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用)
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课标要求了解20世纪中期以后主要的文学艺术作品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及其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影响。增强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一、反映时代主题的文学(1)二战后世界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2)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社会和世界。(3)第三次科技革命迅速影响着人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1、背景2、特征1、交流越来越多,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但在融合的同时,各个国家、民族、地区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2、现代世界文学艺术交流呈现出“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3、科学技术对现代世界文学艺术交流的影响越来越深刻荒诞派戏剧: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的反传统戏剧流派。荒诞派戏剧的特征:荒诞、抽象的主题,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支离破碎的舞台形象;奇特怪异的道具功能,使戏剧的直观艺术特点发挥到极限。1950年法国剧作家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问世,1953年贝克特又以剧作《等待多戈》轰动法国舞台,1961年英国批评家艾思林发表《荒诞戏剧》一书,将这类作品作了理论上的概括,并予正式命名。此后,荒诞派戏剧达到了成熟和全盛的阶段。荒诞派戏剧家提倡纯粹戏剧性、通过直喻把握世界,他们放弃了形象塑造与戏剧冲突,运用支离破碎的舞台直观场景、奇特怪异的道具、颠三倒四的对话、混乱不堪的思维,表现现实的丑恶与恐怖、人生的痛苦与绝望,达到一种抽象的荒诞效果。代表作家有尤奈斯库、贝克特等人。3、概况《等待戈多》是贝克特的代表作,也是荒诞派戏剧的一部经典性作品。全剧共两幕,只有一个场景和六个人物。戈多是“焦点人物”。人们望眼欲穿地盼着他到来,但他始终未露面。他是什么人,要来干吗,人们为什么等他,都是一个个谜。这样的人物,这样的剧情,似乎荒诞不经,却含有很大的隐喻性,象征西方当代人的某种精神状态,西方社会的某些特征。新小说派:他们认为世界是荒诞、虚无地和不真实的,传统小说是对读者的愚弄和欺骗,小说以描写人物性格和情感为主的时代以及过去。反对传统小说的倾向性,认为塑造人物不是小说创作的目标。在他们的作品中,人物被认为不过是表现某种心理因素或心理状态的“临时道具”。他们小说中的人物不但往往面目模糊不清,有时连姓名也没有。例如卡夫卡的小说里的人物,有时仅用第一人称的“我”或第二人称的“你”来代表。这一派的小说情节相当简单,往往从通俗小说或侦探小说借用故事,因为新小说作家反对以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诱导读者进入一个“虚构的世界”。他们小说中的情节结构,往往不是有头有尾的,有时结尾又回到开头,有时全书结束,故事仍在继续。新小说派认为传统现实小说中惯用的语言也必须彻底改革。派别时间国家特点代表“愤怒青年”“垮掉的一代”“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文学“解冻文学”20世纪50年代20世纪50年代20世纪60年代20世纪60年代20世纪50年代以后严重脱离社会现实蔑视传统,追求无拘无束的生活以喜剧形式表现悲剧传统文学与西方文学相结合主旋律是爱情和追求个人幸福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苏联拉美美国美国英国愤怒的青年(AngryYoungMen)是指1950年代一些作品表现出愤世疾俗的西方(英国)青年作家和评论家。这些人对于当时西方社会的种种现象感到不满,进而进行批判,而他们的言论对于社会主流而言,这些人的言论是相当极端地,甚至于是带有无政府主义倾向的。表现:几乎全部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批判,有辛辣的攻击也有冷嘲热讽。代表作:约翰•奥斯本《愤怒的回顾》第一个愤怒的青年垮掉的一代背景:“冷战”和麦卡锡主义的泛滥表现: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出现一人主学流派,他们身着奇装异服,蔑视传统观念,追求无拘无束的生活意义:掀起了一场文化反叛运动,激发了一些人内心的解放公认的嬉皮士运动的经典二战后的美国,战争的阴影还没有消失,冷战的恐怖气氛又接踵而至。美国一方面在国际上与苏联对抗,另一方面在国内清除所谓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打击进步势力。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掀起了以“麦卡锡主义”为代表的反共、排外运动,涉及美国政治、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各个层面,其影响至今仍然可见。史海回眸:二战后的美国,战争的阴影还没有消失,冷战的恐怖气氛又接踵而至。美国一方面在国际上与苏联对抗,另一方面在国内清除所谓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打击进步势力。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掀起了以“麦卡锡主义”为代表的反共、排外运动,涉及美国政治、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各个层面,在所谓的“忠诚调查”期间,总共有2000多万美国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审查。其影响至今仍然可见。时间:20世纪60年代表现:用喜剧的形式表现悲剧的结果,将当时社会中一些令人不满的现象极度的夸张、扭曲、渲染,以嘲讽的态度展示对社会的批判和不满。代表: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黑色幽默”地点:美国根据第二十二条军规,只有疯子才能获准免于飞行,但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但你一旦提出申请,恰好证明了你是一个正常人,还是在劫难逃。第二十二条军规还规定,飞行员飞满25架次就能回国,但它又说,你必须绝对服从命令,要不就不能回国。因此上级可以不断给飞行员增加飞行次数,而你不得违抗。如此反复,永无休止。这部小说太有影响了,以至于在当代美语中,Catch-22已作为一个独立的单词,使用频率极高,用来形容任何自相矛盾、不合逻辑的规定或条件所造成的无法摆脱的困境、难以逾越的障碍,表示人们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或者是一件事陷入了死循环,或者跌进逻辑陷阱,等等黑色幽默与海勒黑色幽默是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兴起的小说流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西方文坛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什么是“黑色幽默”呢?美国作家尼克曾举了一个例子,通俗地解释了这种幽默的性质。某个被判绞刑的人,在临上绞架前,指着绞刑架故作轻松地询问烩子手:“你肯定这玩艺结实吗?”于是引起轰笑。因此黑色幽默又被称为“绞刑架下的幽默”,也可意译为“大难临头的幽默”。此外,它还被称为“病态幽默”、“黑色喜剧”、“绝望喜剧”等。“黑色”含有绝望、痛苦、恐怖和残酷告的意思。“黑色幽默”与传统正常的幽默区别很大:传统幽默的思想基础是乐观主义的,人们相信善最终能战胜恶,引发轻松、欢快、明朗的笑;黑色幽默的思想基础却是悲观主义的,既然面对的是死亡、是荒诞,那只能痛极而笑,化痛为笑,只能不以为然地拿痛苦开玩笑,以喜剧的方式去表现悲剧的内涵,从而酿就了苦涩阴郁的笑。《第二十二条军规》是黑色幽默的经典之作,反映的是二战期间,驻守在地中海“皮亚诺扎岛”(此遍为作家虚构)上的美国空军大队的生活。特点:将拉美传统文学与西方文学相结合代表: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简介:全书近30万字,内容庞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离奇,再加上神话故事、宗教典故、民间传说以及作家独创的从未来的角度来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等等,令人眼花缭乱。但阅毕全书,读者可以领悟,作家是要通过布恩地亚家族7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要求读者思考造成马贡多百年孤独的原因,从而去寻找摆脱命运捉弄的正确途径。魔幻现实主义“解冻文学”时间:20世纪50年代以后苏联表现:突破了斯大林时期文学只描写工业成就、歌颂英雄人物的固有模式,将爱情和追求个人幸福做为小说的主旋律代表: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格医生》《日瓦格医生》反映的是该书主人公日瓦格医生在他40岁死前的一段生命历程,同时也反映了俄罗斯20世纪初期时的一段历史——包括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国内战争以及20世纪30年代俄国国内的动荡。代表: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雷切尔.卡尔森《寂静的春天》内容:用细腻的笔调描绘了生态破坏造成春天死寂的恐怖情景影响:使人们认识到“人类也是生态平衡的一部分”,从而掀起了现代环保运动4、文学对于社会的反作用(1)行动绘画(2)后现代主义美术(欧普艺术、波普艺术、大地艺术、观念艺术)二、形形色色的当代美术1、特点世界文化交流与融合2、概况(3)中国画20世纪50年代美国纽约开始风行行动绘画行动绘画又被称为“滴画”,即画家沿着画布边走边滴颜料,把自身的行动与绘画创作相结合(特点),有着极大的随意性,不受任何绘画技巧和理论的制约。这种绘画艺术与绘画中一切传统形式相背离,追求一种画面和色彩的偶然效果。杰克逊•波洛克(1912—1956),代表作品有《3》和《第十号》等。时间内容代表J.波洛克《薰衣草的雾》杰克逊·波洛克(1912—1956)鸟欧普艺术:利用光学的感觉加强绘画效果,用各种颜料的几何形体以各种方式排列,色彩极富动感,给人一种虚幻超脱、光怪陆离的感觉。其作品一般具有较好的装饰性,被广泛地运用到各种装饰艺术品的设计上,获得了很好的商业效应。波普艺术:则最早发源于英国。比较接近大众生活,罐头、可口可乐瓶、明星照片、卡通画等都是其表现的形式,充满了活力,很快便受到了大众的欢迎与认同。装饰艺术品的设计(商业用途)欧普欧普欧普波普波普积极吸纳西方绘画的优点,将西方绘画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同时也在素描和油画中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徐悲鸿《奔马图》特点:代表:20世纪后半期猫王(艾维斯.普莱斯利)、“披头士乐队”(即甲壳虫乐队)、“良知复兴”运动三、风靡全球的摇滚乐是美国黑人音乐家的“节奏和布鲁斯”与美国白人的“乡村和西部音乐”两类音乐的融合。3、概况:2、特点:1、时间:20世纪50年代,猫王的音乐开始风靡世界。他的音乐超越了种族以及文化的疆界,将乡村音乐、布鲁斯音乐以及山地摇滚乐融会贯通,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独特曲风,强烈的震撼了当时的流行乐坛,并让摇滚乐开始如同旋风一般横扫了世界乐坛。猫王(1935-----1977)TheBeatles(甲壳虫乐队)TheBeatles,二十世纪最知名的英国摇滚乐队,1956年成立於利物浦,成员包括JohnLennon(1940-1980),节奏吉他、键盘乐及主唱;PaulMcCartney(1942-),低音吉他、键盘乐及主唱;以及GeorgeHarrison(1943-2001),主吉他、西达琴、钢琴及和音。1962年,RingoStarr〔原名RichardStarkey,1940~)加入,负责鼓及和音。1970年,乐队解散,四人分道扬镳。音乐对于社会政治的促进作用“良知复兴”运动为灾民、难民、受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迫害的人以及艾滋病、癌症等绝症患者举行大规模的义演义卖全球性的社会政治活动《四海一家》大型摇滚乐演唱会1985年非洲是什么力量让这么多巨星齐聚,是什么力量让他们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消除彼此的陌生完成“Wearetheworld”的录制呢?爱的内涵:(时代、全球、人性、自我)这是80年代的非洲因饥饿而倒下的孩子因饥饿而在哀号因饥荒而背井离乡非洲儿童的手秃鹰紧盯着因饥饿而奄奄一息孩童母亲干瘪的乳房1985年7月13日,名为“拯救生命”的大型摇滚乐演唱会在英国伦敦和美国费城同时举行。当时有9万名观众现场观看,演出一直持续了16个小时,并通过全球通信卫星网络向140多个国家播出了实况,估计总共吸引了近15亿的电视观众。全世界100多位著名摇滚乐歌星参加了这次义演,这次义演为非洲灾民募集捐款达5000多万美元。我们可以看到:歌声、电视,让爱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1、《四海一家》是为什么而创作的?它表达了创作者和表演者怎样的美好愿望?为救济非洲灾民而创作的。2、出于这种愿望而于20世纪末期兴起的社会政治活动是什么运动?请简单介绍这项活动。这是一项由摇滚乐队和歌手掀起的为灾民、难民、受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迫害的人以及艾滋病、癌症等绝症患者举行大规模义演义卖的社会政治活动。“良知复兴”运动。学习思考:创作者和表演者希望通过自己的爱心和奉献,能使挨饿受冻的灾民获得生活上的改善,表达了希望全世界人民能够团结起来战胜困难的美好愿望。3、摇滚乐是由美国的哪两种音乐融合而来的?它的代表人物有哪些,请稍做介绍。摇滚乐是由美国黑人音乐家的“节奏和布鲁斯”与美国白人的“乡村和西部音乐”两类音乐融合而的。
本文标题: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776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