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第3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之前)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理线索·让脉络更清晰]第3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之前)创新方案系列丛书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明特征·让认知更深刻]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出现和发展,反映了封建制度正在走向衰落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封建政府执行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政策,中国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传统文化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取得辉煌成就,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明清时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君主专制程度空前加强,农耕经济高度繁荣,手工业、商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明清文化异彩纷呈,理学占据主导地位。专制、闭关和抑商等政策导致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创新方案系列丛书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考点1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第1步悟真题·考情研析命题点一:考查明朝内阁制度的影响1.(2014·全国高考新课标卷Ⅱ)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弱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创新方案系列丛书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答案:B解析:内阁制的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内阁不会削弱皇权,A项错误。内阁不是法定行政机构,阁臣权力大小由皇帝决定,体现了皇权的加强,B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内阁取代六部,C项错误。内阁只是顾问机构,内阁首辅操纵朝政也是受控于皇帝,不会出现权力的失控,D项错误。创新方案系列丛书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命题点二:考查明朝社会经济的发展概况2.(2015·全国高考新课标卷Ⅱ)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创新方案系列丛书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的含义。明成祖迁都北京,实现了政治重心的北移,客观上加强了南北经济交流,促进了贸易的发展,故B项正确。明成祖时期国家早已统一,故A项错误;明清时期出现了以徽商和晋商为代表的商帮,故C项错误;南宋时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这种经济格局一直到明清时也未改变,故D项错误。创新方案系列丛书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3.(2014·全国高考新课标卷Ⅰ)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创新方案系列丛书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答案:A解析:清初实施海禁以前,中外贸易在民间表现突出,但外国货物在中国很少,外国银钱已在民间流行开来,体现了中国货物出口增多,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居于优势地位。故A项最符合题意。创新方案系列丛书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4.(2013·全国高考新课标卷Ⅱ)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创新方案系列丛书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明朝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意在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能力。从材料看,南方和北方的商品贸易在品种和数量上均有不同,这说明南方和北方经济存在差异,有着不同的特色,这推动了南北经济交流,促进了长途贸易的兴盛,故D项符合题意。创新方案系列丛书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5.(2012·全国高考新课标卷)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创新方案系列丛书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解析:材料反映了正德以前,多数百姓致力农业,正德以后,从事工商业者增多,农业从业人口减少,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动,故B项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并不能说明农业衰退、财富分配不均、无业游民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答案:B创新方案系列丛书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命题点三:考查明朝思想科技成就6.(2012·全国高考新课标卷)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创新方案系列丛书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王阳明的身份及关键信息“以求尽其心”。材料中王阳明把传统观念中一直视作末业的工商业放在与士“同道”的高度,故排除A项;王阳明主张“四民异业而同道”,故排除B项;作为心学的代表人物,王阳明的思想核心是“致良知”,其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人的道德修养,排除C项。故选D。答案:D创新方案系列丛书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7.(2014·全国高考新课标卷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创新方案系列丛书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材料二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创新方案系列丛书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创新方案系列丛书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可知,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属于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性著作,它关注传统技术,缺乏创新,对社会的影响较小;而牛顿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更看重理论研究,属于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其创新度和社会认知度较高,对社会的影响较大;两者出现的背景需要结合17世纪中国、欧洲的相关知识以及材料中所提到的两位科学家的个人经历进行比较分析。创新方案系列丛书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第(2)问,由所学可知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空前加强、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八股取士钳制人们的思想、封建士大夫愚昧无知、缺乏重视科技的社会风气;而17~18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崛起,自然科学迅速发展,启蒙运动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当时的欧洲有重视科技的良好社会氛围。创新方案系列丛书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答案:(1)特点: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背景: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2)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创新方案系列丛书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考什么近年新课标高考对本部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王阳明的心学等方面,明朝社会经济的发展概况成为高考考查的密集区域。怎么考命题大多引入经典史料,要求学生对材料信息进行获取和解读,全面认识明朝社会发展的突出特征,突出对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归纳探究能力的考查。怎么办同学们在复习时应重点掌握明朝君主专制加强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应特别关注明朝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及“海禁”政策,并能够对同一时期中外历史发展的不同走向进行深入解读。创新方案系列丛书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第2步研知识·重难突破一、政治制度1.中央(1)丞相制度废除:明太祖废除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2)内阁制度形成: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3)监察制度:在中央设有都察院和监察御史,又设六部给事中,负责监察百官。(4)选官制度: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加强了对人们的思想控制。创新方案系列丛书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2.地方实行三司分权:承宣布政使司管理地方民政和财政,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地方监察和司法,都指挥使司管理军政。明朝的内阁首辅与前代宰相的区别项目内阁首辅宰相权力来源皇帝个人信任宰相制度赋予职责侍从咨询为主,无属官总领行政,参与决策,有属官任免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对皇权影响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无制约制约皇权创新方案系列丛书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二、社会经济1.农业(1)农耕技术: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双季稻得到大面积扩种,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加上广泛植棉,民众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2)农业著作: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体现了当时农业科技的水平。2.手工业(1)生产方式:明代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创新方案系列丛书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2)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①条件: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②标志: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③特点:出现在少数地区和少数行业;最初表现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发展缓慢、水平低,整个生产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④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代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3)制瓷:明宣德年间的青花瓷最为著名,景德镇成为著名瓷都。创新方案系列丛书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3.商业(1)工商业市镇:明朝中后期,在运河沿岸、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2)商帮: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势力雄厚,形成了大商帮。(3)外贸: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外销;明代烧制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创新方案系列丛书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4.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的继续推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2)“海禁”政策: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创新方案系列丛书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创新方案系列丛书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三、思想文化1.思想方面(1)王阳明: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思想核心是“致良知”,还特别强调“知行合一”。(2)李贽:自称为异端,否认孔孟学说的权威性,鞭挞程朱理学的虚伪性;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学说,强调人的正
本文标题:第3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之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669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