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第二节 国外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第二节国外古代城市及规划思想在今天西方世界的经济与政治体系架构中,这里的境况也许已经无奈地流于某种平淡;然而这片土地上弥漫着的不朽理性光辉,依然可以穿透三干多年尘封的记忆,清晰而醒目地将它的身影印刻在西方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文明的世界,无处不及。恩格斯:他们无所不包的才能与活动,给他们保证了在人类发展史上为其他任何民族所不能企求的地位。马克思:它们……仍然能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而且就某一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一、古希腊时期1.积极的公共生活与丰富的公共空间运动、疗养、娱乐;体育场(体育馆)、疗养地和剧场。2.人本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布局手法神、人“同形同性”;公共建筑追求人的尺度、人的感受以及同自然环境相协调;雅典卫城3.希波丹姆模式显现强烈的人工痕迹的城市规划模式。深刻影响后来西方二千余年城市规划形态。二、古罗马时期1.古罗马城市建设的特征(1)世俗化的特征公共浴室、斗兽场、宫殿、府邸和剧场等宣扬现世享受的建筑大量出现,规模巨大。(2)军事化的特征营寨城、道路(3)君权化的特征公共建筑、城市中心、城市的轴线体系,一起投射出王权至上的理性和绝对的等级、秩序感,象征君权神圣不可侵犯。(4)不可持续的特征寄生的特征。将城市造就成享乐容器,忽视了城市的文化和精神功能。2.古罗马的城市规划思想(1)强烈的实用主义态度重视现实的人工实践,倾向于强有力的改造地形,显示力量的强大和财富的雄厚。更强调以直接实用为目的。(2)凸现永恒的秩序思想城市开场空间的创造、城市整体明确秩序感的建立(3)彰显繁荣与力量的大比例模数手法(4)维特鲁威与《建筑十书》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三、中世纪1.社会背景。中世纪早期西欧凋敝的整体社会境况,使得宣传“禁欲主义”、“博爱”和“自律”的基督教思想获得肥沃的生长土壤,宗教世界观统治了物质与精神领域的一切。压制科学和理性思维的一切发展可能,仇视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现实主义、人本主义和科学理性的古典文化。2.城市发展伊斯兰教势势力统治的欧洲形成了形态自然、缺少强有力统一规划的城市。日耳曼民族南侵的区域内,农耕文化占据上风,城市文化又回到进化的起点。公元9世纪起,城市又逐渐恢复了其作为商业、手工业以及宗教、政治中心的地位。一般认为,中世纪是西欧经济、文化以及城市发展上的例退,是欧洲最黑暗的时期。从城市发展的角度,中世纪的城市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奠基石,也是我们连接古代城市文明的桥梁。3.中世纪城市的特点(1)城市形态大多呈不规则的自然生长的态势。(2)除古罗马遗留下来的方格网状道路系统以及个别实例,道路系统呈自然生长状,曲折、狭窄。(3)大教堂、主教府邸等宗教设施、市政厅等政治性建筑以及商业设施等构成城市的中心和公共领域。(4)由于城墙的限制,城市建设用地紧张。(1)凸显以教堂为核心的空间组织理念4.中世纪的城市规划思想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哥特式)意大利的比萨主教堂(罗马式)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拜占廷式)莫斯科红场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斯拉夫式)(2)实行自然主义的非干预规划围绕城堡或交通接点发展起来的城市,总体形态多以环形、放射环形为多,体现了城市本身自发生长的空间特征,同时也是为了防御和节约筑城的成本。由于宗教思想的禁锢及其对文化教育的垄断,中世纪西欧社会人才极度匮乏。四、文艺复兴时期1.社会背景与内涵中世纪晚期,城市中产生的市民阶级和资产阶级提出了诸如政治代表权、法律面前平等等明确的要求,社会下层争取人身自由的斗争和要求宗教改革的运动高涨。“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为了动摇封建统治和确立自己的社会地位,而在上层建筑领域掀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后期的文化与艺术,脱离市民大众而成为一种阳春白雪式的“精英文化”。2.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社会思想(1)人文主义复兴与乐观主义的情绪(2)从人文主义衍生出对唯美的认知与追求(3)人文主义对近代自然科学精神的启蒙3.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1)追求理想王国的城市图景文艺复兴时期,人的主观能动性被进一步强调,并认为数与宇宙关于美的规律决定了城市必然存在“理想的形态”。(2)高雅与精英主义的营造思维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实质上也是一种高雅主义和精英主义。建筑和城市规划成为一种深刻和高雅的文艺构思,普通人不可企及。建筑与城市建设理论研究取得丰硕的成果,如罗马《建筑十书》的发现与整理,阿尔帕蒂的《论建筑》、费拉锐特的《理想的城市》。(3)两种城市规划思想16世纪末,在西欧的建筑与城市规划设计领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倾向:巴罗克(Baroque)风格古典主义(Classicism)风格真正对西方城市规划产生决定性影响并改变其城市格局的是16世纪后的巴罗克主义。在指导思想上,它是为中央集权政治和寡头政治服务;在观念形念上,它是当时几何美学的集中反映。在法国,与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巴洛克同时并进发展的是为君权服务的“古典主义”风格。古典主义的规划思想强调轴线对称、主从关系、突出中心和规则的几何形体,强调统一性和稳定感。在规划领域,巴洛克风格与古典主义风格始终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中发展。本质目的一致:通过壮丽、宏伟而有秩序的空间景观来寓意中央集权的不可动摇。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规划将城市作为表达他们宏大政治意图、炫耀财富和夸赞功绩的艺术品。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及其艺术成依然辉煌灿烂。五、其他城市和城市规划思想1.两河流域的城市(1)数量庞大,规模宏伟:乌尔、巴比伦(2)神权的崇高无上(3)高度发达的文明2.埃及的城市(1)建筑极其宏大(2)典型的死者崇拜(3)简陋的城市设施六、古代东西方城市发展与规划的异同1.发展阶段2.建城目的3.城市职能4.城市规模5.城市形态6.城市规划思想1.发展阶段欧洲城市发展与规划的阶段性比较明显。我国古代的城市格局由于封建社会的超稳定性以及朝代更迭时周而复始的破坏性等原因,自秦汉以来两千多年没有发生本质变化,基本上墨守着《周礼·考工记》中的规则。2.建城目的虽然每个时期的城市不尽相同,但西方古代城市建设的目的并非仅仅围绕君主或领主等单一的权力中心展开。我国古代的城市建设自始至终体现着至高无上的皇权。3.城市职能城市是聚居的一种形式,因此城市的主要功能就是提供安全、适宜的居住场所。在这一点上古代东西方城市相通。我国古代城市中经济因素体现的较少,封建社会地主土地所有制使地主可以离开土地居住在城市中,加强了城市作为封建统治中心的作用。因此,城市的对外防守,对内统治功能居首位。4.城市规模除古罗马之外,欧洲城市的个体规模普遍较小。5.城市形态一般可分为两种,一是按一定的规划意图建立起来的,具有规整平直的道路系统、几何形的城市平面;另一种是自然发展起来的,依山傍水,道路迂回曲折。这两种类型均存在于我国及欧洲的古代城市之中。不过欧洲源自不同的时期,而我国则主要因城市类型而定。6.城市规划思想以《周礼·考工记》为核心的礼制思想以及阴阳五行、易学、风水成为我国都城、乃至地方城市规划的指南,历经两千余年,形成一脉相承的古代城市建设实例。欧洲城市虽在不同时期出现过有关理想城市的描述(例如柏拉图的《乌托邦》、文艺复兴时期费拉瑞特的《理想城市》),但并不存在一个连续的具有传承关系的规划理论体系。
本文标题:第二节 国外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733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