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心理素材一、心理杂志做一个抖腿的女汉子,根本停不下来按照惯例先写结论“抖腿有助于提高大脑认知功能,从而增加做事情的效率”,也就是你在做事或者想事情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抖腿。(比如,我现在就在抖腿)那么为什么呢?(神棍模式开始)首先,“坐姿”本身是违反人类天性的。原始人哪是一天到晚都坐在电脑前,课桌前,而且还要坐姿端正,两脚并拢,双手放在桌上?但是我们从小就被教育着要站如松坐如钟,直到我们从潜意识里接受坐着就要端端正正,可是谁都知道,对于一般人而言,坐是坐不久的,坐一会就累了,需要站起来走走,不然腿会麻。其次,NanWaldman通过观测患有ADHD的儿童的脑成像发现,他们的动作频率越大,脑区激活的面积也随之增加,特别是在他们有节奏的抬起手臂的时候(躺在核磁共振仪里面抖不了腿。)。Waldman之后将这个假设在问题儿童身上进行了验证,对于一些不听话的儿童(上课不遵守规矩,喜欢乱动,跟同龄的孩子比起来学得非常吃力),他选择不去约束他们的行为,鼓励他们随意动作,并随着他们一起动。在这样一种教育环境下,这些小孩反而获得了惊人的进步。因为这样做解放了他们用来抑制自己行为的认知资源,从而可以更加专注的在学习上。其实有节奏地抖动你的腿,会抑制你想要四处走走的冲动(想要离开不舒服的坐姿的本能),从而让你更加专心的从事手头的工作,然后,当你更容易集中精力的时候,你的工作效率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换个角度说,抑制身体不自觉的动作也是要消耗认知资源的,当你集中精神做一件事的时候你就没有多余的认知资源来保持坐姿一动不动。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经历,就是在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其实在抖腿的,而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却不知道。这是身体的一种自发反应,或者是身体的一种默认状态,身体需要动,但是又无法站起来走动,从而就有了这种节律性的抖动。结合上面的研究,抖腿可能还有另外一种功能,就是人们在兴奋的、被激活的状态下的工作效率更高,但是人们怎么才能进入这种状态呢?就是做一些节律性的重复动作,有没有想起什么?(见下图)(额,插一句,不要纠结于这不是抖腿啊什么的,只要你觉得舒服,能提高你的认知能力,doeverthingyouwant,随意做,比如我以前上高中的时候就喜欢在做题的时候转笔。)做这样的一些动作可以“激活”你自己,输送更多的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加快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从而更快更稳定的激活更多的脑区。最后再说一点,虽然抖腿行为对认知有好处,但是在公共场合抖腿是略不雅的行为,在多次被各种妹纸提醒之后,我已经改掉了这个习惯,在人多的地方不会主动抖腿。所以如果你发现你在做事前都会不由自主的抖腿的话,就站起来走走,或者小幅度运动,或者做些其它动作。不要让抖腿影响了“我只想安静的做一个美男子”的诉求1分钟心理学:抑郁症这只黑狗有一只黑狗叫做抑郁症,它盘踞在我的心中,一有机会就死死地咬住我,在我的血肉里涂上自责的毒。二、心理人物孩子你怎么了――一例阿斯伯格综合症一位妈妈来电说看到孩子的十指满是痂,很心痛,看过医生,也咨询过心理咨询师,每个人说孩子的情况还不一样,治疗的效果也不佳,不知自己的孩子怎么了,很焦虑。在约定的时间,孩子与母亲如约来到中心,孩子先进咨询室,母亲紧随其后。孩子120-130cm左右,体重稍轻,穿着得体,干净,长得可爱。母亲30稍过,穿着较时尚,给人很干练、较强势的感觉,表情焦虑。孩子与咨询师说话时,母亲常会加以解释或纠正;孩子与母亲说话时,母亲好象有耐心,没有打断孩子的说话,但行为是漫不经心,看手机。当母亲看手机时,孩子很激动:大叫“听我说”,甚至有动手阻止母亲继续,让母亲听自己说话!孩子开始与咨询师对话比较正常,有一定的目光接触,很快,孩子的节奏就不在与咨询师同步:答非所问或大篇幅的说辞,词不达意。整个过程孩子的手都不停地有许多小动作,孩子的十根手指背都有一层结痂,母亲表述是孩子会用自己的手指抓或敲自己的手指背,母亲对此很揪心。孩子抱怨说,自己不开心,有心结:不喜欢自己不停地与妈妈吵,不停地重复,自己有多动症(手不停地有小动作,敲自己的手,捏自己的衣服,看书时不停地捏书页和抖动书页……),没有朋友,无法控制行为和动作。母亲表述自己感觉孩子从小就好象与其它孩子有一些不一样,但当时自己也说不出什么来,随着孩子的年龄的增加症状越来越明显,尤其是这一学期。孩子没有朋友,不与陌生人交朋友,但喜欢与同学玩耍,玩耍时却不能控制情绪与动作,一旦说他感兴趣的东西就自顾自地说,根本就停不下来,如果不听他说,情绪就会很激动:站起来,大叫,动手等。如果他不小心碰了别人,他会不厌其烦地问“你没事吧?”“不痛吧?”不管别人的反应,告诉他没事,没有必要这样问,他就是停不下来。孩子喜欢看书,尤其是历史书,也能记得许多东西,也能说出来(大段大段地说),但用的地方不对,让别人莫名其妙。孩子手有许多多余的动作等。学业成绩差,在学校受到老师和孩子的排斥。根据来访者与母亲的表述与咨询师的观察,来访者的问题可以初步诊断为阿斯伯格综合症。阿斯伯格综合症主要表现为以下:1.人际交往困难来访者愿意与人交往,喜欢与同伴玩耍(来访者为了让同学与自己玩,有时他会从家里拿钱给同学),但是缺乏交往技巧,不理解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非语言表达的信息,采用的交往方式刻板、生硬、程式化,难以形成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能发展友谊,不能灵活应对各种不同的情景,常被同伴孤立,从而没有朋友。2.语言交流困难尽管患者的语言发育正常、表达流畅,但是使用语言来进行沟通的能力差,在交谈过程中察言观色的能力差,不关注对方的反应,不管对方对所谈内容是否感兴趣,也不顾忌别人的感受。交谈中使用较多的书面语言,咬文嚼字,给人以古板、生硬、夸张的感觉。不太能理解咨询师的一些提问,与咨询师的沟通过程中会说一些成语,但用词不当。3.行为模式刻板仪式化许多刻板、反复的手部动作(看书时不停地捏书页和抖动书页……),反复许多询问别人“痛吗?”4.在分辨真实与虚拟世界上有困难表述自己喜欢发明,并有发明,和表述自己有特异功能时,不能分辨他自己的想像与现实。5.来访者的上述问题严重损害了来访者在社会交往和他的学业。在语言发育上没有明显的具有临床意义的全面迟滞。在认知能力的发育自理能力、适应行为(社交方面的除外)和儿童时期对外界环境的好奇心等方面的发育不存在明显的具有临床意义的迟滞。针对阿斯伯格综合症患者咨询的总目标是帮助来访者管理自己的不良症状,教育训练其获得与年龄相符的社交、交流技能,以弥补其发育过程中未曾自然获得的技能;同时通过对来访者多方面评估,根据其特点制定出相应的干预措施。针对阿斯伯格综合症患者家属心理咨询目标主要是加强对阿斯伯格综合症的了解,降低自身的焦虑,学会与阿斯伯格综合症患者的交流,并帮助他们训练与年龄相符的社交、交流技能等。文/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心灵花园/顾歌工作室)上海心理咨询师温漫荣三、身边心理学(心理媒体)心理活动:放眼你身边的心理学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这话你可别不信。什么?你就是不信?好吧~本期心理活动我们就来放眼身边的心理学,看看如何用一杯咖啡换一次对话心灵的机会,催眠都有哪些神奇的魅力,阅读能有怎样的疗愈效果,哪些心理课程能帮我们营造幸福快乐的家庭关系。活动时间:10月8日——10月31日活动地点主要为北京、广州、杭州、深圳、南京等城市。直击你感兴趣的活动标题,进入详情。︱体验你身边的趣味心理活动你体验过心理咨询,那你体验过正念禅修么?10月8日杭州︱一杯咖啡换一次心灵对话@涟漪场·能量沙龙项目组10月12日北京︱正念减压,慢调频你的身心灵@慧明禅修心理咨询职业生涯规划里藏着哪些心理学秘密?10月12日广州︱职业生涯系列——生涯修炼之能力三@爸妈在线广州市心理10月18日北京︱吴熙琄:叙事治疗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心理学与职业规划催眠,有哪些神奇魅力?10月12日北京︱催眠的神奇魅力@心理学传播者10月18日北京︱蔡仲淮催眠培训课程@李老师心理俱乐部读书,让你的内心不再焦躁不安10月9日广州︱心理读书会—《用故事打开心扉(隐喻治疗案例示范)》@华师一米心理教育10月23日广州︱读书分享会—阅读的疗愈@广州爱灵心理咨询中心︱走向幸福快乐的家庭生活从今天起,做个有心人,学习如何营造幸福快乐的家庭关系10月10日广州︱《父母觉醒》系列二——成就自己与孩子@爸妈在线广州市心理咨询10月12日南京︱走向简单快乐的事业与财富之路@上海遨翔10月19日北京︱幸福女性心理工作坊@北京燕园博思心理咨询中心10月19日杭州︱走向简单快乐的亲子关系@上海遨翔10月19日深圳︱郝予:“亲子关系”动力性成长小组招募@深圳子和心理咨询10月23日广州︱萨提亚家庭治疗初阶课程@广州上馨心理10月25日北京︱第三期“幸福女性心理工作坊”学员招募啦!@北京燕园博思心理咨询中心想近距离接触心理学?更多心理讲座沙龙:——13商务英语三班李晓
本文标题:心理素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732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