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2014版(带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2013—2014学年下学期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一、学生情况分析学生通过对新教材学习,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一定个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两个班总的来说,基础是差不多的,(3)班的尖子生和(4)班差不多,不过,后进生方面,二(4)班多了好几个。两个班的学习习惯都较好,本这个学期的教学重点还是要放在良好听课习惯的养成上和数学思维能力训练。另外,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教育与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步爱上数学。二、教材分析本期课程内容涉及数学教学内容的各个领域,而且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具体表现:“数与代数”领域有3个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结合实例和调查,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通过对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图形与几何”领域有3个单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注重学生动手实践和积极思考。“方向与位置”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认识并能辨认八个方向,能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测量”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认识图形”通过生活实景,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统计与概率方面,学生将初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一些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除此之外,还有综合与实践活动“数学好玩”。本期课程内容知识点散、多,难度相比以前增大不少,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已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只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对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养成踏实、细致的学习态度,应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并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三、学习目标(一)数与代数1.结合分物活动,探索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通过具体情境,探索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结合实例和调查,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并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了解其数位顺序,会用万以内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会用词语或符号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3.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景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的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二)图形与几何1.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地方。2.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3.通过生活实景,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三)统计与概率学生将初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一些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统计意识。三、教学措施: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直观表演、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习兴趣。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与家长进行适时沟通,让家长用正确、适当的方法指导孩子学习。6、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挖掘各种网上教学资源,用好各种教学媒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首先从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倾听、乐于表达的内在品质。7、继续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和优生的提拔工作。五、课时安排:54课时第一单元除法单元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除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单元学习重难点: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课时安排:7课时第1课时分苹果(总第1课时)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2-3学习目标:1.在分苹果的过程中,学会用竖式计算除法的方法,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2.经历分苹果的实际操作过程,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反复检验的好习惯。学习重点: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除法的方法,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学习难点:理解和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和体会竖式中每一步的具体含义。学习准备:课件、圆片若干个(代替苹果)学习过程:一、复习巩固,做好铺垫1、把口诀填完整四()二十六()三十六七()五十六2、口算7×6=8×3=10÷5=20÷5=2×7=25÷5=40÷8=16÷4=9×3=36÷9=3、妈妈买来24个苹果,每天吃3个,可以吃几天?□○□=□(天)妈妈买来24个苹果,吃了6天,平均每天吃几个?□○□=□(个)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淘气和笑笑家要来客人了,妈妈让他们把洗好的苹果放在一些盘子里面,你愿意帮他们分一分吗?(揭示课题:“分苹果”并板书)三、小组合作,自主探究1、探究活动:每盘放6个苹果,18个苹果可以放几盘?(1)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①小组合作分一分苹果图片,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学生可能会有这样几种方法:②操作演示:小组代表上讲台操作演示,边演示边说明自己的分法。③集中交流:说说怎样列式计算。除法还可以用另一种形式——竖式来计算。(2)体会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正确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①教学写法,学生试写。师:教师指着18÷6=3,告诉学生,这是除法的横式,其实,除法除了用横式表示以外,还可以用竖式来表示。你看,我们学过加法竖式,学过减法竖式,就是没学过除法竖式。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怎么写除法竖式吗?教师介绍:先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竖式里的除号。教师板书除法竖式的符号,提问:除法竖式的符号跟什么相似?(汉字的厂)对,它就像一个房子,里面装了许多要分的物体所以被除数18写在里面,除数6表示每6个分一份,要分出去,所以放在房子的外面,也就是它的左面。这个竖式我们就读作18除以6,齐读一遍。那么18除以6,商是几?3写在了哪里?(除号的上边)对,商写在除号的上边,要跟被除数18的个位0对齐。因为这个3表示18里面有3个6,它表示的也是个位,所以要跟个位对齐,商写好之后,我们再把商和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3×6=18,然后再用被除数18减去乘积18,得0写在下面,也就是说,18个苹果,每6个放1盘,正好放满3盘,四五二十,都分完了,一个也没剩,我们就用0来表示。板书:18÷6=33商除数→6)18被除数18除数与商的积0被除数减去除数和商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个位上。B多媒体出示:除法竖算式和除法竖式的对应关系,指出竖式中各部分名称。师:让学生用竖式计算,进行练习。②理解每一步的实际含义。学生观察竖式,尝试理解竖式的每一步含义。每个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全班内交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及有疑问的地方。学生预设:生1.18是被除数,表示有18个苹果;生2.6是除数,表示每盘分6个苹果;生3.3是商,表示分3盘。生3.0是余数,表示每6个一盘3盘正好分完,没有剩余,用0表示。四、巩固与练习1、课本第2页“填一填,说一说”。2、课本第3页练一练第1、2题,先理解题意,在独立完成,集体交流。3、课本第3页练一练第3题,独立完成,指名板演。五、课堂总结你学到了什么?板书设计:分苹果18÷6=33商除数→6)18被除数18除数与商的积0被除数减去除数和商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个位上。第2课时搭一搭(一)(总第2课时)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4-5学习目标:1、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3、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学习重点难点: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学习准备:小棒、课件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淘气和笑笑想用小棒摆成一些正方形,你知道摆1个正方形需要几根小棒?(4根),如果他们有13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小棒?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解决问题:搭一个正方形要4根小棒,13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小棒?(1)请每个同学用小棒实际搭一搭,再小组内讨论怎样列出算式,怎样计算?(2)进行全班交流。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探究各数表示的意思及单位名称的写法,并进一步认识余数。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3÷4=3(个)……1(根)余数答:可以搭3个正方形,还剩1根小棒。引导学生认识:“13”表示把13个小棒拿去分,“4”表示每个正方形4根,“3”表示搭了3个(强调单位“个”),“13”表示3个共13根(4×3=12)。“1”表示搭了3个后还剩下1根(强调单位:“根”),说明“1”是余数,这1个不能再继续往下分了。2、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分别用14、15、……、20根小棒搭成正方形,可以搭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小棒?(完成课本第4页“搭一搭,填一填”的表格)(1)先由学生操作(用小棒分一分)。再列出除法算式,独立完成表格。(2)学生讨论:从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余数一会儿大一会儿小,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三、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第5页“练一练”第1题,先理解题意,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2、完成课本第5页“练一练”第2题,独立完成表格,集体订正,说一说通过表格发现了什么?3、完成课本第5页“练一练”第3题,指名说一说错在哪里,该如何订正,为什么?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余数除法,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板书设计:搭一搭(一)13÷4=3(个)……1(根)余数答:可以搭3个正方形,还剩1根小棒。教学反思:培养学生用心体验数学提出问题是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善于思考、敢于创造的一种手段,但并不是最终的目
本文标题: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2014版(带教学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756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