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讨(苏联篇)[1].
油价10050200720082009147.4736.71(年份)()在当选俄罗斯总统一周年之日,梅德韦杰夫通过视频发表了9分钟演讲,公开承认,国家眼下受经济危机影响严重。随着石油价格直线下落,俄罗斯经济严重衰退:股市自去年5月以来缩水了70%,卢布的价值也减少了1/3。——《东方早报》2009年3月9日《1991-2004国际油价与俄GDP变动图》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俄罗斯在经济结构上存在怎样的问题?79.6%75.0%46.7%35.9%第三产业20.3%22.9%47.2%45.8%第二产业1.3%1.7%6.1%13.4%第一产业2001199120011991美国俄罗斯工业生产结构2000年2008年采矿部门50.4%46.5%加工部门49.6%53.5%出口结构2000年2008年原材料91.4%86.0%机械技术产品8.6%14.0%表一:俄美两国产业结构对比表二:俄罗斯工业生产结构表三:俄罗斯出口结构二十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苏联篇)苏联模式的探索过程•第一阶段:列宁的探索•第二阶段:模式的形成•第三阶段:突破的尝试材料一“目前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摘自《苏联兴亡史》(1)材料一中的“冲击”和“围攻的方法”分别指的是什么?这些方法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围攻”的具体措施较前者有哪些变化?一.列宁的探索内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余粮收集制粮食税工业国有化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允许商品买卖、自由贸易分配实行实物配给制按劳取酬的“工资制”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所有制:经济管理:分配方式:(略)(略)经济恢复、奠定现代化和“过渡”的基础;巩固政权巩固政权激化社会矛盾,不是正确途径探索结果2、所有制、经济管理等的社会主义化特点内容恢复经济、巩固政权、为过渡创造条件巩固政权、向社’过渡目的经济、政治危机背景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战争危胁1、非常措施材料二(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当时流亡在国外的白俄侨民所组成的“路标转变派”认为苏俄已放弃共产主义,开始“内部蜕化”。——摘自王斯德《世界现代史》(2)你如何看待“路标转变派”的观点?目的、手段;政权、经济命脉材料三“计划多一点两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两者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材料一中列宁关于“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观点?符合苏俄国情,但在理论上没有进一步突破.也许纯属巧合,列宁以发源于西伯利亚的大河——勒那河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化名,而他的继任者则以一种硬度很强的金属——钢,作为自己的姓氏。正如这两个名字的文字意义一样,列宁时代,国家的经济政策具有相当的弹性,而斯大林则以强硬的手段加快了国家工业化的进程。(摘自《大国崛起》)二、模式的形成工业化、卫国战争、战后成为超级大国;不平衡、人民生活、民主法制成为二战以后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模式探索影响高度集中特点巩固统治、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内容优先发展重工业、计划经济、农业集体化等目的背景处于资本主义包围、国家工业落后二、模式的形成3、你认为罗曼·罗兰所说的“某些消极的东西”指的是什么?4、如何理解他所说的这些消极的东西“是不可避免的”?5、你认为是否都是不可避免的呢?6、他的判断实现了吗?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1、从材料看罗曼·罗兰对苏联的建设有怎样的态度?2、请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法)罗曼·罗兰:“我看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些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莫斯科日记》1935年7、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模式对苏德战争的影响。三、突破的尝试•叶菲莫夫用他的漫画反映了这些改革的情况:•在赫鲁晓夫时期,他画的赫鲁晓夫举着一个硕大的电钻,笑容满面地在对着一座冰山开钻。•在勃列日涅夫时期,他又画坦克、大炮,军备竞赛,苏美关系。•在戈尔巴乔夫当权时,他以盘根错节的树根、阴云密布的天空等描绘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探索结果内容背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赫鲁晓夫的改革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斯大林逝世探索失败、苏联解体经济衰退,社会矛盾激化农业\工业\个人崇拜经济管理体制(工业)从经济改革到政治改革特点探索性\开创性逐渐停滞釜底抽薪:背离社会主义方向摇摆不定社会矛盾突出打开改革之门,但收效甚微前期取得一些效果,后期经济发展停滞•材料一关于商品生产的观点: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应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斯大林:“商品流通是和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前途不相容的”。邓小平:“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两者都是经济手段。”材料二1959年1月,赫鲁晓夫宣布苏联的社会主义已取得了彻底的胜利,进入了“全面开展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时期”。——王斯德《世界现代史》•(1)你认为材料一中斯大林的观点反映了什么问题?•(2)你认为材料二的观点存在着什么问题?•(3)这些观点对苏联的改革带来了什么影响?练习启示运用提高:1、1921年,列宁在纪念十月革命四周年时说:”重要的是,坚冰已被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其中“道路已经指明”的含义()A、集中全国财力物力去战胜敌人B、小农占优势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C、优先发展重工业,实现工业化D、确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2、有人说,“对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是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3、有一段时期,明斯克生产的一粒纽扣当地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外的莫斯科售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崴的售价仍是1卢布.这一时期应该是A.沙皇统治时期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C.新经济政策时期D.斯大林体制时期D4、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仍然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的主要含义是A.未改变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B.未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C.一味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D.未改变苏联原来的社会制度B材料一在莫斯科市民惊异的目光注视下一位23岁的美国青年哈默,走进了克里姆林宫。10月8日,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的合同……正式签署,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摘自《大国崛起》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判断哈默最早可能是在什么时期去苏(俄)联经营矿厂的?(1分)5、材料解析题:材料三:1933年,(苏联)宣布实行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提高工业品的出售价格,压低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以加快(工业化的)资金积累。(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特点:重工业发展迅速,轻工业发展相对缓慢,农业生产发展滞后。问题:经济结构不合理(或片面强调重工业,导致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以忽视农业为代价发展工业。材料二:(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7分)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3)上图表明中苏两国都面临着对什么模式改革的共同问题?(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改革的教训对今天的中国有什么启示?材料四启示:•要勇于结合实际,进行理论创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水平的规律。•必须从实际出发,走符合国情的道路。•任何制度都要通过改革才能逐步完善。•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和执政党的自身建设。•人类文明进步的模式是多元的。•……
本文标题: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讨(苏联篇)[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819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