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电子商务 > 第八章 煤矿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第八章煤矿典型事故案例分析案例一:“12·7”特别重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2005年12月7日15时14分,河北省唐山市恒源实业有限公司(原刘官屯煤矿)发生一起特别重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造成108人死亡,29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870.67万元。(一)矿井概况该煤矿为基建矿井。原属国有地方煤矿,几经转让改制,2005年转为民营企业,设计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原设计为低瓦斯矿井,可是采煤层属高挥发分煤种,均有煤尘爆炸的危险性。矿井无冲击地压威胁。第一节瓦斯爆炸和煤尘爆炸事故案例分析(二)事故原因1、事故的直接原因该煤矿1193(下)工作面切眼遇到断层,煤层垮落,引起瓦斯涌出量突然增加;9煤层总回风巷三、四联络巷间风门打开,风流短路,造成切眼瓦斯积聚;在切眼下部用绞车回柱作业时,产生摩擦火花引爆瓦斯,煤尘参与爆炸。2、事故的主要原因一是该煤矿无视国家法律法规,拒不执行停工指令,管理混乱,违规建设,非法生产。(1)违规建设。该矿私自找没有设计资质的单位修改设计,《安全专篇》未经批复,擅自施工;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下达停止施工的通知,该矿拒不执行。(2)非法生产。该矿在基建阶段,在未竣工验收的情况下,从2005年3月至11月累计出煤6.33万吨,存在非法生产行为。(3)“一通三防”管理混乱,造成重大安全生产隐患。(4)劳动组织管理混乱,违法承包作业。二是有关职能部门履行职责不到位。(1)开平区煤矿安监局对该煤矿未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多次检查均未发现该矿违规建设、非法生产、“一通三防”管理混乱等问题。(2)唐山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履行监管职责不到位,在组织安全生产检查中未发现其违规建设、非法生产、“一通三防”管理混乱等问题。(3)河北煤矿安全监察局冀东监察分局履行煤矿监察职责不到位,对该矿违规建设、非法生产监察不力,对该矿拒不执行停工指令行为,未报请依法吊销其采矿许可证。三是开平区、唐山市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煤矿停产整顿的要求不力。(1)开平区人民政府未履行职责,对该煤矿违规建设、非法生产、“一通三防”管理混乱等问题失察。(2)唐山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煤矿安全生产方针政策不力,督促有关职能部门依法履行煤矿安全生产监管职责不到位。(三)结论:经调查认定这是一起责任事故。案例二:“9·21”特别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2008年9月21日,河南登封新丰二矿发生特别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遇难37人。经调查组初步调查认定,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该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62011下副巷掘进工作面煤层具有突出危险性,在没有采取综合防突措施的情况下,打钻作业诱发了煤与瓦斯突出;62011下副巷掘进工作面与62006采煤工作面串联通风,致使事故扩大。事故的主要原因:一是该矿没有采取“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编制的各种作业规程没有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内容。二是冒险作业,在多次出现煤炮、夹钻、喷孔、瓦斯浓度升高等煤与瓦斯突出征兆后,仍未采取有效防治措施,而是继续冒险作业。三是矿井通风系统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没有专用回风巷,违规采用串联通风,掘进巷道没有防突风门。四是现场管理混乱,井下多头作业,井下采掘作业由多个承包队施工。五是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不完善,传感器数量不足,发生事故的62011下副巷掘进工作面未按规定装设传感器,故障处理不及时。六是违规组织生产,整合技改期间边技改边生产,未执行“停工停产进行整顿”的指令。七是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监管工作不到位。第二节矿井顶板事故案例分析案例一:“2·8”巷道冒顶事故(一)概况发生事故的巷道为某矿务局某煤矿3-1采区回风巷,此处煤厚2.6m,直接顶为厚4.5~5.0m的砂质页岩,老顶为砂岩,煤层倾角10°。该巷道沿煤层顶板掘进,巷道净宽2.8m,净高2.2m,采用锚网支护。(二)事故经过和原因1996年2月8日15时30分,正在施工的掘一区回风巷在距掘进工作面230m以外,即R5导线点以西16m处,突然发生冒顶,冒顶长度为6排锚杆约6.0m左右,冒顶形状近似“三角形”,最大冒高2.3m,此时人员正在工作面出矸,没有造成任何伤亡。事故的主要原因:(1)工区“安全第一”思想不牢固,没有坚持先安全后生产的原则。在事故发生前,冒顶处顶板已出现严重下沉“鼓肚”,顶板下沉300mm以上,已经出现冒顶的前兆,而工区没有采取加强支护或扶棚的措施。(2)巷道维护不及时。表现在:一是冒顶前顶板6排锚杆共计30根,已出现锚杆尾部处断丝,锚盘失效达12根,其中角锚杆破坏有4根,使锚杆支护体系受到破坏、失稳。而没有及时补打锚杆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二是从现场冒落情况看,两角锚杆的角度都未按设计施工,角锚杆伸向两帮的宽度很小,有的是沿垂直方向,使两角锚杆失去了对巷中岩石的“悬吊”作用。(3)支护设计上强度不够。从锚杆破坏情况看,此处顶板选Φ18×1800mm的金属树脂锚杆进行端锚支护,强度偏低。(4)支护材料不合格。从现场的锚杆可以看出,树脂卷质量不合格,达不到要求的黏度,锚杆麻花部位与树脂锚固剂无黏结痕迹。(5)地质条件,从冒落情况看,在巷道顶板以上2.0m处有一层厚约0.3m的碳质页岩,很破碎,致使正顶3根锚杆锚不到稳定的岩层上;另外上覆二层煤工作面的停采线也正处于此处,二层煤在四层煤以上20m处,停采后造成的动压使巷道压力增大,是造成这次冒顶事故的客观原因。案例二:“3·20”推垮型冒顶事故2001年3月20日7时50分,某矿8175采煤工作面发生推垮型冒顶事故,造成5人死亡。(一)概况该工作面初始设计为网格式高档放顶煤开采工艺。材料道、刮板输送机道和切眼均沿煤层底板布置,工作面两道采用11#矿用工字钢梯形棚支护,切眼采用锚网梁支护,切眼断层段采用11#矿用工字钢梯形棚支护,切眼处煤厚3.3~3.5m。工作面两道净高均为2.2m;切眼锚网支护段为矩形断面,巷道净宽3.5m、净高2.1m;切眼工字钢支护段为梯形断面,巷道上净宽3.0m、下净宽3.8m、净高2.1m。由于放顶煤设备原因,工作面生产初期改用高档普采回采工艺;工作面支护采用DZ—22单体液压支柱配合HDJA—1000金属铰接顶梁,主要生产设备为MG—150采煤机和SGZ—630/220刮板运输机。事故发生时工作面推进了2.8m。(二)事故发生经过2001年3月20日夜班共出勤30人,由当天值班的机电队长主持召开了班前会,队长、副队长参加了当班班前会,值班机电队长、副队长分别就8175工作面初采情况强调了相关措施要求,并安排当班生产任务为割本循环的第二刀煤、架棚、回柱。副班长将本班作业人员分成7个现场组,每组平均间隔15m、每组25棚左右。作业人员到达8175工作面作业现场后,与中班的工长及跟班干部进行交接检查后,即安排割煤。6时30分左右,割煤、推溜、工作面煤壁侧支护工序完毕,开始由下而上回料,矿初次放顶领导小组成员及当班干部在工作面巡视检查工程质量情况,指导监督作业人员规范作业。3月20日7时50分,在距下出口23.5m处往上区域即工作面第二、第三作业现场发生推垮型冒顶事故。冒顶范围:倾斜长度20.4m,老塘至煤壁宽5.8m,冒落顶板高1.7m。冒落的矸石将正在该区域作业的4名外包队工人和1名到此检查的安全科副科长埋住。7时52分,矿调度室接到8175工作面的紧急电话汇报,调度员立即通知矿领导与相关职能部门及矿救护队、井口急救站,同时向公司调度汇报。随即,矿救护队、矿主要党政领导相关职能部门领导立即更衣下井,于8时30分赶到事故现场指挥和参与抢救。在冒顶区的上下两侧各架设一个木垛,以防止冒顶范围扩大。另外,在冒顶区冒落矸石上自下而上铺设长铁道、半圆木,并在其上架设木垛,支撑稳定顶板;同时从冒顶区下方分两个组,分别沿煤壁侧和老塘侧采取逐步清理、打柱架棚的方法向上推进,查找被埋压人员,并在抢险作业工作地点安排专人观察维护顶板,保证抢险人员安全。抢救工作进行到21时05分,首先在冒顶区下部10m处,发现被埋压人员1人;22日1时20分,发现第二名被埋压人员,人员位置位于距冒顶区下方11m处;2时整,发现的第三人被扒出,12时、14时,发现并扒出最后两名被埋人员,5人均当场死亡,整个抢险过程历时30小时。(三)事故原因分析1、直接原因违章作业是诱发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第二、第三作业现场组同时近距离回柱,两组回柱地点间距只有4.4m,严重违反了作业规程中关于“回柱放顶邻近间距不得小于15m”的规定,致使作业区域的顶板活动加剧,造成支架失稳,发生推垮型冒顶。2、间接原因(1)工作面规章制度、作业规程落实不到位,支护质量差。(2)工作面原设计为网格式放顶煤生产工艺,巷道及切眼沿煤层底板布置,由于设备原因,并改用高档普采,形成留顶煤开采,为这起事故埋下隐患。(3)工作面为复合顶板,在冒顶区域有一落差1.2m的断层,没有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冒顶措施,也是造成这起事故的原因之一。(4)对外包队职工必要的培训、教育不到位,安全管理、检查监督不力,岗位责任制落实不够。第三节矿井火灾事故案例分析案例:矸石摩擦胶带引起胶带燃烧事故1995年12月5日15时55分,某矿发生一场大火,转瞬间吞噬了27名矿工兄弟的生命。给国家、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给27个家庭带来沉重的灾难和不幸。(一)概况该矿设计能力为120万t/a,二期改扩建投产后设计能力为300万t/a。矿井为立井多水平开拓方式,发生事故时为中央边界与单翼对角混合式通风(现为中央边界与两翼对角混合式通风)。当时东翼-400m生产水平有东三、东四2个采区,1个综采工作面、1个综采安装面和5个掘进工作面,矿井原煤运输实现胶带化。东翼胶带机大巷全长约3730m,装有1#、2#、3#、4#四条胶带(2#与3#胶带通过煤仓连接)。巷道为半圆拱形,分段采用锚喷和砌碹支护。巷道内铺设一趟直径150mm的压风管、一趟直径100mm的消防供水管(每隔40m设一个三通并配有消防软管)、一趟直径100mm的注浆管及通往东翼的高压电缆、控制电缆和通讯电缆。胶带着火点在-400m水平东翼胶带机大巷1#胶带距机尾约33m处,事故影响范围为着火点以东-400m东大巷、东三、东四采区,该区域内共有各类作业人员171人。(二)事故发生经过1#、2#胶带机担负着东翼采区的运煤任务。12月5日,2#胶带机头早班司机于7时16分下井,12时左右开机,14时50分停机,15时10分左右提前离岗升井。该日早班清理班班长孙某协助东翼1#胶带三岔门至变电所段(事故发生段)清理工张某清理该段时,当班没有全面进行清理,两人即于上午11时56分升井,班中回家吃饭、休息,直到下午2时30分以后才重新回矿穿上下井服到井口投卡考勤。中班1#胶带司机曹某15时40分左右到岗接班。1#胶带司机15时55分左右发现1#胶带机巷有烟雾,立即向井下胶带集控室作了汇报,集控室司机随即向矿调度室汇报。这时在集控室的胶带科运转队跟班队长等两人闻讯后立即去1#胶带机尾察看,当他们到达大巷给煤机附近听到有人说1#胶带着火时,便迅速与该区段作业的掘进准备队几名工人一起拿着灭火器进入现场灭火,同时掘进准备队现场作业人员向矿调度室作了汇报。16时20分,调度员向矿长作了汇报。迅速成立了灭火救灾领导小组,并下达指令:一是由调度员立即向井下发出撤人命令,将灾区人员全部撤至新东四下口新鲜风流中。二是由矿总工程师、生产副矿长、机电副矿长立即赶赴火灾现场,组织灭火工作。三是通知矿救护队立即赶赴现场救灾。四是及时向公司调度室汇报,并请公司救护大队援助。17时02分公司主要领导及有关处室人员赶到该矿指挥抢险救灾,成立了公司抢险救灾领导小组,安排一部分救护人员进入灾区营救被困人员,一部分救护队员由2#联络巷进去割断2#胶带,以切断火源后路,但未获成功。随后准备实施另一方案,即打开8301风门使烟雾短路,解放东三灾区,也由于烟雾过大,气温太高,救护队员冲至2#机尾处,被迫返回。接着领导小组再次研究灭火营
本文标题:第八章 煤矿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787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