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63中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
-1-中山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2016-2018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部署,积极稳妥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下称“去降补”)等结构性改革五大重点任务,着力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形成经济发展新优势,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总体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去降补”五大任务,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以制度创新加强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推动形成更好质量、更高效率的供给体系,促进我市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二)基本原则。——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尊重市场规律,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优胜劣汰和市场出清,-2-提高生产端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强化政府组织引领,推进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完善配套政策支持,更好的发挥政府“有形之手”在资源配置中的引导作用。——坚持创新引领、变革转型。以创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统筹处理好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等重大关系,坚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并举,加快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以新要素、新技术、新模式创造出新产品、新业态、新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增长动力转换。——坚持统筹部署、稳妥推进。加强系统谋划和总体设计,注重各方协调配合,加快形成有利于效率提升、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注重把握好改革工作的节奏和力度,强化配套政策协同,重视补短板、兜底线,防范引发系统性风险,确保各项工作稳妥推进。——坚持问题倒逼、注重实效。针对我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明确我市落实国家、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神的具体方向和重要领域,摸清情况、精准施策,量化目标、细化任务,以符合实际、有效有用、有操作性的政策措施推动“去降补”工作取得实效。(三)主要目标。经过3年努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取得重要成果,“去降补”工作成效明显,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明显提高,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适应的产业、土地、金融、环保、-3-价格等政策体系逐步健全,新的发展动能持续发展壮大,经济持续增长动力进一步增强,基本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供给体系和发展模式。——去产能方面。到2018年底,基本实现“僵尸企业”市场出清,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明显提高,非国有“僵尸企业”处置机制建立。其中,到2017年底,全市国有“僵尸企业”中关停企业全部出清,全市国有特困企业基本脱困。按时完成省下达我市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造纸、船舶、平板玻璃等行业产能总量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3年全市累计新增境外投资额10亿美元,推动80家企业走出去拓展市场。——去库存方面。到2018年底,全市商品房库存规模比2015年底减少105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非住宅商品房库存规模分别减少35、70万平方米。一、二、三类镇区分别化解房地产库存49.2、45.7、10.7万平方米。——去杠杆方面。到2018年底,地方法人银行机构杠杆率保持达到银监会规定的4%的监管要求;全市银行机构不良贷款占比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金融业增加值达到224亿元,力争占GDP比重7%以上;直接融资占全部融资金额比重比“十二五”期末增长35%,全力配合我省完成直接融资占比达到35%的目标。——降成本方面。到2016年底,为全市企业减负约46.5亿元,其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约8.4亿元、人工成本约0.2亿元、税负成本约18.7亿元、社会保险费(含住房公积金)约3.3亿元、-4-财务成本约15.5亿元、电力等生产要素成本约0.4亿元。到2018年底,企业负担持续减轻,企业活力进一步激发,企业竞争力明显提升,形成企业发展与宏观经济发展良性循环的格局。——补短板方面。到2018年底,完成软硬基础设施投资629亿元,城镇居民天然气气化率提高到44%以上,光纤入户率提高到85%以上,建成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50座,新增干线公路通车里程16.9公里,建成城市底下综合管廊8.9公里,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6.3%以上,人才总量达到63万人,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5.4张,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二、主要任务(一)积极化解产能过剩。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把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按照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原则,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三高一低”企业,加强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严格控制产能总量,促进产业规模与环境承载力、市场需求、资源保障相适应,产能利用率达到合理水平,产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牵头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局、财政局、环境保护局、国土资源局、商务局、金融局、城乡规划局、国资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工商局)1.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分类摸清“僵尸企业”情况,重点提出国有和镇属“僵尸企业”名单,并制定-5-专项处置方案。加强分类指导,按照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的原则,灵活运用资本运营、创新发展、兼并重组、破产退出等方式,清理处置“僵尸企业”实现市场出清,妥善做好有关企业资产处置和职工安置工作。完善“僵尸企业”退出机制,开设兼并重组审批、破产处置绿色通道,简化产权、股权交易程序,支持设立股权融资平台。2.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制定全市淘汰落后产能计划,按时完成省下达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严格执行差别水电价政策,强化安全、环保、能耗、水耗、质量等指标约束,适当提高落后产能标准,倒逼落后、低端产能加快退出。加快工艺装备落后、产品质量不合格、能耗及排放不达标的落后产能淘汰步伐,重点清理处置高污染排放、长期违法违规排污、未获得环保标准的企业,为先进产能释放腾出空间。3.积极化解过剩产能。加强国家明确的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项目管理,对部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实行产能总量控制。以推动碳排放权交易为契机,在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积极探索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市场化运作的产能置换指标交易,促进跨地区产能置换,引导有效产能向优势企业和更具比较优势的工业园区集中,促使产能利用率达到合理水平。4.坚决遏制产能盲目扩张。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投资管理规定和产业政策,严禁违规建设造纸、船舶、平板玻璃等行业新增产能项目。对未按土地、环保和投资管理等法律法规履行相-6-关手续或手续不符合规定的违规项目,按要求进行全面清理。引导新增产业投资合理布局,防止新兴产业出现重复投资和新的产能过剩。5.促进优势传统产业有序扩张性转移。积极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富裕产能功能性转移,鼓励引导企业将加工生产制造环节先行向粤东西北等地区梯度转移。认真梳理本市有向外扩张意向的龙头企业,综合利用财政扶持等方式,引导龙头企业将生产性环节放在粤东西北地区,带动一批上下游企业链条式、组团式扩张转移,初步形成我市企业总部与粤东西北地区生产基地对接延伸的产业格局。6.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领域合作,支持企业承接沿线国家交通、能源、公共服务设施等重大工程。完善企业境外投资支持政策,推动建设境外生产基地和经贸合作园区,鼓励纺织、服装、五金、家电、灯饰、家具等传统行业优势企业“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开展资源、技术、市场并购,有序向外转移富余产能。加强对企业“走出去”的指导与服务,引导、规范和保护企业境外投资活动。7.完善配套政策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对产能过剩行业动态监测,实时发布落后产能市场供需等相关信息,通过产业政策、金融、财税、环保、质量、能耗、价格等手段,依法依规倒逼一批落后产能退出。依法妥善处理“僵尸企业”下岗职工安置工作,明确职工安置途径、经费来源和促进再就业扶持措施。参照《中-7-山市存量建设用地收储实施方案》,政府有偿收回企业环保搬迁、兼并重组等退出的土地,按规定支付给企业的土地补偿费,可以用于支持企业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和转型发展。全面实施主体功能区配套的差别化环保准入政策,强化执法监督检查。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企业兼并重组、转型转产、产品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和向境外转移产能、开拓市场的信贷支持。(二)着力化解房地产库存。加大购房消费支持力度,深化住房制度改革,释放、扩大房地产市场有效需求;稳定商品住房价格,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提升房地产市场供给质量;建立供需联动机制,重点化解房地产结构性库存,逐步消化房地产库存。(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局、公安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交通运输局、国土资源局、城乡规划局、金融局、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1.扩大房地产市场需求。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统筹推进差别化户籍制度改革,研究落实“合法稳定就业满5年并有合法稳定住所,参加社会保险满5年的人员,本人及其共同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可迁入中山户口”政策,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支持农业转移人口本地购房,鼓励通过发放住房补贴等方式,支持城市老旧社区居民置换新房。制定港澳居民购房可享受本地居民待遇的政策,吸引港澳居民中山置业。2.支持合理住房消费。加大对居民自主和改善性住房的信贷支持力度,落实降低首套房和改善型需求二套房的首付比例、-8-贷款利率等促进住房消费政策。落实调整房地产交易环节契税、营业税优惠政策。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范围,逐步将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和个体工商户纳入住房公积金体制,放宽住房公积金使用范围,加大住房公积金支持职工购房的力度。3.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建立购房与租房并举的住房制度,鼓励各类闲置房源进入租赁市场,积极培育住房租赁经营机构,推进住房租赁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支持从租赁市场筹集公共租赁住房房源,提高公租房面积和住房质量。建立人才住房保障制度,推行人才公寓计划,健全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解决本市人才及大学毕业生住房困难。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引导被保障居民家庭选择购买或租住合适的商品房。4.稳定商品住房价格。全面清理房地产开发和交易过程中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切实降低房地产开发和交易成本。鼓励搭建商品房团购、团租平台,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调整营销策略,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支持有实力、信誉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展企业、项目的兼并重组及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在企业落实债权债务责任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被兼并企业逾期、到期的银行贷款给予展期或转贷,对兼并重组后的企业综合授信给予并购贷款支持。5.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加强城市公共资源均等化配置,在库存商品房规模较大、库存项目相对集中的区域内,整合库存项目间公交站点、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实现功能共-9-享,提高商品房的升值空间。支持库存商品房规模较大的楼盘提升综合运营配套服务,配置提供专业从事社区服务的贴心管家,吸引消费者的住房需求。6.强化土地供应和房地产市场联动。进一步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研判,科学管控土地供应规模和时序,严格控制农村新增宅基地审批。对房地产库存面积较大、去库存周期较长的镇区,适当减少房地产相应类型土地供应规模,必要时暂停新增房地产开发用地供应,研究制订未开发房地产用地的用途转化方案,引导未开发房地产用地转型利用。优化“三旧”改造政策,统筹平衡商业、办公、工业等改造项目规模。7.加快化解房地产结构性库存。控制商业地产开发规模,规范和引导商业综合体合理发展。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将库存的商品房改造为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发展养老地产、旅游地产等。鼓励开发商自持物业经营,由快速开发销售模式向城市综合运营模式转型。对领取商品房预售许可证超过3年以上尚未出售的商业、办公、工业等商品房,通过土地、规划、金融、税收等政策加快转化为开发商自持物业。(三)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以推动金融去杠杆化为突破口,强化金融监管和监测预警,积极防范、降低和稳妥处理各类金融风险,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确保中山金融系统安全。(牵头单位:市金融局;配合单位:市发展
本文标题:63中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674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