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中美关系走向(PPT36)
新时期中美关系及走向中美关系是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卡特的时候,他就两国关系(说)应该有一种更加的不畏艰难、勇于创新这样一种趋势,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正能量,另外一个是新型的大国关系。所谓正能量呢,就说在中美关系里头有正的能量,有积极的因素,但是呢也有负的能量和消极的因素。正的能量,比方说中美两国经济上的高度相互依赖,2012年中美的双边贸易额达到了将近5千亿美元,是遥遥领先于中国跟别的国家的双边贸易,中美两国之间有广泛的人文交流各个方面,现在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达到了18万人,占了在美国在读的外国学生的四分之一强,中美两国的高层领导之间频繁地互访,中美两国之间现在有90多个互相交流、对话和合作的平台,这些都是正能量。负能量:3月2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迈阿密港口发表演说,鼓励美国人使用“美国制造”。负的因素有哪些?中美两国之间缺乏互信。有的说是信任赤字,有的说是战略互疑,就互相怀疑,在美国的战略界、情报界总会有人在那里怀疑,中国的战略意图是不是要挑战美国在地区或全球的地位。那么在最近这次(美国)大选里头,我们也听到了双方都在那里指责,美国向中国输出了就业岗位等等习总书记的意思呢,就是我们要把积极的因素调动起来,把正面的能量推动中美关系前进和发展的能量积聚起来,来克服负的能力,用咱们中医的话说就是扶正祛邪。至于新型大国关系,那我觉得这个提法也非常好,因为中国跟美国是两个非常不同的国家,我们的政治制度,我们的意识形态,我们的历史文化传统都不一样,但是现在中美关系这么重要,奥巴马总统和美国的高官不止一次的说,在21世纪中美关系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就说不仅仅是对中美两国,而且对世界各国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双边关系。一、中美关系演进过去60年的中美关系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从1949年到1971年7月,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这个阶段是中国和美国互相对抗、隔绝的时期。第二个从对抗到走向和解的阶段,就是从1971年7月、10月,基辛格二次访华。1972年的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对中国的破冰之旅,中美两国发表《上海公报》。《建交公报》1978年12月16号发表,1979年1月1号建交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实现“跨洋握手”,中美发表《上海公报》,两国达成遏止苏联霸权主义扩张的共识。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从1979年1月1号建交以后,大致划分10年一个阶段80年代这个阶段应该说中美关系得到了一个长足的发展,在政治、经济、军事关系方面,美国也对中国出口一些高科技的产品等等,中美关系是发展得还是比较快的。冷战结束以后,90年代中美关系里头有很多的麻烦和波折起伏。本世纪在小布什政府执政的那个年代,中美的建设性的合作关系还是得到了一个大的发展。一方面当然美国它面临着恐怖主义的威胁,美国需要中国的合作来共同反对恐怖主义,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奥巴马政府的时期美国售台武器的问题上,在奥巴马总统要见达赖的问题上,在地区问题上,在朝鲜半岛的安全形势,在南海的问题。2011年胡锦涛主席对美国国事访问,中美要建立一个建设性的合作关系。去年的2月,习近平副主席对美国的访问,提出中美两国要建设和谐共处、良性竞争、互利共赢的一个新型的大国关系。一、建交以来中美关系的演变(一)建交之前的中美关系(1949-1978)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的战略具体表现为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和军事上遏制。中国政府则决定“一边倒”向苏东社会主义阵营,反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中美战略对抗的态势出现重大转折,两国最终走向共同对抗第三方——苏联。尼克松政府主张通过发展与中国的地缘战略关系来“搞平衡”,并力图使美国在美中苏战略大三角关系中处于有利地位。而中国方面对中美苏三角关系的判断是“中苏之间的矛盾大于中美之间的矛盾,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矛盾大于中苏之间的矛盾”,万一苏修对我们发动战争,我们可以“东联孙吴,北拒曹魏”。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实现“跨洋握手”,中美发表《上海公报》,两国达成遏止苏联霸权主义扩张的共识。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二)建交以来的中美关系(1979年至今)1、建交后的第一个10年(1979-1989):《建交公报》解决了中美关于台湾问题的基本分歧,“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1979年1月29日,美国总统卡特(右一)在华盛顿欢迎到访的邓小平副总理。《建交公报》发表4个月后,美国国会通过了继续干涉中国内政的《与台湾关系法》,该法要求美国继续对台出售“防御性”武器,“向台湾提供使其能保持足够自卫能力所需数量的防御物资”,并指出美国与中国政府建交是基于希望“台湾的未来由和平方式来决定”。经过多轮艰苦谈判,1982年8月17日,中美发表了第三个联合公报“8·17公报”,美方承诺“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后近几年供应的水平,它准备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的解决。”1989年“六四风波”发生后,美国以“人权问题”为由带领日本、欧共体对中国进行全面的经济制裁。中美关系跌入谷底。2、中美关系的剧烈动荡以及恢复正常化(1989-1998)克林顿政府第一任期内中美关系出现了剧烈震荡,包括美国意欲在给予中国贸易最惠国待遇时附加改善人权状况的条件(虽然最后并未真正实现);美方提升美台关系,提高美台互访官员级别、1995年美方给台湾地区领导人李登辉发放访美签证;1996年大陆导弹演习震慑岛内台独势力、美国航母驶近台湾海峡,引发中美第三次台海危机;美方不断指责中方对外扩散核技术和导弹等。中美关系的全面恢复和正常化以1997年-1998年中美元首互访达到顶点。1997年江泽民主席首次以国家元首身份对美国进行正式国事访问,在访美期间中美决定“共同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3、1999-至今克林顿总统第二任期达成的“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并未实现,自1999年开始直到2001年“9·11”事件发生之前,中美再次陷入到多重矛盾和纷争之中,包括北约轰炸中国驻南使馆造成人员伤亡;美方指责中方窃取其核机密;中国加大对美国导弹防御计划的批评;小布什政府上台后发生的南海撞机事件等等。朱镕基在访美期间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说:美国的核武器很多,中国的核武器很少,中国对美国根本成不了什么威胁。中国是美国最大的潜在市场,而不是什么威胁。所以,应把“中国威胁论”改为“中国机遇论”。1999年4月6日至14日,朱镕基总理应克林顿总统的邀请,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为了反恐大局,迅速调整对华政策,寻求中方对美反恐的配合和支持。2001年10月,中美达成了建立“建设性合作关系”的重要共识。此后,中美关系维持了近7年的稳定状态。2001年10月19日,江泽民主席与布什总统共同会见中外记者。2005年9月21日,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发表题为:《中国向何处去?——从正式成员到承担责任》的政策讲话,“美国现在需要鼓励中国成为国际体系中一名负责任的利益悠关方(stakeholder)。”2005年11月2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与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布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谈后共同会见记者。新华社2007年9月6日,胡锦涛在悉尼会见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美国总统布什时,提出了中美“既是利益攸关方又是建设性合作者”的概念。二、重点是放在当前的中美关系(一)中美关系的基本面1、在全球化时代,美国与中国相互依存,相互需要,两国合作空间不断扩展。在当今时代,大国之间既有竞争的一面,更有合作的一面。是竞争对手,同时也是合作伙伴。中美关系的战略合作基础不断扩大反恐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朝鲜半岛的核问题成为中美两国合作的一个新的领域。第二、两国关系越来越机制化2、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中美相互之间不断相互适应、正视对方的实力和利益,有助于中美关系的持久稳定和发展。3、中美日益紧密的经贸合作,已成为支撑中美关系的一个强有力的新的战略支点,夯实了中美双边关系的基础。4、中美之间已经建立起多层次、多领域的对话机制。21世纪以来中美元首级、部长级互访顺利进行。迄今为止,中美在每个重要领域都取得了对话机制建设的成果。2008年6月17日,王岐山和保尔森作为两国元首的特别代表共同主持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对话期间,两国签署了《中美能源环境十年合作框架》文件。(二)中美之间的一些根本性分歧首先,中美是两个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主张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来区分国家关系的亲疏远近。一些美国决策者和学者把国家分成两类,一类是民主国家,一类是非民主国家。与非民主国家的关系是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之上的;而与民主国家的关系是建立在共同的价值观念之上的,它们是美国的“永恒的盟友”。推广民主和自由是美国外交的“首要任务”。其次,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和国际秩序的主导者,面对近年来中国的快速崛起心态复杂。尼克松说过,“我们美国人不知道怎样当世界第二,甚至不知道怎样当并列第一”。尽管近年来中国的快速发展并未根本改变中美之间的实力对比状况,但中国不断强大起来的客观趋势仍使美国不得不认真应对。在2001年的时候,中国的GDP是1.15万亿美元,我们占了美国GDP的八分之一,也就是12.5%,占了世界GDP的4%,在实际上排名第六。到了2011年,我们的GDP达到了7.3万亿美元,占了美国GDP的48.5%,世界GDP的8.8%。在实际上稳坐第二位的宝座。去年2012年我们的GDP达到了8.3万亿美元,占了美国GDP的55%。到现在美国经济复苏乏力,美国的国债已经超过了它的GDP,很快美国国债的上限16.4万亿美元就要到顶了,美国又会发生一场债务上限的危机。估计到2030年中国的GDP就会超过美国。第三,中美两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分歧。当前的主要问题是美台之间的军事合作与美国售台武器,这是中美两国尤其是两军发展关系、增进互信的最大障碍。从长远来说,《与台湾关系法》及其中对台湾的所谓“安全承诺”在可预见的将来还会继续存在并实行。中美冲突不可避免?三、奥巴马政府上台后中美关系的走向奥巴马在就职演说中清醒地认识到:“世界已经改变。美国也必须和世界一起改变”。中美关系深具复杂性、广泛性和多样性,两国和世界局势的转变,使得两国政府都觉得有必要努力维护并推动“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平稳发展。我们可以对奥巴马政府上台后中美关系的总体态势持谨慎乐观的态度。1、台湾问题被“边缘化”。对于美国来说,维持台湾海峡现在这种所谓的“不统、不独、不战、不和”的局面最符合美国的利益。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十分明确,中国不惜一切代价维护祖国的统一,美国对此并不怀疑。如果台湾当局铤而走险,两岸的军事冲突将难以避免,美国也可能被拖入一场与中国的战争,这不是美国的利益所在。近年来台湾问题在中美双边谈判议程上逐渐“被边缘化”,这其实是两岸关系缓和、北京不再经常作出过敏反应的结果,也可视作北京对遏止“台独”愈来愈有信心的具体表现。2008年国民党重新夺回政权后,主要精力在“拼经济”,拼经济更需要大陆的配合和支持,可能不会在两岸关系上主动挑起事端。2、人权问题可能继续困扰中美关系的平稳发展。在人权问题上,中美两国由于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和价值观念上的差异,存在不同的看法乃至分歧是正常的现象。讨论人权问题应持平等的态度,不能借人权问题向别国施压,更不能以此干涉别国的内政。时过境迁,现在中美之间谈人权问题和90年代初已经有很大区别。现在很多美国人,包括国际社会,越来越肯定中国在人权事业上的进步。人权问题是中美关系中的一部分,两国在人权问题上的分歧在今后相
本文标题:中美关系走向(PPT36)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697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