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第十七讲 莫言作品赏析
第十七讲莫言及作品赏析教学目标:1、了解莫言及其代表作品2、鉴赏人物形象3、鉴赏小说的创作的艺术表现4、品味小说独具魅力的语言一、莫言简介原名管谟业(1955),山东高密。当代名作家。12岁时读小学五年级,因“文革”爆发辍学。1976年8月参加解放军,1984年秋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985年发表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引起文坛注意。1986年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反响强烈。1997年发表长篇小说《丰乳肥臀》,引起争议。“大”作家莫言胸怀宽、结构宏、想象奇、语言细腻汪洋而又泥沙俱下。直面复杂难解的现当代中国历史及中国百姓,勇气与能力无人可及。用丰富而又细腻的多声部合唱,将历史的复杂尽力呈现。1、想象奇特胸怀宽阔。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2、叙事的极限“他太综合了,他的江河横溢和泥沙俱下,他的密密麻麻与生机盎然,他的粗粝奔放又精细入微,他的庞大理念与泛滥感性,他的来自泥土大地的根根须须原汁原味,他的横移于欧风美雨的形形色色洋腔洋调,他的民间的丰饶野性与芜杂欲望,他的人文的大雅情趣与磅礴诗意,他的杂花生树繁缛富丽肢体横陈汪洋恣肆……”——张清华二、创作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1至1984:《春夜雨霏霏》《民间音乐》等。第二阶段是1985至1986(爆发期):《透明的红萝卜》《金发婴儿》《红高粱家族》(含5个中篇《红高粱》)等。(反传统,想象奇特)第三阶段是1987以《红蝗》的发表为标志:《檀香刑》《丰乳肥臀》《酒国》等(兼收并蓄,信马由缰)。《透明的红萝卜》(1985成名作)描写了黑孩从小缺乏父亲,总是受到继母的虐待,从小背上生活的重负:饥饿争工分、受辱、挨打、挖萝卜被批、坚忍。人物关系:小石匠、菊子姑娘、小铁匠,黑孩,老铁匠和小铁匠叙事线索:1、小石匠与菊子姑娘的爱恋故事;2、黑孩的孤独与幻觉;主题:他看到了一幅奇特美丽的图画:光滑的铁砧子,泛着青幽幽的光。泛着蓝幽幽光的铁砧子上,有一个金色的红萝卜。红萝卜的形状和大小都像一个大梨,还拖着一条长尾巴尾巴上的根根须须像金色的羊毛。红萝卜晶莹透明,玲珑剔透、玲珑剔透。透明的、金色的外壳里包孕着活泼的银色液体。红萝卜的线条流畅优美,从美丽的弧线上泛出一圈金色的光芒。光芒有长有短,长的如麦芒,短的如睫毛,全是金色……'为什么红萝卜是透明的?人物分析黑孩:悲惨不幸与聪颖坚忍→灵性菊子姑娘与小石匠:美与善良老铁匠:艰难狗日的!公狗!母狗!你也配吃萝卜?老子肚里着火,嗓里冒烟,正要它解渴!’‛黑孩与小铁匠打得最精彩的时候,……也是老铁匠最悲哀的时候,仿佛小铁匠不是打钢钻而是打他的尊严。‛‚正当老铁匠要为手中的钻子淬火时,小铁匠耸身一跳到了桶边,非常迅速地把右手伸进了水桶。老铁匠连想都没想,就把钢钻戳到小伙子的右小臂上。……小铁匠‘嗷’地号叫一声,他直起腰,对着老铁匠恶狠狠地笑着,大声喊:‘师傅,三年啦!’……老铁匠在雾中说:‘记住吧’‛老小铁匠老铁匠之歌恋着你刀马娴熟,通晓诗书,少年英武,跟着你闯荡江湖,风餐露宿,受尽了世上千般苦——‛‚……你全不念三载共枕,如去如雨,一片恩情,当作粪土。奴为你夏夜打扇,冬夜暖足,怀中的香瓜,腹中的火炉……你骏马高官,良田万亩,丢弃奴家招赘相府,我我我我是苦命的奴呀……‛黑孩:每当中午和晚上,黑孩就听到黄麻地里响起百灵鸟婉转的歌唱声,他的脸上浮起冰冷的微笑,好象他知道这只鸟在叫着什么。小铁匠是比黑孩晚好几天才注意到百灵鸟的叫声的。‛黑孩与小石匠沙土迷住了小铁匠的独眼,他象野兽一样嗥叫着,使劲搓着眼睛。小石匠趁机扑上去,卡着小铁匠的脖子把他按倒,拳头象擂鼓一样对着小铁匠的脑袋乱打……这时候,从人们的腿缝里,钻出了一个黑色的影子。这是黑孩。他象只大鸟一样飞到小石匠背后,用他那两只鸡爪一样的黑手抓住小石匠的腮帮子使劲往后扳,小石匠龇着牙,咧着嘴,‘噢噢’地叫着,又一次沉重地倒在沙地上。‛艺术特质1、独特感觉与细腻描写(对红萝卜的感觉变化);2、象征手法(写真、写意);3、环境;4、语言。《红高粱》(1986)“红高粱”是一个整体象征意象:它象征着刚毅、不屈,象征着苦难、坚忍,象征着复仇、牺牲,象征着狂放不羁,象征着伟大民族的血脉、灵魂和精神。自此确定了作家对人与自然,历史与现实的表达方式1987年获第四届全国中篇小说奖《红高粱》人物形象余占鳌(“我爷爷”):自由不羁豪放不羁独立不羁不屈不挠疾恶如仇敢爱敢恨不屈的民族精神顽强的生存意志充满野性,充满原始生命激情追求自由人生的“人”.刚烈的硬汉人物分析——余占鳌不受约束、除暴安良讲军纪、识大体——刚正不阿、嫉恶如仇野性的爱恋顽强生存意识、强烈民族精神、红色激情他是“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人。“我奶奶”:她是蓬勃生命的象征,她有无数的美德,但反对“正统”道德的压抑。她个人的历史也是一部“反伦理”的历史,充满了在宗法社会看来是无法容忍的乱伦、野合、通奸、被强暴……但这一切没有使她的形象受损,反而更显示出她伟大和坚韧的原始母性。“我奶奶”是一个充满生命力,身上带着强烈青春气息,散发着蓬勃的生命活力,对生活是无限热爱的一个真正的”人”.《红高粱》是一个具有神话意味的传说。整部影片在一种神秘的色彩中歌颂了人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因此,赞美生命是该片的主题。“是要通过人物个性的塑造来赞美生命,赞美生命的那种喷涌不尽的勃勃生机,赞美生命的自由、舒展。”(张艺谋:《(红高粱)导演阐述》)正因为这种对生命的礼赞以及影片那精湛的电影语言的运用,使得《红高粱》获得了国际荣誉,这也是中国电影迄今为止在国际上获得的最高荣誉。符号式的象征环境:生命的神圣爱情生在此、死在此抗日大背景守护家园《红高粱》叙事视角一个是孩子“豆官”的第三人称一个是成人“我”的第一人称“祖宗=子孙”的叙事结构这两种视角相互交错,莫言尽情挥洒感觉,构成了作品色彩斑斓的丰富画面。作者还善于运用通感的表现手法,形象地描摹事物,并给人感官上的刺激。例如在写余占鳌在单家放火制造混乱并准备杀人时,从西边那间房里传出一个“湿漉漉的带着霉烂味儿的声音”,在此作者巧妙地利用麻风病人身上的潮湿与溃烂物质,把它融合到单扁廷的声音上,融汇了触觉、嗅觉、和听觉为一体,表现出他身上的腐败与溃烂气息。(色彩感觉)出色的环境描写谨以此文召唤那些游荡在我的故乡无边无际的通红的高粱地里的英魂和冤魂。我是你们的不肖子孙,我愿扒出我的被酱油腌透了的心,切碎,放在三个碗里,摆在高粱地里。伏惟尚飨!尚飨!小说《红高粱》后记《红高粱》小说的创新在于1,内容上,以民间的角度,审视抗日战争。2,形式上,视角与人称的交替变换。3,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4,哲学思想的思考。5,原生态人物的塑造。关于《红高粱》的争论《文汇报》1988年5月4日,发表《《红高粱》《老井》引出的一场争议》的文艺通讯,文章指出:《红高粱》在上海放映,有部分观众认为影片对我们民族精神和民族生存方式的某些概括和表现,并不是无懈可击。影片着意表现的是中国的贫穷、愚昧和落后。对于外国人的叫好,我们要冷静,要分析,不应跟着起哄。全国人大、政协会议期间,有些代表和委员看了《红高粱》后,问电影界代表:这样的影片好在哪里?在上海政协会议上,一位科技界委员说,外国人有对中国友好的,也有看不起中国人的。他对《红高粱》让一个中国人去剥另一个中国人的皮的情节以及“我爷爷”与“我奶奶”野合这种对中国妇女的污辱性描写无法接受。另一部分人的意见则相反,认为《红高粱》着力抒发对民族、土地和人的深情。编导尽管毫不掩饰人物身上不光彩的东西,不掩饰当时当地的环境、文化赋予他们的原始与野性,然而他们却在银幕上更显出独有的性格美和勃勃生命活力,充满了生命的强悍与壮烈,能够引发人们性格、心理、生存方式的思考,引导人们去寻找生命的意义。儿童视角我爷爷奶奶的故事我爹9岁那年,日本鬼子到了青杀口,烧杀抢掠。我奶奶搬出被日本鬼子杀害的罗汉大叔当年酿的十八里红给伙计们喝,大家斗志昂扬地去打鬼子。我奶奶挑着做好的饭菜去犒劳我爷爷他们,却被鬼子军车上的机枪给打死。愤怒的我爷爷和大伙抱着火罐、土雷冲向日本军车。军车炸飞了我爷爷,我爹呆了似的与我爷爷站在我奶奶尸体旁,我爹放声唱起了童谣:“娘,娘,上西南,宽宽的大路,长长的宝船……”《丰乳肥臀》(1997年)是莫言早期创作中的一座高峰,获“大家文学奖”,获得高达十万元人民币的奖金。小说热情讴歌了生命最原初的创造者--母亲的伟大、朴素与无私,生命的沿袭的无与伦比的重要意义。并且在这一幅生命的流程图中,弥漫着历史与战争的硝烟,真实,不带任何偏见,再现了一段时期内的历史。莫言经典作品赏析烟台开发区图书馆读者服务部制作小说从抗日战争一直写到新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书中的母亲艰难孕育了上官金童和他的八个姐姐,众多儿女组成的庞大家族不可抗拒地被裹挟卷入了20世纪社会动荡不安的历史进程。小说通过描写家庭来反映社会的变迁,表现了莫言对于女性的同情和赞颂。同时小说书写了人类不可克服的弱点和病态人格导致的悲惨命运,具有拷问灵魂的深度和力度。本书获1996年首届“大家·红河文学奖”。《丰乳肥臀》作家倾情把母亲描绘成一位承载苦难的民间女神,或者就是圣母玛利亚的化身。但命运多舛,她生养的众多女儿构成的庞大家族与20世纪中国的各种社会政治势力和民间组织以及癫狂岁月下的官方权力话语发生了枝枝蔓蔓、藕断丝连的联系,并不可抗拒的被裹挟卷入20世纪中国的政治历史舞台,而这些形态各异的力量之间的角逐、争夺和厮杀是在自己的家庭展开的,造成了母亲独自承受和消解苦难的现实:兵匪、战乱、流离颠簸、亲人死亡以及对单传的废人式儿子的担心、焦虑,而她在癫狂年代用胃袋偷磨坊食物的行为更是鸟儿吐哺的深情……母亲是一种意象符号,是对他作品中“我奶奶”式女人的集合,同时也涵盖了“作为老百姓的写作”的莫言对民间苦难及其承受者的爱戴、同情和关怀。那么生命的创造者--母亲无疑要受到尊敬与赞美。母亲是无私,是爱,是奉献,是生命的载体。对母亲由衷的尊敬与感恩,也表明了人们对生命的终极崇拜和热爱。由此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的母性意识或说女性意识在小说中起着主导作用。创造社会历史的可能是男性为主,创造生命历史的,或说人类历史的却是母亲生命源初的女性。这里似乎既体现了作家的心灵深沉着的恋母情结,而上官金童,作为作家思想意识的化身,他对母乳的依恋--恋乳证,在这里也找到了情感的回答,它源出于作家本人的一种情结。《生死疲劳》是莫言2005年以喷涌般的气势创作的一部重构宏大叙事艺术的长篇巨著。在小说中,一个被冤杀的地主经历了六道轮回,变成驴、牛、猪、狗、猴,最后终于又转生为一个带着先天性不可治愈疾病的大头婴儿;这个大头婴儿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他身为畜牲时的种种奇特感受,以及地主西门闹一家和农民蓝解放一家半个多世纪生死疲劳的悲欢故事。小说透过各种动物的莫言经典作品赏析眼睛,观照并体味了五十多年来中国乡村社会的庞杂喧哗、充满苦难的蜕变历史。这部小说是莫言在艺术上向中国古典章回体小说和民间叙事的伟大传统致敬的巨制;关于生命的六道轮回想象撑起了这座气势宏大的文学建筑,写出了农民对生命无比执著的颂歌和悲歌。莫言经典作品赏析结束语:莫言摘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中国文坛的骄傲,让中国文学得到更多世界的关注。他曾经在自己的作品中和生活中,留下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经典语录。
本文标题:第十七讲 莫言作品赏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776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