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试题/课件 > 兽医药理学课件(第3章)
1.麻醉前给药在麻醉前先给予某些药物,以减少麻醉药的副作用或增强麻醉药的作用。可根据不同的情况从以下几类药物中选取合适的药物以达到目的:⑴安定镇静药:如氯丙嗪、乙酰丙嗪等。因氯丙嗪等有抗节律不齐、抗组胺、抗呕吐效果。⑵α2肾上腺能受体激动剂:如赛拉嗪,随着剂量的增加能引起镇静、镇痛和肌肉松弛。⑶抗胆碱药:如阿托品等,在麻醉前给药时的主要作用是抑制上呼吸道和唾液腺的分泌作用。并可防止迷走神经兴奋所致心率减慢。2.基础麻醉先应用一种作用较持久的全麻药使动物进入浅麻醉,作为基础,然后再用吸人麻醉药以维持麻醉作用。具有缩短兴奋期,加强麻醉强度作用。3.混合麻醉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麻醉药混合在一起进行麻醉,以增强麻醉效果减低药物的毒性,如水含氯醛—硫酸镁注射液。4.配合麻醉以某种麻醉药为主,同时配合其他药物进行麻醉。例如,先用水合氯醛以达到浅麻醉,在手术时再用普鲁卡因,这样,可降低水合氯醛的用量和毒性。中枢神经系统各个部位对麻醉药有不同的敏感性,其作用的顺序是大脑皮层、间脑、中脑、桥脑和脊髓,最后为延脑。麻醉结束后,血药浓度下降,中枢神经系统各个部位以相反顺序恢复其兴奋性,表现动物的苏醒。由于吸人麻醉是通过吸气使药物进入循环,又经呼吸从循环排出体外。因此,只要机体的呼吸与循环保持正常,麻醉药可迅速排出。由此可见,脑组织中血药浓度的上升产生的麻醉作用是一个由浅人深的连续过程,通过吸人麻醉,可以观察到麻醉分期的存在,而注射麻醉中,因血药的迅速上升,而没有明显的麻醉分期表现。药效学主要抑制脑干网状结构,阻滞神经冲动的传导,阻抑觉醒反应。具有镇静、安定、肌松和抗惊厥作用。地西泮镇静作用较强,能使兴奋不安的动物安静,使有攻击性的狂躁动物变为驯服,易于接近和管理。如猪、牛肌内注射1h或静脉注射5min后,即出现镇静、催眠与肌松现象。目前认为本类药物的作用可能是掩盖GABA(y-氨基丁酸)受体的调控蛋白质结合,而使GABA受体活化,活化后受体即可与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结合,从而增强GABA神经的抑制作用。镇痛药:是选择性地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以消除或缓解疼痛的药物。在镇痛时,动物意识清醒,其他感觉不受影响。典型的镇痛药为阿片生物碱类及其合成代用晶,其特点是镇痛作用强大,但反复应用易于成瘾,又称为成瘾性镇痛药或麻醉性镇痛药。另一种镇痛、镇静药是国外应用很多的二甲苯胺噻嗪及国内合成的二甲苯胺噻唑,它们的药理特性与吗啡有许多共同之处。疼痛:是多种疾病的症状,同时伴有恐惧、紧张、不安等反应。剧痛不仅使动物痛苦万分,还常引起生理功能紊乱,甚至休克。因此适当应用镇痛药以缓解剧痛并防止休克是完全必要的。但疼痛的性质与部位往往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因此诊断未明的患畜不宜贸然使用镇痛药,以免掩盖病情,延误诊断。此外,还应依照国家有关条例与法规,对麻醉性镇痛药严加保管、控制使用。疼痛:是多种原因(疾病、伤害刺激)所致的常见症状,使患者产生痛苦的感觉,影响病人情绪,尤其是剧痛,还可引起生理功能紊乱,甚至休克,适当选用镇痛是必要的镇痛药:消除或减轻疼痛的药物,镇痛时病人意识清醒,其他感觉不受影响。伤害性刺激使受损组织细胞释放致痛化学物质,它们来自:①直接从受损细胞溢出,如K+、组织胺、Ach、5-HT、ATP等;②在溢出物中酶的作用下产生缓激肽、PG等;③由伤害性感受体本身释放如P物质。P物质可造成血管舒张,组织水肿,使组织胺进一步堆积,P物质还可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和5-HT,激活邻近伤害性感受器,造成持久性疼痛和痛过敏。在体内存在有“抗痛系统”,它由脑啡肽神经元、脑啡肽及阿片受体共同组成。在正常情况下约有20%~30%的阿片受体与脑啡肽结合,起着疼痛感觉的调控作用,维持正常痛阈,发挥生理性止痛机能,镇痛药的作用是激动阿片受体,激活了脑内“抗痛系统”,阻断痛觉传导,产生中枢性镇痛作用。吗啡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则可能是通过与不同脑区的阿片受体结合,模拟内阿片肽而发挥作用的。而脑啡肽可能通过抑制感觉神经末梢释放一种兴奋性递质(P物质),从而干扰痛觉冲动传入中枢。疼痛感受器(神经末梢)→传入神经→中枢(整和)→皮层(边缘系统)→疼痛、紧张焦虑。含脑啡肽的神经元与疼痛疼痛刺激使感觉神经末梢兴奋并释放兴奋性递质(可能为P物质),该递质与接受神经元上的受体结合,含脑啡肽的神经元释放脑啡肽,后者与阿片受体结合,减少感觉神经末梢释放P物质,从而防止痛觉冲动传入脑内。E:脑啡肽;SP:P物质analgesiaPainstimulationmorphiaE:脑啡肽SP:P物质①吗啡激活中枢感觉神经元末梢的阿片受体,抑制腺苷酸环化酶,进而抑制钙内流,抑制P物质的释放;②激活中枢传入神经元的阿片受体,促进钾离子外流,传入神经元超极化;③通过激活中枢感觉神经元末梢和传入神经元的阿片受体抑制痛觉冲动的传导。镇痛药包括:镇痛药——作用CNS(成瘾,麻醉镇痛药)解热镇痛药——作用外周(镇痛弱)局麻药;抗抑郁药;卡马西平等镇痛药分类:阿片受体激动药、部分激动药、其它药。阿片受体激动药阿片(opium):罂粟未成熟蒴果桨汁的干燥物,公元16世纪已被广泛用于镇痛、止咳、止泻;含20多种生物碱,按化学结构分为菲类:吗啡和可待因,镇痛作用。异喹啉类:罂粟碱,松弛平滑肌吗啡的中枢抑制作用有明显的种属差异,人及犬等表现为镇静,猫、马等表现为兴奋;另外,小剂量有抑制作用,大剂量则表现为兴奋作用。猫因缺乏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途径而使消除半衰期延长,约为3h,而马为88min。在临床上主要做犬、猫镇痛药和犬的麻醉前给药。吗啡对各种疼痛都有效,但易成瘾,且价格贵,一般仅用于其他镇痛药无效时的急性锐痛如严重创伤、烧伤等。赛拉唑(静松灵)【药理】本品为我国合成的一种镇痛性化学保定药。据研究者称,其药理作用与赛拉嗪相同,有安定、镇痛和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静脉注射后lmin或肌内注射后10min显效。动物用药后,出现镇静和嗜睡状态,表现头低垂,上眼睑和唇下垂,流涎和舌松弛,四肢抖动,站立不稳,针刺反应迟钝。据研究,本品与等量乙二胺四乙酸(EDTA)合用能增强镇痛作用,更适用于马属动物。反刍动物对本品较敏感,猪、犬、猫、兔敏感性较差【用途】兽医临床主要用于配合局部麻醉药或全麻药进行各种手术,以达骨骼肌的松弛。也用于野生动物的捕捉、保定、据茸、兽医诊疗等。
本文标题:兽医药理学课件(第3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68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