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
与大家分享内容在班主任工作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用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做好班主任工作班主任要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的自我保健一、在班主任工作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一)从学生本身来看学生的种种问题行为如好动、多话、厌学、打架等,不仅有思想、品德、法制纪律观念方面的原因,而且还有更为重要的心理方面的成因。我的孩子不肯读书,总是去网吧上网这个孩子的问题行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需要层次理论图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人的基本需要与“需要缺失”的矛盾●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维持,主要是以人的中间层次的需要即“安全”、“爱与归属”、“尊重”的需要的满足为前提条件的。我常常想,当一个人生活各方面都无法获得归属与安全感时,那种无根而漂浮的感觉,很可能就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了他的人生取向。静思之中,我只觉得内心的绞痛,又有那深沉的惋惜和遗憾。——林孟平博士(二)从班主任工作性质来看1、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师长2、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三个打鱼人的故事有三个“打鱼人”经常在一处河潭边钓鱼。某日,他们突然发现有人从上游被冲进水潭里挣扎着求救。于是,一个“打鱼人”跳入水中把他救了上来。可是,接着他们又看见第二个、第三个落水者被冲了下来。尽管他们奋不顾身,竭尽全力地去抢救,终因落水者太多而顾此失彼。这时,一个“打鱼人”想到了一个办法。他赶紧跑到上游去,劝说人们不要在这里游泳,并且插上了一块牌子以示警告。然而,还是有无视警告者被冲进水潭。三个“打鱼人”仍然不得不忙于救人。最后,一个“打鱼人”终于醒悟过来,知道只有教会人们游泳,并让他们掌握特殊情况下的自救技能,才能最终免于溺水而亡。“三个打鱼人”入水施救岸边劝说教人游泳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心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好比教人游泳,如果一个人很好地掌握了游泳和水下自救的技能技巧,即使他被卷入激流险境,也能从容应付,脱离危险。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人人都有如被冲进了激流险境,有些人会失去信心,只觉得生死沉浮,前景渺茫;有些人会感到害怕,不知如何“到中流击水”,怯于搏击风浪,等等。二、用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做好班主任工作(一)用心理健康教育理念重构班主任的学生观(二)用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构建全新的师生关系(三)用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帮助“问题学生”(一)用心理健康教育理念重构班主任的学生观1、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本性向善的。●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内在的需求和动机,用以促进自己的成长和提高,而且每个人都有一种解决自身问题的潜能,即使是心理适应不良的人也同样如此。2、绝对地尊重每一个学生●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维持,主要是以人的中间层次的需要即“安全”、“爱与归属”、“尊重”的需要的满足为前提条件的。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注意满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最基本的发展性需要。尊重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教育行为。班主任必须认真检点自己与学生相处中的每一言、每一行,不可恣意妄为。罚抄作业黑板前的训斥划圈罚站胶带封嘴打耳光……例:一个学困生的来信不尊重学生的常见表现1、情绪失控2、恶言相向3、侮辱人格4、态度粗鲁5、小题大作6、神情冷酷7、杀一儆百8、唠唠叨叨9、咄咄逼人10、处事专断尊重学生的基本要求1、表达理解2、平等商讨3、避免争论4、禁绝体罚5、注意倾听6、给人面子7、就事论事8、口有遮拦9、引导自律10、提供帮助●尊重的前提是理解,理解的前提是倾听和沟通。班主任应该“蹲下来”,用一颗童心去聆听学生的心声,用青少年的视野看世界,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例:一位高中生的自诉——“我觉得最困难的是进入高中后,学习精力一直很难集中,非常敏感,一点小小的事情都要想上好久,以致于上课效率差,反应也越来越迟钝,思想浑浊,对学习渐渐失去了兴趣。有时候看到自己不会做的题目,同学都做出来了,就会极度的自卑和紧张。很难从中得以自拔。而且做事情的速度变得慢了。有时候一边做一件事,一边想一些锁事,到后来自己做错了也没有察觉。记忆力、视力都在不断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学习困难在许多时候还会引起人格上的偏差,并造成恶性循环——“……对于一些比较好的同学,我通常会忍不住地忌妒,不自觉的跟他们比较。都以像敌人的眼光看待同学,对生活很消极。而且脑子会陷于一些幻想,很不现实。这种心理障碍已从入学持续到现在了。我觉得自己的日子像发霉了一样,极度的困惑和难受。我很担忧,因为期末考试就快要到了,我还是处在这种困境当中,我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尊重的目的是为了引导。教师坚信学生有无限发展的潜能,才能坚持对学生“高度尊重、适度要求、适时引导”,努力张扬学生的向善本性,变“他律教育”为“自律教育”。例:长大后,老师为你做媒3、接纳学生的差异●差异是绝对的。差异来自于遗传与环境(包括教育)的共同作用。只有理解学生的差异,才能从本质上做到热爱学生和尊重学生。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差异是现代辅导理念和传统教育观念最大的区别所在(“差生”实际上是差异的表现,“消灭差生”实际就是要消灭差异/不能把“全面发展”理解为“全优发展”或“平均发展”)。●但我们现在的教育对学生的差异并不是持一种尊重的态度,而是表示着某种歧视。在中国现有的3亿学生当中,被全国各类学校划入“差生”(学困生)行列的学生达到5000万人。这个数字相当于1个法国、10个瑞士、100个卢森堡的总人口。对“学困生”的歧视大致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一是在座位安排上歧视“学困生”。二是在课堂提问上歧视“学困生”。三是在作业批改上的歧视。四是在班级活动安排上的歧视。五是老师对犯了错误的学生处理上的不平等。六是分班上的歧视。又如:学习困难本来是人的发展过程中差异性的正常表现,但在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甚至变本加厉的现实环境中,学习困难往往成了“选拔——淘汰”教育的重要标准。各种名目的“快班——慢班”、“实验班——平行班”、“特长班——普通班”,从初一、高一开始就在事实上把一批批学习困难学生集中在一起,这种无情的现实不可能不严重地伤害他们的脆弱的自尊心,使他们坠入痛苦的深渊,并引发出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除了少数学校和少数“幸运者”之外,学习困难学生在事实上是许多学校里的“弱势群体”。他们本来应该是“紧急接受援助者”,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却成了最受忽视、最受嫌弃、最无回天之力的一群。在一些学校里,这一个群体的数量是不容低估的。这样一个群体不仅隐含着随时可能爆发的心理危机,使他们自身的人格发展方向变得更为不可确定,而且会引发许许多多的行为障碍甚至是青少年犯罪案件,给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及育人工作的实效性带来不少负面的影响。●所以,“接纳学生的差异”在操作上的含义就是要绝对地尊重学困生的人格,要倾听学困生的内心的困惑与苦恼,要给学困生以更多、更及时的理解、关爱和帮助。一句话,接纳学生差异就是善待学困生。4、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个体,是逐步走向成熟的个体。他们今天出现的问题,都是发展中、成长中的问题。因此,不必恨铁不成钢,也不可操之过急。●马斯洛认为,人的本质中有一种发展的趋势,如果有良好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以及自我实现的强烈需求,人的才能将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例:信任的力量●但是,任何一个正常学生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过程,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上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不可用静止的眼光看待学生,静止的眼光是对学生发展的最大束缚。在班主任异样的眼光中,那些“差生”将永无翻身之日,甚至会使他们终身失去上进心和自信心!(二)用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构建全新的师生关系1、师生关系是班主任工作的生命线●师生关系是一种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这种关系本身就是一组矛盾,处理不当就会发生冲突。师生关系处理不好,其直接后果一是导致学生心理压力急剧增加,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控,就会影响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二是导致教师威信下降,甚至是威信丧失殆尽。可谓两败俱伤。2、要提高班主任工作的实效性,就应该注重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方法与技巧,增进师生心灵沟通,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与氛围。●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关系。●班级工作的绩效之大小,说到底取决于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效能。●能否有效地化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意识及技巧。●必须引导班主任及全体教师学习师生沟通的艺术,努力克服过去在管理教育学生过程中习以为常的命令、控制、指挥、警告、威胁、训诫、说教、讽刺、挖苦、揶揄、随意的批评指责、不愿意积极聆听等有伤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错误做法,而代之以心理健康教育中倡导的真诚、接纳、尊重、同感、倾听等理念、方法与技巧,努力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与教育氛围。“顶嘴”的分析——顶嘴也是学生要求沟通的权利想一想:学生为什么顶嘴?案例:一个一贯文质彬彬的学生居然怒发冲冠与班主任作强烈顶撞,什么原因呢?原来是在上午的测验中,男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而他平时的成绩在班里处于下游,几乎就是我们所认为的差生。因此班主任怀疑他考试作弊。男孩的脸涨得通红,委屈、愤怒使他变得大胆,他大声地与班主任老师顶撞,激烈的反抗起来,以致闹得难以收场。当这个一贯文质彬彬的学生因此离家出走时,班主任才重新思考事情的经过。这位学生是幸运的。他的强烈的反抗引起了老师深深的反思,冷静地思考自己所采取的教育方式,又进一步深入调查,终于弄清了事实真相。“谎报军情”的同学也能勇敢地站出来,承认错误,说出真相。老师又能放下架子,向他道歉,并在班级中消除不良影响,重新树立起他在班级中的威信。这一切,使孩子受伤的心灵得到了抚慰,稚嫩的尊严得以维护,才没有酿成更大的遗憾。3、班主任应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要积极尝试开设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通过在与学生的交流、对话、辅导过程中去感受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知方式,从而提升自己对教育规律特别是育人规律的感悟能力及师生人际交往水平。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性质与定位●它是列入中小学现行教学计划内“活动课程”板块的,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占有重要的一席;●它是以班级为辅导单位、以同龄段学生成长需要为辅导目标的团体辅导形式;●它是以学生的情意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它拒绝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心理学科知识;●它侧重体现了学校“心育”的教育性、发展性和预防性功能。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主要内容●(1)自我意识辅导——学会自尊△自我认识辅导——从“自我知觉”、“自我概念”、“自我评价”等角度展开;△自我体验辅导——从“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等角度展开;△自我监控辅导——从“自我监督”、“自我完善”、“自我调控”等角度展开。⑵学习心理辅导——学会学习△智力因素发展性辅导△非智力因素发展性辅导⑶人际关系辅导——学会交往△同伴交往辅导△师生交往辅导△亲子交往辅导△陌生人交往辅导⑷生活适应辅导——学会生活△青春期适应辅导△环境适应辅导△升学就业辅导△消费休闲辅导●可供选择的活动形式☆团体讨论☆脑力激荡术☆涂色☆故事接龙☆辩论赛☆家庭树☆抢答赛☆角色扮演☆填字找字☆哑剧☆AB剧☆句子完成☆游戏☆优点轰炸☆意义连线☆赠送礼物☆行为训练☆密码翻译☆韵律活动☆镜中人☆想象画☆自由联想☆放松体操☆走跳棋☆信件会串☆自画像☆时空隧道☆走迷宫☆制作卡片☆制订计划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特点⑴活动性——班级心理辅导要以学生的活动构成辅导过程的基本环节,精心设计好活动形式是辅导成功的关键。⑵趣味性——班级心理辅导要从情境体验开始,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活动设计要尽可能生动有趣,使学生喜闻乐见,专注投入。●趣味性要考虑年龄特点;●角色扮演或小品要有情节及适当的道具,才能使学生兴味盎然。⑶主体性——班级心理辅导要引导学生自我改变认知模式和行为方式,不要由教师代替学生作出决定,助人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助。●教师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教师有责任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被自己注意到了,确保每个学生说的话不被自己或学生所误解。●教师绝对不要讲得太多,不要喧宾夺主。⑷互动性——互动是团体的基本特征,互动又是团体达成目标的重要条件。●在团
本文标题: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825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