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拔罐疗法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关心自己的身心健康,关心化学药物所带来的不良反应。人们在不断寻求安全有效的祛病健体、保健强身的方法。祖国医学博大精深,几千年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治疗体系,为人们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国际上回归自然的热潮越来越高,中医疗法也越来越受到推崇。刮痧、拔罐、穴位按摩、足疗、药膳调养等已成为人们日常保健的几个常做项目。拔罐疗法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治病方法。它是以各种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气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罐内负压,使其吸附于人体一定部位,达到扶正祛邪、调整阴阳、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散寒除湿、行气活血等作用,是治疗疾病的一种物理性的外治疗法。它具有方法简便、易于操作、疗效显著、适用面广、经济安全等特点,一直深受广大群众和医务工作者的喜爱,更适合家庭治疗使用,值得推广。概述拔罐疗法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治病方法。它是以各种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气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罐内负压,使其吸附于人体一定部位以调节经络功能、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拔罐疗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同疾病长期斗争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有着悠久的历史。拔罐疗法早期被称为“角法”或“角吸法”,最早记载于我国现存的医学文献《五十二病方》。公元281~361年,晋代葛洪著的《肘后方》中也有角法治疗的论述。角法是用兽角为工具(如牛角、羊角等),因将兽角磨成有孔的筒状而得名。书中有用制成罐状的兽角拔脓血以治疗疮脓肿的记载。公元755年,唐代王焘著的《外台秘要》中,记载了用竹筒煮罐治病和刺血拔罐等疗法治疗痈疮。其后,宋代的苏轼和沈括所著《苏沈良方》,描述了火筒法治疗久咳的方法。《太平圣惠方》中明确记载了关于角法治疗痈疽的方法,并且阐明了其适应证和禁忌证。拔罐疗法的发展简史至明清,拔罐疗法有了更大的发展。明代陈实功著《外科正宗》,有煮拔筒方,刘渊然著《济急仙方》有竹筒吸毒法。清代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有陶罐治疗风寒头痛及眩晕、风痹等的详尽记载,并介绍了火罐的出处、形状、适应证、操作方法等。吴谦的《医宗金鉴》则记载了火罐配合中药、针刺治疗痈疽等,并首次提出把辨证用药和罐法紧密结合的主张。新中国成立以后,拔罐疗法有了新的发展。不仅在罐具、拔罐方法上有了发展,而且治疗范围也逐渐扩大,并与针灸、刺血、针挑等方法配合应用,使拔罐这一传统疗法得到了继承和发展。至今,拔罐疗法已成为治疗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成为中医学的一门独立学科。拔罐疗法的发展简史1.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中医学认为,正气是指人体的功能活动和抗病能力;邪气是指各种致病因素。人在正常情况下,各种组织、脏器的功能活动保持协调统一,即处于阴阳相对平衡状态。如果某种致病因素侵犯人体,使脏腑经络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去平衡,则会导致发生各种疾病。拔罐疗法通过经络腧穴配伍及与其他疗法相互配合,拔除体内各种邪气,去邪正安。如由风、寒、湿邪引起的痹症,可在疼痛部位进行刺络拔罐,拔除病邪,则气血得以正常运行而病自愈;同时能够调整阴阳,使机体重新达到平衡状态。如拔关元穴可以温阳散寒,而刺络拔大椎穴可清阳泄热。拔罐疗法的作用机制中医认识2.疏通经络,宣通气血: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保持着协调统一,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相互联系、有机配合是依靠经络系统的沟通得以实现的。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均需要经络运行的气血温养濡润,才能发挥其正常作用。经络气血通达则人体健康;若阴阳失调、邪正相争,经络之气亦随之逆乱,气血运行被阻,则可发生各种疾病。而在相应病所(如阿是穴)拔罐,可使阻塞的穴位、经络得以开通,气血得以通达。中医常说:“(经络气血)不通则痛,痛则不通。”拔罐可疏通经络,所以对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等痛症拔罐效果颇佳。拔罐疗法的作用机制中医认识3.消肿止痛:由于“祛除病邪,吸拔出有害物质”,增强了血流量,邪去而肿消、络通而痛止,从而达到了“消肿止痛”的目的。实践证明,缓慢而轻的手法对神经系统具有镇静作用;急速而重的手法具有兴奋作用。4.祛湿逐寒,通利关节:寒则气凝,淤则气滞。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由于寒、气、血的互为因果,从而形成气滞血淤之病变。拔罐疗法利用罐内负压能吸出血脉中的风寒湿邪,使气血疏通,淤滞消散。故拔罐疗法有祛风散寒、祛湿逐邪、温通血脉、舒筋止痛的功效。拔罐疗法的作用机制中医认识5.预防保健作用:拔罐法的预防保健作用又包括健康保健预防与疾病防变两类。拔罐法作用部位是体表皮肤,皮肤是机体暴露于外的最表浅部分,直接接触外界,且对外界气候等变化有适应与防卫作用。皮肤所以具有这些功能,主要依靠机体内卫气的作用。卫气出于上焦,由肺气推送,先循行于皮肤之中,卫气调和,则“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灵枢·本脏》)。健康人常做拔罐(如取背俞穴、足三里穴等)可增强卫气,卫气强则护表能力强,外邪不易侵表,机体自可安康。若外邪侵表,出现恶寒、发热、鼻塞、流涕等表证,及时拔罐(如取肺俞、中府等)可将表邪及时祛除,以免表邪不祛,蔓延进入五脏六腑而生大病。拔罐疗法的作用机制中医认识1.机械刺激作用:拔罐疗法是一种刺激疗法,拔罐时可以对皮肤产生一种机械刺激作用。拔罐时的负压及实施走罐等手法时的牵引、挤压刺激,可使局部组织高度充血,气体交换加强。同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甚至破裂,血液溢出到组织间隙,产生淤血,引起自身溶血反应。由于红细胞遭到破坏,释出大量血红蛋白,从而给机体造成一种良性刺激。拔罐疗法的作用机制现代研究2.温热刺激作用:拔罐的温热刺激作用以火罐和竹罐较为明显。温热刺激能扩张局部血管,加快局部血液循环,使新陈代谢加强,从而加速体内废物及毒素的排除,改善局部营养状态。拔罐疗法的作用机制现代研究3.调节作用:许多临床研究都证明拔罐对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具有调节作用,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拔罐时产生的负压吸拔刺激,通过局部皮肤和毛细血管的感受器,经过传入神经,传入大脑皮质,使大脑皮质兴奋,调节神经系统趋于平衡状态。故拔罐疗法对神经系统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同时拔罐疗法使局部组织充血、出血,血管内外相对平衡环境被打破,造成血管壁及细胞壁通透性增加,从而刺激血液中某些化学成分产生,如干扰素、调理素等,且能大大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拔罐疗法的作用机制现代研究•1内科适用于感冒,支气管炎,哮喘,头痛,高血压,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失眠,健忘,糖尿病,胃肠炎,腹泻,便秘,消化不良,脑血管意外,胆囊炎,肝炎等。•2外科适用于胃肠痉挛,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肥大,坐骨神经痛,肩周炎,泌尿系结石,脱肛,落枕,神经损伤等。•3妇科适用于月经不调,盆腔炎,带下病,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更年期综合征,子宫脱垂,肿瘤疾病等。拔罐疗法的适应人群•4男科适用于阳痿,早泄,遗精,不射精症,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等。•5儿科适用于百日咳,哮喘,消化不良,遗尿,疳积。•6五官科适用于结膜炎,近视,红眼病,鼻炎,牙痛,咽炎,下颌关节炎,口腔溃疡,目赤肿痛等。•7皮肤科适用于痤疮,湿疹,皮炎,带状疱疹,荨麻疹,酒渣鼻,皮肤瘙痒症等。同时还可用于防病、强身。拔罐疗法的适应人群•1.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等。•2.皮肤病皮损部位、传染性皮肤病、皮肤严重过敏、局部破损溃烂者不宜拔罐。•3.急性软组织损伤,局部忌用拔罐。•4.外伤、骨折、静脉曲张、大血管体表投影处、心尖搏动处及瘢痕处不宜拔罐。•5.妊娠期妇女的下腹部、腰骶部、乳房及合谷、三阴交、昆仑等穴不宜拔罐。其他部位刺激不宜强烈。•6.五官及二阴处不宜拔罐。拔罐疗法的禁忌人群•7.身体极度虚弱、形体消瘦、皮肤失去了弹性而松弛者及毛发多的部位不宜拔罐。•8.精神失常、精神病发作期、狂躁不安及破伤风、狂犬病等痉挛抽搐不能配合者不宜拔罐。•9.恶性肿瘤患者不宜拔罐。•10.有重度水肿,病情严重;中度或重度心脏病、心衰、肾衰、肝硬化腹水者不宜拔罐。•11.活动性肺结核的患者,尤其是其胸腹部不宜拔罐。•12.醉酒、过饥、过饱、过度疲劳者均不宜拔罐。拔罐疗法的禁忌人群•1牛角罐牛角罐是最为古老的拔罐治疗工具,多以牛角制成。其制法为:截下牛角,取其中角质部分,将中间制成空筒,牛角近端截断处边缘打磨平滑,作为罐口,此罐在农牧地区取材容易,制作方便,吸附力强,易于操作,但是不易消毒,而且不透明,不易观察罐内情况。一般不用作刺络拔罐。•2竹罐用毛竹制成。取材容易,制作简便,价格低廉,轻巧,不易摔碎。能吸收药液,多用中药煎煮后作药罐。缺点是容易燥裂漏气,吸附力不大。•3陶罐用陶土烧制而成。吸力较大,但容易破碎,较重,不便携带。•4铜罐和铁罐用铜或铁皮制成。吸拔力大,不易破碎。但因传热太快,容易烫伤皮肤,目前少用。常用的拔罐工具及其辅助材料•5玻璃罐用玻璃制成。除药店和医疗器械商店所售的大、中、小3号专用拔罐外,也可用罐口边缘光滑的广口罐头瓶代替。质地透明,可观察到罐内皮肤的充血、淤血程度,以便随时掌握情况,进行调整,目前临床上使用较为广泛。缺点也是容易破碎。•6橡胶罐橡胶罐是仿照玻璃罐形状以橡胶为原料制成的一种罐具。其优点是不易破碎,携带方便,不必点火,操作简便。但是吸附力不强,无温热感觉,不能用于走罐等手法,不能高温消毒。•7真空抽气罐真空抽气罐是近年来利用机械抽气原理在传统的加热拔罐法(如火罐、水罐)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研制而成。材料用树脂注塑,罐体透明,重量轻,又可通过阀门调整罐内负压大小,且无玻璃罐容易破碎、不便携带的缺点。不足是无温热感,不能用于走罐等手法。•8电罐电罐是在传统火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采用了真空、磁疗、红外线、电针等多种技术,具备多种治疗功效。负压及温度均可通过电流控制,使用安全,不易烫伤,患者感觉更加舒服。但是其缺点是体积大,携带不便,成本高,且只适于拔固定罐,不能施行其他手法。常用的拔罐工具及其辅助材料•1仰卧位患者自然平躺于床上,双上肢或平放于体侧,或屈曲搭于腹侧,下肢自然分开,膝下可垫以软枕。此体位适用于头面、胸腹、上肢内(外)侧,下肢前面、内(外)侧部位的拔罐治疗。•2俯卧位患者自然伏卧床上,胸前颏下可垫以软枕(也可不垫),踝关节下也可垫以软枕。适用于项背腰臀及双下肢后侧的拔罐治疗。•3侧卧位患者自然侧卧于床,双下肢屈曲,上面的前臂下可垫以软枕。适用于颈、肩、胁肋、髋、膝及上下肢外侧的拔罐治疗。•4仰靠坐位即仰面靠坐于扶手椅上的坐位。适用于前头、面颈、上胸、肩臂、腿膝、足踝等部位的腧穴。•5俯伏坐位即头部俯伏于椅背上的坐位。适用于头顶、后头、项背等部位的腧穴。拔罐的常用体位1.局部取穴与循经取穴•(1)局部取穴:又称邻近取穴,是指在疾病的局部和邻近部位取穴,包括阿是穴和病理性反应点。•(2)循经取穴:包括本经、表里经、同名经和特殊穴位(即特定穴)的取穴。拔罐的取穴原则2.辨证取穴与异向取穴•(1)辨证取穴:是指按循经取穴,并依据每穴的主治范围进行辨证取穴的方法。•(2)异向取穴:是指按上下、左右和交叉取穴的方法。①上病取下,下病取上。如胃脘痛取足三里、内庭;牙痛取合谷;下肢瘫痪取肾俞、关元俞、秩边;手指无力取肩髃、曲池。②左病取右,右病取左,通常称为健侧取穴法。③交叉取穴,如右踝关节扭伤,可在左腕关节处取穴。此法对于四肢疼痛性疾病尤为适用。拔罐的取穴原则3.对症取穴•(1)对症取穴:①按穴位特性取穴。如“针风,先向风府、百会中;或针水、水分挟脐上边取……”,采用的是穴位对全身性疾病的治疗作用,高热取大椎、心悸选内关。②如胆囊疾病取胆囊穴,落枕取悬钟,带下症取带脉,乳房疾病取乳根,头痛取太阳,感冒取大椎,牙痛取颊车,腹痛取神阙(肚脐)。③可根据病情选择特殊治疗作用的穴位(特定穴)。拔罐的取穴原则1.自然标志取穴法这是取穴最常用、最方便、最准确的方法,是利用人体体表解剖学标志来确定穴位位置的方法,可分为以下两种。•(1)固定标志:是指人体各部骨节、肌肉形成的
本文标题:拔罐疗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83325 .html