磁共振5光抽运造成偏极化,光呼吸停止。这时若在垂直于弱磁场B的方向上加一个频率为的右旋圆偏振()射频场,并使辐射光子能量h等于基态2125S的F=2的相邻塞曼子能级间能量间距:FBhEgB则基态2125S的F=2的塞曼子能级之间将产生磁共振,使得被抽运到2Fm子能级的原子产生感应诱导跃迁,跃迁的选择定则为0,1FFm。从Fm=+2子能级依次跳到1,0,1,2Fm等子能级,结果使原子趋向均衡分布,破坏了偏极化,由于抽运光1D的存在,光抽运过程也随之出现。这样,感应跃迁与光抽运这两个相反的过程将达到一个新的动态平衡。产生磁共振时除能量守恒外还需要角动量守恒。频率为的射频场是加在垂直于恒定水平磁场方向的线偏振场,此线偏振场可分解为一右旋和一左旋圆偏振场,此线偏振场可分解为一右旋和一左旋圆偏振场,为满足角动量守恒,只是与原子磁矩作拉莫近动同向的那个圆偏振场起作用。例如当用1D光照射时,起作用的是角动量为的右旋偏振()射频场。5.光探测磁共振的感应跃迁信号是很微弱的,特别是对于密度非常低的气体样品的信号就更加微弱,由于探测功率正比于频率,直接观测是困难的。为此利用射到样品上的1D光,它一方面起光抽运的作用,另一方面透过样品的光兼作探测光,及一束光起了抽运与探测两个作用。由于磁共振,气态铷原子对1D光的吸收发生变化,当磁共振时偏极化被破坏,塞曼子能级上的原子又重新均匀分布,光抽运便又开始了,这时光吸收最强,达到探测器的光最弱,因此测量通过样品泡的1D透射光就能得到磁共振信号,从而实现磁共振的光探测。利用磁共振触发光抽运,将射频共振的信号通过透射光表达出来,便是巧妙地将对低频(射频,1MHz~10MHz)光子的探测转换成对高频(光频,约810MHz)光子的探测,这就使观测信号的功率大大提高,使射频磁共振的探测灵敏度提高了七八个甚至是十几个数量级。三、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包括光(泵)磁共振实验仪、射频信号发生器、数字频率计、二通道型数字存储示波器、直流数字电压表等,光(泵)磁共振实验仪由主体单元和辅助源两部分组成。主题单元如图所示:6图2实验装置主题单元主体单元由三部分组成:1D抽运光源、吸收室区和光电探测器。1D抽运光源由铷光谱灯、干涉滤光片、偏振片、1/4波片和透镜组成。铷光谱灯是一种高频无极气体放电泡,处于高频振荡回路的电感线圈中,受高频电磁场的激励,无极放电而发光。由于1D光的光抽运效率较高,本实验就用1D光,为此选用一片中心波长约795.0nm的干涉滤光片,可以很好地滤去2D光,而只让1D光通过。偏振片和1/4波片的作用是获得左旋圆偏振的1D光或右旋圆偏振的1D光。吸收室区的中央是充以天然铷原子蒸气和缓冲气体的玻璃吸收泡。该泡两侧对称放置一对射频线圈,为铷原子系统的磁共振提供射频磁场,射频磁场在垂直方向,与在水平方向的光轴垂直。射频场源由射频信号发生器提供,其信号频率有数字频率计显示。吸收泡和射频线圈都置于恒温槽内(称它们为吸收池),槽内温度从40℃到60℃连续可调,在此温度范围8785RbR
本文标题:南京大学-光磁共振实验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652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