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药调剂员—高级主讲:路明静电话:18954510051考试时间:2012年11月17、18号中药调剂员根据医师处方要求和病家需要,按照中医用药特点,从事中药饮片调配、中成药配方、临方制剂、非处方药销售和用药指导的人员。主要内容一、中医基础理论部分二、中药饮片的鉴别三、中药理论部分四、中药的调配及用药指导五、电脑操作。一、中医基本理论1.中医学的特点2.中医的哲学基础★3.脏象学说★4.中医的病因学说5.中医四诊内容道地药材四大懷藥—山藥、地黃、菊花、牛膝、四大南藥—益智仁、檳榔、巴戟天、砂仁、四大皖藥—丹皮、木瓜、菊花、白芍、浙八味—白朮、白芍、菊花、麥冬、浙貝、玄參、延胡索、鬱金清人繪配藥圖清人繪切藥圖。藥材切制之前,大多還需經過泡潤等軟化處理。用於加工中藥材的各類工具清代銅藥臼。許多中藥在入藥前需進行破碎處理,杵臼是常用的工具。清代青花瓷藥碾明代御藥房熬藥用金罐清代青花瓷研鉢。研鉢是將少量藥材加工成粉劑所常用的工具,舊時藥店必備之物。清同治“胡慶餘堂”藥壇以祖傳醫術為招徠的街頭醫師一、中医学⒈中医学(TCM)主导思想:整体观念哲学基础:精气、阴阳、五行学说生理病理学基础: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诊疗特点:辨证论治整体观念指导思想精气阴阳五行哲学思想脏腑精气血津液核心理论辨证论治诊治特点中医学理论体系理法方药二、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两汉魏晋隋唐宋金元明清近现代形成时期四大经典充实和发展临床专科专著突破性进展金元四大家综合汇通深化发展温病四大家继承、发展、创新中医学是开放系统黄帝岐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理论框架的建立+治疗技术的发展(药物、针灸)先秦、秦、秦汉时期:代表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中医在人体结构、生理、病因、病机、诊法、方剂、中药等各个领域,形成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基本确立。中医四大经典的问世《黄帝内经》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中医理论形成的标志。包括:《素问》《灵枢》各9卷81篇《难经》八十一难相传为扁鹊(秦越人)所著:独取寸口、五腧穴理论、命门三焦理论。脏腑、经络、脉学、病理、针法扁鹊《伤寒杂病论》创立辨证论治医疗体系,奠定临床医学的基础。后世尊张仲景为“医圣”,其书尊为“方书之祖”。分为:《伤寒论》《金匱要略》四诊、八纲、八法东汉末·张机(仲景)《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中药学专著,载药365种:①上、中、下三品,是中国药学史上最早的药物分类法;②中药药性理论;四气、五味③七情和合《本草经集注》、《雷公炮炙论》炎帝(神农)3.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⒈魏晋隋唐时期(临床专科)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晋·王叔和《脉经》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论述了24种病脉。晋·葛洪《肘后方》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现存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唐·苏敬、李勣《新修本草》(第一部)唐·王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唐·王焘《外台秘要》⒉宋金元时期(突破性)南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创立“三因学说”。北宋·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和针灸铜人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16834方宋政府(陈师文、裴宗元、陈承)《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我国第一部成药制剂手册(第一部药典)南宋·宋慈《洗冤集录》(1247年)是我国第一部法医学专著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创河间学派,倡导火热论“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为热甚”—寒凉派、主火派为后世温病学说的创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张子和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倡“邪非人身所有,邪去则正安”,善用汗、吐、下三法攻邪治病—攻邪派(攻下派)李杲(字明之,号东垣老人)倡“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治疗以调理脾胃为主—补土派(脾胃学派)李东垣朱震亨(字彦修,后人尊为朱丹溪),“郁症”“百病多因痰作祟”,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善用滋阴降火治疗杂病—养阴派⒊明清时期(综合汇通、深化发展)明·李时珍《本草纲目》1578年、1892药、11096方、1109图明·王肯堂《证治准绳》明·楼英《医学纲目》明·朱木肃《普济方》61739方,古医书收方最多⑴集大成著作王清任《医林改错》改正前人解剖错误,发展瘀血致病理论王清任⑵理论创新明代命门学说:张介宾《景岳全书》《类经》、赵献可《医贯》吴有性(字又可)《温疫论》,明确提出温病病因为“戾气”,传染途径为口鼻吸受。吴又可温病学说与温病四大家温病四大家叶桂(字天士号香岩)《温热论》创卫气营血辨证体系叶天士吴瑭(字鞠通)《温病条辨》创立温病的三焦辨证理论体系。薛生白《湿热条辨》王孟英《温热经纬》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㈠整体观念㈡辨证论治㈠整体观念——完整性、统一性、联系性⒈含义: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五脏一体观形神一体观2.内涵:(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A.生理上的完整性a.五脏一体观b.形神一体观肺脾肝肾心大肠胃小肠膀胱胆筋脉肉皮骨目舌口鼻耳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形神一体观形:形体,指构成人体的脏腑、经络、五体和官窍及运行或贮藏于其中的精、气、血、津液等。广义: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总体现或主宰者。神狭义: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包括情绪、思想、性格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形神一体观,即是形体与精神的结合与统一。在活的机体上,形与神是相互依附,不可分离的。形是神的藏舍之处,神是形的生命体现。神不能离开形体而单独存在,有形才能有神,形健则神旺。而神一旦产生,就对形体起着主宰作用。形神统一是生命存在的保证。B.病理上的整体性局部病变大都是整体生理机能失调在局部的反映。C.诊治上的整体性诊:面部色诊、舌诊治:整体调节治内愈外下病上取上病下取97-8-1851面部分候脏腑《灵枢五色》常用耳穴图耳穴分布规律图(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气候环境自然环境地域环境地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东南炎热潮湿,人体腠理疏松而耐热,体格多瘦削,病多湿热。西北寒冷干燥,人体腠理致密而耐寒,体格多壮实,病多风寒。1、体质2、寿命3、病变4、治疗法则5、道地药材三因制宜(3)人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社会的治与乱社会环境的变迁个人社会地位改变个人经济状况人体生理状态病理变化规律诊断防治原则养生康复方法㈡辨证论治⒈相关概念病,即疾病,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障碍的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症,即症状和体征的总称,是疾病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孤立的现象。(病人、医生)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⒉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运用中医学理论辨析有关疾病的资料以确立证候,论证其治则治法方药并付诸实施的思维和实践过程。症状和体征其他有关材料辨析病因病位病性病势证候因证立法治则治法据法选方方药⒊辨证要点辨清疾病的原因辨清疾病的部位辨清疾病的性质辨清病变的邪正关系⒋辨证论治内涵以症辨证,以症辨病,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重在辨证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意义:⑴同病异治⑵异病同治含义:同一种疾病,可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亦异。同病异治举例:感冒(病)痢疾(病)由于病因、发病季节或体质等的不同由于病因、发病季节或体质等的不同证证风寒束表风热犯表治辛温解表辛凉透表湿热阻滞脾胃虚寒治清热利湿温补脾胃含义: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相同的证,可采用同一方法治疗。异病同治举例:久泄脱肛(病)子宫脱垂(病)证中气下陷治法:补中益气因此,中医学诊治疾病的着眼点是对证候的辨析和因证候而治。证同则治同,证异则治异,是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
本文标题:中医学基础知识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77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