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表达方式:叙述: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件(《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议论:侧重于理趣的表达(《题西林壁》)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如“离离”、“好雨”等,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借事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描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正侧面描写,细节描写。描写内容及角度: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的变化;远近、上下等。(注:归入表现手法部分讲)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如:(1)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评析: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2)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故人庄》)(3)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李白《越中览古》)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全诗别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请简要分析。转换记叙角度练习作者当时被安使之乱的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2、描写: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环境等的形态、特征作具体、生动的描绘,使读者如闻其声,如睹其物、如临其境。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有关描写的艺术手法:从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对对象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的人或物的描写达到间接表现事物的目的。从描写用笔:工笔:精雕细刻式的描写,描写详尽、细腻、生动、多用修辞。白描:用经济的笔墨,精炼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的本质。间接(侧面)描写:《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诗中没有直接写罗敷如何美丽,而是通过观者的惊艳反应,间接表现她的光彩照人。示例分析•海棠唐·郑谷•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本诗就是正面和侧面相结合来展现海棠的美丽。夜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本诗是如何描写夜雪的?判断描写方法•1、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用生动的比喻,细腻地描绘了刘兰芝的美貌。)2、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3、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4、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5、方宅十语亩,草屋八九间。白描•从描写内容:景物描写(环境描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是指对日月山川、树木花草、季节气候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其主要作用是为了渲染气氛、抒发感情。如:“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通过描绘边塞艰苦的自然环境,反衬将士的无畏、爱国精神。人物描写包括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如: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行又开封。(张籍《秋思》“又开封”这一细节,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晴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李清照)细节(动作)描写从动静关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杜甫《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一》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精题精练•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全国卷三)雨后池上刘敏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答案示例:这两道题目都是考查动静结合的常识的。(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槛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槛”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当然,动静结合是相对于所描写的中心景物而言的,一般说来所写景物往往一主一次,以次衬主,理解上不能望文生义、似是而非,否则就会掉入命题人设置的陷阱里。写景的常见手法•1.景物的层次感(视角切换:远近高低的处理)•2.大处着墨,小处落笔。(先勾勒大的背景、大的轮廓,如天地一类的,然后再写细小的事物)•3.动静结合(既有动又有静,动静互生互衬,和谐,充满生机)•4.注重色彩(多样与协调)•5.感官变化(所见所闻(听)、嗅觉、触觉)•6.虚实结合(想象)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本诗是如何写景的?①迟日江山丽(大处着墨,粗鄙勾勒,先写了宏大之景江山,然后再从小处燕子、鸳鸯落笔)②写景富有层次感,先写远景春日、江山再写近景燕子、鸳鸯,同时按从高燕到低鸳鸯的顺序。③动静结合,相映成趣。“燕飞”动,“鸳鸯睡”静。鹧鸪天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本诗在写景状物上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请就其中一点加以赏析。1、描写景物生动活泼,层次分明。先由远及近:远景(林断、山明),描写远处的树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近景(竹隐墙、乱蝉、衰草),描写翠竹遮隐着墙,墙外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再由上而下地写景:上写白鸟在空中翻飞,下写红荷映水,散发着幽微的清香。2、写景动静结合,形象逼真。词中写“林”“竹”“山”是静景,但用了动词和形容词“断”“明”“隐”,使这些近景顿时栩栩如生;写动景“乱蝉”“翻飞白鸟”,形象活泼。动静结合,生动地描写出一幅夏末秋初美丽的图景。3、写景有声、有色、有香,相映成趣。“乱蝉”描写雨后蝉的鸣叫;“翻飞白鸟”与“照水红蕖”红白相映,色彩鲜明;“细细香”写出荷花散发出的淡淡清香。重点理解抒情手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不借助任何物,直接抒发情感。唐代女诗人陈玉兰的《寄夫》一诗,写得率意真诚,叫人怦然心动:夫戍边关妾在关,西风吹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全诗以第一人称(妾)内心独白的形式来表现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首句念夫远隔天涯,次句忧夫边关苦寒,第三句写寄衣和泪修书,最后写寄衣到否的牵念。四句细腻逼真、层次井然的心理描写直截了当地揭示出夫妻之间刻骨铭心、体贴入微的恩爱深情。“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廷筠《商山早行》)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事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效果:含蓄蕴藉、耐人寻味。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张可久《[双调]清江引•秋怀》: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诗人紧紧把握题意,用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雨声,点染成一幅萧瑟的秋景。又因西风的到来而联想到归期的未卜;因芭蕉雨声而烘托出自己的功名未就、辗转反侧的愁思。借景抒情乐景乐情哀情哀景[例]1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3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触景生情情景关系借景抒情•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有人说第二句与全诗不谐调,你认为呢?分析:此句写友人乘舟出发后所见江上景色。时值深秋,两岸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显得格外鲜艳。这明丽之景看似与别离之情不大协调,实际恰恰是对后者的有力反衬(乐景写哀情)。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别离的难堪,大好秋光反倒成为添愁憎恨的因素。•借事抒情(寓情于事):通过叙述某件事来表达某种感情。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子夜吴哥冬歌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裁缝寄远道,几时到临洮?此诗通过叙述为丈夫赶制寒衣这件事,表达对丈夫的思念和关心,这里形象刻画,动作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相结合。金陵酒肆留别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第二句:吴姬压出新酒捧来劝客,酒香四溢,正是为下文抒发惜别之情蓄势。第三、四句写相送者殷勤劝酒,不忍遽别;告别者“欲行不行”,无限留恋。于叙事中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用典抒情•廉颇老矣,尚能饭否?•3、议论:在作品直接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元稹•《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三首诗评价的角度和评价有什么不同?⑴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第一首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二首是从民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三首是从气节操守的角度来评价的。•⑵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杜诗表达了“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一军事思想,认为项羽如果忍辱负重,重整旗鼓,有可能东山再起。王诗认为民心是决定成败的关键,项羽失去民心,必不能东山再起。李诗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操守,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全诗充满了对项羽的同情与赞颂之情。
本文标题:诗歌鉴赏表达方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810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