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诗歌鉴赏: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第4讲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一)讲核心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研考题研考题讲核心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研考题在高考中,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主要考查角度是分析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寄寓的感情,并且有时和表达技巧、形象鉴赏结合在一起。在实际考查中,本考点主要分三个层次进行考查:①思想情感的评价;②主旨内容的评价;③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讲核心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研考题(2014·北京卷)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奉陪郑附马韦曲①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②春。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注】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②禁:消受。讲核心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研考题(要点一)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要点二)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说说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讲核心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研考题小技巧:1.题目告诉你哪些信息?①最后两句是“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②理解这两句的含意和感情;③要理解注解的手法及含义。2.“何时”“占丛竹”“小乌巾”的含义分别是什么?“何时”指什么时候,表达了一种渴望;“占丛竹”可知诗人对韦曲自然美景的喜爱;“小乌巾”由注解可知传达出了归隐之意。我想对自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讲核心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研考题在朝为官共三十余年,历任清要之职,家中没有什么积蓄。为人恭俭温良仁慈,从未以喜怒形于颜色。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一心沉浸于研习古代典籍,手不释卷,直至生命终结。大历七年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这年的春天,于休烈之妻韦氏去世。皇上特别降诏追赠韦氏为国夫人,下葬那天提供仪仗鼓吹。等到听说于休烈去世,追思痛悼许久,褒奖追赠他为尚书左仆射,赐给助丧用绢百匹、布五十缎。皇帝派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去宅第宣旨慰问。儒者所受之恩宠,很少有能和他相比的。讲核心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研考题讲核心讲核心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研考题分析思想情感,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题型一┃评价思想感情讲核心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研考题1.这首诗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2.该句(联)蕴含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3.试比较诗歌中(或两首诗)的不同情感。[提问方式]讲核心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研考题[方法规律]基本方法抓住题目。古诗的诗题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许多古诗的诗题本身就透露了感情基调,如李白的《送友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个“送”字表明了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抓住关键词。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今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由“故园情”便可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抓住题材。如思乡诗,毫无疑问要抒发思念故乡、亲人之情;送别诗,多写离情别恨和深厚友情。抓住典型意象。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所以要注意分析诗中意象来揣摩诗人的情感。抓住注释。注释中可暗示作者的创作动机、思想内容、感情基调等。讲核心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研考题答题步骤第一步: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第二步: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表现了)……”。(也可以先揭示情感,再具体描述)讲核心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研考题[示例分析](2013·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九日和韩魏公①苏洵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即韩琦,时为丞相。②金罍:泛指酒盏。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讲核心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研考题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试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你分析]1.定基调:抓住直接陈说情感的词“愁”,从而确定诗歌的情感基调。2.抓关键词:抓住“晚岁”“华发”说明慨叹年华老去;抓住“壮心偶傍”“醉”说明“壮志难酬”;读诗了无睡意是对愁情的深化。3.找原因:综合起来,一切都是因为“壮志未酬、壮志难酬”而产生的“愁”。[答案]主要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苦闷。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佳节时愁苦叹息,只能在酒醉中偶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愤懑。讲核心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研考题[应用体验]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湘洲歌(其六)[南宋]汪元量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讲核心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研考题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苏轼的诗句则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再的感慨,侧重怀古。[解析]汪诗中的“烟云”“不尽头”“夕阳”“寒鸦”“目断”等词语从冷暖、语体色彩等都传递给人伤感的情绪,结合注释的背景可知,诗人是在表达一种家国之痛,与苏轼对英雄人物的呼唤自然不同。讲核心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研考题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的感悟;等等。所谓“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在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出自己的评价,如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等。另外,有时还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作出正确的判断。┃题型二┃评价观点态度讲核心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研考题1.×××××××××,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2.诗人对××事件的评价客观吗?你是如何理解的?3.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予以分析。[提问方式]讲核心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研考题[方法规律]基本方法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一定要由表及里,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形式,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深入体悟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分析评价的前提条件。1.分析要细致。首先,必须引用原诗中的相关词句来具体分析,千万不能脱离原诗泛泛而谈。其次,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要有点上的剖析。2.归纳要全面。有的诗歌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不是单一的,要求我们在分析概括时能理清思路,把握要点,逐一分析,不能遗漏信息或以偏概全。3.评价要恰当。一要避免先入为主,用固有的认识代替对具体诗歌的解读。二要避免失去分寸,不是用正确的历史观去分析评价,而是想当然地用自己的眼光去要求古人,结果不是无限拔高,就是片面否定,这些对作者都是有失公允的。讲核心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研考题答题步骤第一种模式:第一步,旗帜鲜明表态,不能模棱两可。第二步,抓住诗句具体分析一句一句说。第三步,要有一个归纳总结,扣住古人评价要点。第二种模式:第一步,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并结合相关诗句进行分析。第二步,用历史的眼光、辩证的方法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给予中肯的评价。讲核心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研考题(2014·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①(其二)苏轼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②。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注】①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四黎:子云、威、徽、先觉四人都是海南黎族人,姓黎,故称“四黎”。②翁:苏轼自称。[示例分析]讲核心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研考题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试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你分析]1.明晓形象。由题目、注解可知,此诗是苏轼被贬偏远海南、酒后而写的,全诗塑造了一个处于被贬地,却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的诗人形象。2.知人论世。联系苏轼的身世和志向,和诗境联系起来。3.看关键词,明确人生态度。“舞雩风”的典故,本是曾皙表达自己人生理想的文字,所以此处要求考生对苏轼儒道佛的思想有一定的了解。4.组织语言,规范作答。讲核心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研考题[答案](示例一)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黎族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表现出曾点曾经具有的那种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示例二)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儒家思想影响和黎族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仍然向往曾点描述的礼乐之治,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讲核心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研考题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蝶恋花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应用体验]讲核心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研考题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这种看法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一)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阕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讲核心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研考题(示例二)不同意。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环绕人家,虽富有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不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解析]这个题目体现了“开放式”的命题方式,答案不唯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可只答“同意”或“不同意”,还应结合上下两阕具体分析。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诗歌鉴赏: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810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