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战国时代,连年混战。屈原为楚国左徒,忧心百姓苦难。屈原立志报国,劝怀王任贤用能,深得怀王信任。怀王11年,屈原外交成功,六国联盟抗秦,怀王为盟主。楚国以公子子兰为首的贵族,嫉恨屈原,进谗言,怀王疏远屈原。张仪乘机向秦王献计,离间齐楚两国,六国联盟自解。张仪使楚,将价值连城的白璧献予怀王宠姬郑袖。张仪许以六百里土地,劝怀王绝齐联秦。屈原痛斥奸臣滑使,力劝怀王持守盟约。盟约既毁,张仪赖账,说所许土地为六里。怀王大怒,率兵十万,进攻秦国。秦王改变攻齐计划,约齐国两路攻楚,连下楚城。屈原上言,子兰靳尚等罗织罪名,屈原被革职放逐。屈原走了。从怀王27年起,秦连年对楚国用兵。楚国事日颓。秦王来信,约怀王到秦的武关商谈盟约。怀王被囚咸阳,于顷襄王3年病死。骨架运回楚国。屈原进言顷襄王,力主联络诸国,共同抗秦。顷襄王革去屈原三闾大夫之职,派人押送,流放江南,永不北返。屈原遭遇国家忧患,苦痛愤怨,写下《离骚》。秦将白起攻破楚国国都,屈原抱了块楚国的石块,纵身跳下汨罗江。百姓爱戴屈原,每年5月初5,摇着龙船,拜祭屈原。大抵说来,屈原曾受到楚怀王的高度信任,是楚国内政外交的核心人物,后来屈原人生发生重大逆转,被免职和流放。屈原不与世俗妥协,坚持理想,坚守人格,热爱故土,最后在悲愤交加之中,自沉于汨罗江。因此他既是热爱祖国的典型,也是人格高尚的典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说明:这是《离骚》中最著名的诗句之一。从中我们不仅看到屈原上下求索的执著,也能看出他漫长求索过程中的艰辛。这句诗之所以著名,大概还因为它几乎写出了人生的普遍状态和必然命运:每个人生都像一条艰苦而漫长的道路,完成过程需要不断在迷茫中探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说明:这句诗也极其著名,往往被误用为证明屈原热爱人民的证据,当然,或许是一个“正确的误用”。其实,“民生”在这里就是“人生”的意思。人生多艰,也是人所同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说明:九死不悔,何其执著!执著当然是可以的,关键在于执著追求的,必须是“余心之所善”,这样才可能不悔。正如孔子所言,“求仁得仁,又何怨”。)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举世皆醉而我独醒坚韧——我追求的品格(1998全国卷)【运用示例】谁能不犯错误?谁能不受挫折?不要为过去的错误或挫折而伤感,不要有思想包袱,要坚强面对现实。屈原高风亮节,纯洁无瑕,令人敬佩,他对自己的人生理想十分执著。然而,屈原“坚”而不“韧”,多年流放之后,他跳进了汨罗江。没有一个人是一生正确的,没有哪种人生会永远一帆风顺,面对自己的错误或外部的打击,我们必须坚韧。屈原的悲剧告诉我们,人,必须坚韧地面对未来。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上,我们必须学会坚韧,甚至忍辱负重,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无比坚强的人。路漫漫其修远兮,以天下为己任,屈原啊,你何必自杀!心灵的选择(2002全国卷)【运用示例】在众人皆醉的麻木空气中,你选择了清醒;在众人皆浊的肮脏世道上,你选择了清白;褪去华服,你选择了荷叶制成的衣裳;逐出京城,你选择了汨罗河滚滚的波涛。于是,你用生命代价作出了自己心灵的选择,而且从未有过悔意。你披散的长发和放声的狂吟,全无遮掩地宣泄出你的执著和倔强。你不管别人诧异的眼光,你只一心一意地构筑那个神秘的美丽幻境。其实你很天真,惟其如此,你做出的选择,才是最接近生命本质的。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2004全国卷3)【运用示例】大诗人屈原遭中伤被楚怀王放逐,写下了不朽诗篇《离骚》;史学家司马迁被处以残酷宫刑,忍辱负重,完成历史巨著《史记》,当代作家史铁生遭受失去双腿的打击后,并未自暴自弃,终于使我们有幸见到励志名篇《我与地坛》。坚持不懈的努力使他们尝到了成功的滋味,愈挫愈勇的精神使他们见证了生命的价值。当你位于谷底的时候,只要抬脚走,就会走向高处,这就是否极泰来;可如果你躺下不动了,这就是坟墓。黑暗不怕,怕的是就此停滞不前;挫折无惧,可惧的是往后萎靡不振。我们祈求丰收,就不该埋怨覆盖万物的瑞雪;我们渴望甘霖,就应当忍受笼罩四野的乌云。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却要用它来寻找光明……留给明天(2005天津卷)【运用示例】一位“芰荷为衣,芙蓉为裳”的诗人披发行吟于江畔,我见他形容枯槁,却不为己哀,大声吟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当我问他何不自伤身世时,他答道:“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是正道直行的忠臣,这是志洁行廉的诗人,这是至死不悔的屈原!他为明天留下了什么?是一颗关怀天下的赤子之心,是一颗挚爱祖国的拳拳之心!人格尊严【运用示例】“世人皆醉我独醒”。即使世俗工巧,周容为度,一代奇才屈原却依然执著地坚守着文人的尊严。他以沧浪之水濯其缨,濯其足,以“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的精神自勉。他的自尊是草莽中的幽兰,是淤泥中的白莲。纵使幽兰可以凭持无人自香的气度,纵使白莲可以自饮一花一世界的孤独,但苦乐无人与,终无知音赏,毕竟凄凉。难道,这就是自尊的代价么?如果是,屈原也从不畏惧。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这真是一个混浊的世界!为了人格的尊严,屈原绝不同流合污;为了楚国的尊严,屈原“上下而求索”。怎奈“路漫漫其修远”,他等来的,不是楚王的贤明,不是楚国的壮大,而是江山易主的悲歌,是汨罗江滚滚的波涛……孤独【运用示例】你如横空而过的一颗流星,闪烁着凄凉的美丽,划过我的心空。曾在一个落寞而寂寥的深夜,想象一颗孤独的灵魂,在汨罗江畔或蔽日深山中,伴随高远的理想,孤独地漫游。如血般的残阳拉长了你的身影,陪伴你的只是猿猴啼血般的哀鸣。你将凝聚着忧愤的血泪,以及远大的理想,从心灵流出,点点滴滴颤动于笔尖,化为一篇篇瑰美绮丽的文字,流芳千古……爱国(或“人格”等)【运用示例】即使流浪,纵遭放逐,那颗忠贞爱国(这个词语可根据话题不同调整,如话题为“人格”,即可换为“卓尔不群”等。照此类推)之心将永不被现实风雨浇冷。是屈子,使得潇湘的气氛更加氤氲迷蒙;是屈子,使我们在展读他生命的坎坷历程之后,仍有热忱来涤荡人世的积秽……灵魂、价值永存【运用示例】为何那一条汨罗沉淀着稻花的香味?为何楚地的父老还唱着熟悉的乡音?为何四面楚歌可以连接起天地?为何那包粽的粽叶还凝着老人的泪珠?屈原啊屈原,你日日走过的汨罗为什么唱着你的名字?楚地的父老乡亲为什么叨念着你的文章?屈原啊屈原,你是国仇,你是家恨!昏庸的怀王已客死他乡,楚国的都城已消亡于你的泪水迷蒙。眼望那大好的河山落入秦人的手中,四乡三老的泪水化作汨罗连绵,你纵身一跳,跳入那三尺波涛,跳入那楚地父老亡国的泪水,跳入那浩浩荡荡、波涛滚滚的汨罗水中。屈原啊屈原,我不知道是你化作了汨罗江,还是汨罗江化作了你。屈原啊屈原,我愿捧起汨罗的清水祭奠你不亡的精魂!审视灵魂【运用示例】依旧是那秋冬的寒风,依旧是那汨罗的清声,你是否依旧一步一回头地望着你的家乡,望着你的祖国?你是否依旧在汨罗江畔执著地守望,守望着能回到祖国,再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切?那么,又会有谁能彻悟你凝固在深山之中的沉痛?如果说,生命的过程恰好是从激越走向安详;如果说,人生的岁月必定是从绚烂走向平淡——那么,你真的走得一路安详吗?你那伟大的思想及远大的理想,都随滔滔汨罗江水一同远逝了吗?或许,我们只能在那空濛浩瀚的星空中读到你的消息,只能从那瑰奇绚丽的诗篇中读到你的思想,读懂你那颗忧郁而滚烫的爱国心,读懂你那种长存于尘世间顶天立地的精神。而这一切,已经足够了……06年上海高考题以此为中心写一段话,必须用到屈原这个材料。“手”在题目中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重点在抽象意义上。“手”在这里指人物(“你”)的精神,非物质的东西。因为“你”有这个(“手”),所以才想“握住你的手”。想“握住你的手”,也是因为这个与“我”产生了心灵的共鸣。屈原我想握住你的手,你的手好烫好烫,我知道这是你满腔的热血。无奈却遭群小诬陷、怀王疏远。你无畏的想:燃烧吧,远着熊熊烈火能够撼动怀王,激起怀王的斗志,而我,烈火焚烧又如何?屈原,我读懂了你眼神中燃烧着的信念,我想握住你的手,感受你的家国情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你的手此刻如此冰凉,你仰天长叹,两行热泪沿着脸颊缓缓流淌。我还是想握住你的手,尽管你一心灰意冷。许是哀莫大于心死,尘世留不住你高尚高贵的灵魂,于是悲愤难捱的你想睡的怀抱投去,“扑通”一声,世上再没了屈原,而人们的心里却多了个屈原,那个在江畔驻足守望失神的屈原。屈原,我想握住你的手,不仅仅是你的手,更是你崇高伟大的操守。情感,这一人类与生俱来的元素在一代仁人贤士的一生中抒写得淋漓尽致。他们将真情吐露,活得满满洒洒,坦坦荡荡,屈原便是这样一位真性情的人。他高唱“长太息以掩涕今,哀民生之多艰”。他高呼“亦余心之所善今,虽九死其犹末悔”,他将一个臣子的心掏出来呈现在众人面前,不矫饰,不造作,终于,他的性情铸就了他的英名,他从此不朽。“众人皆醉我独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爱国志士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面对支离破碎的祖国,面对饥寒受苦的老百姓,作为士大夫却束手无策,纵身跃入滔滔江水中,为后世可歌可泣之人。他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他是一名为黎民百姓谋幸福生活的士大夫,面对朝廷的腐败束手无策,只好投身大江,为祖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一个峨冠博带、腰配长剑的人,缓缓地走着。他面色憔悴,形容枯槁,但是,他的心在激荡,激荡如这眼前不息的波涛。有着贵族的血统,还有出众的才华、挺立的傲骨,更有拯救天下苍生的雄心壮志和不畏强暴、为民做主的高尚情操……他始终铭记着自己的责任,你活得光明磊落,活得心安理得……您被贬,但您的诗作《离骚》却流芳千古,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您被贬,但您的心一直牵挂着国家社稷、黎民百姓,惦念着国家的存亡。您在政治上没有实现价值,但在文学上,您留下一座高峰,浸透了人格魅力的文学高峰。您的诗作是文学上的珠穆朗玛峰,您的精神是文学史上的万里长河。时间飞快地流逝,却带不走您留下的《离骚》,它绵亘千古而不衰,历经百代而不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后人。您,在政治的位置上,没有实现价值;在文学的位置上,您价值巨大,千古流芳。
本文标题:作文材料――屈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667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