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免疫与计划免疫目的要求了解: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基础熟悉:预防接种及其他疫苗应用掌握:儿童计划免疫程序(重点)教学内容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基础预防接种及其他疫苗应用儿童计划免疫程序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基础一、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免疫:是指机体对感染有抵抗能力而不患疫病或传染病免疫防御功能免疫监视功能免疫耐受免疫调节功能(一)免疫系统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脾、淋巴结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T和B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分子(细胞表面分子、抗体、细胞因子、补体等)组成。(二)免疫应答体内的免疫细胞通常处于静止状态,细胞必须在活化后经免疫应答过程,产生免疫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才能执行免疫功能免疫应答有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和特异性免疫应答。免疫应答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卫机制,个体出生时就已具备,在感染早期(数分钟至96小时)发挥防御功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细胞:主要包括单核吞噬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和多形核中心粒细胞。非特异性免疫应答不产生免疫记忆。免疫应答特异性免疫应答:执行者是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抗原(Ag):能被T或B细胞受体特异性识别的小分子(三)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特异性免疫应答:识别阶段、激活阶段和效应阶段。(四)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个体发育中抗体产生的规律IgM:胚胎晚期已能由胎儿自身合成lgG:生后3个月后开始合成IgA:4~6个月出现初次级再次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二、婴幼儿免疫的特点免疫系统未完全发育成熟参与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免疫细胞功能也不成熟。影响儿童免疫反应的因素营养:需要的各种营养素相对比成人更多疾病:降低机体免疫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预防接种预防接种目的:预防疾病和根除疾病健康领域里具有历史意义的进步常规健康保健一部分一、免疫接种的类型自然免疫和人工免疫自然免疫:机体感染病原体后建立的特异性免疫,包括胎儿和新生儿经胎盘或乳汁从母体获得抗体。人工免疫:人为地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包括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人工免疫主动免疫:设法使宿主和致病微生物或其产生的毒素接触,产生免疫应答,合成抗体,产生免疫记忆被动免疫:给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细胞因子等,以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的措施。二、疫苗的类型(一)灭活疫苗选用免疫原性强的病原体,经人工大量培养后,用理化方法灭活,使之不能感染机体也不能增殖,但仍保存相应的免疫原性灭活疫苗具有安全、易于保存和运输等优点,主要诱导特异性抗体的产生要维持血清抗体水平需多次接种。包括霍乱、伤寒、钩端螺旋体、百日咳、狂犬病、甲型肝炎和乙型脑炎疫苗等。(二)减毒活疫苗将病原微生物(细菌或病毒)反复传代,产生定向变异,保留一定的剩余毒力、免疫原性和繁衍能力,但丧失致病性活疫苗接种类似隐性感染或轻症感染一般只需接种一次,多数活疫苗免疫效果持久而良好麻疹、腮腺炎、脊髓灰质炎、风疹和水痘疫苗(三)多糖疫苗细菌的多糖和脂多糖用化学方法从病原微生物中提取长链糖分子制成多糖疫苗。现已获准使用的有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肺炎球菌多糖疫苗以及b型流感杆菌多糖疫苗。(四)基因工程疫苗用基因工程方法或分子克隆技术,分离出编码病原体抗原的基因片段,将其转入原核或真核系统表达出具有免疫原性的抗原分子,制成疫苗,或者将病原休的毒力相关基因删除掉,使其成为具有毒力的基因缺失疫苗。目前获批准使用的有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口蹄疫疫苗和莱姆病疫苗等。(五)亚单位疫苗(六)合成的多肽抗原疫苗(七)DNA疫苗:其机制和安全性还不十分确定目前进入临床实验的有疟疾DNA疫苗和HIV-DNA疫苗儿童计划免疫程序儿童计划免疫程序基础免疫: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混合疫苗和麻疹疫苗,主要是针对乙型肝炎、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和麻疹增加儿童免疫疫苗接种的种类:甲型肝炎、腮腺炎疫苗、水痘疫苗、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和风疹疫苗等。我国现行的儿童基础免疫程序初次免疫起始的月龄应按规定而不能擅自提前:接种的针次间隔不能缩短:在规定的月龄范围内完成基础免疫:婴儿预防接种程序二、基础免疫制剂与接种(一)卡介苗:要求卡介苗初种尽可能在儿童出生后24小时内完成,达不到此要求的地区,应保证儿童在12月龄内尽可能早地获得卡介苗免疫。接种对象:出生后数天至2个月内的正常婴儿3个月以上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儿童一年级小学生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预防疾病:结核病程序:一类苗,1针次(出生2-3d)特点:发病快,进展迅速,极易发生并发症传播方式:密切接触史,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种反应:接种后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1cm正常,反之应就诊提示:正常:接种2-3天略红肿,3-4周结痂/留疤8-12周持续不结痂,应就诊PPD试验阴性,应复种接种部位溃疡可意涂5%异烟肼软膏短暂观察基础免疫-卡介苗预防疾病:乙型肝炎程序:一类苗,3针次(0、1、6月龄)---3至5年加强特点:慢性乙肝1/4成人后转为肝硬化,肝癌传播方式: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和其他接种反应:接种部位红肿/硬结2-3天消失是正常反应,不需治疗提示:接种后1-2个月检测血清中抗-HBs抗体基础免疫-乙肝疫苗(二)乙肝疫苗未做孕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筛查及乙肝表面抗原阴性孕妇的新生儿学龄前儿童及其他易感人群接种3针(次),每次10ug乙肝疫苗。(二)乙肝疫苗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的新生儿,第1针接种30ug,第2、3针均接种10ug乙肝疫苗;乙肝表面抗原及e抗原双阳性孕妇的新生儿,出生后应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继之接种3针,每次30ug乙肝疫苗(二)乙肝疫苗接种部位及方法: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实行“0、1、63针(次)免疫接种第1、2针(次)为基础免疫,第3针(次)为加强免疫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新生儿,第1针(次)接种必须在出生后24小时内完成。预防疾病:小儿麻痹症程序:一类苗,4剂(2、3、4月龄、4岁)特点:人是唯一宿主,5岁以下多发,四肢瘫痪畸形,终生免疫传播方式:粪-口传播,飞沫传播提示:直接嚼服或溶于凉开水送服,禁用热水送服避免吐出糖丸影响效果基础免疫-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疾病: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程序:一类苗,3针次(3、4、5月龄)特点:百日咳具有高度传染性,幼儿园易发传播方式:白喉/百日咳经飞沫传播破伤风通过皮肤伤口感染接种反应:接种后6-10小时,局部轻微红肿,疼痛发痒/硬结,少数会低热或轻微不适少数局部硬结需1-2个月消退,提示:体温〉38.5℃/红肿范围〉直径5cm,服退烧药并注意观察出现高热惊厥,不可继续注射,改用白破疫苗基础免疫-“百白破”混合制剂预防疾病:麻疹程序:一类苗,1针次(8月龄)特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皮肤红色斑丘疹和口腔颊部粘膜麻疹粘膜斑学校/幼儿园易发传播方式:密切接触,飞沫传播基础免疫-麻疹疫苗儿童计划免疫程序表疫苗24h2-3天1月2月3月4月5月6月8月1.5-2岁4岁7岁12岁乙肝疫苗①②③复种卡介苗①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①②③复种百白破混合制剂①②③复种复种麻疹①复种肌内注射百白破混合制剂DPT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灭活疫苗糖丸OPV皮下注射麻疹MV肌内注射乙肝疫苗HBV皮内注射卡介苗BCG接种途径疫苗常用疫苗及使用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疾病免疫抑制剂使用者:免疫异常不能接种不使用活疫苗预防接种禁忌症发热急性传染病密切接触重症腹泻急性疾病暂缓接种慎接种过敏体质其他:体重2.5kg,患结核病、心脏病、肾炎、哮喘、湿疹及其他皮肤病者禁止接种卡介苗;两月上需先做PPD;其他疫苗的应用其他疫苗的应用(一)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接种对象:年龄为1周岁以上的甲肝易感者接种部位及方法:上臂外侧三角肌处,皮下注射禁忌证:身体不适,腋温超过37.5℃者;患急性传染病或其他严重疾病者;免疫缺陷或接受免疫抑制剂者;过敏体质者禁用。(二)风疹减毒疫苗接种对象:年龄为8个月以上的小儿、青少年和未查出对风疹有免疫力的年轻人,女孩应该争取在育龄前接种。接种部位及方法: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禁忌证:患严重疾病、发热或有过敏史者不能接种;妊娠妇女严禁使用;妇女怀孕前3个月内不宜接种本疫苗。(三)腮腺炎疫苗接种对象:8足月以上的腮腺炎易感者。接种部位及方法: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禁忌证:患严重疾病、急性或慢性感染、发热或对鸡蛋有过敏史者、孕妇禁用。另外还有进口“麻腮风”三联疫苗,除可预防腮腺炎外,还可预防麻疹、风疹。(四)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对象:12足月~12周岁的健康儿童及水痘易感者。接种部位及方法:上臂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禁忌证:有严重疾病史、过敏史、免疫缺陷病者及孕妇禁用;一般疾病治疗期、发热者缓用。(五)流行性感冒病毒疫苗接种对象:重点推荐人群:60岁以上人群;慢性病患者及体弱多病者;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特别是一线工作人员;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推荐人群:养老院、老年人护理中心、托幼机构的工作人员;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特别是出租车司机,民航、铁路、公路交通的司乘人员,商业及旅游服务的从业人员等慎用人群:怀孕3个月以上的孕妇。(五)流行性感冒病毒疫苗接种部位及方法:上臂三角肌下方,肌肉或皮下注射,严禁静脉注射。6个月至3岁儿童接种两针,间隔2~4周。3岁以上儿童及成人接种一针。在流感流行高峰前1~2月推荐接种时间为9~11月份。(五)流行性感冒病毒疫苗禁忌证:对鸡蛋或疫苗中其他成分过敏者;格林一巴利综合征患者;怀孕3个月以内的孕妇;急性发热性疾病患者:慢性病发作期;严重过敏体质者;12岁以下儿童不能使用全病毒灭活疫苗;医生认为不适合接种的人员。(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接种对象:6个月至15周岁的儿童和少年接种部位及方法:上臂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初次免疫儿童年龄从6月龄开始,基础免疫接种2针,每针间隔3个月。3岁以上接种1针接种应于流脑流行季节前完成。根据需要每3年复种1次。(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禁忌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人;有高热惊厥史的人;有严重心脏、肝脏、肾脏疾病,尤其是脏器功能不全者;有精神系统疾病和精神病的人;有过敏史者,过敏史包括药物和食物过敏发热或正处于疾病的急性期,也不宜接种流脑疫苗,可等康复后再补种。(七)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接种对象:乙脑流行地区6个月以上到10岁以下儿童,以及由非疫区进入疫区者;减毒活疫苗则用于1岁以上儿童。(七)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接种部位及方法:上臂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流行期开始前一个月应完成疫苗的接种工作。我国南方一般6月份开始发病,所以预防接种应在4月份完成;北方在7月份开始流行,预防接种应在5月份完成。(七)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禁忌证:发热,患急性传染病、中耳炎、活动性结核,心、肾及肝脏等疾病,体质衰弱、有过敏史或癫痫者,先天性免疫缺陷者,近期或正在进行免疫抑制剂治疗者或孕妇。(八)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用于预防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脑膜接种方法:肌内注射禁忌证:高热时禁用。小结儿童的免疫与计划免疫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混合疫苗和麻疹疫苗接种时间及预防的疾病甲型肝炎、腮腺炎疫苗、水痘疫苗、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和风疹疫苗接种时间及预防的疾病
本文标题:免疫与计划免疫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758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