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2.2《古诗鉴赏》: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专题二第二节四、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四、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并由此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该考查点一般包括概括内容主旨,分析思想感情,评价观点态度。考点一概括内容主旨诗的内容主旨是指诗中所描写的人、事、物的总和,是诗人写作的主要用意或目的。概括分析诗的内容主旨要结合诗中的意象、人物、事件等因素综合考虑,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解读诗歌,领会诗歌的内容,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1.设问方式(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答题步骤第一步,确定诗歌题材,如怀古史诗、咏物抒情诗、边塞诗、田园山水诗等;第二步,具体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内容;第三步,揭示诗歌主旨或诗人的思想感情。3.表述方式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例1】(2010·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雨陈与义①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读这两个诗句,一定要联系诗的首联。首联是说,一场连续十天的大雨把炎热的夏天稳稳地送走了,时令进入了秋季。这一联则是描写秋天来临时景物的变化。“燕子”感到秋天来了,开始一年一度的南飞,枝繁叶茂的“梧桐”感到秋天来了,一瞬间也变得面貌全非。对此,诗人是什么感受呢?诗中“梦”“暮”二字透出了信息,人生如梦一般,时间过得很快,夏去秋来,转眼就是暮年,而自己呢?如果联系题注“闲居京城等候授职”等语,便不难窥见诗人的内心。同时,“梧桐”很容易使人想到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梧桐”也成了文学作品中“愁”的象征。【答案】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分)考点二分析思想感情分析思想感情就是理解诗中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的分析评价。1.涉及的思想内涵(1)忧国忧民:战乱离散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的腐朽,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表达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揭露统治者的横征暴敛、穷兵黩武。(2)建功报国: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叹,热忱报国的激情,赤诚献身的心声。(3)思乡怀人:天涯羁旅的愁思,思亲念友的孤独,边关征夫的思乡,闺中怨妇的怀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情深意长的勉励,革命战友的思念,难舍难分的惜别。(4)寄情伤逝:昔胜今衰的沧桑,时事变迁的感慨,青春易逝的伤感,时不我予的焦虑,凄美惆怅的记忆。(5)悠游山水:寄情山水的悠闲,退隐田园的淡远,厌离官场的险恶,归耕隐居的自在。(6)热情赞美:对英雄的赞美,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对祖国的赞美,对亲情、爱情的赞美。(7)人生梦幻:青春的梦幻,理想的追寻。(8)吟唱自然:自然的美妙,大地的景观。2.设问方式(1)这首诗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比较诗歌中的不同情感。(3)某句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鉴赏的原则技巧(1)古人有知人论世的方法,即要联系诗人的生平事迹、心路历程、创作风格、所处的时代背景来欣赏诗人的作品,理解诗的思想内涵。(2)整体感知。有些诗表达的思想感情复杂而富于变化,如果仅抓住个别词句或一两句话,有可能断章取义。因此,通读诗歌,研究诗歌写作思路及感情脉络,对正确、全面理解诗的思想感情至关重要。(3)关注表达技巧,尤其是借景抒情的诗歌要研究诗歌选取哪些意象,意象有什么特点,对表达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思考究竟是正衬还是反衬,即是乐景写乐情还是乐景写哀情,或是哀景写哀情还是哀景写乐情。4.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品读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本步骤亦可细化为两到三步);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表述方式: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例2】(2010·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岁暮①[唐]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实际上是对作品思想内容的鉴赏评价。解读时先要明白“壮心”可指诗人自己,也可泛指英雄豪杰。为什么会“惊”呢?就是因为“寂寞”。“寂寞”在诗中的含义指什么?这是理解诗句的关键。诗人前面写道:叛逆横行天下,人民血流成河。国难当头的时刻,朝廷文武百官,有谁请命?一个反问句告诉我们:没有!诗人禁不住大声向他们喝问:“济时敢爱死?”原来这些饱食终日的庸碌之辈,一个个贪生怕死。诗人(壮士)对此怎不“心惊”?这是第一层意思。还有一层意思是,朝中无人为国分忧,那么天下壮士呢?他们“有怀投笔”,却“无路请缨”,只能如诗人一样远离朝廷,孑然独处于穷乡僻壤。“济时敢爱死?”这也是诗人惊天动地的一声疾呼,为了挽狂澜于既倒,救百姓于倒悬,他们赴汤蹈火,在所不惜。但是报国无门,请缨无路,忍看黎民百姓受苦受难,眼观江山大厦轰然倒塌,诗人(壮士)对此怎不“心惊”?【答案】边境发生战事,时局艰危,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地。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的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考点三评价观点态度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感悟的倾吐等。所谓“评价”,是指在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出自己的评价:文章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另外,还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作出正确的判断。1.设问方式(1)诗人对某某事件的评价客观吗?你是如何理解的?(2)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3)……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2.答题原则(1)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要注意从诗的整体去考虑,切忌架空分析。(2)评价要准确、客观,不任意夸大、缩小、绝对化;评价不能似是而非、言不及义。(3)要点一般应包括三点:塑造的形象,作者的情感,作品的思想意义并给予评价。【例3】(2011·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题郑防画夹五首①(其一)黄庭坚惠崇②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③。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注】①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②惠崇:北宋僧人,画家。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③潇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太夸张了。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一般来说,涉及诗评的试题,大多和诗歌表达技巧有关。分析本题,判断是不是“太过”、太夸张了,要看作者的意图。前三句写的是湖中景致及景色之动人,待到作者欲唤舟一游时,方明白并非真景,原来乃是画。前三句的烘托,目的全为闪出最后一句,足见颇具匠心,深析透辟,即以意胜。【答案】不恰当。表面看,这首诗确有不合常理处,但其实十分高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因欣赏画中景色而产生幻觉的一种独特感受,从而赞赏画的高度逼真。批评者却未能领悟诗的这种佳趣。
本文标题:2.2《古诗鉴赏》: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797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