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云南省高一历史3.3.1“顺乎世界之潮流”华东师大版教案华东师大版
云南省高一历史3.3.1“顺乎世界之潮流”华东师大版教案华东师大版一、内容及解析1、内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的主要思想;革命派的思想。2、解析19世纪上半期,当西方列强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高歌猛进的时候,古老东方的中国依然恪守着农业文明。东方古老刀矛与西方近代炮舰的拼杀掀起了东西方文明、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文明与野蛮的巨大撞击。在残酷的征服面前,古老的中国渐渐低下了妄自尊大的骄傲的头颅:为了摆脱民族危机,抵御外来侵略。但是,阶级属性的不同,社会背景,认识能力使得他们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提出他们自己的主张,形成自己的特点。地主阶级为维护封建统治提出的学习西方的技术,把学习限定在物质层面上;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君主立宪的主张,资产阶级革命派则提出推翻封建政府,实现民主共和,把学习放在学习制度上。二、目标及解析1、目标(1)了解和掌握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了解和掌握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民主革命派的思想主张、基本活动和结果;(2)通过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解析(1)结合时代背景对向西方学习思想产生的原因加以分析,影响从社会的各个层面去把握。(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3)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法,认识这些先进人物的开拓精神及时代带给他们的局限性。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地主阶级学习西方的内容和目的认识不清。其原因可能在于,学生往往会忽视地主阶级的阶级属性,认为学习西方的目的就是为了反封建统治救国。要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对洋务派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地主阶级作为封建统治阶级,他们学习西方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向西方学习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从而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这是由其阶级属性所决定的。四、教学情景设置(一)教学过程(二)教学情景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19世纪之交,世界潮流的是什么?我们中国人对世界潮流了解吗?那么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面对西方殖民势力的挑战先进中国人是如何顺乎世复习18、19世纪中国所面临的环境学习西方的技术学习西方的制度小结界潮流的?例1:18、19世纪之交的西欧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状况如何?这时候的中国又如何?设计意图:复习已学知识,导入新课。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完成,教师答疑。2、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地主阶级代表人物林则徐和魏源等是如何“顺乎世界之潮流”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真正将他们的构想付诸实践的又是哪些人?他们的实践结果如何?例2:为什么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1)收集西方国家的信息(2)编译西方的书籍和报纸(3)仿制西方战船,提出建立新式海军的主张。林则徐在探求西方知识极其抵御外侮的思想和实践,成为维新思想的先驱,在中国历史上为启示人们向西方寻找真理起了开拓作用。设计意图:掌握林则徐学习西方的史实。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完成。例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法。”“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是书何以作?曰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魏源《海国图志》(1)早期先进的中国人眼里的长技是什么?评价这一认识。(2)材料反映出作者的一种什么样的主张?其含义是什么?其提出有什么重大意义?(《金榜新学案——同步导学》P25要点评价1)例4: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付诸于实践,兴起了洋务运动。结合已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结果,并结合教材P49“知识链接”分析出现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设计意图:理解“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内涵、意义及实践。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3、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分别有哪些思想主张?这些主张与林则徐、魏源等的主张相比有何变化?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维新变法运动结果如何?有何影响?例5:阅读下列材料1898年刊行的《孔子改制考》一书,着重宣传了孔子“托古改制”的思想,在书中,康有为把孔子尊为“托古改制”的教主,把“六经”说成是孔子“托古改制”范本。它认为“六经”中尧、舜、禹等古圣先贤的盛德大业,都是按照孔子自己的理想假托出来的,假托古人的言论来实行改制,历史上不见得确有其人其事。这样康有为用以证明自己的变法主张,不但没有违背孔子的遗教,而且是孔子改革思想的真正继承者。——陈旭麓主编《中国近代史》请回答:根据材料归纳康有为思想的特点是什么?他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方法?这体现了什么?康有为主观上想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导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始终弱小;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的关系。设计意图:掌握维新派的主要思想,并分析其特点及出现这种特点的原因。师生互动:(1)学生阅读教材掌握主要思想;(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特点,原因。例6: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从不同角度宣传维新思想,但其核心主张相同。这个核心主张是什么?这一主张与林则徐、魏源等的主张相比有何进步?设计意图:比较两者的思想。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补充。例7:维新变法运动结果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有何影响?设计意图:了解戊戌变法运动的结果及原因,分析原因。师生互动:教师分析。4、民主共和思想产生的背景如何?与维新思想相比有何不同?该方案初步实现的标志是什么?设计意图:了解民主共和思想。师生互动:学生自读。5、目标检测1.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是()A.姚莹B.林则徐C.魏源D.徐继畬2.魏源作为新思想的主要倡导者,其突出贡献在于()A.关心时局,勇于探索新知B.编写《海国图志》,介绍外国史地C.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D.主张引进西方技术,研制新式兵器3.早期维新思想同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主要不同是()A.学习外国的科学技术B.学习外国的军事技术C.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D.借鉴外国经验,探索救国之路4.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B.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C.猛烈批判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D、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5.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1898年春在上海刊行,后曾三次被清政府下令毁版。此书遭毁版的原因是()A.宣扬经学B.批判儒家思想C.借“经学”之名,行“改制”之实D.否定孔子权威6.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根本目标的共同点是()A.推翻封建专制统治B.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C.由资产阶级掌握政权D.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设计意图:巩固重难点知识。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完成,教师答疑。6、小结:鸦片战争后,从魏源、林则徐,到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过程,这是一个逐步深入和提高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逐渐从器物技艺走向社会制度的变革,,并最终走向化心理,在依次递进中,中国逐渐融入世界近代化的滚滚大潮中。配餐作业A组题1.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睁眼看世界”思想萌发并进一步成为一股社会思潮。这一思潮的主要目的是()A.重新认识世界,寻求强国御辱之道B.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发展资本主义C.保持与各国的“友好关系”,维护统治D.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改革中国的制度2.下列关于林则徐、魏源等倡导新思想的代表人物的评述,正确的是()①都是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②其思想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③都主张放眼世界、探索救国之路④未能完全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3.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A.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B.李贽笔下的孔子C.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D.董仲舒笔下的孔子4.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主要是因为()A.维新派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B.维新派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C.维新派把变法与救亡图存相结合D.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5.梁启超认为:“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下列关于维新变法运动的评价,与此说法吻合的是()A.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B.开辟了向西方学习的强国御辱之路C.中国首次思想解放潮流D.改变了中国的政体6.在清末,维新派和革命派的根本分歧在于()A.对西方列强的态度B.是否实行“平均地权”C.政体变革的方式和目标D.是否推行议会制度7.“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持上述观点的应是()A.顽固派B.资产阶级维新派C.洋务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8.在近代中国,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为国家的政治民主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下关于两个派别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针锋相对、势不两立B.齐心协力、相得益彰C.异曲同工、殊途同归D.相互交融、共生共长设计意图:巩固重难点知识。B组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并认为“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材料二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本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材料三请定立宪开国会》认为:“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材料四中国欲独立,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我国欲为地球上名国,地球上主人翁,不可不革命。———邹容《革命军》请回答:(1)从材料一看,魏源对“夷”有何认识?“制夷”的本质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曾国藩提出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具体方法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说明认为变法最重要的是什么?比起魏源、曾国藩,康有为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有什么进步?(4)材料四与材料三的主张有何不同?(1)西方国家的军事装备、军队的训练、管理方面优于中国;抵御外国的侵略。(2)先购买,再仿造;使清政府摆脱内忧外患,维护清朝统治。(3)实行君主立宪制;不仅要学习西方的军事和技术,更应该学习西政治制度。设计意图:巩固重难点知识并培养学生的材料阅读能力。C组题10.阅读下列材料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说,“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技术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这一“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他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盘否定。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材料中“第二次失败”和“自强”运动分别指什么?(2)材料中“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3)你是否同意作者“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的观点,简要说明你的理由。(1)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失败;洋务运动(2)思想:出现维新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民主科学思想、社会主义思想等。制度:维新变法运动尝试建立君主立宪制度;辛亥革命最终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制度。(3)略设计意图:巩固重难点知识并培养学生的材料阅读能力。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三学案(主备人:熊冬梅)3.3.1“顺乎世界之潮流”班级姓名学号一、学习目标能理解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以及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民主革命派的思想主张、基本活动和结果。完成《金榜新学案——同步导学》P24课标自主落实二、问题与例题问题
本文标题:云南省高一历史3.3.1“顺乎世界之潮流”华东师大版教案华东师大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752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