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美术史第九章元代绘画(公元1206年~公元1368年)第一节元代早期绘画第二节元代中晚期绘画第一节元代早期绘画一、遗民画家1、宋亡后,一些文人采取隐居的方式来标榜不仕外族王朝的道德气节,同时以绘画抒发个人志向,可以强调他们在存续汉文化传统努力中的象征性地位。2、钱选,入元不仕,隐居终生。山水、花鸟、人物皆擅。山水画继承前代传统,在创作思想上强调绘画中在体现文人的气质,倡扬“士气”摆脱形似的可以追求,有别于以绘画谋身的职业画家的“隶体”,代表作有《浮玉山居图卷》,以周遭的隐居生活为主题,营造诗情画意的景观。花鸟画早年继承宋代院体,笔法精工细密,晚年则变工丽为放逸,专意于水墨写意。3、赵孟頫,初以遗民自居,后于1286年应忽必烈征召入仕元朝。在艺术主张上标榜“古意”,倡导“书画同法”,强化绘画中抒发性的笔墨架构。山水画作品有“粗有古意”的《幼舆丘壑图卷》,“风尚古俊”的《鹊华秋色图卷》,继承董源、李成画风的《水村图卷》和《双松平远图卷》。人物鞍马画方面风格远溯唐代韩干,近师李公麟,如早期人物画《人骑图卷》和《人马图卷》采用铁线游丝描法,颇有唐风遗韵;中期的《红衣罗汉图》取法高古,笔法稚拙,设色浓丽而不失凝重,体现其“复古”的艺术主旨;晚年的《秋郊饮马图卷》在复古求新的基础上,注重对马的特性、情趣、形态、神采观察后的细致描绘。花鸟画方面注重书法技法的注入,强调“书画同法”,代表作有《秀石疏林图卷》和《古木竹石图卷》、《双羊图》。4、李衎,擅画枯木竹石,师法文同和金代王庭筠,结合自身对竹子生长过程的深入观察与体验,创造出“尽得竹之情状”而又“用意情深”的生动形象。代表作有双勾着色的《双勾竹图轴》和《沐雨图轴》及水墨写意的《墨竹图卷》,还著有《息斋竹谱》。5、赵孟坚,一方面开拓画题,将松、竹、梅合绘为“岁寒三友”,一方面以白描水仙的新颖画法自创体格。6、郑思肖,将话题与保持民族气节高度结合,有力地提升了花鸟画的思想意境和精神内涵。其作墨兰疏花简叶而不画土,以表示“故国之思”。《墨兰图》。二、非汉族书画家高克恭,祖籍西域,回回人,出身深受汉文化熏陶的书香门第。山水画以“米氏云山”为师学榜样,“元气淋漓,天真浪漫”,又呈现出北宋山水画的宏大气魄。代表作有《春云晓霭图》、《春山欲雨图轴》和《云横秀岭图》。花鸟画方面以画竹著称,能以水墨法写出竹子在烟雨中的潇洒风姿。如《墨竹坡石图》。三、蒙元宫廷及贵族赞助的画家1、唐棣,曾应召为寺庙、宫殿绘制壁画。山水画远宗李成、郭熙,近师赵孟頫,代表作《松荫聚饮图轴》。2、朱德润,尤工山水,远师郭熙,近学赵孟頫。传世作品有《浑沦图卷》、《松溪放艇图卷》和《林下鸣琴图轴》。3、曹知白,善画山水,画法师从李成、郭熙,晚年笔法苍简,别出一格。代表作《清凉晚翠图》和《松林平远图》。第二节元代中晚期绘画一、花鸟画1、柯九思,画竹高手。画法上追北宋文同,近师赵孟頫、李衎,讲求以书入画后的笔精墨妙,强化了书法与绘画的结合。《双竹图》。2、王冕,能诗善画,布衣终生。画梅继承杨补之传统,注重深入观察,具体画法“以胭脂作没骨体”为画梅创格。代表作《墨梅图卷》和《南枝春早图轴》。二、山水画1、元末社会动荡,汉族文人圈由原先的对外扩展转为内敛,采取离世绝尘的态度。山水画创作显示出“内向”性的转变,自我内心世界的追求与表达成为作品的基调,代表画家是“元四家”,在艺术思想上普遍受到赵孟頫的影响,突出山水画的文学性和文化色彩,达成诗书画的融合,开创了以“文人画”为主流的山水画新局面。2、黄公望,50岁左右开始山水画创作,以其修道体悟所得的理想作为画题。技法上取法荆浩、董源,作品以水墨和浅绛居多,“峰峦浑厚,草木华滋”。著有《写山水诀》。代表作《富春山居图卷》。3、吴镇,作画吸收董源、巨然画法,又能变通其法,用笔凝练坚实,施墨苍润浑厚,晚年画笔趋于粗率,不甚经意。作品大多为“渔隐山水”,如《渔夫图轴》、《秋江渔隐图轴》。4、倪瓒,出身江南富豪之家,元末动乱散尽家财浪迹五湖。山水初宗董源,后参荆浩、关仝,创“折带皴”,皴擦点染,率意为之,干浓结合,尤以枯笔居多。取材多太湖一带景致,好作“一江两岸”式构图。《安处斋图卷》、《古木幽篁》、《渔庄秋霁图》、《容膝斋图》、《六君子图》等。5、王蒙,绘画思想上受赵孟頫影响,继承董源、巨然的传统而独具面貌。在技法上善于将多种皴法交织使用,并喜用枯笔干皴,用墨先淡后浓,层层点染;晚年更能达成笔墨繁而不乱,构图满而不臃,结构密而不塞得境地,形成独立特行的个人风格特色。题材多以隐居山水为主,传世作品大致分为设色和水墨两种。有《太白山图卷》、《青卞隐居图轴》、《花溪渔隐图轴》。
本文标题:第九章 元代绘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794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